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述评.doc_第1页
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述评.doc_第2页
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述评.doc_第3页
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述评.doc_第4页
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述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述评孙晓慧【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专 题 号】G381【复印期号】2011年03期【原文出处】英语教师(津)2010年9期第37页【作者简介】孙晓慧,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100875)。【关 键 词】EEUU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有学者不断提出多种教师发展的途径。这些途径包括做研究型教师、教学行动研究、诊断性督导、批判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等。其中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作为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里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而在外语教学领域,反思性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反思性教学(一)对反思性教学的不同理解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反思的学者是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1对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理解。Cruickshank(1981)把反思性教学视为教师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思考以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各种不同教学手段的思考。他还认为,反思性教学同时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课堂教学。2Cruickshank(1984)指出,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的习惯,其主要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技能。根据这种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提高教学技能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3Van Manen(1977)的研究与Cruickshank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总体上是一致的。4但Zeichner和Liston更感兴趣的是把实践层面的和批判层面的反思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应是一位能够在所有层面上对自己工作的创新、目的和成果进行评估的人。5而且他们根据Van Manen提出的反思的层次性,进一步探讨了反思的层次问题,指出反思可具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低层次反思,即对教学技术和技巧运用效果的反思;第二个层次为中层次的反思,教师不仅仅关注教学技术运用的效果问题,而且能进一步反思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第三个层次为高层次的反思,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置于教育价值和社会伦理道德之中,反思学校的功能、教育的意义、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教师的决策行为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层次上或者自己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局限性上,而能从更高、更远的目标出发,提出具有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改革建议和措施。5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的发展一般都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的,也是优秀教师发展的必然途径。6熊川武(2002)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7虽然上述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反思性教学给出了各自的理解,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分析研究前提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发展,使得教学过程日趋合理。(二)反思性教学的特点反思性教学不同于教师偶发的、无目的的随想。甘正东(2000)综合了诸多学者的观点,提出反思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81.在反思性教学中,作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既是从业者,又是研究者。教学与研究融合为一体。教师的研究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从检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始,并观察、思考在接受新理论知识之后出现的变化,因而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内化相关的理论和思想,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能解决教学实际的个人教学理论(personal theory)。2.反思性教学中探究的问题或领域往往是教师本人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或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即一切研究活动源于教师自身的需要,与教师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联。3.反思性教学中的研究有别于专家型的理论研究,各种新思想、新方法的形成主要通过教师的反思产生,而不是依赖于专家的指导。4.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伴随着教师本人大量系统性的观察、艰苦的思索和理性选择。5.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不仅包含理智因素,也包含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影响到他对自己的实践及其后果的看法。因此,一个支持性的组织、文化环境对于反思性教学实践极为重要。6高翔、王蔷(2002)根据Wallace(1991)在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一书中所提出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模式认为,反思性教学具有主动性、反馈性、调节性和有效性的特点。9徐腮(2005)认为反思性教学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周期性和可行性六大特点。10基于以上学者对反思性教学特点的表述,反思性教学应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主动地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过程,是教师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反思性教学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的。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质上也就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再思考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随着教学的进行而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就是在这样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发展的。(三)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过程是由许多活动所构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Osterman(1993)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1)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并明确其性质和结构;2)观察与分析。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以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情感;3)重新概括。在通过分析观察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形成更好的概念和方法。这种信息可以来自专门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4)实际验证。通过实际尝试或角色扮演,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学方案。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发现新问题,从而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11Bartlett(1990)将反思过程描述为一个由五个要素组成的循环过程,即绘图(mapping)、探寻信息(informing)、辩驳(contesting)、评估(appraising)、行动(acting)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绘图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观察、收集数据的过程。