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与途径研究 摘摘 要要 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优秀人才作支撑 而优秀人才的培养则依赖于高品 质的教育 最后高品质的教育又取决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 者 其专业化水平发展的程度 不仅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而且关系着一个 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 当前 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现代化和新时 期课程改革 其中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反过来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促进着教育改革的推行 另外 在日常的教学实 践过程中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因此 本 文关于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和途径研究 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富有社会 意义的问题 本文 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和途径研究 是以新课改系列要求为基 点 参考了国内外关课改研究成果 借问卷调查呈现的问题及分析 阐述了教 师专业化机制和途径 并着重从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个体 群体等各个层次入 手研究了如何实现并促进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个体教师专业发展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结合自身的特点 并遵循教师成 长与专业化发展的规律 最终来筹划制定合适的发展途径 本文在实地调研和 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阐述了教学反思 教材编制 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等教师 专业化发展方法及意义 在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途径研究中 我们首先进行了 组织形式的分析 然后对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做了具体阐述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 也需要学校内部的政策 体 制 机制等方面的保障 本文在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培训制度 促进教师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新的调研制度 评价制度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 并得出有 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总的来说 本研究为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发展阐明了途径 并提供了新时 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研究表明 专业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核心内容是 反思 与 合作 在专业发展进程中 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 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 不仅需要个体的发展 更需要群体的 合作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化 调研 机制与途径 对策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needs the talented person to make the support but the talented person s training depends on th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he final high quality education is decided by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rofessional level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a country s education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important task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is th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period curriculum reform Among them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reform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o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in turn the teacher 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also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In addition in the daily teaching practice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new period also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a very practic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In this paper the new era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analysis and focus on how to realiz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Individu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mbin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follow the law of teacher growt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ultimately to develop a suitable development path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ing case study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 first carried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and then made a detailed exposition of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ot only needs the teacher s own unremitting efforts also needs the school internal policy system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security In this paper we make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research system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general this study has provided a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group of teachers and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new period Research shows that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ore content is