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Ⅰ)2020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大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全国卷Ⅰ)2020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大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全国卷Ⅰ)2020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大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全国卷Ⅰ)2020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大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全国卷Ⅰ)2020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大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卷)2020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大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存成书年代(战国初期)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这表明A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B民营手工业分工很细C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D国家经济支柱分六种2战国策记载“秦以牛田”,西汉贾谊新书记载邹穆公时邹民“饱牛而耕”之事。这直接说明A牛耕在全国得到推广B粮食产量有了巨大提高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率D农业动力发生重大变化3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这一现象的思想文化因素是A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B古代正统思想的影响C“学而优则仕”风气的形成D道学家重视道德操守4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材料表明A杭州城以经济功能为主B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C商品交易突破空间限制D政府重视商业贸易活动5有专家指出,汉朝已不完全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桑弘羊是因为重商而抑商,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实行官商勾结。据此可知,上述做法A实质是官府对商业的垄断B使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C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实行过D使商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6明朝永乐年间,政府获得白银收入后,多用于制造首饰,铸造银柜保存重要文件,塑为银印,携出海外采购珍宝并赏赐外国贡使。这说明当时A外贸发达白银大量流入B流通领域广泛使用白银C白银价值得到广泛体现D白银的货币化尚未开始7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卑官变高官,高官变虚衔,差遣变实官,佐官变正官,正官变虚衔,中朝官变外朝官,中央官变地方官,长官变为机关本位。这一变化A体现了官吏来源途径多元B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C反映了选官制度不断变化D表明中央集权逐渐强化8中国古代“农民”一词不断变化,青铜器上有:臣、人、民、众;先秦文献中有:野人、农夫;秦汉有:民、百姓、夫、僮、仆、庸;魏晋有:田客、部曲;隋唐有:户、客;宋元有庄客、农户、佃;明清有:佃户、农民、雇工人、长工、长年等。这种变化源于A土地关系的变化B赋税制度的变革C小农经济的形成D重农抑商的推行9南京条约签订后,与传统的贸易有继承关系的通商口岸是A上海B福州C宁波D广州10晚清中国工业企业的资本大体由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和借贷资本三部分组成。甲午战争之前,资本构成比例大致为国家资本占43.44,借贷资本占11.38,买办和官僚资本占18.34,商人资本占26.84。这反映出晚清工业A成为中国经济支柱B政府是早期工业化主导力量C资本构成渐趋合理D资本主义已渗透到农业经济11维新运动培养起近代中国第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他们除了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外,还积极从事各种近代的文化事业,如办报刊、办学堂、组织学会团体,翻译出版书籍,提倡白话文,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做了大量准备和奠基的工作。由材料可知,维新运动A培养了中国首批知识分子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C推动了近代白话文的普及D促进了近代思想启蒙12表1为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官立、公立、私立学堂所占比例表。该表能够折射出当时A科举教育与学堂教育长期并存B公立学堂办学的社会基础薄弱C清末新式教育的多元办学途径D官立学堂教育是学校教育主体13图1为19121936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曲线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工业阻力减少B经济结构变动较为频繁C近代工业仍在发展D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41929年3月19日,申报报道山东藤县发生的以“放任妇女缠足”为口号的红枪会事变。这反映出当时A改良风俗成为国民共识B缠足陋习尚未消失C放任缠足成为社会时尚D妇女实现缠足自主15表2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A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向C凸显了保障人权理念D更加重视公民的权利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该制度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B是共同纲领里最早确立的制度C已在全国各个行政区得到实施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7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A推动家庭承包经营走向深入B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建立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18古雅典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必须参与选举,拒绝参与者将受惩罚;它还规定每个公民必须用一生当中的一年时间担任公众仲裁人的职务。这说明,古雅典民主A导致公民意识和城邦观念缺乏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人自由D真正实现了多数人的民主19罗马法中有一案例:如果石头从运货马车上掉下来打碎或者打破别人的东西,而石头掉下的原因又在于马车夫没有把他们捆牢,那么他就要承担责任。这体现了古罗马法A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D按损害大小确定惩罚力度20有学者认为,是宗教改革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宗教改革将普世的公教秩序移去,恢复民族的自主,成立了主权国家。下列言论可以直接作为此观点论据的是A“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B“(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C“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得救恩,完全是出于神自己至尊无上的旨意”D“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不受任何人的管辖”211726年,丹尼尔笛福评论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英国A工业革命的开展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贵族政治的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掌权22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31914年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每天生产近800辆,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10年之后达到了每15秒生产1辆。福特的奇迹也是美国奇迹。材料主要说明A汽车工业实现了人工智能B福特奇迹挖掘了劳动潜质C美国奇迹等同于福特奇迹D垄断组织造成了生产集中23许多学者认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包含有俄罗斯传统和革命后果方面的因素。有的学者指出,斯大林体制“是所有社会力量情绪和活动的综合产物”。这说明A对历史事物的研究难以达成共识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小农经济国家C斯大林抛弃传统强势建立该模式D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4苏联某一时期,在集体农庄里,人们开始掌握经济核算、成本、利润、工资等一些经济学概念,针对各家各户宅旁园地的税收大大减少,宅旁园地产品义务交售的制度被取消。