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doc_第1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doc_第2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doc_第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矿区中学 王娜一、教学背景1、 面向学生:高二学生2、 学科:历史3、 课时:一课时4、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利用百度搜索查阅有关顺乎世界之潮流的内容。 二、教学课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课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派别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同一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人物的开拓性和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时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三、教材分析 顺乎世界之潮流是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第一课内容,本课在本专题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由本课开始本专题讲述鸦片战争后各个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此外,本课与专题一也有着时间上的联系。 本课讲述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救亡图存过程中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思想主张,都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1、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在中国进行变革的困难;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讲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相关内容及他们的思想主张,从而有利于学生上课时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四、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创设故事情景法、比较归纳法、引导讲授法。 主要学法:探究活动法,分组讨论法。 本节课以故事情节的形式贯穿全课,给学生创设情景,从故事情景中感受各个派别的产生、发展及主张。中间穿插着探究活动、辨析一下、课堂讨论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讨论、抢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此外,分篇章讲解,每一篇设置巩固练习可以使本课清晰明了,掌握的更加牢固。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通过幻灯片放映图片)十八十九世级之交,古老的中国依然依靠着以自然经济为主的桃源乐土的农业文明。一面变本加厉的君主专制造成的万马齐喑的窒息状态,一面读书人埋头于寻章抄句远离社会现实。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全然不知中国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号称世界大国的英国正在发生着工业革命的时代大潮,自由、民主、平等为标志的启蒙思想已在欧美大国广为流传。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实现启蒙思想家描绘的宏伟蓝图,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历史潮流。伴随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这股汹涌的浪潮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势头逼近中国,中华民族正面临何去何从的挑战。 师:通过播放的内容可知世界的潮流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现代化是历史的潮流)面对这股历史潮流,中国人最早提出的要顺乎世界之潮流。中国是如何顺应世界潮流的,接下来听我给大家讲故事。(二) 讲授新课第一篇 睁眼看世界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故事一:林则徐被遣至伊犁,途经镇江,与老友魏源相会。那是1841年7月的一天,当晚两人同宿一室,“万感苍茫”,“倍觉中国官府对外国政事之全然不知”,遂彻夜长谈。林则徐图片【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1%D6%D4%F2%D0%EC&in=1190&cl=&lm=-1&pn=13&rn=1&di=58373568855&ln=2000&fr=&fm=&fmq=1326162297357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1&di41153607405&objURLhttp%3A%2F%2F%2Fgjmr%2Fpic%2Fmrpic2006in958.jpg&fromURLhttp%3A%2F%2F%2Fgjmr%2Fhtm%2F4882.htm&W192&H299&T7719&S14&TPjpg魏源图片【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BA%D4%B4&in=6032&cl=2&lm=-1&pn=0&rn=1&di=86497473810&ln=1900&fr=&fm=detail&fmq=1326162533141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86497473810&objURLhttp%3A%2F%2F%2Fuserupload%2F762e6d74bcfb4a89a23f5b73ccbd3d0d%2F60bffbc57ec74271802b83030c56289f.jpg&fromURLhttp%3A%2F%2F%2Fperson%2Fview_52a0495050864f939ae2f59a4c1368c7.shtml&W250&H350&T10908&S72&TPjpg师:林则徐“万感苍茫”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生:鸦片战争师:为什么林则徐”倍觉中国官府对外国政事之全然不知”?请结合书上的内容回答。生:清政府盲目自大,闭关锁国师:面对当时的社会林则徐魏源是怎么做的?结合书回答。生:翻译四洲志等师:所以林则徐后来被誉为“睁眼开世界的第一人”。师: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一起看材料:(找学生读)生:“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也;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材料体现的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百度百科】/view/134307.html?tp=0_11师:材料体现的作者什么思想主张?生:师夷长技以制夷师:这一思想有什么重大意义?生: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师: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能挽救民族危机吗?或者林魏的思想有哪些局限性?生: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 “新” 的核心是 A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C批判程朱理学,研讨社会现实 D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师:之后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根据“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最后地主阶级的主张有没有挽救了民族危机呀?洋务派【百度百科】/view/152715.html?tp=0_11生:没有师:伴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无法挽救民族危机。那么接下来把时间倒回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第二篇 维新变法故事二:当19世纪90年代, 17岁的梁启超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也结识了33岁的康有为,并且投其门下,同赴广州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梁启超图片【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1%BA%C6%F4%B3%AC&in=25646&cl=2&lm=-1&pn=8&rn=1&di=105924366930&ln=2000&fr=&fm=result&fmq=132616306414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8&-1&di105924366930&objURLhttp%3A%2F%2F%2FFiles%2Fupfile%2F20100415093704-0.gif&fromURLhttp%3A%2F%2F%2F2010%2F4-15%2F9385.shtml&W280&H391&T8003&S82&TPgif师: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结合书)生: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师:这些代表人阐述着自己的思想,共同构成了维新思想。接下来咱们通过一个研究活动来感受维新。活动步骤:选择研究对象、探究思想主张、汇报研究成果、各组相互交流。(让学生抽取本组研究的对象,并进行讨论)师:请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填表)师:接下来辨析一下:以下是为维新变法创作的宣传标语,判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师: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的定国是诏,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由此开始。但因顽固势力的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很大,都有哪些影响呀?(结合书回答)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百度百科】/view/20762.html?tp=0_11巩固练习: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传播西方的学说,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A、 B、 C、 D、师:面对改良道路的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走向民主共和。第三篇 走向共和故事三:当京师(北京)嚷嚷着变法的时候,中国广东却有一部分人筹划着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运动。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一部分人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孙中山断发改装,以示与清政府决裂。孙中山【百度百科】/view/2559.htm师:总结革命派的主张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师:维新派与革命派同是资产阶级,接下来咱们通过课堂讨论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生:不同:两者的方式和政体目标不同: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集中在对清政府的态度上。 相同:主要目的相同: 走资本主义道路;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实行民主政体;挽救民族危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