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指数及其应用(201409)_第1页
H-指数及其应用(201409)_第2页
H-指数及其应用(201409)_第3页
H-指数及其应用(201409)_第4页
H-指数及其应用(2014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 指数及其应用 许昌泰第四军医大学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2014 H m g A R AR 1 H 指数及其应用要点 2 H 指数概念 H 指数定义 引文数大于等于H的H篇论文数量 HirschJE Anindextoquantifyanindividual sscientificresearchoutput ProcNatlAcadSciUSA 2005 102 46 16569 16572 J E Hirsch加州大学圣迭哥大学物理系 3 H 指数定义 论文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后 第h篇论文被引用h次以上 H 指数示意图 H 指数概念 4 H 指数概念 H 指数定义 论文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后 第h篇论文被引用h次以上 H 指数示意图 h 核 h 核 5 H 指数概念 一个科学家的分值为h 当且仅当在他 她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每篇获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数 剩下的 Np h 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次 H 指数定义 例 赫希本人的H指数是49 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 每篇被引用了至少49次的论文总共有49篇 6 一般用于评价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单项指标 论文总数 Np 优点 可以直接测度科学生产力 缺点 不能测度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引文总数 Nc tot 优点 可以测度论文的总体影响力 缺点 论文的引文数不太容易找到 作者的影响力会被少数重要的合作论文夸大 这些合作论文有可能是与许多其他作者共同完成的 因此并不代表作者的实际影响力 引文总数往往不能恰当分配被引次数较高的评论性文章与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权重 7 一般用于评价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单项指标 篇均引文数 引文总数与论文总数的比值优点 可以比较不同时代科学家的影响力 缺点 数据不容易获得 容易造成奖少惩多 8 一般用于评价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单项指标 重要论文的数量通常被定义为引文数超过某一特定值y的论文的数量 例如取y 50 优点 提出了一个普遍性和可续久性的思路 消除了 1 2 3 指标中的缺点 缺点 y值的选取是任意的 无意中就会得罪或取悦某些人 y值的选取需要随科学家群体资历水平的不同进行调整 9 一般用于评价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单项指标 被引前q名论文的引文数例如q 5表示被引最多的前五篇论文的引文数 优点 克服了上述指标中的很多缺点 缺点 因为该项指标不是一项数据 因此数据的获取和比较显得较为困难 另外 q值的选取也是任意的 无意中会得罪或取悦某些人 10 期刊影响因子 中国流行的指标 优点 可以引导科研人员向影响力大的期刊投稿 缺点 不能真实地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 甚至抬高了低水平论文的水平 而降低了高水平论文的水平 一般用于评价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单项指标 影响因子 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 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 11 篇均引文数 引文总数与论文总数的比值优点 可以比较不同时代科学家的影响力 缺点 数据不容易获得 容易造成奖少惩多 一般用于评价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单项指标 12 13 在现实情况中 并非所有的论文最终对h指数的计算都是有贡献的 那些引文数较少的论文对研究人员的h指数始终没有任何影响 尤其是那些在h值已经计算出来后作者后期发表的论文 H 指数特点 现实与实际不完全相符 14 即使科学家很长时间都不再发表论文 h指数还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一段时间后就变成常数 因为此时h指数中的论文数量只是一个不变的量 H 指数特点 时间对H指数的影响 15 h 核中的论文是动态变化的 h 核内的论文随着被引频次的变化而出入h 核 但是 h指数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 那些在任何时间都只有h次引文数的论文将可能被具有较高被引速度的论文淘汰出局 不再对个人h指数的计算起作用 那些最开始被排除在h指数计算范围外的论文有可能重新对h指数的计算做出贡献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那些被称为 睡美人 的论文上 H 指数特点 论文对H指数作用的变化 16 物理学家h 指数与m值 H指数应用 17 根据对许多物理学家引文记录的观察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m 1时 则经过20年的科研活动 科学家的h指数为20 此时可以认为该科学家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 2 m 2时 则经过20年的科研活动以后科学家的h指数为40 此时可以认为该科学家是一个成绩卓越的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很可能只是那些在顶级大学或重点实验室中工作的科学家 3 m 3或者更大时 则经过20年或30年的科研活动以后科学家的h指数分别为60 90 可以认为该科学家是真正的科学精英 h 指数与m值 H指数应用 18 根据典型的h值和m值 作者认为 可能不很准确 对于研究型大学的教师 h值约为12应该是晋升副教授的标准 h值约为18应该是教授任职的标准 想要成为被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其h值应该在15 20之间 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h值应该大于等于45 h 指数与m值 H指数应用 19 诺贝尔奖得主的h 指数 计算结果显示 h指数的取值范围在22 79之间 m的取值范围为0 47 2 19 非常有趣的是 诺贝尔获奖者普遍具有较高的h指数 84 的科学家的h指数至少为30 从中可以看出 诺贝尔奖不是由于获奖者的一时幸运 而是源于获奖者重要的科学工作 H指数应用 20 美国科学院院士测算 生物学领域科学家h指数通常要大于物理学领域科学家的h指数 另外 在两个领域科学家的h指数分布中 高端h值的差异要大于整体均值的差异 显然 对不同学科领域h指数分布差异性和相似性的比较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 H指数应用 21 GArfieldh 指数30 h 核内论文的年代分布 2006年h 指数30 1955年264次 1972年646次 1980年232次 1983年208次 