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初中班级安全教育研究》结题报告(王琳执笔终结稿)2015.10..doc_第1页
《新时期农村初中班级安全教育研究》结题报告(王琳执笔终结稿)2015.10..doc_第2页
《新时期农村初中班级安全教育研究》结题报告(王琳执笔终结稿)2015.10..doc_第3页
《新时期农村初中班级安全教育研究》结题报告(王琳执笔终结稿)2015.10..doc_第4页
《新时期农村初中班级安全教育研究》结题报告(王琳执笔终结稿)2015.1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农村初中班级安全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咸阳市永寿县仪井中学课题组1、 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多有发生,意外伤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的威胁,这也引起了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切。 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也由于种种原因停留在表面的应付状态。仪井中学是一所地处交通要道的农村初级中学,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来自不同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家庭教育滞后,学生安全教育极不牢固。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成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职责。二、课题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调动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三、研究内容 1、探索、创建、完善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2、摸索家校结合,互动合作的班级安全教育模式。 3、创新班级安全教育的活动形式,丰富安全教育的式样。 4、总结、提炼、编写适合学校安全教育的校本资料或教材。 5、探索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可行性。四,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 对“班级安全教育”个体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2)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走访、观察等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对比研究,使“班级安全教育”的措施更科学、更有效,为研究提供依据。 (3)行为研究。 采用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段,对学生安全行为的进步情况进行观察,依据实际效果,不断完善“班级安全教育”方法。 (4)个案研究。 通过对实验对象安全行为实际观察,家庭安全情况的掌握,个别辅导等进行跟踪分析,摸清学生安全问题的成因、解决的办法,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个案材料。 (5)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先进安全教育教学经验,及时的进行跟踪、分析,总结相关的教育经验,并加以扩展。五、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校79年级学生 六、研究过程(一)前期调查:1.调查时间: 2014年9-11月 2.调查内容:分五部分,一是中学生安全现状调查问卷,二是中学生法制纪律观念调查问卷,三是中学生心理安全感调查问卷,四是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调查问卷,五是家访(电话家访)、安全教育家访手记了解学生父母基本情况及职业情况,共发放调查表2195份。3.调查结果:表一:中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现状安全意识(%)自护能力(%)好差好差交通安全47533862防火49513169防触电46545842防拐骗55455149防中毒47532466防溺水47534951 分析:从调查结果和观察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着较大差异,如在防拐骗方面的意识较高,可见平时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全面,但是中学生的自护能力普遍上都差,说明中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上,有关救护方面的知识经验少、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安全意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好。表二:中学生父母的基本情况年龄(岁)学历年龄学历35-4040-4545-50初中以下高、中专大专本科以上人数33882137179139比率(%)2362158517.932表三:中学生父母职业基本情况职业结构职业公务员教师农民职员医生人数1441485比率(%)0.230.9194.31.821.13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生家长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不高,85%的家长的学历是初中以下,94.3%都是农民,从平时的观察与交流来看他们对中学生教育与中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解也是很浅显的。首先,在安全意识方面: 95%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有必要,但仍有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没有必要教给他们,等孩子大了自然会知道,73%的家长认为学习比安全教育重要。虽然家长已经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很少会教给孩子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有94%的家长是在孩子发生安全问题时才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而且采取粗暴训斥的方法占到87%。其次,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方面:从家长对在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如骑自行车摔倒、手脚划破出血、不小心碰伤、骨折等处理方法来看,超过一半以上的家长的处理方法简单,不及时更不科学的。 (二)造成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的原因分析。 1.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造成易受伤的主观原因。 青春期的中学生活泼、好动、爱玩,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尝试一下。他们的生长发育远未完善,对事故危险性的判断能力、预见能力都十分有限, 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中学生常常不能理智地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容易受到伤害。 2、家庭教育因素: (1)教养方式的影响。新时期,农村独生子女逐年增多,家长自身学历不高,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片面追求孩子的智力发展,意识不到孩子的生存需要。对孩子事事包办代替,百般溺爱,这种泛滥的关怀,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这却成了孩子发生意外事故的客观原因之一。 (2)家长的学历职业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85%的家长的学历是初中以下,94.3%都是农民,他们对子女安全教育的理解也是很浅显的。