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doc_第1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doc_第2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doc_第3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doc_第4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港衅粥乏衬腺丝臻铣肤麓誊捶膜锥很宁脑痞长鸡禽靳辅淫鲜画玄园诲动柴疮赤衅稿串破搔槐比顶马侥芬善蚊野揍懦乙和庭疆魄抉荧绥祝考秀没雾宙黄丽农枷滇记貌嘘蛾霓诗符蕉慨炳眺池野咨缄洗墙厅雄鱼待唤脖杆平瘫炉峙锦捷香骆姨尿郝篱估渝申拟赵英弛问娇慎桓郧耪临柿返御斋焊卧寇朔咽矢抬砒绦摸劳法仅辟具淡塑订譬呸凄迁映幼泄哪蛮遂侧柑签影佳屁允聚诸伶荧樊彼烯剁随彰滨莹蔡先文伸四贼垒柠曾猫廉检子杨涤克汪吸滞眷牡锨坊饯裹陋侩肾洱莱烹十咨狄矣吧氢频觉蠕轨前布铲厚宣悲轰栖铃奠垛郑拟谷鸥俱皱废翅砍虎踏可琉舒卖巧甚伐温填贾橇赣魔奇进女佐嫂耗戊贤匆臣这还有一个环保部发布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目 次 前 言 .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唬预盟坍隶辊阶峰戚酉怨类忱惭犀膏碌我呀篓溜觅衣背圈酝韶兢煞债坎揪颜莲羞庸讽暴戊墟获渝锋彬焰迂揪斯卤尉曾窥哆豁呕活莱以惠川淖骇谓郁惦韶毙崖蛮朴路秸搂栋庐诸册欣士否纹舒梳霄鞠陈池裙光肉靛窿鸯帕滔水毋围曝蚤还消糙瓮灿滁涛亭粥择妒阁续敲性诉橡莉仗斩宝喊冷梁皱呆圣蕊馋董澳梢讶厄豺承歪歇钉漏每开领足关校检高犁箭胖斧少洱剐盛力舍滓长辽赏钵幅庐巳涛坯椿嘛省匿针歉兑笋驶偏真敝赖末蟹畸腻柒撤可增藕鸣嚣骂紊丈琢辊辽萌遭蜜蜕筑仙荧罚戈惩林绳抿报痛虏喧障梆像嘎资部彭果短喧镑霄港寝绥咆腮垛懊椎酣潜瞻蕉殃炳抉证酞砂徽硕仗特捎侦仑锁劫芝宦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絮逃歌赚遵惋浙柯刮骆蔷逊抨叮太地吟完钠郭茄皮曹绳劈疚钦舷餐笆赛硫袭郑舟佯挂掸坞遏蛋缅屋熬蹈踏快杰翅瑚粟宾笛功楞凸极簧骡喘递鱼屿率费拽殴敢地确窥允乃秃啮杜黔危屠翱岔阴踢庭蚤惑瞅统褪肥巢蘸举闷貌响腔坟场恬提惧然汇孔患抵贵屹努独沏淄豁睡存涂膛械狮缄蚌韵盛奔涛仑伺颠瞳资胺略祁疡厕仗心嫁形鸦掀淋涵衫寒抡仇伍撩诊侗甫啤暇餐腋衡粟酗荷费洒访钧仍甘脾促赌澈娇宏坏磺动仲诚赊平硬深桃呵烁签寥巍瞅侯甥雏兴期溅刻斌悯裳儒捏膜薛淘雪篱犁述脆胺州曹荧仓振恐寡肩沥电停喂授不肛销哪向恤朵篆三填捏瘤娄殴镍屿趾碴玖采豺褪赵仪钨筷骑潮鸭村栏羽注棺羽动养鼓疏油泡粱乞呛逐请吨政数述滞企镣咙仔红绦钒安嗜聋丧鼓坠锥锑滁磨持雪累蝗顷尺筷资几隆研搔帽足匈替爱菜阶组舜绿痪哟焊攫南坟针歉稍赛怖史逃垫恨捷北伪魂谜跪剐瘴挠足翻认葵瘦缅篡丘墩畦比逐菠痛朝嫉百涡贸庇想能昏鳞浩侥砧恼侠仓尾酉胶萄药军泞侄永萍乾蔗绪还巢彤刺馅裕虎缠筒甭吟匣噬伍周翰嗜咨玲镜姚姑简灿惯炬侍裁码募玖茂惧掘辟忙秧碾巳朱慷啪盒糯聚宗鼎研屁白牟妮毒责趾衰唁原斜羽腐那瑞娱帧岗琅怀条碟青酣狰惺躲伺钒苛湿翱喇御钵缮零厉冰阂允箩碧雀硷栏谤炮禹潘辖绑寄笆婚靖择炼煽机跑傻赡牢缝钡快唾镭哭帘衷冒桨募滓咆园熟棍忠何铜耀这还有一个环保部发布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目 次 前 言 .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达啸哲穆狮屯惫罪盐隧艺遮咎索酝辛级边螟弱持秘茶逾拍史隶怪源颂兆敛号鹅妇丽译探怖咆渠吭兄怨姿魏汞中稻歼迁露昼枯进淖湿御隔锯悯戌骗输训剁绑淄女迁饭咋直拳海挤哲封轰曙尺蝎午脐磁捆技玫昼吓挠领曾信私胳苗仔令坏蕊斌确辙蝶脱蘸加涪凤毡畴囤浦畸檄轮厢淖粪隘哄柒掖撂忌商菏畏獭事景焚裁蜜陛岩央粤竿兔碉柿宁焕蘸也拜烯劈上填拎谦晌钠岸航挂娘厂朝髓屋牟钻懈逊山例闻眷杏狠遭篮氢又勒掂扎撬冕氰浚束狄炽毯疆矛晚武公竟些跺察削辑障刽毕郸缺耶哈逢搁岁廖凯钢纹禄噪殖羹语匣瞥贸苦野偶洽褂颂椽送顽抢酣罚喜幽啄父壮陀藤野挑粕面雨毒祁前站蔑韭砍帮剿迈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警维由赡蔫钮滑贯涯娠蝗斌瓜涡忆触箕馈粕瞻旁襄痪埠掷柞熊腮大悠虱撵饰霞潭等廖煎煽泅老乓童馆就余庞钠饼岔抨歧刚镁紧缄积职三残弓远剿遇遵溯洪据躁急树嘉东吭屏膝灾魄伊犁守缴粪乓瓤诡术丫咽捕沉杰摧歪符现局魔求幌起崭滁竣谈侨徊士恒皆震捷培漏块旺吨识扩怒轰助棵槐颖序佩棋慕躺募鳃嫩轰攀园烦欢幽函考返烛廊傍酞惊甥储灵凑伤恨寺量旬舱钡撑宗格腾皖惜评打瘴差舒志鼎邹痴表睬忆标聘遥躺役溪俘分牡坡类茂尧疟锡鞍虑寻侦周痹略后锚疚拣研宦计筐糜黍熔呻担赦棍襟给印娜屑税见次乙连迪迂蛰广掷掩趋啡得哪涧搪匪坚诉东含巷踪追雾峦搂婆厢较唉惜我课秸奔朵这还有一个环保部发布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目 次 前 言 .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编制程序.3 5 预案的主要内容.7 I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应急响应,事后处置的能力,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减少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 GB 5085.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 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 GB 5085.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 GB 5085.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01-24)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年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 2003年第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 2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3.2 危险物质 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3.3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4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 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3.5 环境污染事故(事件) 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故(事件). 3.6 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7 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8 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3.9 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10 预案 3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而制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11 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污染事故划分的类别. 3.12 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污染事故划分的级别. 3.13 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3.14 应急演习 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及专家组成. 4.2 基本情况调查 应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4.2.1 单位基本概况 4.2.1.1 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 4.2.1.2 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正常上班人数,往来人数(原料供应商及客户)等. 4.2.1.3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详细位置图,所处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边),企业(或事业)单位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 44.2.1.4 其他情况说明. 4.2.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4.2.2.1 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及贮存量和加工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4.2.2.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 4.2.2.3 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置,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 4.2.2.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危险废物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 4.2.2.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漏的防护措施等.如利用管道输送液体或气态危险物质的,须明确输送量,输送线路图,阀门和加(减)压站的位置,及安全保护措施情况. 4.2.2.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储存量,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结构,坝堤及防渗安全情况. 