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保护项目项目书.doc_第1页
古民居保护项目项目书.doc_第2页
古民居保护项目项目书.doc_第3页
古民居保护项目项目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古民居白蚁的防治与非徽派建筑整改项目项目建议书*镇人民政府二00七年十月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古民居白蚁的防治与非徽派建筑整改项目项目承办单位:*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单位:黟县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项目背景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的*古村落位于黄山市黟县县城东北11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131年,有着870余年历史。现有明清时期的古祠堂2幢、古书院1处、古民居137幢,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人工水圳贯穿古村落家家户户,在村中心和村南的月塘和南湖,控制着整个村落形态。村内街巷多依水圳而建,用花岗岩铺地,形成独特的水街巷空间。整个村落北靠雷岗山,西傍邑溪河、羊栈河,全村占地面积24公顷。*古村落于1999年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2月11日至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国际遗址理事会专家、日本的大河直躬博士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考察,称*是“中国乡村规划的范例,在欧洲可以找到类似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但那是大城市,像*这样美丽的水景观可以说是举世无双,是中国典型的乡村景观”。*保存的历史文化遗存无疑是令人惊讶的。2000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主席团会议上曾评价*古村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有着地方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2000年11月30日*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被建设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古村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对古民居的保护,特别是对白蚁的防治与非徽派建筑整改方面,白蚁是世界性害虫,其危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等三大特点,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将会对现存的古村落毁灭的打击。在*被列为文化遗产前,农户因生产生活需要,古民居范围内没有进行有效控制,使得景区内存在一部分非徽派建筑,与现在*古民居极不协调,必须进行对存在非徽派建筑整改。四、项目实施内容根据*古村落保护项目规划要求,*古民居白蚁的防治与非徽派建筑整改项目主要内容如下:(一)白蚁的防治*古民居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需要防治白蚁、粉蠹、木蜂等害虫侵蚀面积3.2万平方米,每两年防治一次。(二)、非徽派建筑整改:1、拆除亭前大树和南湖东侧南溪饭店等房屋4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2、对核心景区要求区域内的建筑严格按照马头墙、披檐、坡屋顶和灰、白主色调结构形式存在,严禁使用红、黄、黄、蓝等艳丽色彩。其中拆除15幢,整修74幢。 五、项目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计划1、投资估算根据综合测评,并根据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及建设部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并参考类似已建工程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古民居白蚁的防治,估算投入资金170万元。非徽派建筑整改400万元,本项目的投资估算为570万元。2、资金筹措计划:本项目总投资570万元,资金来源构成: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230万元,国内贷款100万元,资金不足部分申请国家补助240万元。六、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古民居白蚁的防治与非徽派建筑整改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工作于2007年11月完成,2008年1月全面开始施工。预计2009年底完成。七、结论1、*属于历史文化遗产,为消除景区内建筑杂乱无章,导致风貌零乱无序,及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徽派建筑风格,*古民居白蚁的防治与非徽派建筑整改项目,这个方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