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冲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科 教案任课教师: 上课日期: 教时:课题答谢中书书(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2、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短文。3、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1、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2、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1、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味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4拓展阅读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与备注教 学 过 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二、作者与背景:教师补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曲山(今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著有陶隐居集。三、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学生联想思考。学生介绍作者学生听讲理解批注识记相关知识学生理解批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与备注教学过程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一词多义与 独与老翁别 介词,跟、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 名词,欲望 欲穷其林 动词,想要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教师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 “美”点明文章中心。第25句:具体叙述山川之美。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第67句:先以概括总结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附:【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学生听读注意教师要求学生按教师提示试读学生练读学生试读学生分组翻译归纳字词学生根据思路背诵背诵竞赛作业1、背诵默写2、搜集整理描写山水的词诗,对联,歌词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万冲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科 教案任课教师: 上课日期: 教时:课题答谢中书书(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2、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短文。3、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1、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2、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1、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味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4拓展阅读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与备注教 学 过 程一、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2、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学生分成三个组讨论交流学生理解内化笔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与备注教学过程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见后)3、复背课文,深入领会文章的诗情画意。二、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齐背课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总结写法,实践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参加展览管理办法
- 企业债权基金管理办法
- 丽江闲置物资管理办法
- 人员信息存档管理办法
- 住宅项目开发管理办法
- 井下辅助运输管理办法
- 保险统筹规范管理办法
- 企业档案出境管理办法
- 中途更改绩效管理办法
- 临渭区招投标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高压氧舱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与投融资报告
- 热控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龄卧床高危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儿童安全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护理查房
- 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与护理
- 水淹车培训课件
- 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 前台物业收费管理制度
- T/ISEAA 006-2024大模型系统安全测评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