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2 一 CO 产生 多数为人为源 由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生成 汽车尾气 55 第十节大气中的碳化合物 3 CO的危害 有毒 取代血红蛋白中的氧 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4 CO的消除 CO在大气中组成恒定 有巨大的消除途径 土壤真菌将CO转化为CO27 6 115mg m3 h 大气自由基反应 CO OH CO2 HH O2 M HO2 MHO2 CO HO CO2 5 二 CO2 产生 土壤微生物活动 5 20 燃烧 消除 被水吸收植物光合作用 危害 温室气体 CO2浓度每增加10 地表温度升高0 3 0 5oC 目前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以及森林的大面积砍伐 造成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 19世纪275ppm 1980年284ppm 1990年350ppm 目前379ppm 6 三 温室效应及气候变化 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约有50 在达到地面前被大气反射或被大气吸收后再辐射回空间 其余50 直接由云 大气或颗粒物散射到地面 到达地表的太阳能被地球吸收 部分从地表反射回空间 部分通过红外辐射返回空间 从而维持地球的热平衡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 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之中 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7 地球辐射波长都在4 m以上 辐射极大值位于10 m处 即主要是红外长波辐射 地球表面辐射的能量主要被低层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吸收 地球辐射的波长在4 8 m和13 20 m部分能量很容易被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 而8 13 m的辐射被吸收很少 这种现象称为 大气窗 这部分长波辐射可以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 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CO2量增加 它们会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 并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形成 温室效应 8 CO2和H2O等气体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 92 温室效应的产生 9 CO2是各种温室气体中浓度最高 总效应最强的 夏天减少 光合作用强 冬天增加 燃料消耗多 10 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CO2 55 CFCs 24 CH4 15 N2O 6 11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 12 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 全球变暖的危害 气候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子之一 气候变暖引发的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引发极端天气现象 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 产量波动大 引发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等 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对其他行业如工业 旅游业 保险业带来间接影响 13 影响地球气候的其它因素 大气飘尘可以散射阳光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活动多 太阳输出能量增多 海洋运动 近10年来海洋运动减弱 影响地球热量和CO2向海底的输送 14 温室效应的防治 1 节约能源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2 限制并逐步停止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 3 大力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4 通过国际性的协议 条约 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 15 1997年12月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 京都议定书 到2008 2012年 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CO2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 2 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 各参与公约的工业化国家被分配的减排配额 欧盟减排8 美国减排7 日本6 加拿大6 东欧5 8 16 京都议定书 规定的要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 对应其增温能力 1 二氧化碳 CO2 12 甲烷 CH4 213 氧化亚氮 N2O 2064 氢氟碳化物 HFCs 140 117005 全氟化碳 PFCs 6500 92006 六氟化硫 SF6 23900 17 京都议定书 需要在占全球排放量55 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后生效 京都议定书 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到2005年9月 一共有156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 占全球排放量的61 美国曾经于1998年11月由参加谈判的副总统戈尔象征性地签署了 京都议定书 但2001年3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借口是减少排放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减排义务 澳大利亚也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 澳大利亚是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 