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措施.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新神和煤业内外因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编制:通风部郑新神和煤业内外因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外因火灾是指由外来热源,如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不良、机械磨擦、电流短路、焊接火花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同时也包括内因火灾处理不当而诱发的外因火灾。矿井外因火灾具有突发和严重的灾难性。由于外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有木材、胶带、电缆、油料等,故对井下可燃材料燃烧特性的认识,对我们分析火源、控制火情、减少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内因(自燃)火灾自燃火灾是指煤炭自身的吸氧、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火灾。纵观我省煤矿有不少矿井的煤层有自然倾向性,如苏邦煤矿今年年初发生自燃火灾及一些小煤窑的自燃火灾屡有发生等现象也说明了这点。煤炭并不是一暴露于空气中就自燃着火的,一般需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和自燃期三个阶段。(1)低温氧化阶段特征:煤的重量略有增加,增加的重量等于吸附氧的重量,煤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煤的着火温度降低。(2)自热阶段特征:煤温升高;流经火源后的空气氧含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雾气,在支架及巷道壁上凝有水珠;空气中CO、CO2 含量显著增加。(3)自燃阶段产生大量的C 和碳氢化合物;空气和煤岩温度显著升高;火源出现火焰;巷道中出现烟雾及特殊的火灾气味。 均压防灭火技术均压防灭火技术一般对工作面及掘进面初期发现的高温预兆点有较好地效果。它是采用通风的方法减少自燃危险区域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使漏风量趋于零,从而断绝供氧源,起到防灭火作用。 阻化剂防灭火技术煤炭自然发火是由于煤与空气中的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漏风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在煤的表面喷洒上一层隔氧膜,阻止或延缓煤的氧化进程。阻化剂主要是卤化物与水溶液能浸入到煤体的裂隙中,并盖在煤的外部表面,把煤的外部表面封闭,隔绝氧气。同时,卤化物是一种吸水能力很强的物质,它吸收大量水份复盖在煤的表面,也减少了氧与煤接触的机会,延长煤的自然发火期。 阻化汽雾防灭火技术汽雾阻化防灭火其实质就是将受到一定压力的阻化溶液通过雾化转化成为阻化剂汽雾。汽雾发生器喷射出的微小雾粒可以依漏风风流为载体飘移到采空区内,从而提高采空区防火效果。防止矿井外因火灾的措施有: (1)严格杜绝火源。严禁将烟和火带下井,更不许在井下吸烟与使用明火;地面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地面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与进风并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并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2)井下和地面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使用喷灯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使用喷灯等工作,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206条的规定。制订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并由矿长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3)按矿井瓦斯等级,使用规定的安全可靠的炸药和雷管,并严格执行放炮的有关规定。 (4)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O米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胶带输送机的巷道中应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足量的水量。 (5)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井筒、平硐、各水平的连接处及进底车场,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和支护。 (6)所有机电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或防火花型。在必须使用某一种不防爆或防爆性能不好的仪表或设备时,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措施。 (7)进风井口和通风平硐口都要装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8)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上消防材料库应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设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由矿长确定,并备有明细卡片,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及时补齐。 (9)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