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宾图》研究.doc_第1页
《礼宾图》研究.doc_第2页
《礼宾图》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宾图研究 礼宾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掘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一幅壁画。据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撰写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介绍:该图在墓道东壁,“由南至北,第一人戴皮帽,圆脸,无须,圆领灰大氅、皮裤、黄皮靴、束腰带,两手拱于袖中。第二人北向侧面,椭圆形脸,面庞丰满,须眉清晰,朱唇。头戴羽毛帽,有二鸟羽向上直立,帽前着朱色,两旁着绿色,两边带束于颈下。耳露于带外。大红领长白袍,衣襟镶红边,宽袖,两手拱于袖中。束白带,穿黄靴。第三人正面,圆脸,光头,浓眉,高鼻,深目,阔嘴。身穿翻领紫袍,束带,黑靴。左臂为第二人所掩,双手叠置胸前。第四、第六人相对而立,第五人面向墙壁。三人均戴有纱罩的笼冠,束带,红长袍。第四人手持笏,飘带曳地。”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称这幅壁画为客使图。后来,人们大多称之为礼宾图。礼宾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课“海内存知己”讲述唐朝的对外关系时,配有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礼宾图。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学挂图对该图作了说明:“这是唐高宗的儿子李贤墓出土的壁画。内容是唐代政府官员在引见友好宾客的情景。画面上有三个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宾客,在三个唐朝官员的陪同下等待太子的接见(另一说是吊唁太子的场面)。三个唐朝文职官员,头戴笼冠,身穿红袍,束腰带,脚穿高头皂履,形象饱满,神态严肃。图中一位人物头顶光秃,深目高鼻,留有胡须,身穿紫袍,腰束带,脚穿长统黑靴,其形象和服饰似来自欧洲的使节。位于右二的,头戴双羽尖状冠帽,羽毛向上直立,两边有带子束于颌下,身穿大红领袖长白袍,下着大口裤,腰束白带,脚穿黄靴,身体肥胖的似来自日本或高丽的使者。最后还有一人头戴护耳皮帽,身穿圆领黄袍服,腰束黑带,外披灰色大氅的可能是来自东北少数民族的使节。他们的神态都流露出对强大繁荣的唐朝的敬慕之情。这也是唐代广泛密切的中外交往和文化交流的缩影。”这个说明是编者根据当时考古文物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撰写的。但是,教科书和教学挂图使用以后,不断有教师询问我们,“礼宾图的主题到底是大唐章怀太子接待宾客,还是宾客吊唁章怀太子?壁画上右起第二人,究竟是日本使者还是高丽使者?”为了解决教师的疑问,迫使我们研究礼宾图。现在,我们对礼宾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应该进行重新解释。首先,谈谈这幅壁画的主题。我们现在可以比较肯定地说:“礼宾图描绘的不是友好国家和边疆少数民族使节吊唁章怀太子的场面,而是在大唐三位鸿胪寺官员陪同下友好国家和边疆少数民族使者等待章怀太子接见的情景。”理由如下:第一,大唐章怀太子墓出土有五十多组壁画,从所绘题材看,除了青龙、白虎以外,其余如出行、礼宾、仪仗、马球、歌舞、游戏以及宫廷的侍女、陪臣等,都充分反映了章怀太子在世时的政事和享乐生活。如果插了一幅“吊唁太子”的活动,主角就不是墓主了。第二,根据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记载上元二年(675),太子李弘死,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仪凤元年(676),高宗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於哀矜;刑网所施,务存於审查。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在斯,国家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由此可见,章怀太子李贤监国后干得不错。既然监国,就要接见宾客。接见宾客作为墓主在世时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死后反应到墓室壁画上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后,再谈谈这幅壁画上人物的身份。