探寻信息是对绘图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再处理的过程。教师可以自己或与其他教师讨论找到原始数据背后所隐含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教学理论。辩驳的过程应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共享对教学的理解的过程。评估的过程是将教师反思层面上所思考的内容与基于对教学新的理解而去寻找与这一新的理解相一致的教学方式联系起来的过程,自问“假如我这样做,会对语言学习带来什么结果呢?”最后的行动过程就是基于前四个要素而最后采取的教学行动。12Freire(1972)曾提出没有行动的反思是空话,没有反思的行动是纯行动主义的主张。13因此,反思一定要引起行动。而行动并不是反思过程的终结,而是下一个反思过程的开始。(四)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具体方法反思性教学可以用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Murphy(2006)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具体方法:首先是通过所教学习者的形成性反馈进行反思性教学。14教师可以通过五分钟问卷、教师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对话札记、书面评估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进行反思性教学。其次是通过其他教师的形成性反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两人合作、15“案例”访谈、现场记录和课堂人种志研究(classroom anthropology)以及与监督者进行对话16、观察记录、课堂观察17等方式来进行反思性教学。最后是反思者自己通过自省式的场地札记、教学日志、教学报告、摄像记录、刺激性回顾等方式来进行反思性教学。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反思。我国许多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方法,例如记日记、听课与观察、教师评价、录像和教学行为研究等。8918二、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教育教学成为一种专业,是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肖自明(2002)认为,教师发展的含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于教师内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进行细致地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客观、科学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策略并付诸实践,由此又开始新一轮的反思。这种反思是持续性的,它不但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研究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过程和方法。19(一)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外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许多研究者通过对反思性教学内涵及其特点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外语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例如,Wallace(1991)将教师培训发展的三大模式归纳为:技艺模式(the Craft Model)、应用科学模式(the Applied Science Model)和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l)。Wallace指出,与传统的技艺模式和应用科学模式相比,反思模式是发挥教师主体地位的模式,其核心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这一模式重在体验与反思教育行为,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人格活动,而人格活动带有主观意志,是具体的、多样的和动态的。因而反思模式将成为当代外语教师自身发展趋势的主流。20Bartlett(1990)指出,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效果采取一种批判性态度,即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置疑;反思,通过系统地检测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去考虑在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反思远远超越了教师本身,使“自我探寻”(self-informing)变为可能。12杨慧群(2007)认为,传统的语言教师培训基本上是一种灌输型模式,这种方法及理论的“灌输”把具有自我监控和分析能力的教师置于被接受的一端,远离了他们实际的教学实践,也就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问题进行内省和展开思考的过程,它力求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21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之所以被认为可以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它“解放”了教师,给了教师内在发展的动力。反思性教学为语言教师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学习发展方式,使得教师在自己平时最熟悉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学会结合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逐渐在由传统的“教书匠”“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向真正的“智者”“专家型教师”蜕变。(二)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外语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其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Tsui(2003)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一个特点在于他善于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善于寻找和应对挑战。22而反思性教学正是为外语教师提供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机会,从而为外语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创造了条件。Schon(1983)指出,专业人员在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是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23吴一安、王文峰(2007)指出,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在教学实践这个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成长,是他们作为人的成长,成长过程应该是对教学理解、反思、进一步理解、进一步反思,追求个人与环境(含学习者)和谐共建的过程。24因此,反思可以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外语教师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专家型教师应该是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教师。这里的批判并不是指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持有批评或否定的态度。Bartlett(1990)认为,批判是能使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行动与教学本身所涉及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环境联系起来的一种姿态。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专家型教师就是要超越教学技巧,由问“怎样”的问题变为问“什么是”和“为什么”的问题。因为问“什么是”和“为什么”的问题可以给教师一种超越教学的力量。问这些问题代表批判性反思的过程,也就是在批判性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什么是”和“为什么”的问题来改变对教学的认识,改变日常教学生活,逐渐形成对自己教学的控制力度,而这种控制力度又会影响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自主性的程度,从而最终促进教学的发展和自身的专业发展。12(三)反思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外语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从而改进教学教师决策研究是早期教师思维认知研究的重点。刘学惠(2007)将教师课堂决策研究和教师反思研究同归属于描述教师认知思维特征的研究之中。25教师的决策能力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决策是Murphy(2006)所提出的反思型教师所探究的六大典型话题之一。26Richards和Lockhart(1994)将教师决策过程分为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三个阶段。决策前就是教师的课前决策(也叫教师的教学设计teacher planning)。决策中即课堂过程中的决策(classroom/interactive decision making)。课堂过程中的决策很重要,但也是最难的,因为它的时间短,转瞬即逝,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综合进行。