人均25吨 18 根据 京都议定书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义务来强制性减排 但尽管这样 中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自己制订了一个目标 单位GDP能耗以2005年为基础要降低20 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9月宣布已核准该议定书 19 据在德国Bonn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发布的信息 中国2007年CO2排放增长8 从而使全球2007年CO2排放增长3 1 中国作为最大的CO2排放国 已占全球CO2排放份额的1 4 24 62亿吨 美国是第二大CO2排放国 占全球CO2排放份额21 58亿吨 欧盟占12 印度占8 俄罗斯占6 水泥熟料的生产是排放的主要原因 占中国2007年排放增加量的10 中国现已占世界水泥生产量约51 美国居人均CO2排放量第二位 为人均19 4吨 其次是俄罗斯为11 8吨 欧盟为8 6吨 中国为5 1吨 印度为1 8吨 20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 京都议定书 第5次缔约方会议 于2009年12月7 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 商讨 京都议定书 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 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会议原计划达成具备实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框架 但会议目标未能达成 是一次失败的会议 中国承诺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21 早期人们认为平流层可能存在较多的氢和氦 但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气球驾驶员从平流层上部采得空气样品 表明那里和对流层一样 也是由氧气和氮气按照1 4组成 臭氧层 在离地面15 35km的平流层中 有一臭氧浓度较大的区域 称为臭氧层 在离地25km处臭氧浓度最大 平流层臭氧占大气总臭氧的90 臭氧层中臭氧实际含量很低 平均 300ppb 臭氧总含量仅相当于273K标态下的0 15 0 4cm厚度 臭氧层能强烈吸收 200 300nm的紫外线 99 对于防止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危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十一节平流层化学 22 臭氧层的形成 此三反应快速循环进行 可以吸收掉大量紫外辐射 能量由M带走 此外 还可发生慢速反应4 总的来说 平流层的O3与O2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 O3浓度相对稳定 23 臭氧层的破坏 近年来发现 平流层中一些天然或人为的成分如NOx OH HO2 Cl 等能催化反应4 NOx对臭氧层的破坏 N2O 自然界中微生物作用产生 的光解是平流层NO的主要来源 NO 24 由于平流层是超音速飞机的理想通道 也有人认为 破坏臭氧层的NOx部分来源于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废气 含NO NO2 曾有报道认为 核爆炸可使平流层大气被NOx污染 由于核反应产生的高温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大量的NOx并大量扩散 25 OH对臭氧层的破坏 存在于平流层的 OH对臭氧层的破坏仅次于NOx 平流层中 OH的来源 26 CFCs对臭氧层的破坏 Chlorofluoroncarbon 氯氟烃 又称氟利昂 Cl原子可以催化反应4 Cl的来源 175 l 220nm 27 氯氟烃类在对流层中曾经被认为是无害物 后来发现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 当其缓慢扩展到平流层时 成为破坏臭氧的污染物 28 29 CFCs类化合物使用非常广泛 制冷剂 溶剂 喷雾剂 发泡剂 灭火剂 化学性质稳定 易挥发 不溶于水 不被微生物分解 在几类污染物中对臭氧层破坏能力最强 一个Cl可以破坏105个O3分子 30 南极臭氧层空洞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 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 1986年 美国南极考察队证实臭氧层空洞存在 1988年西德考察人员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一个臭氧层空洞 我国科学家在2003年的观测证明 青藏高原上空出现大面积臭氧总量极低值区 这在北半球是非常异常的现象 31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在每年8月出现 9月至10月空洞范围最大 12月前后消失 2000年9月3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40万平方公里 欧洲航天局数据 2006年9月25日 欧航局测出的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为2800万平方公里 接近2000年的2840万平方公里 32 美国航空航天局拍摄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像一个巨大的蓝色水滴 2000 9 6 33 经P Crutzen M Molina F S Rowland以及S Solomon和J Arderson等人的研究 已经清楚 形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含卤素化合物中的氯和溴原子在平流层进行化学反应的结果 臭氧层空洞的成因 Br原子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Cl原子的50倍 34 1987年在南极臭氧层空洞的航测完全证实了O3和ClO 浓度之间的依赖关系 1985 1992年测量了平流层中已知含氯气体在臭氧层中的比例 还发现平流层中氯的增加量与人造有机氯化物的浓度增加相吻合 这说明人类产生的有机卤化物是平流层氯的主要来源 35 P Crutzen M Molina F S Rowland三人获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 36 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影响 1 增加皮肤癌 臭氧减少1 皮肤癌患者增加4 6 主要是黑色素癌 臭氧含量减少10 地面不同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将增加19 22 