reflec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is an inseparable organic who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not only needs the individual s development but also needs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oup Key words new era of education reform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research mechanism and way countermeasures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1 ABSTRACT 2 目目 录录 4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6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6 1 1 1 研究背景 6 1 1 2 研究意义 7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7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描述 7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描述 9 1 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 1 3 1 研究目标 11 1 3 2 研究内容 11 1 4 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12 1 4 1 研究方法 12 1 4 2 研究手段 12 第二章第二章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基础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基础 13 1 1 专业 与 教师专业发展 13 1 1 1 专业 13 1 1 2 专业内涵 13 1 2 教师专业与专业化 14 1 2 1 教师专业 14 1 2 2 教师专业化 15 第三章第三章 教师专业研究设计教师专业研究设计 19 3 1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19 3 1 1 目的 19 3 1 2 对象 19 3 1 3 内容 19 3 2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 19 3 3 研究方法与工具 22 3 4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分析 22 3 4 1 教师个人基本情况 22 3 4 2 教师工作情况 23 3 4 3 教师的专业方面 24 3 4 4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5 3 4 5 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 25 3 4 6 专业发展的条件与要求 26 第四章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29 4 1 学习途径 29 4 1 1 普通文化知识 29 4 1 2 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 30 4 2 教学实践途径 31 4 2 1 备课 31 4 2 2 授课 31 4 2 3 说课 32 4 2 4 评课 33 4 2 5 教后记 33 4 3 校本课程编制途径 34 4 4 案例研究途径 36 4 5 反思途径 36 4 5 1 教师自我反思的意义与内容 37 4 5 2 教师自我反思的策略 37 第五章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对策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39 5 1 提供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9 5 1 1 建立校际交流平台 39 5 1 2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39 5 1 3 提供课程开发平台 40 5 1 4 提供行动研究平台 40 5 1 5 搭建人文环境平台 41 5 2 加强管理 建立相关制度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42 5 2 1 加强课程开发管理 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42 5 2 2 加强课题研究管理 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43 5 2 3 加弧师徒结队工作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43 5 2 4 加强岗位练兵工作的长效机制 催化教师专业发展 44 5 2 5 重视教学督导 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44 5 2 6 做好专家引领工作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44 5 3 加强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5 第六章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48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49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教育理念 课程结构 教学方式 专业素养 等方面 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保障 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许多国家把提高教师 专业化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美国教育界明 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 一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 性地位 二要建立起与这一专业相应的衡量标准 英国教育家对教师专业化标 准提出了 6 条要求 L 斯腾豪斯提出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 3 个途径 系统的 自学 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 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1986 年 美国开始出 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这被认为是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机会的重 大机制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基层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 我国 的一些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改革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 研究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理念 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 能力结构等几大方面 顾泠沅教授领衔开展了以校本教研 校本培训 课例研 究等为主要形式的 行动教育研究 计划 首都师大教科院则借鉴国际教师教 育改革 特别是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 从 2001 年 4 月开始 在北京市建设 了首批教师发展学校 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 教师所在学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是 教师工作 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 也是教师本人成 长 尤其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 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学校的办学理念 管理制度 校园文化 教育风格等都 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1 1 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在教育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专业发展是必然趋势 