H指数应用 22 SMALLh 核内论文的年代分布 2006年h 指数18 1973年328次 1974年248次 H指数应用 23 h 核内论文与引文 H指数应用 24 范围扩大 期刊评价机构评价 图书馆借阅中文献评价图书评价 H指数应用 25 h指数是一个非常简单并且易于理解的复合指标 它可以用在任何层面的评价研究中 尤其适合对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作评估 这个指标是引文影响力和论文产出力二者相结合的测度指标 h指数是一个稳健的累积指标 单纯论文数量的增长对该指标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h指数能够测度科学家的持久绩效 而不仅仅是测量其科学成就的峰值 h指数与其他 有意义 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优点 H指数优缺点 26 h指数对于那些刚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而言是不利的 因为他们的论文产出和引文率相对较低 这项指标有可能造成科学家们躺在原来的成就上睡大觉 因为科学家们即使没有新的论文产生 以往的论文仍然有可能获得被引数量 进而引起h指数的增加 这项指标是基于长期的观察 因此 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有可能导致我们看不到科学家研究活力的衰退情况 H指数优缺点 缺点 27 h指数的一个问题是即便在相同学科领域进行比较都很难找到一个适当的参考标准 h指数在微观层面上是比较适合的 但是在更高的集总水平上 会有更多不同的指标 利用多种合适的指标集而不是单一指标进行测度能够提供一幅充分反映现实情况的多维度画面 根据h指数的定义 它不能超越论文数量的界限 因此它不利于那些论文数量少而被引频次高的科学家 小而不美 h指数在鉴定杰出成就时毫无疑问是有效的 但是对于评价较为优秀的研究工作并不合适 原因可以从偏斜的排序分布中寻找 这种偏斜分布的特征是有一条很长的由很多相同数值组成的尾巴 H指数优缺点 局限性 28 缺乏灵敏度 h指数的变化动力仅来自绩效核外部 绩效核内部的任何绩效变化对h指数不起作用 这就形成了h 指数变化动力源的部分缺失问题 导致h 指数对绩效变化不敏感 绩效核阈值随绩效核的增大而增大 由于h指数阈值的这种水涨船高的特点 决定了绩效核以外的论文随着阈值的增大 所需要积累的引文也越多 因此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换句话说 h指数越大 h指数上升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H指数优缺点 局限性 29 缺乏区分度 从h值的分布来看 h值越大 h值相同的几率就越小 而h值越小 h值相同的几率就越大 H指数优缺点 局限性 宁波大学理学院执行院长郑岳青教授 他迄今共发表了134篇SCI论文 其H指数是14 这算是相当高的了 按赫希的标准 可以在美国研究型大学获得永久教职 但是仔细核查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价值的自引 有的论文被引用了24次 而其中郑岳青自己就引用了20次 如果把自引次数去除掉 郑岳青的H指数就降到了不值一提的6 郑岳青现象 再好的评价体系 也无法避免被别有用心者钻空子 方舟子语 30 缺乏波动性 只能上升 不能下降 H指数优缺点 局限性 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 发表论文数量太少 当论文的数目成了H指数的上限时 计算H指数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31 g指数 g指数定义 一个科学家的分值为g 当且仅当在他 她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g篇论文总共获得了不少于g2次的引文总数 而 g 1 篇论文总共获得了少于 g 1 2次的引文总数 H指数家族 针对H指数的局限性 科学家提出了g指数 R指数和AR指数以弥补H指数的不足 32 g指数计算 g 5 g指数考虑了论文被引频次的数量 H指数家族 g指数 33 h 核内被引频次总数的平方根 不打破h 核 对相同h 指数具有区分度 H指数家族 R指数 R指数定义 34 h 核内外引文频次 H指数家族 35 h 指数与R 指数 h 指数只给出了论文数量与被引频次数量相交叉的阈值 而没有对阈值内绩效核的不同强度作进一步的测定 R 指数对h 指数无力回答的h 核进行了强度测量 解决了h 指数对绩效核内的变化缺乏灵敏度的问题 h 指数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科研人员的论文总量和被引频次总量来划定绩效核的界面或大小 h 指数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绩效核外部论文影响力的变化 指数的主要功能是测度绩效核内论文影响力的变化 指数在不改变h 核形态的前提下 通过对绩效核内部每篇论文被引频次总量平方根的计算 可以对同值h 指数且不同强度的绩效核进行测度 其测度结果是区分同值h 指数的主要依据 H指数家族 36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37 Garfield的h 指数和R 指数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38 10年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39 h R 复合指标 标准化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40 h R 复合指标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41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10年观测 42 等效 h R 复合指标 标准化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10年观测 43 Garfield的h 指数和R 指数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10年计算结果 44 Garfield的h 指数和等效 h R 指数 H指数家族 H指数与R指数 10年观测 45 AR指数 h 核内论文被引频次总数 论文出版年龄的商的平方根 功能 对H指数的走向具有调节作用 如果h 核内的论文不再得到新的被引频次 则AR 指数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H指数家族 AR指数 46 H指数家族 AR指数模拟计算 47 A指数 被引频次 统计年 出版年 0 5 AR指数 A指数总和计算平方根 106 61034 的平方根 10 3252 H指数家族 AR指数计算实例 48 Garfield H指数家族 AR指数计算结果 49 H指数家族 AR指数 50 普赖斯奖得主的AR指数 H指数家族 AR指数 51 普赖斯奖得主的h 指数 R指数和AR指数的相关性 H指数家族 AR指数 52 H指数获取 53 H指数获取 54 H指数获取 55 H指数获取 56 H指数获取 57 h指数计算 h指数 4 h核内引文 46 h核内引文 25 H指数获取 H指数是由乔治 赫希 JorgeHirsch 发明的 是指一个人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 赫希认为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 H指数越高 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结束语 58 59 尽管H 指数与R 指数或AR 指数的配伍使用在科学家个人绩效的评价中具有科研质量的价值导向 但是 作为评价指标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