这表明苏联A新经济政策得以顺利推进B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国家工业化C农业落后的形势得以扭转D尝试改革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25目前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有一百多个。20世纪70年代还仅有28个,到80年代增加到32个,90年代中期超过40个。由此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组织中的60是9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的,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区域一体化组织积极酝酿跨洲扩大成员范围。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A出现洲际联合的发展趋势B深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C发展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臣尝谓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恤民之实在省赋。窃观天下之势,至庸之材,虽名为大臣,其实不过供给唯诺,奉行文书,以求不失其窠坐资级而已立纪纲,厉风俗。朱子语类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于君。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治天下犹如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之人也有治法而后治人,法正则民悫。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共通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实践效果及其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黄宗羲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儒家民本思想的共同特点。(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自战国、秦汉以来,随着官僚体制的不断完备以及皇权的加强,“以言代法,以言入法”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强。中国古代的法制一直是以家法为基础去构建国法,古代的法制名义上是公器,目的是彰显王者为政之信,布大信于天下,以期政通人和。学术界经常以“以礼入法”“以法入礼”来描述中国古代礼制与法律制度长期的杂糅并用、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发展趋势,简称“礼法合流”。摘编自赵旭唐宋法律制度研究材料二英国是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之一,判例法是英国法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在一部介绍英国法律的著作中,实体法仅占110,大量的内容是介绍其法院组织、管辖权力划分以及诉讼程序。由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成为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尊重上述地区人民的传统,英国国会在立法时充分考虑这些地区的特殊性。英美法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以英国为中心向外传播的。随着英国对外扩大势力范围,英国法也扩散到世界各地。摘编自王菲外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律不同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英国法律的作用。(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30年,社会学界发表了黄公度的对于无产阶级社会态度的一个小小测试,它是针对北平市的100个人力车夫进行的。黄公度从社会、家庭、娱乐、政治和教育5个方面提问。其中政治方面“什么是革命”的问题,这100位人力车夫给出的答案包括男女平权、谁也不准做皇帝、打倒土豪劣绅、东征西讨、打倒共产党、谋幸福、民生主义、一统江山、入党做官、打倒一切、设立工会、打倒外国人、造反、打倒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孙中山打张作霖、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军阀、打倒日本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结合时代背景,对人力车夫的答案进行评述。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8701914年,英国建立了以金本位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近代工业中心和殖民帝国,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世界各国贸易结算和贷款往往要靠英镑,英国是最后贷款人,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的货币政策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关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世界利率水平,各国利率随之上下波动;英镑汇票用于世界范围的贸易或成为外国的替代货币,而英镑利率则由伦敦操纵,实际上是英格兰银行在管理国际金本位制。一战前的国际货币秩序是金字塔形的格局。弱小国家处于最底层,发达工业国家处于上层,英国则处于塔顶。一战爆发后,国际金融领域出现30年“无体系”时期。材料二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经济部长冯克最早提出“欧洲经济秩序蓝图”,又称“冯克计划”,欲借助各国央行间合作,重建贸易货币体系。1941年,丘吉尔和罗斯福会晤后发布大西洋宪章,谈及建立防止汇率突然波动的全球性支付体制,并就未来货币组织的基本框架进行谈判,希望通过法律的形式管理战后经济体系。1945年,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任美国财长怀特认为,只有拥有充足保证的美元才有资格担当国际货币的重任,其他货币应该直接与美元挂钩,当然这样的选择不仅是为了美国,而且还是为了全世界。他自信地提出:“美元是一种伟大的货币,也是唯一实力得到普遍承认的货币。它可能将成为战后稳定的货币体系的基石。”美元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各国衡量得失后一个理性的体现。以上材料摘编自胡斌“被妖魔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建立国际金融霸权的共同因素。(6分)(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美两国主导的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6分)百师联盟2020届全国高三开学联考全国卷I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体现了它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这一方面是说“百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百工”是属于官府手工业。答案选C。材料表明社会构成分为六种,而不是说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民营手工业的分工和国家经济支柱,A、B、D项错误。2D【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牛成为重要生产资料,这是动力的一次革命,答案选D。南北朝时期牛耕仍在推广之中,A项错误。粮食产量的提高是间接得出的推论,B项错误。单从材料尚不能得出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的结论,C项不符合题意。3B【解析】材料表明,二十五史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这是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的结果,答案选B。A、C选项与材料无关。道学家是指宋明理学家,宋明理学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影响因素,C项不准确。4C【解析】“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说明店铺可以随地开设,突破了空间限制,答案选C。中国古代的都城都是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南宋的杭州城只是增加了经济功能,A项错误。5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据材料“重商而抑商,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实行官商勾结”可知,古代中国的抑商政策实质上加强了官府对经济的垄断,A项正确;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汉武帝、桑弘羊的商业政策(盐铁专卖)恰好打击了富商大贾,B项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抑商”政策可能一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长期看不利于商业发展和商税增加,人头税等仍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项错误。6C【解析】白银多用于“制造首饰”“塑为银印”“赏赐外国贡使”等,说明白银价值得到了广泛体现,答案选C。明朝初期,对外贸易不太发达;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晚期而不是前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A和B项与史实不符。明朝晚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项错误。