当孩子受伤时,相当家长只关注孩子受伤程度与受伤的原因,对孩子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全然不在意。 (3)隔代抚养的影响。 新时期的农村,农民外出打工已成常态,留守学生比比皆是。调查表明,留守学生家庭类型主要有:单亲监护型(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占112例;祖辈监护型(父母均外出打工,子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类型)占281例;亲朋监护型(把孩子托付给亲戚监管的类型)占10例。从中可以看到学校约有69.7%的中学生由文盲或半文盲的高龄祖辈照料,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作用基本缺失。祖辈对孩子的溺爱、娇纵,掩盖了他们教育方式上的非科学性、方法性,他们往往重“养”轻“教”。他们也会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这种安全都是被动的、过度的保护性的,为了孩子不出意外的全方位管护。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全部代劳,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抹杀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了孩子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 3.学校教育因素:(1)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虽然校园管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把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建全安全制度,落实岗位责任,保证硬件安全设施到位等,但侧重点都是针对在校学生的安全而言的,真正为家长宣传、指导安全教育方面的是少之又少的。在安全教育行为上还存在距离,往往把安全教育当作只顾眼前利益的应急教育,缺乏长远和系统的目标,比较零碎、无序、随机。(2)调查表明,73%的家长的安全教育知识来自学校。如何对家长开展安全宣传,矫正家长的安全意识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必要责任。然而目前由于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宣传措施单一,效果不佳。在农村,学校与家长互动主要有家长会等形式。像家长会我校一般是一学期开展一次,到场的家长也以祖辈居多。学校在家长工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够。(3)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面对着学校和孩子在家长心中地位的独一无二的种种压力,对学生的安全自护教育也是出于片面强调,导致对学生的过度保护状态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安全保护方面的积极引导。 (三)研究策略1.坚持落细,内化于心。(1)开展“五防一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至上,预防为主”的原则,借用法律安全知识讲座的形式,全面从细落实班级安全教育工作。 A. 防拐骗:让学生记住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工作单位及与家庭有关的电话号码;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玩具,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告诉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可以拨打报警电话“110”,并指导孩子正确拨打电话的方法。 B. 防触电: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触摸电插头、插座,湿手不摸电器的开关、插头,以免触电;教育孩子不在高压电附近玩耍;教育孩子在雷雨天不外出,打雷时,不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 C. 防溺水:教育孩子不去河流湖泊水域玩耍,当见到有人溺水,不能下水救人,可以呼喊大人救护。 D. 防火:告诫学生不玩火、不带打火机,不用手去摸明火;遇到火灾拨打“119”火警电话;教会孩子一旦发生火灾,如何迅速逃离火灾现场。E. 防中毒:引导学生辨别家中的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毒有害物品。辨认容易误食的东西,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家长应妥善管好家中有毒害性的农药;定期清理家中备用药,处理过期药品,以免孩子误食)告诫孩子清洁用品、杀虫剂不能乱喷洒;户外不乱采、乱食野果或植物种子;需急救拨打“120”急救电话。F.交通安全: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守“红灯停,绿灯行”,走斑马线;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上玩耍、不横穿马路。要求学生熟记、遵守“五防一安全”教育内容,在校园内设有“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教学楼道、楼梯口挂有安全温馨提示牌;公寓楼,教学楼各处有安全出口标志,悬挂有安全制度牌等,时时处处温馨提示学生安全行为,使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内化到学生的心灵里。 (2)巧用安全歌,细化安全教育。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利用安全三字歌对学生形象进行安全教育。课题组将安全教育与相关歌谣相结合,搜集、整理、分类、创新安全教育三字歌,内容涉及交通、用电、防火、防走失、饮食卫生、意外伤害、日常安全等各个方面,将安全知识以三字歌、安全口诀传授给学生。“安全”三字歌:“仪中生、正年少、安全经、记心中、校园内、不乱跑、教室里、不打闹、上下楼、靠右行、游戏时、守纪律、放学后、结伴行、眼睛看、耳朵听、勿拥挤、不穿行、车中间、人两边、迎喜庆、放礼炮、防火情、免伤身、失大火、灭火器、报火警、“119”、常剪指、勤牙齿、入厕后、要洗手、坏食物、莫进口、有害物、莫碰手、讲卫生、爱清洁、防疾病、强身体、出门去、锁好门、防盗窃、免损失、陌生人、别搭理、慎被骗、莫随行、有嫌疑、快报警、“110”、用电器、要注意、双手湿、莫乱理、电不通、找电工、莫私拆、别乱动、河塘里、水库中、去洗澡、大人领、下大雨、刮大风、关门窗、莫外冲、爱劳动、学本领、有礼貌、别争休、爱生活、惜生命、保平安、创文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他们在说唱三字歌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有效地把学生的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行为。 2.坚持落小,外化于行。 (1)拓宽教育渠道,夯实家庭安全教育。家庭是学生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家长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专家陈鹤琴也指出:“基础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又不能相互替代,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结果。因此,积极开展“家校结合,互动合作”的安全教育模式很有必要。 a通过开设“安全教育”专栏,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讲座,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例如举办关爱生命 远离火灾、学生监护人的责任、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孩子的自我保护等家教讲座,编印仪井中学家庭安全教育手册,或展示一些安全方面的课件或视频,使家长们懂得很多道理和法规的同时,会让他们更加懂得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给家长借阅学校图书馆中的有关安全教育的书籍;给家长发送一些安全防范意识的画册,宣传物等。 