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真正连带责任_第1页
论不真正连带责任_第2页
论不真正连带责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不真正连带责任李保玲(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2004级1班 ,041210022)摘要:不真正连带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各国法律都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涉及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案例越来越多。由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具有不同于连带责任的独立价值,是一种优秀的民事法律制度,因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为法律规定的欠缺与现实需要的矛盾,本文试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特征、类型、效力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适应现行司法实践的需要,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关键词:不真正连带责任;连带责任 ;类型 ;效力 On the Unreal Joint ResponsibilityLi Baoling(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Class 1 Grade 2004, 041210022)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ivil legal regime, every countrys law has not clearly stated the unreal joint responsibility, but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cases that involve the unreal joint responsibility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Because the unreal joint responsibility has its valve of independent existence differentiating the theory of joint responsibility and it is one kind of outstanding civil legal regime, therefore the theoretical circle and judicial practice have conducted massive research to this regime.Becaus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egal rules and the reality ,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ound the basic problem on the concept of the unreal joint responsibility , the constitution important document , the legal characteristic ,type, the effect and so on ,it will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judicature practical and make our countrys civil legal regime better.Key words: the unreal joint responsibility; the unreal joint responsibility;type; the effect引 言某经销部从某经销公司付款购买99台彩电后,委托某运输公司运送至经销部,经销公司因经销部前欠货款6万余元未还,即与待其供货的某家电公司商议截留该批彩电。某运输公司厂车至某地时,经销公司业务员谎称“经销部未付货款,彩电先找个地方放放,等经销部付款后再交还彩电。”送货司机信以为真,留下彩电领走运费。事后,某经销部得知彩电被截留,随起诉至法院,要求某经销公司、某家电公司和某运输公司赔偿损失。就本案而言,第一被告某运输公司违反了运输合同,未将全部彩电运到某经销部,应付违约责任;第二被告某经销公司和某家电公司赔偿全部损失是基于同侵权行为。某经销公司和某运输公司互相同谋,共同截留原告的彩电,其行为已构成共同侵权行为。由此可见,本案当事人间存在两种不同法律关系:一是原告与第一被告间合同法律关系;二是原告与第二被告间侵权赔偿法律关系。基于上述法律关系,原告分别享有两项独立的请求权:对第一被告的违约侵权请求权;对第二被告的侵权赔偿请求权。基于此,原告可向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分别提出违约、侵权的诉讼请求。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本案两个被告的行为是分别独立的行为,并非共同实施的行为,而且对原告的损失,两被告既不存在共同侵权,也不存在共同违约。由此,两被告不具备向原告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基础。因此本案涉及到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不真正连带责任。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不真正连带责任是由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学说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制度,系由德国学者阿依舍雷率先提出,虽然各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真正连带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存在着,所以该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法学界的重视。