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先秦道家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 道 道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是最理想的状态 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第一节老子 老子 战国时称老聃 春秋时期楚国人 曾任周守藏吏 著有 老子 又称 道德经 一 道论老子创立了 道 为世界本体的学说 道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1 常道和非常道道可分为常道和非常道 常道即一般的道 大道 非常道是由常到派生出来的具体的道 是特殊的道 常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古文引述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道德经 第一章 2 道是世界的本原古文引述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第42章 道生一 一是太极 或者说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 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一生二 二是阴阳 道 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 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 道 因此 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 一 中 二生三 三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 即天地人 三生万事万物 2020 4 15 老子认为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 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 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老子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是 物质世界产生于精神世界 世界不是统一于物质 而是统一于精神 古文引述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道德经 第25章 2020 4 15 3 道法自然古文引述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德经 第25章 老子认为 道 虽是生长万物的 却是无目的 无意识的 它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不主宰和支配万物 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 2020 4 15 道法自然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 遵循自然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 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 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 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 老子的 道 就是客观规律 老子的 德 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道 和 德 之所以受到尊重和珍惜 是因为它们不对万物施加命令和干涉 而是因任万物的 自然 在此蕴含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老子将道视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道不仅可用于品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 而且也可用于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 只有与道的基本精神相符合的状态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因此老子主张与道认同 恪守道的基本精神 4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用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解释道的基本精神 是我国古代最早 最系统阐述对立统一 朴素辩证哲学的思想家 老子系统地揭示出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的矛盾普遍性 说明了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 静止的 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道的支配下 事物可向着自己对立的方面相互转化 老子创立了对立统一 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 对中国哲学的发展 对启迪人们的智慧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老子片面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忽略了事物之间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古文引述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 音声相合 前后相随 道德经 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道德经 第二章 二 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老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 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 国家的规模十分狭小 人口稀少 2 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 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 文化极不发达 人们依然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 3 人们没有知识 没有欲望 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十分满足 4 国与国之间 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 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对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的评价 小国寡民是老子所描画的理想社会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就国家社会的管理模式而言 小国寡民社会十分类似于民主共和制下的城邦政体 人口少 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政令能够通达 实施改革措施容易见效 意见也较易集中 人民素质提高 不必吹捧所谓贤能当典型偶像 使人争夺 沽名钓誉 社会物产丰富 人民自食其力 盗贼就不会横行 对老子小国寡民社会关于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的评价 作为人民利益的真诚捍卫者 老子反对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一切文化 他认为这种文化是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 下德 的圣人借此建立各种虚伪的道德概念 而只有 朝甚除 的人们才能享用这种文化的物质财富 不宁唯是 这一切产生虚伪的文化还腐蚀了淳朴的人民 激发了他们对 奇物 的欲望 这种文化乃是 乱之首 从这些表白中 可以明显地看出 老子斥责统治阶级的文化 在他看来 这种文化和具有规律性的社会现象是矛盾的 即和 天之道 是矛盾的 必须抛弃这种文化 它对人民毫无益处 由此可风 老子反对统治阶级的文化 否认它对人民的意义 并提出一种乌托邦思想 使人民同这种文化隔绝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 老子的政治主张虽不可取 但他提出的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 并非是没有意义的 老子将小国寡民作为理想中的社会 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不符合道的原则 因而否认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老子的思想学说中 人类群体生活所必需的伦理规范 礼义制度都没有价值 老子的历史观是倒退的 其政治思想带有浓重的复古倾向 但其另一面却是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古文引述 小国寡民 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车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第八十章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 