画面左边三个头戴漆纱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的人,应当是鸿胪的官员,品级不太高。隋书卷二十二五行志上说:“鸿胪,宾客礼仪之所在。”唐六典记载鸿胪寺的职掌是“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辩其等位,以宾待之。”左数第四人,从形象上一看便知,应当是西方国家的使节。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记载:“拂菻国,一名大秦”,“风俗男子剪发”,“俗皆髡而衣绣。”这一记载与礼宾图上左数第四人的形象装束吻合。他应当是拂菻国的使节。拂菻国是隋唐时期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礼宾图提供的李贤接见过拂菻国使节的信息引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上元二年(675)李贤开始监国,调露二年(680),李贤受皇太后武则天猜忌陷害,被废为庶人,监国时间大约五年。史籍记载,拂菻遣使入唐总共只有七次:即贞观十七年(643),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唐太宗回信慰问,并赠绫绮。乾封二年(667),拂菻遣使入唐献药物底也伽。大足元年(701)和景云二年(711),都有拂菻使者入唐。开元七年(719),拂菻王遣吐火罗大首领献狮子、羚羊各两头。此后几个月与天宝元年(742),拂菻还派大德僧(景教徒)入唐通使。然而这七次拂菻遣使入唐,都不在李贤监国期间,那么李贤接见拂菻使节就应当是史籍漏记的一次重要的中西交通活动。翻开外国史,我们可以看到公元7世纪是大食国(阿拉伯)兴起、发展的时期。唐永徽二年(651),大食国元首噉密莫米腻(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派使臣入唐建交。从651年至798年,见诸记载的大食国使节入唐就近40次。674年,大食国从海陆两方面大举进攻拂菻。拂菻都城君士坦丁堡被包围。双方鏖战七年,至680年,以大食国失败而告终。这次战争的起止时间跟章怀太子李贤监国的起止时期大体相当。如果在这次战争期间拂菻使节入唐,那么这次外交活动就有可能与这次战争有关系,并且理应发生在战争初期。因为战争一开始,拂菻都城就被围攻,十分被动,急需派出使者争取外交援助。再联系李贤675年才开始监国,很快就因处事明审,为舆论称道,第二年就受到高宗皇帝的褒奖。这次拂菻使节入唐可能发生在675至676年之间。唐与拂菻、唐与大食、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它们两国交恶的节骨眼上,唐朝要接待拂菻使节,这是一件棘手的外交活动。可能李贤处理这件外交事务谨慎妥当,因此受到朝野肯定。这大概是李贤监国的重要政绩,所以,礼宾图出现在章怀太子李贤墓道的墙壁上。这些看法虽然都是笔者的主观猜测,所以写出来,目的是引起史学工作者的注意,期待有一天会发现新材料补充、证实,以填充史籍记载的空缺。左数第五人,不是日本使节,而是高丽使节。因为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东夷记载:“日本,古倭奴也。其俗椎髻,无冠带,跣以行,幅巾蔽后,贵者冒锦;妇人衣纯色裙,长腰襦,结发于后。至炀帝,赐其民锦线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朝臣真人者,犹唐尚书也。冠进德冠,顶有华蘤四披,紫袍帛带。”在隋唐时期,日本服饰文化受中国影响很深。衣冠,尤其是冠,皆中国式,上面不插羽毛。但东夷列传讲到高丽时,说:“王服五采,以白罗制冠,革带皆金釦。大臣青罗冠,次绛冠,珥两鸟羽,金银杂釦,衫筩袖,袴啊大口,白韦带,黄革履。”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东夷也说:高丽“官之贵者,则青罗为冠,次以绯罗,插鸟羽,及金银为饰,衫筒袖,夸大口,白韦带,黄韦履”从服饰的形制、色彩看,左数第五人正是高丽使节。冠上插鸟羽,帽前着朱色,这位高丽使节在国内是二等官员。左数第六人,根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北狄记载:室韦“畜宜犬、豕、豢养而啖之,其皮用以为韦,男子女人通以为服”。又载:“靺鞨其畜宜猪,富人至数百口,食其肉而衣其皮。”室韦也好,靺鞨也好,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风俗近似。所以,这左数等六人是来自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使节是不会错的。唐代长安城是一个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跟大唐帝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依照唐六典的记载就有三百多个。波澜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