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2 绪论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3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创新 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1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2 医药知识的积累 3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4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确立 1 理论框架的建立2 治疗技术的发展 6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促进了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学理论不断创新 治疗技术不断提高 汉代以后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7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 8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9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0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生理上的整体性 主要体现于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病理上的整体性 诊治上的整体性 11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12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13 辨证论治 病 证 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防治的认识 15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16 精气学说 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的基本概念气的基本概念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运 17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运 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18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19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的运动气化 20 气化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21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22 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23 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4 阴阳的概念 阴阳的基本概念事物的阴阳属性 25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6 事物的阴阳属性 相对静止的 内守的 下降的 凝聚的 寒冷的 晦暗的 抑制的都属于阴 凡是运动的 外向的 上升的 弥散的 温热的 明亮的 兴奋的都属于阳 27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28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29 阴阳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 相互制约 相互排斥 阴阳的相互对立 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 相互制约 30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 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 具有相互依存 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 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 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31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 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阴阳互藏 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32 阴阳消长 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 33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 指事物的总体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 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 阴阳的相互转化 即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 又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 34 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 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 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 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 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35 综上所述 阴阳的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交感互藏 消长转化及自和与平衡 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 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之间的这些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3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归纳药物的性能 37 指导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38 归纳药物的性能 药性 是指药物的寒 热 温 凉四种性质 又称为 四气 药味 是指药物的酸 苦 甘 辛 咸五味 还有涩味 淡味 但习惯上简称 五味 39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0 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41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是对木 火 土 金 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 古人认识到木 火 土 金 水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古代哲学家进一步引申运用 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事物的运动变化而生成 42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 五行学说还认为世界任何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 静止的 而是在不断资生 制约的运动变化中 维持着协调 平衡的状态 43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指树木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 升发 舒畅 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其属性可纳为 木 火曰炎上 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 蒸腾上升之象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 向上 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其属性可归纳为 火 44 五行的特性 土爰稼穑 指土地可供人类从事种植和收获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 承载 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其属性可归纳为 土 金曰从革 用以说明金属是通过对矿石的冶炼 顺从变革 去除杂质 从而纯净的过程 引申为凡是具有肃杀 收敛 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其属性可归纳为 金 45 五行的特性 水曰润下 指水可使物体保持湿润而不干燥 引申为凡是具有寒凉 滋润 向下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其属性可归纳为 水 46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47 五行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 48 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 是指木 火 土 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 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在相生关系中 任何一行都具有 生我 和 我生 两方面的关系 49 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克 是指木 火 土 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 制约的关系 相克次序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在相克关系中 任何一行都具有 克我 和 我克 两方面的关系 50 五行制化与胜复 五行制化 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 又相互制约 维持平衡协调 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五行制化规律是 五行中一行亢盛时 必然随之有制约 以防止亢而为害 即在相生中有克制 在克制中求发展 具体地说 木生火 火生土 而木又克土 51 五行制化与胜复 五行胜复 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 即胜气 则引起其所不胜 即复气 的报复性制约 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五行胜复 属于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 五行胜复的规律是 有胜则复 五行胜复 又称 子复母仇 52 五行相乘与相侮 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之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 又称 倍克 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同 即木乘土 土乘水 水乘火 火乘金 金乘木 相乘与相克虽然在次序上相同 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制约现象 表示病理变化 53 五行相乘与相侮 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又称 反克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 54 五行相乘与相侮 五行相乘与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度的克制 相侮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联系 在发生相乘时 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侮 发生相侮时 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 55 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累及其子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子病及母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影响到母行 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56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治疗 57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 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 子病及母 是指疾病的传变 从子脏传及母脏 相克关系的传变 包括 相乘 相侮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 58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59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60 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61 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脏腑用药控制疾病传变确定治则治法指导针灸取穴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62 指导脏腑用药 不同的药物 有不同的颜色与气味 药物的五色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以天然色味为基础 以其不同性能与归经为依据 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的 还要结合药物的四气和升降浮沉来综合分析 辨证应用 63 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 五行中一脏有病 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 疾病的传变与否 主要取决于脏器的盛衰 64 确定治则治法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65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治疗疾病 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 即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补母是指一脏之虚证 不仅须补益本脏以使之恢复 同时还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 补益其 母脏 通过 相生 作用而促其恢复 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泻子是指一脏之实证 不仅须泻除本脏亢盛之气 同时还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 泻其 子脏 通过 气舍于及所生 的基理 以泻除其 母脏 的亢盛之气 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 66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 其基本治疗原则是 抑强扶弱 抑强 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扶弱 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67 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针灸取穴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68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 69 注重宏观观察 这里 宏观 有二层意思 一是总体地动态地观察和把握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 把人类看做是自然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妇幼健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县级XR虚拟IP运营师笔试题集
- 深圳一级消防培训课件
- 2025年体育场馆篮球场地租赁及赛事期间餐饮配套服务合同
- 2025年绿色建筑领域专利技术合作保密及推广合同
- 2025年绿色环保型仓储设备租赁及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生态养殖场环保设备采购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四川高原草场使用权及牧草种植项目开发合同
- 2025年绿色环保型白糖加工企业原糖供应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中石化四川水电项目设备供应与安装服务合同
- 自考英语一单词
- 派出所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总结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及答案
- 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
- 2024(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开学第一课 课件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
-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财税公司报告
- 脱发患者的头皮及头发护理方法
-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