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2013.10.14)(注意: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此卷为试题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19分)乡土情结(1)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风尘碌碌,海天茫茫,更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并忙不迭地询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星一月,一草一木,一时一俗,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3)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严峻的现实: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明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蕞尔:形容地方小)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输将:资助、捐献),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科学进步使天涯若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追寻乡井,到老没见过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域外,漂泊无归的现象,早该化为陈迹。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梁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够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1.根据全篇内容解释“乡土情结”的含义,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郁结在心里,无法排解。B.对故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已结出硕果,海外游子纷纷为之作出贡献。C.对故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集结在心里,不会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消退。D.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心里打成了“结”,想解也解不开。 2.文章写“乡土情结”之所以要从“童年的烙印”写起,是因为 (2分)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对“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几项分析中,正确的两项是(4分)()()A.多年不通音讯,家中情况吉凶未卜,很担心。B.外出多年未闯出什么事业,羞见家人。C.离乡多年,一切似已陌生,拘谨不安。D.历久始归,未尽到对父母、妻子、儿子的责任,深感歉疚。E.不知父母乡亲如何对待游子,心中疑虑。4请分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5.文中第三段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请概括出各层的意思。(3分)一层 二层 三层 6这篇文章写到了“乡土情结”,请另举出你心目中的一种“情结”,并加以阐述。(100字左右)(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8分)快阁的紫藤花徐蔚南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快阁是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园中的映山红和踯躅都很鲜艳,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感觉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地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这种想象绝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我一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她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她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我们在架下的石登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方君说;“这是啄木鸟。”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7.联系下文看,首段的作用是 。(2分)8.写紫藤花之前,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快阁和阁旁的花园?(2分) 9.在作者笔下,白色紫藤呈现出的景象,青莲色紫藤呈现出的景象。(2分)10.从上下文看,与段划线句相呼应的句子应该是 。(2分)1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评论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这篇散文有很浓厚的文化色彩,花间集、放翁、快阁、鉴湖等等都是文化,但因不是本文中心所在,所以作者未作深入挖掘。B.“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一句,既引出放翁的词句,揭示一定的文化内涵,又从侧面突出快阁风景的优美。C.第段作者运用联想和对比,描绘出一幅花盛蜂忙,花蜂相恋的幸福动人场景。D.两段,作者在写青莲色紫藤花朵凋零、青春已逝、野蜂散尽时,流露出无尽的伤感。E.啄木鸟的叫声以声写静,也写出了环境的清冷。F.本文作者通过描写快阁的紫藤花,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文化、对青春、对爱情的一种真切体验,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12.这篇散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任选一角度进行赏析。(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蒹葭萋萋,。(诗经秦风蒹葭),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今我来思,。(诗经小雅采薇)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4-16题。(8分)相思令张先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14.词的别称有。(2分)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上片写景叙事,“回时陇月低”一句点明时间,山月低垂,天将拂晓。B.下片“重倚朱门听马嘶”表现了送者已回到家门,仍不能平静的情状。C.结句“寒鸥相对飞”表现了人鸥相对却无法沟通的静默悲凉之意。D.全词意境明朗清丽,情景交融,用调、择韵、取象、造境配合细致,颇具匠心。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五)阅读题目,完成第1720题。(21分)17.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柳宗元,世称。(1分)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早实以蕃() 遂而鸡豚()病偻,隆然伏行() 夭其稚枝()名我固当() 问君何能尔()19加点的字与“以夭梅病梅为业”中的“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名我固当B鸣鼓而聚之C既泣之三日D驼业种树20下列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B虽曰爱之,其实害之C予本非文人画士D故乡人号之驼21下列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A字而幼孩B必能裨补阙漏C以欹为美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2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1分)A早缲而绪B鸣鼓而聚之C旦视而暮抚D而江浙之梅皆病23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1分)A故不我若也 B官理,非吾业也 C不知始何名D甘受诟厉E予购三百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六)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8分)板桥诵书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25对“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年时候长高了,即使长得高大,但貌似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B稍微长大了些,即使长得高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轻易对付他。