道德经 第十八章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道德经 第十九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盗 道德经 第三章 2020 4 15 三 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 无为而治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 无人为之为 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 顺应自然规律的作为 就是合理的作为 因而也是积极的作为 凡事要 顺天之时 得人之心 而不要违反 天时 地性 人意 不要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道家 无为而治 思想作为一种治国之术 对后世安邦治国影响很大 汉初以黄老之学治理国家 成就了 文景之治 唐初把道教定为国教 推行垂拱而治 出现了 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太平盛世 都直接或间接是在道家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2020 4 15 就自然经济而言 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与 道法自然 的哲学观 伦理观是相得益彰的 事实上 在中国历史上 每当道家 道教 思想被认可的时期 例如唐初 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 社会是丰衣足食的 道家重生 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 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儒家 佛家或多或少地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这或许是因为儒 佛内含的道德禁欲思想抑制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欲望 马克斯 韦伯 儒教与道教 道家旨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 儒者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 是以其事难尽从 司马迁 史记 太史公自序 2020 4 15 第二节庄子 庄子名周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著有 庄子 庄子的政治理想庄子认为整个世界最初的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 是其理想中的社会 庄子称为 至德之世 至德 也即 道 的体现 至德的根本特征是 自然 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 是以自然为原则的 至德之世 的特征 1 人与自然界万物一体 人们没有知识 没有文化 没有科学技术 没有私有财产 没有私有观念 劳动只是为了果腹 完全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 2 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交往 否定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特征 否定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与价值准则 2020 4 15 古文引述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大宗师 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 与老子的思想方式基本一致 庄子将 道 或 至德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境界 把原始蒙昧 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 否认有史以来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价值 因而庄子的政治理想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2020 4 15 庄子政治哲学中的相对主义观念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庄子 齐物论 集中阐述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物无贵贱庄子认为事物的大小 贵贱都是相对的 并不存在判断事物贵贱的绝对的标准 之所以物无贵贱 在于每一种事物都各具不同用途 因而根本无法在不同种类事物间判断优劣 古文引述 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 自贵而相贱 以俗观之 贵贱不在己 以差观之 因其所大而大之 则万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 则万物莫不小 庄子 秋水 2020 4 15 2 无是无非庄子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 根本不存在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 人类社会的治与乱也是一相对的概念 古文引述 即使我与若辩之矣 若胜我 我不若胜 若果是也 我果非也邪 我胜若 若不吾胜 我果是也 而若果非也邪 其或是也 其或非也邪 其俱是也 其俱非也邪 庄子 齐物论 庄子无是无非的相对主义哲学固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庄子否认普遍的客观的标准 则难免流于荒谬 2020 4 15 庄子的人生观1 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自然是庄子体认人生问题的出发点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关系 人应在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下生存 必须尽可能地与自然相适应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应该以保持人的自然性为目的 庄子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与儒家 天人合一观 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先秦儒家体认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点是人而非自然 而庄子则把自然当作人的尺度 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看作是人的最高价值状态 不承认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价值 2020 4 15 2 关于人与社会的认识庄子否认人类群体生活的价值 认为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人的桎梏 3 关于生与死的认识庄子认为人的生与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死对于人来说 不仅不产生痛苦 而且是彻底的解脱 4 消极遁世的人生哲学庄子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保全自己的真性 即所谓养生 为达到养生 达生的目的 人应该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还认为 仅仅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并不够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 彻底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束缚和制约 2020 4 15 庄子的人生哲学 是那个历史时代士人面对现实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协议
- 品牌推广及广告代言合同书
- 石药集团2023年度ESG实践报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 买卖合同中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的多维审视与实践思辨
-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合同2篇
- 展位设计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4篇
- 凿桩头劳务分包合同5篇
- 合作社种植收购协议书
- 农贸市场水产摊位出租合同3篇
- 借款保证合同(一)4篇
- 全屋定制家居橱柜衣柜整装安装服务规范
- GB/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 农民工工资表(模板)
- 《室内空间设计》第三章课件
-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word6)
- Matlab-Simulink模型检查验证与测试
- 单位减少存档人员表
- 潮流玩具行业研究报告
- 高一新生入学家长会课件(PPT 2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