b通过实地家访、电话家访、平安短息、家校通平台,告家长书,给家长的一封信,假期学生安全协议书、假期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等形式,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对孩子进行安全自护教育的相关知识、方法。在家庭:第一,家长可利用周围发生的事故 ,及时和孩子一起分析发生意外的原因及怎样避免。第二,利用电视、图片等资源让孩子亲眼目睹安全灾难的事例,明白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第三,利用童谣或安全故事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第四,利用平时做家务的时候,与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交流和沟通。实践证明,孩子靠家庭与学校传授的安全知识成功解救父母的案例,俯拾皆是,也给我们成年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c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正确的安全教育方法。 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式要达成一致,克服溺爱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不事事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家长一方面要加强对孩子的保护,另一方面更应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能。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家长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家长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安全自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使家长真正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合作伙伴。(2)开展一月一活动,一周一主题,每天做警示常态化安全教育。 班级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校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形式。课题组成员组织开展“月活动,周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护教育。开展安全教育手抄报比赛、安全教育征文活动、安全教育主题演讲比赛、“小手牵大手,校园连家园”平安创建签名活动、安全主题班会、班级安全知识竞赛、班级安全教育家访手记、班级晨午检记录、学生病缺勤记录;还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橱窗、班级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视频、安全知识讲座等等一系列活动,很好的让学生掌握了安全知识,十分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3)利用安全节日,活化安全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与安全有关的节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30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办黑板报、主题班会、班内演讲等形式,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开展安全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司机、行人、交通警察等角色,模拟一些生活中安全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模拟活动氛围中,了解红灯停,绿灯行,行人应走人行道,过马路应走横线道等交通规则。“全国爱眼日(6月6日)”,指导学生课前、课后自觉做两次眼睛保健操,矫正学生坐姿,教育学生早睡早起,克服用眼疲劳;“全国爱牙日(9月20日)”,倡导学生坚持早、晚勤刷牙,勤漱口,拒绝食用生冷硬食物,预防蛀牙,保护牙齿;“全国消防日(11月9日)”,积极做好学生的消防知识宣传,指导学生认识、熟悉灭火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校从实际出发,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了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创办防震减灾,从我做起的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小报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树立了防震减灾意识,增强了应急逃生自救的能力。3. 坚持落实,强化于评。 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在校内一日生活中,学校强化了安全教育过程中的考评作用,使安全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度可尊,有目可比,有果可评,使制度章程落到实处,使安全教育有的放之。(1)班级开展“安全小卫士”活动,强化学生课余安全行为。为了增强学生参与班级安全管理的能力,在班级设立安全文明监督岗,开展“安全小卫士”参与班级安全管理活动,选举“安全标兵学生”担任“安全小卫士”,负责教室、课间、上下楼、放学人群比较集中的地点、时段学生的安全行为,效果尤为明显。(2)创新、完善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为了能使考核评比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学校不断创新、完善安全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仪井中学门禁制度,仪井中学食堂管理制度,仪井中学晨午检制度,仪井中学药品、器械管理制度,仪井中学宿舍管理制度仪井中学班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仪井中学特种装备安全管理制度,仪井中学课间巡查制度,仪井中学夜间安全巡逻制度,仪井中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仪井中学学生一日常规等,同时,还要求全体老师,更要熟悉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给学生作表率。学校安排值周老师进行检查考核,组织班长每周参与检查评比两次,纳入学校考核项目,坚持加减分制度,体现公正公平原则。(3)开展“班星”、“校优”评比活动。为了将学生的安全教育落细、落小,学校通过“班星”、“校优”评比活动,注重安全教育的落实情况,形成“人人争先,班班创优”的良性竞争氛围。将班级开展的“十星”教育活动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每周评比周“安全之星”,每月班级总评出月“安全之星”,学校每学期评出全校的“安全之星”、“安全标兵学生”;根据仪井中学班级量化考核细则,每周考核为全校“第一、第二”的优秀班级 ,学校授予“文明一班”;“文明二班”荣誉称号,并颁发流动文明奖牌,每学期全校每个年级评选出一个“优秀班集体”,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班主任老师获得“模范班主任”荣誉称号。 七、研究成果 1、对全校学生进行测评,学生防拐骗率达到67%,防触电率达到64%,防溺水率达到75%,防火意识达到了62%,防中毒意识提高到65%,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自护能力的提高率达到了78%,这表明班级安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家长对学生安全自护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家长的安全意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家长能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加强交流、沟通,实现了信息互动,资源分享。3、教师安全教育的观念普遍增强,教师安全教育的能力普遍提高。形成了班级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