C少年时候长高了,虽然又高又大,但貌似丑陋,人们都轻易对付他。D稍微长大了些,虽然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26.郑板桥的善于诵书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27.读完选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二、作文(70分)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现实一点。对此,有的人默认点头,有的人却倔强摇头。参考答案1.(2分)C2.(2分)文章写“乡土情结”之所以要从“童年的烙印”写起,是因为“童年的烙印”是童年生活的感受、亲人邻里之情和故乡的山水风物习俗等留在脑海里的印象,一辈子也忘不了,它是“乡土情结”的源头。3.(4分)AC(答对一个2分,多答0分)4.(3分)以引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祖国母亲对“游子”的厚爱与深长的思念。5.(3分)一层:中华民族安土重迁;二层:严酷现实等种种原因使他们不得不迁;三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永存。6.(5分)情结,字典解释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如:校园情结、怀旧情结、完美情结、成功情结等。“情结”列举正确1分,从积极方面阐述4分。7.(2分)自然引出下文回忆;使文章富有诗意,表达作者对紫藤花的珍视与怜爱之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8.(2分)交代紫藤花生长的环境,为下文正面写紫藤花作铺垫;用环境来衬托紫藤花,突出作者对紫藤花由衷的喜爱。9.(2分)繁茂热闹凄清萧条10.(2分)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11.(6分)C D(答对一个3分,多答0分)12.(4分)词语运用:较多地使用叠音词,具有音韵美,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修辞:大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语言风格:一些文言词语的恰当运用,使语言显得典雅,富有情趣。13.(6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白露未晞世胄蹑高位欲辨已忘言雨雪霏霏铁马冰河入梦来怡然不动明月松间照14.(2分)诗余、长短句、曲子词15.(3分)D(意境凄迷朦胧)16.(3分)送别友人,逆原路返回,却是形单影只,唯有低垂之陇月与自己相伴。陇月低垂,景致悲凉,作者寓情于景,语意双关,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低沉哀婉的心情。17.(1分)柳柳州或柳河东18.(6分)多成,喂大患病摧折,使折确实如此,这样19.(1分)B20.(1分)C21.(1分)C22.(1分)A23.(1分)AC24.(9分)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忙碌的(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给分点:欹、蠢蠢、以、智力、为、判断句)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那么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给分点:故、病、怠、是、其、类)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给分点:虽、窥伺、效慕、莫、如、省略句)25.(2分)D26.(3分)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读上千百遍。在船里、马背上、床上都坚持读。吃饭、面对客人时往往还在心里默背文章。27.(3分)言之成理即可,如:读书、做学问要由浅到深,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对于精品书,要多遍地读。读书要刻苦勤奋,才能取得成就。人生要成功,必须要有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诗歌鉴赏参考: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胧的送别词。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词中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本词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送别词中别具一格。起首一句,写送行途中所见景象。“蘋满溪。柳绕堤。”青蘋满溪,其含意无异于芳草萋萋,亦是关别情。垂柳绕堤,则暗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远。熔情入景,寓事于景,意蕴包孕很丰富,语言却极简练,只六个字。“相送行人溪水西”承上,点明送行之事,也点明全词的词旨。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溪水西”就是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终于别去之处。无限凄惘,见于言外,因为水西一别,行人已经渐行渐远,则送者不得不返。歇拍即写送者归来所见景象:“回时陇月低。”陇月即山月,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可见,送行之时是拂晓之前。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回时”二字,写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方才顺此路送行,此时逆此路返回,却是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陇月,照见形单影只而已。“陇月低”三字,妙景物之特征与情感之特征相似。此句陇月之低垂,与送者心情之低沉,特征完全相同;低垂的陇月,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上片描写送别情境,下片则转写别后情境。过片两句,纯为景语,写的是: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这景语又正象喻着心情。这两句不但有景象吻合心情之妙,而且有声情吻合词情之妙。这两句共六字,字字皆阴平,构成凄凉之调,读来愈觉其凄楚。“重倚朱门听马嘶”写:送者已回到家门,可是仍不能平静,因为家门反而触动了伤心怀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知识培训作用课件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中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煤炭清洁燃烧技术2025年环保减排与技术创新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有机复混肥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西式小家电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芯片用电子化学品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体育场馆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制盐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信息接入设备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洗涤用品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下载可打印
- NB-T47003.1-2022常压容器第1部分: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 上海市中考英语考纲词汇表
- 胶质瘤影像诊断
- ESD静电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全套资料
- 预防电信诈骗知识讲座残疾人
- 绿色工厂培训课件
- 制造业的网络安全培训
- 空调维保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3配电网旁路作业技术导则
- 钢筋安装三检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