由此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15 25 2 损害眼睛 增加白内障患者 3 削弱免疫力 增加传染病患者 臭氧层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部分的作用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 可是仅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37 海伦娜岬角位于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智利的南端 濒临著名的麦哲伦海峡 几乎可以说是 世界末梢 奇怪的是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 羊都是患白内障的盲羊 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子耳朵 将其带回家去享口福 河里打到的鱼多数是盲鱼 瞎了眼的野生鸟类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子里或房屋里 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来是由于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的 距南极最近的智利南部暴露在南极臭氧空洞的下面 强烈的紫外线在无臭氧分子吸收阻挡的情况下 无情地射向大地 深受其害的当地居民 出门时不得不在衣服遮不着的地方涂上防晒油 再戴上眼镜 否则半小时内皮肤要被晒成粉红色 并伴有痒痛 眼睛也会受不了 但是 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各种动物 则在无情的紫外线伤害下成了瞎子 许多野生动物因此而丧失了生存能力 38 对生态影响 1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 结果2 3有影响 尤其是大米 小麦 棉花 大豆 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 估计臭氧减少1 大豆减产1 2 减少渔业产量 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实验表明 臭氧减少10 紫外线辐射增加20 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3 破坏森林 39 臭氧层的保护 尽快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和哈龙 溴氟烷烃 Halon 目前此类物质在全世界的消耗量 美国占28 6 欧盟占30 6 日本占7 前苏联和东欧占14 发展中国家总量占14 其中我国消费量尚不足2 最早使用CFCs的24个发达国家已于1985年和1987年分别签署了限制使用CFCs的 维也纳公约 和 蒙特利尔议定书 该协议书规定签字国在20世纪末把氯氟烃使用量减少到1986年的一半 1990年和1992年又分别对该议定书通过了伦敦和哥本哈根修正案 扩充了受控物质种类并将发达国家CFCs的禁用期提前到1996年 哈龙的禁用期提前到1994年 1995年底决定发展中国家的禁用期为2010年 40 中国政府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签署了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案 1993年2月 中国政府批准了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方案 确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2002年1月1日起 我国汽车业全面禁止新车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的空调 这个规定是为了履行保护臭氧层的国际义务 执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而制定的 中国消防行业哈龙整体淘汰计划 规定 在确保中国消防能力的前提下 到2005年12月31日实现哈龙 1211生产和消费的全部淘汰 同时保留部分哈龙 1301的生产量 1995年哈龙生产量的5 保证必要场所的使用 直到2010年1月1日 完全停止所有哈龙的生产和消费 41 1995年1月23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为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即使从现在起强制执行哥本哈根修正案 平流层中对臭氧层有害的Br和Cl原子的含量也要至少约半个世纪后才能恢复到1975年的水平 澳大利亚科学家保罗 弗雷泽说 1990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氟里昂的规定已经取得效果 大气中的氟里昂水平正在下降 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应在2050年前闭合 42 室内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劣 人体对室内环境的感觉与温度 湿度 气流 采光 日照等有关 人体对22 25 的室温感到舒适 人体对相对湿度45 65 感到舒适 气流速度 夏天不小于0 15m s 冬天不大于0 3m s 居室净高不应小于2 8m 有效采光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不小于1 15 每天至少受日照2h 第十三节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43 室内空气污染源 厨房烹调烟雾 香烟烟雾 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 其它污染如家用化学品 家用电器 人群活动等 燃料燃烧 液化石油气 释放CO NOx和甲醛为主 少量可吸入颗粒物 煤 CO CO2 SO2 多环芳烃 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悬浮颗粒物 生物燃料 CO 大量有机物 悬浮颗粒物 烹调油烟是一组混合性污染物 约有200余种成分 主要有醛 酮 烃 脂肪酸 醇 芳香族化合物 酯 内酯和杂环化合物等 研究表明 烹调油烟中含有苯并 a 芘等数十种多环芳烃 挥发性亚硝胺 杂环胺类化合物等已知的致突变和致癌物质 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及癌症 香烟燃烧过程中 局部可达900 1000 产生大量烟雾 其成分复杂 有上千种化合物以气态 气溶胶状态存在 其中很多是致癌 致突变物质 气体占90 以上 主要有NOx CO CO2 挥发性亚硝胺 烃类 腈类 酚类等 气溶胶部分主要是焦油和烟碱 尼古丁 Cd 放射性222Rn 210Pb 210Po等 焦油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 其中的苯并 a 芘是室内该物质的主要来源 