7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官制的变化,不是因为选官制度变化造成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中枢体制的变化正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是中国古代官制的规律性总结,B项正确。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内容来分析材料,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豪强地主的田庄、均田制、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等进行判断,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中国古代“农民”一词不断变化。答案选A。9D【解析】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品对外通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品通商,答案选D。10B【解析】材料表明,外国资本超过本国资本,民族资本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故中国工业企业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答案选B。A、C、D项既不符合材料信息,又违背史实。11D【解析】维新运动为中国培养了又一批新型知识分子而不是第一批知识分子,A项错误;维新运动主张改良,维护清朝统治,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而不是维新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迅速普及,C项错误;从材料推知,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是正确答案。12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教育。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推行“新政”,新式学堂教育成为教育主流形态,且办学途径多元,故选C项;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公立学堂办学的社会基础雄厚,故排除B项;据材料数据可知,公立学堂自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元年所占比例均高于官立学堂,故排除D项。13C【解析】据曲线图可知,19121936年,工业总产值和净产值都有明显增长,说明当时中国工业仍在不断发展,C项正确;19121936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只能反映总体发展水平,材料中的中国工业不仅包括民族工业,还包括官办工业和其他工业,A项错误;B、D两项从曲线图中无法体现。14B【解析】1929年山东藤县红枪会变乱,旗号之一是要放任妇女缠足,说明当时农村仍有缠足陋习,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材料信息。15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4章,1982年以前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是因为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在宪法体例设计上也要体现这一原则。同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紧接着写,在逻辑上也比较顺当。参考国外的宪法,多数国家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列在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答案选D。16B【解析】题目材料所指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以A项错误。部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3课(电子版第17页),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讲得很清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宪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见,人民代表大会最早是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里确定的,故B项是正确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大陆实行,而在台港澳并未实行,C项错误。D项所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题意。17A【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出之时,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就已分离,B项错误;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C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并不能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排除D项;材料信息表明,中共中央延长土地承包期,还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可以使农民最大限度地从土地承包和转让中获得收益,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向深入,A项正确。18C【解析】本题考查古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材料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采用强制性手段推动民主的实行,C项正确;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至上观念和公民意识,A项错误;雅典内部公民平等,而不是所有人都处于平等地位,B项错误;古雅典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D项表述错误。19A【解析】随着罗马法的发展,逐渐确立了私犯(侵害私人的财产和人身权益的行为)的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行为人存在过错为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材料即提供了一个案例。答案选A。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20B【解析】题干观点来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A项为九十五条论纲内容;B项内容来自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至尊法案,表明英王不承认罗马教会的大一统神学统治,自己担任英国国教的最高元首,这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正确答案;C项内容是加尔文教教义;D项内容出自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21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激励着人们努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就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22B【解析】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这有利于科学管理,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提高生产效率,也说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企业发展的基石,答案选B。材料的主旨是“科技创新促进生产”,A、C、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23D【解析】并非所有的历史研究都不能达成共识,A项排除;斯大林体制不是斯大林抛弃传统,而是包括传统在内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逻辑发展,C项错误,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小农经济占主体的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途径,B项错误。24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材料关键信息“经济核算、成本、利润、工资等一些经济学概念”,“税收大大减少”等表明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由集体农庄的人自己进行核算,削减农业税收,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和产品的处置权,也就是要改变过去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项正确;由“集体农庄”可知,当时已经实现农业集体化,新经济政策已经停止,A项错误;材料侧重的是农业,未涉及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关系,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农业取得了一定效果,农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并不是扭转农业落后的形势,C项错误。25A【解析】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意识形态因素越来越淡,B项错误;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居主导地位,C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仍未建立起来,D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区域一体化组织积极酝酿跨洲扩大成员范围”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