不论是 哪个专业 哪个年龄段的老师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 实现专业化发展 因此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和机制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文的研究可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供整体思路和具有针对 性的个性化措施 提到的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机制也具有各自的指导功能 本文 在对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纵 横向比较分析基础上 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结构 在众多发展途径中 学习途径 是所有不同层次的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最基本的一种途径 课堂教学 途径被喻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基本阵地 案例研究 是当今时期最受大家欢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方式 它能够将教师教学中的 优点 和 不足 作群体性的反思和探究 此外 在对教 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还包括了群体专业发展途径 通过对协同性发展 合作 交流 互动共进的角度分别着重介绍了各研究小组如何开展教学讨论交流 教 研以及课程开发设置等一系列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 对各学校教师群体性的 专业化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的研究为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 展的规章制度 以及教师进行自我的职业规划 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学校的管 理 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政策性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 本文从教师本身和外在的培养机制两方面深入研究了新时期教师专 业发展的途径和发展机制 这与传统的专家理论和学者见解有很大的不同 本 文的研究一切以实践为依据 把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有效地结合 符合教师的 在学校日常教学生活 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描述国外研究现状描述 大量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和机制的研究资料显示 在新的教育改革 过程中 许多国家开始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正如教育改革 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引起了大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 与新时期的教 师专业发展相比 传统发展策略主要侧重于开发一些教师的培训课程 随着教 育改革的推进 许多国家发展了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模式 在实践层面实现了一 定的创新和突破 上世纪 70 年代 英美等发达国家率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 研究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校本培训 课例研究 自我 实践反思 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社会的发展 对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的教学专业 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也应运而生 成为人们追捧的宠儿 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良好伙伴关系成为基础教育界的新话题 一部分国家注重 中小学的实践课程 让大学教师走到一线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提升 其专业水平 有些国家 从大学教育入手 对大学的教育学院系统进行改革 高新聘请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 提高自身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从 2001 年美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发布的 PDS 标准 不难看出美国教育 改革的方向 在英国 其大学阵营里出现了一批具有一线实战经验的教师 他 们作为大学师范生的良师益友 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性的引导 有助于提高教师 在入职之前的教师水准 使教师入职后 能很快适应一线教学模式 由此 在 英国形成了大学 师范教育学院和中小学之间密切打的伙伴关系 这种机制完 全从培养教师的角度出发 目的性和方向性非常强 培养出来的教师更能满足 一线教学的需要 虽然这种培养模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但从实际意义来看 更符合教师职前培养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应对一线工作的本 领 2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最早开始于英美等国家 主要由政府与大学联合 倡导 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师培训主要集中于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 理论与实 践过程脱节是这类培训模式的最大弊端 规律性较强的理论教育不能解决实践 中的实际问题 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实际需要 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有人 戏称这种培训方式是一种表面令人欣喜 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假象 随之 英美等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革 培训的重心开始下移 把 教师校本培训作为在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这一改革逐 渐成为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方式 相应的改革也发生在 一些发展中国家 从高校走向一线实践的教育培训改革成为大家追捧的模式 SBI 计划逐渐开始被东亚一些国家在学校改革中所运用 西欧 北美以及澳大 利亚等发达国家也迅速发展 SBI 计划 此外这种趋势迅速蔓延至一些非洲和拉 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 3 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 的相关理论最初源于国外教师研究中的发现 它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 观察 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 日本率 先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 在美 国的许多州均开始采用 课例研究 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目前 在西方学术界 正在这一模式受到全面的推广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例 研究作为校本途径的重要基本途径之一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 代的作用 4 教师自我实践反思 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反思性的教育理念在 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倍受关注 自我实践模式的形成对教师专 业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成为一种比较流行且较为重要的发展途径 20 世纪 80 年代初 英国一直在探索一套更易于成功 