无机材料 主要为辐射问题 壁纸 地毯 甲醛 氯乙烯 苯 甲苯 乙苯 丙烯 丙腈等 涂料 粘合剂 甲醛 氯乙烯 苯乙烯 苯 酚类 丙酮 乙醛 二异氰酸酯等 隔热 隔声材料 石棉 聚氯乙烯泡沫塑料能挥发出150多种有机物 室外污染源 如房屋地基释放的有害物质 室外空气渗入等 44 一般来说 除毗邻交通干道或其它高强度污染源的居室 室内空气质量总要比室外差 可以采取通风换气的办法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一般人习惯于清晨起床后开窗换气 这是最经济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但在冬季 无风 少云的城市夜晚 很容易出现辐射逆温现象 此种空气比较稳定 不易上下对流 近地面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积聚不散 须待日出后逆温现象消失 空气污染才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所以城市居民冬天早晨起身后稍迟开窗更适宜 45 室内空气污染物 1甲醛 无色 刺激性气体 有强还原性和可燃性 一些板材 塑料 涂料和油漆的生产过程中 要用到甲醛作为原料 各种胶粘剂为防腐 防蛀和快干的目的 添加了甲醛 其释出期限可达3 15年 酚醛树脂 P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MF 脲醛树脂 UF 脲醛树脂 由尿素和甲醛缩合而成 脲醛树脂水解产生甲醛 建筑材料中残留的甲醛会向环境释放 最长可达几十年 温度越高 相对湿度越大 释放速率越大 46 甲醛作为纤维助剂 将棉 人造丝等纤维加工为衣料的过程中加入甲醛可使其形成桥键结合而具有防皱作用 但在有酸或碱存在且有热水洗涤条件下又会缓慢分解而重新释放甲醛 香烟烟雾中含有甲醛 一支含500mg烟叶的纸烟可释放甲醛70 100ug 47 甲醛的危害 强还原性 甲醛能和蛋白质的氨基结合 生成甲酰化蛋白 使蛋白质变性 扰乱人体细胞的代谢 对细胞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甲醛蒸气能引起眼睛 上呼吸道和肺部损伤 表现为眼痛 流泪 引起眼结膜炎 鼻塞 喉痒 咳嗽 胸闷 引发支气管炎 重症者出现肺部化脓性炎症 长期低浓度摄入甲醛会引起食欲减退 体重减轻 失眠等症状 并有可能导致癌症 2004年6月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确定为A类致癌物 2005年1月被美国列入一类致癌物质 对婴幼儿的伤害 气喘 气管炎 染色体异常 抵抗力下降等 48 甲醛污染的防治 在居室装修时 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脲醛树脂的材料 多用实木或不锈钢等材料 多使用水性涂料 装修竣工后 不要马上入住 要多开窗透气 还可养些花卉 如吊兰 芦荟 利用聚亚氨酯等密封材料密封橱柜 镶板和其它家具表面 所有可接触到的边缘都要覆盖到 49 甲醛可以在吸附后通过光解反应 自由基反应 转化为甲酸 进一步生成CO2而去除 Ag2O PdO CoO MnO2 TiO2 CeO2 Mn3O4等金属氧化物可以作为催化剂而有较好的去除效率 其中MnO2去除效率最高 SO2由于优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会抑制此转化 急性中毒时 吸氧和注射葡萄糖 50 2氡 88号元素 地壳中含量4 10 13ppm 有三种同位素222Rn 220Rn 219Rn 半衰期分别为3 82d 55 6s和3 96s 故仅有222Rn可能对人体产生放射毒性 几乎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氡的照射 它可以从含铀 钍的建筑材料中作为裂变产物不断的释放出来 其自身还通过裂变生成许多放射性的物质 先生成钋 Po 后附着在物体上继续衰变 最后形成铅 Pb 无色 无臭 无味 基本无化学毒性 比空气重6 5倍 多积聚在底层或地下室内 易扩散 能溶于水 极易溶于脂肪 脂肪和水中分配系数125 1 因而极易进入人体组织 51 222Rn及其放射产物特别有害于人体 可以依附于空气中的水汽或灰尘进入人体的呼吸道 沉积于肺中 对肺组织及其近邻部位发射a射线导致癌变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 长期吸入氡气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危害程度仅次于吸烟 据估计 每年超过20 000人死于氡气导致的肺癌 如果室内氡气含量长期超标 屋主又吸烟 则罹患肺癌的几率大大增高 氡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52 在美国 每15个房屋中就有1个室内氡气含量高于正常标准 在美国的房屋买卖过程中 氡气检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很多房屋内已装有排除氡气的设备 为防范住房内氡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简易措施 加强室内通风 修补墙壁和地面裂缝 在地面加铺聚乙烯防护层等 地壳岩石所含的放射性物质与岩石种类有关 一般火成岩 尤其是花岗岩 中含量高 房屋材料应选择含量低的使用 53 一 大气质量标准和空气污染预报 大气质量标准是对大气中污染物或其它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所作的规定 日平均 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 任何一次采样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 第十三节大气污染的防治 54 1982年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标准分3个等级 一级标准 长期接触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 短期接触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 不发生急 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生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55 年 56 根据各地区的地理 气候 生态 政治 经济把大气污染程度区分为三类区 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 风景游览区 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 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文化区和广大农村等 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较重的城市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 干线等 执行三级标准 57 空气污染预报 