27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中所作出的正确决策不仅需要以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为基础,而且需要教师从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境出发,清楚地认识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四者如何综合互动、共同影响学习效果。教师的决策能力不是短期培训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觉反思而逐渐形成。Burton(2009)指出,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使教师能够以批判的态度进行教学并且作出好的教学决策。28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有机会对教学的内容、意义和目的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从更高的层次重新认识并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三、反思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思性教学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在真正实施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我国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在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也比较突出。29303132笔者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自身对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情况的了解,认为反思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教师反思意识淡薄很多在职教师对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价值与作用理解得不够,个别教师甚至认为,反思的意义不大,不仅没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反而徒增教师的工作负担。尤其对于中小学外语教师而言,他们日常事务本来就很多,比较繁忙,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就根本无法进行下去。而对于众多职前师范专业的学生教师而言,他们也只是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学到了一些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知识,由于自身没有教学经验,也就很少进行反思。因此也就无法养成很好的反思习惯,形成反思意识。(二)反思性教学氛围不浓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所处的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如果学校和社会不给教师创造这样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教师的主体性就不能充分发挥。那么,反思性教学所要求的教师自觉行动就不能实现。而在现实中,反思性教学氛围相当薄弱。在一些学校中,甚至在部分高校中,外语教师所处的反思性教学的氛围也是非常不理想的。(三)部分教师对反思概念理解上存在偏差,反思内容不深入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对教学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检讨”。这种片面的理解使得部分教师消极对待反思,即使写了反思,也是为了应付差事。此外,由于教师的专业自觉水平和反思、研究的能力有限使得部分教师只是将自己定位为“教学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状态只有模糊的了解,缺乏思考自己专业状态的主动性。他们可能会记录下自己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但这种理解基本上是从一种“局内人”的角度来思考,很难抽离出来以“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使得教师很难对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从而使反思只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下去。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依赖于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而反思性教学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所进行的自我探寻(serf-informing)。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以前从未被自己所关注过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索,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探讨,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得以丰富,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得以增强。正如Posner(1989)曾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所言:经验+反思=成长。33虽然在反思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反思性教学实施方式的不断完善,随着外语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反思性教学势必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参考文献】1J.杜威.我们如何思维A.罗伯特哈钦斯.西方名著入门(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14117.2Cruiekshank, D. R. & J. H. Applegate. (1981). Reflective teaching as a strategy for teacher growth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38,553554.3Cruickshank, D. R. (1984). Helping Teachers Achieve Wisdom M. Manuscript. Ohio: College of Educ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4Van Manen, M. (1977). Linking ways of knowing with ways of being practical J. Curriculum Inquiry,6,205228.5Zeichner, K. M. & D. P. Liston. (1987).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s to reflect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2348.6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7.7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27.8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1216.9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8790.10徐腮.提高外语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性教学J.教育探索,2005,(1):118119.11Osterman, K. F. & Kottkamp, R. B. (1993). Reflecttire Practice for Educators M. California:Corwin Press,Inc.12Bartlett, L. (1990).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 A. In J. C. Richards & D. Nunan (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214.13Freire, P. (1972).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M. Harmondsworth, England: Penguin.14Murphy, J. M. (2006). Reflective teaching in ELTA. In M. Celce-Murcia(ed.).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499514.15Murphy, J. (1992). An etiquette for the nonsupervisory observation of L2 classrooms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5,215225.16Master, P. (1983). The etiquette of observing J.TESOL Quarterly, 17,497501.17Wanryb, R. (1992).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8陈俊林.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4,(17):67.19肖自明.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3):4245.20Wallace, M. J. (1991).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6.21杨慧群.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在岗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47148.22Tsui, A. B. M. ( 2003 ). 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Case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72.23Schon, D. A. (1983). The Refle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