更有效益的教育理念和体系 从而期望为解决城市学校成绩低下等问题寻得一条出路 通过削弱教师自身的 教育与大学之间的联系 而逐渐形成以学校为教师培训中心的理念和方式 在 这种模式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校的师范教育会限制教师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 原因 一些英国学者认为对实践过程的反思和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才能 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可能 根据卡德尔海德的理念 只有主动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事情 包括教 育目的 课堂的实际环境甚至他们的职业能力 才是成功的教师 反思被广大 教师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甚至有人提出经验加上反思 才是一个教 师该有的成长方式 并指出经验不经过反思永远是狭隘的 顶多只能算作是没 有经过实践的肤浅的知识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教师紧紧满足于获得一定 的工作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和揣摩 那么他的工作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发 展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描述国内研究现状描述 1 基于实践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 国内对教师教 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的层面对教师的专业化发 展进行了研究 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途径 机制等理论层面进行探讨 的同时 从实践层面总结出了一套实践策略 具体介绍如下 继续教育 教育部规定教师每年教师都必须进行规定的学分后才能完成 继续教育的任务 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一种普遍模式 往往能够得到政府 的相关资助 进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主要是邀请有关知名专家 领导或有经验的教 师在自身学校内进行的讲座培训 主要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主 鼓励继续深造 鼓励在职老师进一步学习 实施在职或脱产进修 考取 研究生或博士生学位 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途径之一 定时参加研讨会 参加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可以增加见 识 开阔自身视野 也可通过研讨会 发现自身的不足 相互学习 到国外进修 国家每年选派公费访问学者 或者参加短期的国外培训和 学术交流 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 2 基于培训方面的研究 纵观国内的研究和报道可以得出 必须从培训 目标人本化 培训内容综合化 培训模式多样化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师培训模 式的创新 培训目标人本化 对教师进行进一步培训的目的 不仅仅只在于提高教 师的学历或者是提升教师某一方面的教学水平 而要注重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既应强调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提升 又要注重教师个人素质 职业道德的提升 以及职业理想和规划的拔高 培训目标人本化必然引起教师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由传统的培养教书匠转变为新时期的培养 研究学者 从而改变单纯单一的培训目的 更好地激发教师自身的创新和创造 能力 促使教师成为一个在教学专业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创造者 培训内容综合化 在以人本为培养目标的引领下 带进了教师培训的内 容的变化 内容在注重加强最前沿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 也 要注重教师整个教育理念的重塑 在国内 教师知识结构被划分为学科 教育 实践 文化知识四大类 新时期的教师需要四大类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 成为 一个综合型的人才 而不是单一的掌握某一块内容 要想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程 就需要综合化的培训内容作支撑 培训模式多样化 综合化的培训内容需要实行不同的培训模式 只有多 样性的模式才能满足不同时期 不同培训目的的需要 从培训发起者的立场来 看 培训模式可分为院校培训 校本培训 普通培训 导师一对一培训 网络 远程培训 从培训领受者的立场来看 可分为新教师入职岗前培训 计算机基 本应用的全员培训 基本课程培训 从培训措施来看 有网络 电化教育培训 模式等 1 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 3 1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 通过对学习型教研组形成机制的研究 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点的学习型教 研组形成的机制 通过对教研科研一体化进程中学习型教研组学习方式和实践 的研究 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习型教研组学习模式 并运用这样一套形 成机制和学习方式精心打造学习型教研组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强化教研组团队性学习 建设一种以学习 合作 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学校 教科研文化 这种文化着力于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 引领教师带着研究的目光 从事教学 运用反思的方法改进教学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而建立一支 学习型教师团队 使得学校 教师 学生得到共同提升和发展 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过程就是教研组将教研问题课题化研究的过程 各学科 教研组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教研活动为载体 以教研问题课题化研究为主要内容 以学习为手段 强化教师树立自我反思意识 教育科研意识 终身学习意识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目标 通过教研组学习方式的实践性研究 构建具 有校本特色的学习型教研组学习的模式 1 3 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教师的发展必须由学校引领发展转变为教师自主发展 目标指向是实现教 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源泉 通过学习课标 课改及学习型组织等有关理论 赋予学校教研组在新课程 改革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型教研组形成机制及学习方式等的研究 建立保障机制 形成校 本特色的学习型教研团队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使学校 教师 学生得到共 同提升和发展 1 4 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1 4 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搜集 鉴别 整理文献 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 形成对 事实科学认识 通过查阅书刊 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 特别是网络文化对中学教育影响的有关理论 丰富理论素养 为课题研究人员 的教育思想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 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通过观察 列表 问卷 访谈 个案研究以及 测验等科学方法 搜集相关问题的资料 从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作出分析 认识 3 行动研究法 有组织 有计划开展科研活动 以班级为试点 阶段性 的展示调查改革成果 4 个案研究法 通过跟进的方法 对部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进行研究 以验证研究结果 