根据城市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对第二天的气象条件 大气扩散情况 地理地貌等因素 来预测次日该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以及对公众日常活动的影响和危害 并象气象预报一样每天公布 让公众每天在了解天气变化的同时也了解空气质量的状况 这项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实施多年 在亚洲的日本 韩国 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 台湾地区也早已开展 空气污染指数 API指数 把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 并分级表示空气受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58 59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 日报和污染预报结果都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方法 采用空气污染指数的形式 由国家认可的分布于城市各处的多个监测点 用自动监测仪器定时记录测定数据 由城市监测中心汇总 求得一天中上述三种污染物各自的浓度平均值 再转换成空气污染各分指数由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 我国环境保护局规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州 南京 杭州 西安 沈阳 武汉十个重点城市和大连 珠海 厦门三个沿海城市 从1997年6月5日起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周报工作 对空气污染情况作出预报 60 根据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但总体比上年有好转趋势 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 内蒙古 辽宁 河南 湖南 四川及西北各省 自治区 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 河北 河南 湖南 湖北 云南 内蒙古 甘肃 贵州 广西 四川 重庆等省 自治区 直辖市 61 62 二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颗粒物大气中的颗粒物大量来自燃料燃烧 减少颗粒物排放的方法主要有 改进能源结构 采用清洁能源 如地热 海洋能 风能 水能 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63 对原煤进行加工利用 如原煤的洗选 气化 将废气中的颗粒物净化后再排放 64 废气中颗粒物的净化方法 机械力除尘 洗涤除尘 过滤除尘 静电除尘 65 机械力除尘 用机械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重力沉降室 利用含尘气体中的尘粒因重力作用自然沉降而与气体分离的捕集装置 除去10um以上尘粒 占地大 效率低 50 60 66 旋风除尘器 使含尘气体发生旋转运动 利用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效率较高 90 占地小 压力损失大 67 洗涤除尘 用水洗涤含尘气体 使尘粒与液滴或液膜碰撞而被俘获 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随水排出 效率高 80 90 气流阻力大 用水量大 运转费用高 洗涤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 68 过滤除尘 使含尘气体通过滤布或其他多孔物质将尘粒捕集下来 尘粒的捕集是包括碰撞 扩散 静电吸引 重力等同时起作用的结果 效率高 可达99 性能稳定可靠 操作简便 干粉便于回收利用 占地大 维修费高 69 静电除尘 由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组成 在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通以3 6万伏的高压直流电 在放电电极附近即产生电晕放电 使气流中的尘粒带电荷 带电尘粒被吸引而聚集到集尘电极上 集尘电极上的尘粒用震荡装置消除 效率高 90 99 气流阻力小 能处理高温气体 占地大 投资和维修费高 70 2硫氧化物的去除 SO2主要来自燃料燃烧 目前我国年排放1800万吨 其中燃煤排放1600万吨 根本措施是改进能源结构 或对化石燃料除硫后进行燃烧 可以用高空排气法减少对本地区的污染 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肾内科护士工作总结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收银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储能技术多元化在储能电站储能系统与储能电站风险管理互动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检验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工程测量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策略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计量检定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工程测量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汽车驾驶与维修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4年湖南省古丈县卫生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
- 毛巾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船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安徽龙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国企职称评聘管理制度
- T/CNCA 048-2023矿用防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 安装家具合同协议书范本
- 月饼代销合同协议书
- 购买肉牛合同协议书
-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标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三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