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单项选择题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A. 封邦建国B. 宗法世袭制C. 礼乐制度D. 封建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以前的“封建”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属于分封制,A正确。B是维系分封制基础。C是伴随分封制制度。D是社会形态。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材料“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D正确;AC是宗法制的特点,B没有体现,排除ABC。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九卿的职能分析,其主要侧重于皇帝个人事务的管理,反映出家国一体、君权至上的本质。故B项正确,职分细化、各负其责是材料中体现出现象,不是本质特点,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秦朝唯才是用的特点,C错误;官员众多、政务繁杂不是材料中体现出本质特点,D错误。4.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D【解析】“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故正确;A不对,县邑制的出现,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非完成统一;B不对,作者是打比喻,并非真的是指君臣间有宗法血缘关系;C表述绝对化,不能说消除了这种情况。5.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度D. 推恩令【答案】D【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时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排除A;材料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反映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推行推恩令,而不是郡县制,排除B,选D;是汉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C。故选D。点睛: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培育了地方分裂割据。通过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王国问题逐步解决,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积极作用日益显现。6.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中正评议人物时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南朝时期,中央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 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中央的权力B. 原选官标准被彻底废除C. 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D. 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答案】D【解析】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拥有选拔官吏的权力,完全垄断了中央权力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故B项错误;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与材料“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相悖,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正官在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权力较大,逐渐变成无足轻重,可知反映的是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故D项正确。7.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A. 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C. 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D. 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说明三省六部制下下诏令要经过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才能生效,体现了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8.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 确保文书安全B. 削弱丞相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D. 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半印勘合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所以这是对地方官员进行限制和监督的制度,故选C;AD不属于题干要表达的意思,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ABD。点睛:这一题考查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君主专制是相对于君主和丞相之间权力的关系,主要是决策方面的权力;中央集权是就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而言的,所以中央集权的加强应该是地方权力的削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故做这类题需要先判断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是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然后决定到底是选中央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相关的选项。9.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 摧毁了门阀政治B. 扩大了政权基础C. 促进了社会公平D. 与人才培养脱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制使寒门子弟缺乏政治素养,与人才培养脱节,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科举制度摧毁了门阀政治,故A排除。材料重点也不是科举考试扩大了政权基础,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0.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主旨,即在强调“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即体现出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据此,可知:AB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及其特征1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 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 军机大臣奉公守法【答案】B【解析】军机处的设立使得皇帝权利得到空前加强,军机大臣只要跪受笔录,负责传达即可,完全是皇帝的私人机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内阁的权力基本上转移到军机处处;C选项说法错误,军机大臣都是有能力的人士来担当;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12.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民,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A. 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B. 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 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D. 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十位御史或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故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表现二 、简答题13.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国家统一。(3)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封建”可知实行分封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可以得出实行推恩令,依据材料二“国除为郡”可知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依据材料二“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可知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以及巩固国家统一。(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可知实行行省制度;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依据材料可知中央集权逐步加强。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回答:(1)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2)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3)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度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4)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答案】(1)先秦时期实行世官制度,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官人法(或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2)品德和才能。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或者中央集权受到削弱)。(3)隋朝。因为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注重能力,而且思想较为自由。(4)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这种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幼儿园招聘保育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光伏系统电池管理与优化方案
- 广丰区部分公办幼儿园补缺改派编制外幼儿教师、保育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长沙宁乡市疾控中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生产系统试题及答案
- 网球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业见习岗招聘(1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蚌埠五河县机关事业单位招募就业见习人员3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雅安市人民医院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答案
- 火焰探测器设计手册
- 给排水巡视检查记录表
- GB/T 778.1-2018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 GB/T 19839-2005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完整版)人工智能介绍课件
- 陶瓷材料的制备课件
-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课件
-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模拟法庭剧本
-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
- 磁刺激仪技术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