1 4 2 研究手段研究手段 本论文广泛采用统计分析 比较分析等手段来分析资料 1 实施方案 动员部署阶段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营造气氛 成立研究小组 制定研 究方案 组织研究阶段 完善相关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召开座谈会 广泛收集 信息进行分析 总结分析阶段 认真做好研究分析 总结工作 2 可行性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处于课改前沿 接受着先进理念的影响与引领 可以通过参 加比赛 接受同行们的指正与交流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相关积累 更新阅 读教育方法 收藏音频视频资料等 具体到本研究中方案的执行无论在资源调配 上 技术支持上 还是经济 政策支持上等都是可行的 第二章第二章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基础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基础 1 1 专业专业 与与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1 1 1 专业专业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 专业一词有多种说法 以下是几种主要说法 1 卡尔 桑得斯阐述专业是需要经过特殊培养来完成的职业 是一些人为 了提供专门服务 所从事的一类技术职业 2 科尔文等人认为 专业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的 需要是一种终身投入 的事业 有专门的知识 能为公众服务 3 利伯曼则为专业做了如下标准 能运用特殊技术 需要长期专业性学 习 在从事的工作中具有范围的明确性 垄断性 不可或缺性 以服务为主 公益性等等 4 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根据 教师自主 的原则 提出 专业职业 的三个 显著的特征 其成员所采用的方法与程序要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作为支 撑 其成员以顾客的利益作为一切的首要任务 其成员不受其专业以外势力的 控制和限定 有权做出 自主 职业判断 1 1 2 专业内涵专业内涵 针对教师专业内涵理解也不一致 以下是国内外学者处于各自角度对教 师专业所阐述的不同理解 1 霍伊尔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 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2 格拉特霍恩认为 教师发展即 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 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3 佩里认为 就其中性意义上来说 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 业生活中的成长 包括信心的增强 技能的提高 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 新拓展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就其最积极 意义上来说 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 超出技能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 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 把专业技 能化为权威的人 4 我国台湾学者罗水情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 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 以其促进专业成长 改进教学效果 提高学习效能 5 褚宏启在 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 一文中写到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 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内在专业结构指专业精神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专业伦理 自我专业意识等 专业发展是指更新 完善 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专业发展的目的 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 根据上述各学者不同的见解 笔者认为 首先 教师专业的发展主要是教 师在当前营造的组织文化环境下 即在个人教学实践中 根据自觉的教学反思 归纳总结 从而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其次 教师专业发展与其研究态 度 能力息息相关 也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是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体现 另外 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学实际紧密相关 学校所有教师都主动参 与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个性化的教育活动 是一种内控的专业发展的 有效方法 1 2 教师专业与专业化教师专业与专业化 1 2 1 教师专业教师专业 教师职业是当今社会中一种特殊的专业 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教育是一个 特殊的研究领域 教育的使命是塑造一个个鲜活可爱的生命个体 由于教育的 重要的育人功能 决定了教师专业要具有其他各类专业无法取代的特殊高水平 专业化标准 要具备高水平的专门知识技能 要具备把握学科领域最新发展动 向的素质 要有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 要有不断进修的意识 构建系统化的学 科知识体系 教育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要坚持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标准中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教师 即专业人员 在教学活动中 教 师是教育的根本价值 教师定义为专业人员 准确的定位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的地位和价值 即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 要自主地为开展教学开创广阔的空间 和创新领域 近期 新的教师观念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 注重教育过程 而非应试教育 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意义 为了顺应当今教育 趋势 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身的教育实 践 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行为 对教师的专业标准的提升也使得教师职业形象发生改变 向研究型教师 发展 教师只有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知识 并把教育意识真正的融入到自己的专 业领域 才能改变老旧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模式 教师要结合现今教育情境 做出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决策 反思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 另外要多方位 考虑教育情境 加强与学生沟通 接纳他人建议 相互学习 支持教育改革 1 2 2 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 1 教师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是要求与时俱进 不断成长的个体和群体 所谓成长 就是要求教师 必须具备最先进 最顶端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时刻明确自己不仅是学习者和促 进者 更是合作学习中一名重要的成员 这里的个体 是与群体相对而言的 在学习活动中 作为组织者 教师可以作为一名独特的个体 作为参与者 教 师又从个体转换为群体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双重身份 应该不断相互融 合 教师作为成长的个体和群体 要以不断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 