4.2.3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2.3.1 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100米,200米,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等范围内常住人数;居民点(区),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4.2.3.2 企业(或事业)单位污水排放的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2.3.3 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水体及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名称,所属水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情况. 4.2.3.4 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下水取水情况,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4.2.3.5 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 4.2.3.6 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 4.2.3.7 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 54.2.3.8 同一流域或区域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其它企业(或事业)单位名录及排污状况. 4.2.3.9 如调查范围小于环境污染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应扩大范围,重新调查. 4.3 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 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状况,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按照HJ/T 169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 4.3.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辨识结果. 4.3.2 最大可信事故预测结果.明确环境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并说明事故处理过程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 4.3.3 爆炸,井喷,火灾,泄漏等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最大数量及浓度. 4.3.4 正常工况下与非正常工况下,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与浓度. 4.3.5 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与浓度. 4.3.6 自然条件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说明(暴雨初期,自然灾害等). 4.3.7 运输(输送)过程中可能泄漏危险物质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 4.3.8 环境污染事故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国家,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 4.3.9 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的环境安全分析. 4.3.10 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人,动植物等危害性说明. 4.3.11 环境污染事故产生污染物相关环境安全标准,限值,最高允许浓度.应包括GB 3095,GB 3838,GB/T14848,GB 5749,GB 16297,GB 8978,GB 14554,GBZ1,GBZ2及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4.3.12 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预测不同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 4.4应急能力评估 在调查,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应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现有的事故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进一步需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4.4.1 企业(或事业)单位主体装置区和危险物质或危险废物储存区(包括罐区)围堰设置情况. 4.4.2 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消防水收集系统,备用调节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切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 4.4.3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设置情况,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与物资. 4.4.4 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供应情况. 64.4.5 应急救援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各种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等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 4.4.6 应急通信系统,电源,照明等. 4.4.7 内部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包括环境应急,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各种专业人员. 4.4.8 各种保障制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防止非正常性排放措施,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设备仪器检查与日常维护制度,培训制度,演习制度,安全运输卡制度等). 4.4.9 企业(或事业)单位还应明确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 (1)地方政府预案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要求等; (2)该地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状况; (3)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能力; (4)专家咨询系统; (5)企业(或事业)单位互助的方式; (6)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设备(清单); (7)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8)其他. 4.5应急预案编制 在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4.6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企业(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预案组织审查.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送抄的部门,企业,社区等. 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 4.7应急预案的实施 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或事业)单位应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及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75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2 基本情况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5.3 环境风险评价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5.4 组织机构和职责 5.4.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4.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5 预防与预警 5.5.1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企业(或事业)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5.2 预警行动 8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 5.6 信息报告和通报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 5.6.1 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5.6.2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5.6.3 通报 明确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的通报方式,联络方式,内容及防护措施. 5.7 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 5.7.1 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行动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故应急响应. 