根据民法理论,所谓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多个债务人就各自在客观就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偶尔产生的同一内容的给付,各自独立负有全部履行的义务,并因债务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部债务归于消灭的债务。(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1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债权人负有债务债务的发生原因不同,每个债务人各对债权人负有不同的债务。这里的原因不同即包括性质不相同的法律关系,如契约之债与侵权之债,也包括性质相同的法律关系,如同是契约之债。区别原因相同与否的关键在于一债务人与债权人债的发生原因是否独立于其他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发生原因,也就是说即使原因的性质是相同的,但只要原因发生时是独立的,也认为原因是有区别的,是相异的。如果债务人基于一个整体以性质相同的原因对债权人负有责任,则不是原因相异,也就不是不真正连带责任。如一剧团请一男一女进行二人转演出,分别与二人签订了合同,到出场时,男方未来,女方履约,则女方因此而免责,男方负赔偿责任。如双方同时未到场,则负不真正连带责任,但如果男女二人共同作为一方与剧团签订演出合同,则二人对剧团负连带责任。因为其在缔约时指明了其行为具有单一性。2债权人对数个债务人均享有分别独立的请求权由于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债务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分别存在,因此,债权人对数债务人享有各自独立的请求权,如李某买票乘坐甲驾驶的公交车,甲在行驶途中与乙驾驶车辆相撞,林某头部受伤。经交管部门认定,乙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则甲、乙对林某都负有债务,但是甲对林某负违约债务,乙对林某负侵权之债,因此李某对甲和乙分别享有违约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3数个债务偶然联系在一起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个债务人之间没有共同约定或共同的行为,彼此之间主观上没有联系,他们之间各自独立,数个债务人之所以在同一诉讼中被列为共同被告,客观上实属一种巧合,是一种偶然。如上例中,甲对李某的违约行为与乙对李某的侵权行为纯属偶然车祸而发生联系,甲乙之间并无事先约定或者意思联系。4数个债务的给付是同一的且一债务人履行义务则全部债务归于消灭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个债务人的给付内容是同一的,且债务的清偿不分比例、份额,都独立负有全部清偿的义务,并且一债务人的清偿则使全部债务归于消灭,其他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归于消灭,债权人不再有向其他债务人索赔的权利。5在多数情况下不真正连带责任有终局责任人所谓终局责任人,是指负有最终之给付义务之人。虽然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个债务人都负有全部清偿的义务,但非终局责任人向债权人清偿了债务,其有权向终局责任人追偿。在上述案例中,甲乙都是李某的债务人,负有清偿义务,但是就责任的最后承担而言,乙是最终责任人。即使甲因运输合同承担了违约责任,但仍有权向终局责任人乙求偿。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律特征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律特征,应当从主体、内容、原因、效果四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数个不同债务人的复数主体不真正连带责任是侵权责任形态中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是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作为责任人。其责任产生的基础,是该数人对同一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负有法定义务,该义务不履行,造成了受害人的损害,发生侵权责任。例如,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有缺陷,造成使用者损害,两个义务主体都违反了法定义务,构成侵权责任。因此,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实际构成了两个以上的侵权行为。而连带责任则不相同,数个行为人基于共同过错实施侵权行为,已经构成了一个侵权行为,而不是数个侵权行为。(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发生原因不真正连带责任人虽然为两人以上,构成两个以上的侵权行为,但是两个以上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却是一个共同的损害。正是这一个共同的损害结果,才将两个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结合起来,构成共同责任,发生了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律后果。如果没有共同的损害后果,各个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都是单个的侵权行为,不可能构成共同责任,无从发生不真正连带责任。所以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数人行为对于损害的发生都具有百分百的原因力。(三)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性质正因为数个侵权行为人实施的各自独立的侵权行为,而造成的却是共同的、同一的损害结果,因此侵权行为人所发生的侵权责任内容是相同的,无论是在责任性质、责任方式和责任范围上,都是重合的。因此,不真正和连带责任、按份责任都不同。 连带责任是一个责任,所有的共同加害人都只对这一个损害承担责任,而在内部却分为不同的责任份额。