是不同的矛盾的主体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让这种浓郁的人文气息更多的融合在教学中 从而大大拓展了教师的成长空间 和时间 同时也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教师要作为研究者和人师 作为研究者 强调教师本身要养成善于研究的 学习习惯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有以下优势 首先 此研究具有训练的价值和意 义 其次 可以提供专业教育的科学信息 因此教师应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 完善教育实践理解的构建 所谓人师 指教师要兼备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的双重素质 一方面 作为教育实践家 要坚持身体力行 创立自己的教育实 验基地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行最真实直接的教育 变革 找到教育规律 另一方面 作为教育理论家 要注重积累教育经验 勤 于思考 善于学习 辛苦耕耘 根据教育活动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 并勇于表 达自己的教育观点 教师要成为人师 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以身作则 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 魅力 打动感染学生 培养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理想目标 所 谓理想目标 一是教师专业化是以观念形态存在的形式 从而来实现 二是目 标根据人 地域和时代不同而不同 从而出现目标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理想目 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同时 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所谓 动态过程 指专业化是具有阶段性的 又是永无止境的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是 由落后的教育体制系向先进创新的体制发展的一个进程 2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第一 自主性 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在组织教育活 动 规划教学 设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 要具有自主性 同时 教师要 具备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 不断自我完善自身专业的技能 把专业知识的不断 发展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第二 阶段性和连续性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对阶段性 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确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目标 同时 各国学者在不同阶 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又有连续性 教师只有不断的努 力进取和研究 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 才能不断提高自我发展 这样才能确保 教师能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三 情景性 教师的很多知识和能力是根据自身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所 得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和行为 不断自我调整 自我重建 从而达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另外 教学情 境中具有不确定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情境紧密相关 在学校中 建立老 师与学生相互合作的教育模式 改变传统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模式 以促进 教师的成长 第四 多样性 教师专业的发展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活动中 如观察学生 组织教学活动 创设学习情境 评价和训练学生等 现价段要求教师专业的发 展不仅要加强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专业化 也需要教师兼顾认知 情意等多 方面的发展 3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阶段 美国亚丽桑那州立大学的 D C Berliner 提出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个阶段 新手型教师 熟练新手型教师 胜任型教师 业务精干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 由此可见 专家型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因此 教师培训过程中 也要把培养专家型教师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 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以教师作为主 体的主动发展历程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在自我发展和培训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 因此 在教师培训中要树立以教师为中心或主体的意识 教师专业化的发 展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 才能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在培训 中 不仅要让教师充分学习教育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知识 还要加强提升 教师的教育改革意识 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改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现代社 会 随着教师教学的不断发展和积累 教学技巧的不断提升以及教学设备取向 自动化 教师才能逐步的发挥 促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通过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研究发现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 专业发展的关键 在 九五 规划中 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 适应阶段 从教一到二年内 初为人师 全新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 会发现大学教育理论与课堂实际的巨大反差 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师来说 最关 键的任务是在教学实践中尽快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使自己适应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 以及将自己的所学转换为教学能力 第二 提升阶段 在教学中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在从教 3 年后 这段时间对 教师自我提升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学习他人 有了一定的教学技能 自己的教学经验也逐渐丰富 另外学会了与学生建立关 系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比较重要 这时教师的状态可以达到称职 第三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多在教师从事岗位 10 年以上 当然根据每个人 不同的资质而不同 这一阶段教师基本能够控制班级和课堂 完全适应了教育 需求 教师自信心和水平 及外部评价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但是 这个阶段大 部分教师能力发展遇到发展瓶颈 开始出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情况 相对于 另外一部分教师 他们会通过不断的努力粉碎陈旧的自己 并思考外部积极因 素 重新提升自己 