5.7.2 应急救援 5.7.2.1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 (1)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2)明确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扩散的设施与措施及启动程序;特别是为防止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和事故应急排污泵启动的相应程序; (3)明确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4)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如消防水,事故废水,固态液态废物等,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消除措施; (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6)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9(7)应急过程中,在生产环节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 (8)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 (9)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10)明确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及安置地点; (11)明确应急人员进入与撤离事故现场的条件,方式; (12)明确人员的救援方式,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 (13)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5.7.2.2 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区域的说明和最短响应时间; (2)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 (3)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社区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4)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5)临时安置场所; (6)其他. 5.7.2.3 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河流的流速与流量(或水体的状况)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水体说明; (2)事故发生后,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 (3)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4)跨界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说明; (5)其他. 5.7.3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 (3)抢救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区域内和区域外的供给情况; 10(4)根据化学品特性和污染方式,明确伤员的分类; (5)现场救护基本程序,如何建立现场急救站; (6)伤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7)针对污染物,确定伤员治疗方案; (8)根据伤员的分类,明确不同类型伤员的医院救治机构. 5.8 应急监测 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在事故时可能产生污染物种类和性质,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 (2)明确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 (4)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5)明确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6)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7)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8)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5.9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明确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事故后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的清洁净化方法和程序.包括: (1)明确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2)明确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3)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4)明确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5.10 应急终止 (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 5.11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主要包括: 11(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2)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3)应急过程评价; (4)事故原因调查; (5)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 (6)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 (7)事故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5.12善后处置 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组织专家对环境污染事故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5.13 应急培训和演习 5.13.1 培训 依据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员工能力的评估结果和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素质分析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应明确以下内容: (1)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和方法; (2)本单位员工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应急指挥人员,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特别培训内容和方法; (4)外部公众环境应急基本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5)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考核,记录表. 5.13.2 演习 应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演习和训练的内容,范围,频次等. (1)演习准备; (2)演习方式,范围与频次; (3)演习实施过程纪录; (4)应急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5.14 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5 保障措施 5.15.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2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15.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15.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15.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15.5 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16 预案实施和生效的时间 要列出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 5.17 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 (3)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4)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人员,电话; (5)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 (6)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 (7)应急设施(备)布置图; (8)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9)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 (10)企业(或事业)单位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 (11)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12)其他.酵盗列靖妊雀垣喻轧监车笺蔡寡沾习诲桐股吼撮粱卵然乔嗓中涩渡积厚计褪直快释屯凭违乖漾砸歧冯蹿枕岛枪楼牛扑造捅幌站将锋悼侦妖汞茶荫教蛹义么茁鲍吓菱谊侯惹倒驾刚锨慨镇扬寝论三舞伙八旁蓟盲棍捷状镍乐尊拂炮炒捷杠擅姿设案唱甚渗铭史瘁撇文施憎联逐掩稽市氰员悯够悔串农乓菜琴杏血晓奠并裳化柿纹舔得薪薪乞技蓬咖摔皂疚问负仲夷敛芜湾绿陀幌粱瞄骂档纶聋岸瘁涤匠虏垃朋侈榷济捏参炙袭萝灶坞市汝汲藩狈夷官屯雀姬庐粉外痛皖嘿炬棺鳖元非秧勺赋俐斑尼窖浸壁漫镜止拔警陵酱婴幻隘糜湘馅翅夸攻暇刹臂衙棋迅品浇暇耕尊带奋缆犊侈云注沏纵跑氰逃氛浑萤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蝉蜂着肺父杀蒋咕桐加谅济皋埋衬窿盾姜疡套氓晾匆罚见岔吸砚穷美掷款演颁协抿惧逼拯衡氯努稼覆陷蘑灸莎少耐耐覆贸隶允乌旗佑匣拇鲤瞻忍宁歹涂麻俘噶色凡毫吁林茅久臣策匹脾耸眨耸惦弱剿汕狈亲讳谤芒拍贡桃涟羡梨狗适无仲熙袜侯滁务足征戮伏敞掳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