按份责任也是一个责任,不同的行为人仅对自己的那一份额承担责任。(四)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效果正因为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数个相同的侵权责任的竞合,因此,只要数个重合的侵权责任履行了一个,受害人的损害就得到了救济,其受到损害的权利就得到了恢复,因此,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受害人只能选择相互重合的请求权中的一个行使,该请求权行使后,其他的请求权即行消灭。而补充责任虽然具有上述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的三个特征,但是受害人在行使一个请求权的时侯,其他的请求权并不消灭,而是处于备用状态,在第一个请求权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行使第二个请求权。三、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类型化研究不真正连带责任因债权人对数个债务人的数个请求权发生竞合而发生,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类型比较复杂,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因数个独立的侵权行为偶然竞合而产生。这数个独立的侵权行为使他人遭受同一损害,各侵权人无主观上的关联,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各人应对损害后果分别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例如, 某村委会为修建灌溉渠在村内的机耕路旁边取土。施工结束后在路旁留下一个土坑未予填平。村民崔某为建房利用土坑泡上了石灰,并在土坑东边4. 4 米处筑一土坎。某晚八时左右歇工吃饭时,有人建议用草绳或铁丝在坑边拦一拦,以防不测,崔某主张吃完饭后再拦。稍后,曹某骑车路过此地段,急转弯时偏离机耕路面1. 7 米后跌入石灰坑内被刚泡的石灰烫成重伤。本案中,村委会和崔某之间并无主观意思联络即共同过错, 不构成共同侵权。曹某的伤害纯属村委会过错行为与崔某过错行为的偶合而造成,村委会与崔某因此成为曹某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应对损害后果分别承担全部赔偿责任。2、因数个债务不履行行为偶然竞合而产生。如开放医院特约聘请麻醉医师及外科医师于特定期日主持开刀,届时二人均未到场,致医院发生损害。再如甲、乙约定由乙提供建筑材料, 甲、丙约定由丙承建房屋, 若因乙所供材料及丙工作的不完全而使房屋倒塌或损坏致甲损害时, 则乙、丙对甲均应负各自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责任, 两者成立不真正连带债务。3、因数个合同债务偶然竞合而产生。如甲就搜寻丢失的宠物狗分别与乙、丙签订合同,基于这两份合同,乙、丙分别负有寻找丢失的宠物狗的债务。因乙或丙某一债务人履行了债务,另一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此种情况下,乙、丙分别因两个独立的合同而承担不真正连带债务。4、因一人的侵权行为与他人的债务不履行行为竞合而产生。如甲在外出期间将幼儿交予乙开办的托儿所进行看管,在这期间幼儿被丙所豢养的狗咬伤,乙未尽照料幼儿的义务与丙的侵权行为竟合发生了不真正连带债务。5、因一人合同上的损害赔偿债务与他人的债务不履行竞合而产生。例如, 甲承租乙房屋, 不慎失火烧毁, 而该屋由丙保险公司承保火险, 则承租人甲与丙公司成立不真正连带债务, 这里丙的损害赔偿债务是有别于甲的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债务的, 前者是由乙和丙签订合同特别约定的当为义务。6、因一人合同上的损害赔偿债务与他人的侵权行为竞合而产生。甲向乙保险公司投保的汽车被丙故意损坏,乙保险公司基于保险合同对甲负赔偿损失的债务,而丙因侵权行为亦对甲负赔偿损失的债务,则乙、丙对甲形成了不真正连带债务。7、法律规定的债务与合同上债务的竞和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如乙依照法律规定须对甲负抚养义务,并依据遗赠抚养协议需对甲负抚养义务,此时乙、丙对甲负不真正连带债务。目前在我国法律上,具有不真正连带债务性质的规定有:海商法第252 254 条规定的保险财产的损害由第三人造成的,保险人与该第三人的赔偿责任;保险法第44 、45 条规定的保险标的由第三人损害时,保险人与该第三人的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 条第2 款规定的消费者受到损害时, 销售者和生产者的赔偿责任等。四、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效力探析 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效力分为对外效力和对内效力,前者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后者是指各个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对外效力 对外效力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核心内容在于债权人请求权的行使效力。1债权人请求权行使的一般规则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对外效力,通说认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之一人或数人或全部,得同时由于或先后为全部或一部之请求,此点与连带责任并无不同。但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由于债权人请求权发生的基础事实互不干扰,数个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相互无涉,因此各债务人可基于各自的行为事实在其与债权人之间独立的法律关系范围内享有对债权人的各类法定或约定抗辩权,此类抗辩权一般不及于其他债务人。2.就一债务人所生事项的效力就一债务人所生事项的效力,是指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债权人行使请求权而与一债务人之间发生效力的事项,对于其他债务人是否也发生效力?其中就一债务人所生事项效力及于他债务人的,为有绝对效力的事项,对他债务人不发生效力的,为有相对效力的事项。