是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飞跃的进步 第四 成熟阶段 此阶段 教师知识和能力会经历冲破性进展 在认知 人格 情感等方面得到升华 形成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会成为学校中的骨干 老师 和带头人 甚至会在教学理论某一方面有自己的新发现和见解 逐步向 专家型教师转变 无论教师专业化过程如何划分 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标 志性问题 现在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问题是如何丰富 如何教 的知识和能力 基于本文的实践反思角度 笔者认为基本问题是教师应具有内 在的精神动力机制 这一动力机制贯穿于各个发展阶段 也是一个动力机制的 巩固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与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并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 一个双轨性图谱 一是 内在精神动力机制的发展 一是外显业务能力的发展 在此双轨图谱中 前者是基础和动力源泉 后者则是具体表现和结果 我们在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要两者兼顾 因为教育是培育人的工作 教师的 良好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风貌 第三章第三章 教师专业研究设计教师专业研究设计 3 1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3 1 1 目的目的 教育的科学发展活动渐渐被各地教育机构认识和开展 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活动也在进行 系列的改革和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所占的比重较大 是一项关 键衡量因素 现在我们对我国教师专业相关情况调查研究 是处于了解新时期 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目的 能更好地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特征和相应需 求 探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途径 希望能加速教师专业科学的发展 进而能推 进整体教育的发展 3 1 2 对象对象 我们以教育改革比较靠前的山东省作为调研对象 在全省全部统计的中小 学中 我们选取教育革新标兵城市潍坊作为取样城市 然后随即抽取一所学校 进行调研 被抽样的学校为潍坊临朐第四中学 3 1 3 内容内容 我们进行调研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教师的学习培训情况 教师专业提升情况 教师科研情况 教师的教学状态情况 教师对新知识的掌 控情况 校方的评价 以及教师的个人建议等 3 2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如实填写问卷表 您所写的内容无好坏之分 只 是为研究提供客观数据 填写前 仔细阅读前面问题 然后在后面栏目中直接 写出答案或勾选合适您的选项即可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 1 个人基本信息 1 您现在的教学阶段 直接作答 2 您所教授的学科 直接作答 3 您当前的教师职称 直接作答 4 您出生日期 直接作答 5 您从事教学的日期 直接作答 6 您的最高学历 直接作答 7 您所教的学生或班级数量 直接作答 8 您的行政类职务 直接作答 9 您平均一周的工作量 用课时 表述 直接作答 10 您在教学期间获得的荣誉 直接作答 11 您对自己所带班级数 课时等 工作量的评价 直接作答 12 您目前的工作状态 直接作答 13 您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直接作答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 2 学习培训情况 1 您是否喜欢阅读 直接作答 2 您每个月用来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直接作答 3 您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直接作答 4 您每年投资在阅读上的费用多少 直接作答 5 您平日阅读的途径是什么 直接作答 6 您喜欢的阅读内容是什么 直接作答 7 您所购买的书籍数量 直接作答 8 您是否喜欢单位的图书室 直接作答 9 您进图书室学习的频次 直接作答 10 您已经报名参加的学习课程是什 么 直接作答 11 您打算报名参加的学习课程是什 么 直接作答 12 您是否参加提升学历的考试 直接作答 13 关于教师阅读您的建议是什么 直接作答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 3 教学研究方面情况 1 您进行备课的方式是什么 A 与同科老师共同备课 B 因材而异的方式分 别备课 C 自己单独研究备课 D 按照参照书 备课 2 年度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 频次 A 0 B 1 3 C 4 6 D 6 次以上 3 您近 5 年进行的教学研究 数量 A 0 B 1 2 C 3 5 D 5 次以上 4 您目前发表的论文数量A 0 B 1 2 C 3 5 D 5 篇以上 5 您发表的论文最高级别是 什么 A 国家级 国内还是国外期刊 B 省 直辖市 级 C 城市级 D 其它 注明 6 对教师进行科研的建议是 什么 直接作答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 4 专业方面情况 1 您是否能胜任更新的专业 知识 不能胜任表现在哪 些方面 直接作答 2 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方 式是什么 直接作答 3 您认为什么影响您自身专 业提升 直接作答 4 您觉得自己哪些方面需要 提升 直接作答 5 您认为提升自己这些方面 的最优途径是什么 直接作答 6 您认为评选教师专业级别 时哪方面最重要 教学技能 教育观念 专业知识 教学反思 教 学经验 教学研究 职称层次 学历层次 人际 交往 其它 请注明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 5 校方评价与您的建议 1 教育部门促进教师专 业能力提升的方式是 什么 直接作答 2 学校方对您专业发展 的评价结果是什么 直接作答 3 学校方对您专业发展 的评价方式是什么 直接作答 4 学校方对您专业提升 所起的作用如何 直接作答 5 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 您对校方的建议是什 么 直接作答 3 3 研究方法与工具研究方法与工具 我们根据对实际问题的需知情况 并参考多方面的调研数据 制作了 教 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表 在不同方面对教师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表主要是 从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教师的学习培训情况 教师专业提升情况 教师科研情 况 教师的教学状态情况 教师对新知识的掌控情况等多方面入手 这次的问 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 份 得到回收的问卷 187 份 其中有效问卷 1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萧山区装修拆除施工方案
-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招聘4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边坡检修通道施工方案
- 路政桥梁管护方案范本
- 2025防火板购销合同 标准版模板
- 黔江铝单板施工方案设计
- 网络客户沟通试题及答案
- 博鳌护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星级商户授牌方案范本
- 临汾健身房工程施工方案
- 食品新产品开发 课件 第二章 食品新产品开发流程
- 高中化学374个必备知识点
- 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试程序
- 舟山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 湿陷性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 丝杠安全操作保养规定
-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九章 运动员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 《情满今生》读书笔记模板
- 胸痛中心网络医院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 大众蔚揽保养手册
- 急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