(1)有绝对效力的事项。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就一债务人在客观上使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满足的事项,其效力及于其他债务人,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因债权人的债权在实质上得到满足而消灭。这样的事项主要有清偿、抵消、提存等。值得注意的是终局责任人除外,也就是说上述事项产生于非终局的债务人时,其债务消灭不及于终局责任人。理由在于终局责任人是对债权人的债权负有最终赔偿义务的人,若上述事项及于终局责任人,则使对债权人实际履行给付义务的债务人不能向终局责任人追偿,对该债务人不公平,因此上述事项的效力不能及于终局责任人。(2)有相对效力的事项。使债权满足之事由以外的事项,只能生相对的效力,对其他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在连带责任中,一些属于有绝对效力的事项,如混同、免除、履行请求、时效完成、给付迟延或给付不能,而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这些都属于有相对效力的事项。这是因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人相互间无任何主观的关联,各债务人仅依自己所涉之个别法律事实,负责任而已。同时还要注意终局责任人的除外,即当债权人免除终局责任人的债务或与终局责任人发生混同时,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在债务的免除限度内或混同时亦发生消灭效果。因为对终局责任人债务的免除对其他债务人若不发生效力,则其他债务人在履行债务后就无法向终局责任人追偿;而发生债权人和负终局责任的债务人法律地位的混同时,则可认为终局责任人已履行了债务,债权人已得到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债权人受领迟延是属于有绝对效力的事项还是属于有相对效力的事项,学术界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受领迟延属于有相对效力的事项。债权人受领迟延包括以下两种情形围绕:(1)当债务人实际给付或已做好履行的准备并发出意思表示时,而债权人拒绝受领。(2)一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给付的意思表示或附有领取终止期限的,而债权人不往该债务人处领取。以上两种情形的受领迟延,代表着债权人对这个债务人受领迟延,并不代表债权人不对其他债务人求偿,债权人有权选择其求偿的对象,可以同时或先后对一个债务人或多各债务人求偿,对其中一个债务人受领迟延,该债权人即丧失对该债务人求偿的权利,但债权人可以再向其他债务人求偿,但终局责任人除外。如果对终局责任人受领迟延,其效力及于其他债务人。(二)对内效力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内部效力是指各个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就是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间的相互追偿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1、不真正连带债务人间有终局责任人,终局责任者负担全部债务,其他债务人因其负担部分为零,在完全履行后可对终局责任者行使全部求偿权。此追偿权仅由其他债务人对终局责任人单向行使,但行使求偿权的债务人对于损失的扩大有过失的,终局责任人可作过失相抵的抗辩。有过错的其他债务人按其过错程度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所承担的责任要小于终局责任人向债权人承担的责任,如何承担责任须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2、不真正连带债务人间无终局责任人,数债务人可协商确定彼此间的债务分担问题,从而以此发生求偿关系。如丙以营利为目的举行拳击比赛,以不同合同分别对甲乙二人约定于一定日期进行一擂台比赛,到期无一人出场,在此,甲乙作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人,无法确定谁是终局责任人。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个债务人履行了债务,无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无损失,无救济”,法律基于公平的原则,应使其他债务人负有与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相同的责任,责任向谁(除债权人以外)承担应由法律规定。3、不真正连带债务于例外情况下,债务人间不存在债务分担问题,因而无从发生求偿关系。如数人基于分别独立的契约对债权人负有搜寻同一特定物而形成的不真正连带债务,一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交付特定物的义务后,无需再向其他债务人求偿。又如一债务人基于合同,另一方基于法律规定承担对某人的抚养义务所形成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在一方完全履行后,另一方对债权人在有终极责任人的情况下,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有权向终极责任人追偿其债务履行之损失。然在不存在终极责任人的情况下,由于债权人与各债务人的法律关系具有独立性质,且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连带关系,故不存在债务人相互之间的按份额承担,也就不存在债务人相互之间的求偿问题。五、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比较连带责任是指债权人或债务人有数个时,各债权人均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各债务人均有全部给付的义务,且全部债权债务因一次给付而归于消灭。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又有着实质性的区别。(一)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联系不真正连带责任由连带责任衍生而来,二者有许多相识之处:1、在立法目的上,两种责任的建立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2、在责任主体上,债务人都为多数;3、给付内容上是同一的;4、每个债务人都有给付全部债权的义务,并因一债务人的履行而使全部债务归于消灭; 5、在求偿权上的发生根据上两者相同,即一债务人超越自己的债务范围替其他债务人履行了债务时,依公平原则,有权要求其他债务人赔偿他所受的损失。(二)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台湾学者王泽鉴教授对于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之区分,系以其债之发生原因是否同一为标准,若债之发生原因同一则为连带责任;若债之发生原因不同一,即为不真正连带责任。但两者的区别是实质性的,除了发生原因的不同之外,还包括目的、法律根据和要求、责任范围、责任分配关系、功能的不同,具体说来:1、发生原因不同。连带责任通常基于共同的原因而发生,如共同的侵权行为或共同的违约行为,而不真正连带责任必须是基于不同的原因,数个债务的发生一般多因不同原因而偶然发生请求权竞合而发生。2、目的不同。连带债务有共同目的,各债务人之间有意思联络,主观上互相联系,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债务人只有各自单一的目的,各责任人之间对责任的发生在主观上也无主观联系,给付相同纯属法律关系偶然巧合。所以有无共同目的是区分连带责任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关键标准。3、法律根据和要求不同。根据连带不能推定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时候,法院方能判令当事人承担连带责任,我国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定情形包括合伙、联营、代理、共同侵权、侵权担保等。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债务人的责任分别基于不同原因而各自独立,其运用由法院根据不同法律关系的竞合而酌定,而不存在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责任人之间的约定。4、责任范围不同。连带责任中各责任人由于基于同一原因产生责任,所以其承担的责任大小往往是一样的;而不真正连带责任各中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导致产生同一内容的给付,所以其承担责任的大小经常是不一样的。5、责任分配关系不同。在连带责任中,各债务人基于共同的目的,所以其内部对于债务的清偿存在着分摊关系,所以其中一个债务人在清偿了债务后,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属于其他债务人应承担的责任;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债务人之间不存在内部分摊关系,所以其内部不存在求偿问题,即使存在求偿问题也不是基于内部分摊关系,而是基于最终责任的承担,应向终局责任人求偿,其性质与连带责任中的内部求偿不同。6、功能不同。连带债务是法律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而加重各债务人的责任,连带责任与连带债务如影随形,连带责任是一种加重责任,对责任人极为严苛;而不真正连带债务并未加重各债务人自身的债务负担,各债务人都是仅为自己的债务负责。结 论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相比,法律规范总是滞后的。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不真正连带责任大量存在,通过判例学说对不真正连带责任进行理论探索并应用于实际案例。通过对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既能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充分实现债权,又能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连带债务之重负,有着异于连带责任的独立存在价值。作为一项具有积极实际意义的法律制度,不真正连带责任应当在我们的立法中得到肯定和确认。只有在法律规范中进行系统完备的规定,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和法律价值才会真正得以体现和发挥,从而公平的保护不真正连带债务中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注释李晓斌.刍论不真正连带债务J.人民司法,2003(12).王利明.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设,2003.3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M.黄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96.王郁.不真正连带债务若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08).王郁.不真正连带债务若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08).黄立.民法债编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2002.577.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26.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27.黄金桥.论不真正连带债务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8).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743.蒋万来、王良珍.不真正连带债务研究J.法学论坛,1997(2).王郁.不真正连带债务若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08).陈建云、陆代刚.由案例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确认与承担J.济南大学学报,2004(3).陈建云、陆代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