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doc_第1页
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doc_第2页
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doc_第3页
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doc_第4页
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当代法学(双月刊)2010年第5期(总第143期)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姚莹(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海洋环境利益,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保护海洋环境是一项国际法上的义务,而进行国家间合作是履行海洋环境保护义务的方式.相较于全球合作与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具有比较优势,并且东北亚国家在区域海洋环境合作领域已经取得显着成效.东北亚国家地处UNEP直接管理之下的西北太平洋区域,在此区域尚无制度性海洋环保合作.在对UNEP提供的三种合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地中海模式应用于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可行性,并最终选择地中海模式作为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路径.关键词东北亚;海洋环境;区域合作;地中海模式中图分类号DF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81(2010)0501328收稿日期20100620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东北亚区域海洋发展合作法律问题研究(AOCQN20091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北亚区域经济,能源与环境合作的法律愿景,合作障碍及其排除(07BFX081)作者简介姚莹(1978一),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海洋制造了地球氧气总量的7080%,并庇护了近80%的动植物种.1(P579)在陆地资源日渐衰竭的形势下,海洋的空间和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仍可为改善国计民生作出较大的贡献.2(P22)因此,自21世纪起,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时代.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全球96%的海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41%的海域受到人类多种活动的强烈影响,4%的海域未受到人类活动破坏,只有极地的广大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但也面临着冰原融化的威胁.3(P948952)海洋是流动的整体,海洋的物理特性决定了海洋环境问题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可以这样说,海洋环境利益,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一种综合,全面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全球性安排的共性做法而言,区域性安排可以承载更多的个性内容.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前言.?l32?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一地中海模式之证成因此,本文从区域合作层面人手探讨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路径选择.一,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现实基础(一)海洋环境保护是一项国际法上的义务忽视海洋就是忽视我们三分之二的地球,毁灭海洋就是毁灭我们的地球.一个死亡的地球无助于任何国家.4(P41)因此,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各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能会出现冲突,因此各国在落实环境保护义务时通常会有所保留.而这种保留也使得各国更愿意以一种政治宣言的形式来表达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愿.由此,也就造成了现下国际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上,政治宣言的软法与具有强制力的硬法并存的现象.而且,软法还有逐步繁荣的趋势.要解决海洋污染问题仅靠个别国家单方面的措施是不够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为此,具有海洋法领域宪章地位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各国保护海洋环境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一般的明确规定.海洋法公约第192194条规定,各国有依据其环境政策和按照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职责开发其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的进行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的损害,并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事件或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扩大到其按本公约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除了作为一部综合性,全球性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的海洋法公约以外,还有几部有影响的,重要的,专门防止不同来源污染的国际公约,它们都明确规定缔约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在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以及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利益关乎人类的生存利益,因此环境权属于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目前还不存在被普遍接受的关于人权的定义,但是1979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与和平处处长的卡雷尔?瓦萨克提出的三代人权的观念,还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第一代人权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第二代人权指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第三代人权指集体的权利,5(P67)其中就包括了环境权.包括环境权在内的第三代主要体现在软法层面上,但是毫无疑问,这些软法性的文件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所普遍持有的态度,而且有些软法原则,经由各国的国家实践,转化为具有拘束力的习惯法规范,或被采纳到正式的国际条约中,对缔约国产生拘束力.6(I)456)国际法院在巴塞罗那电车,电灯和电力公司案中将禁止违背基本人权列为对一切义务的范围.7(P93)而对一切义务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加上对基东北亚区域按照定义,应该是指东亚的北部地区,如果以地理界限划定,那么这个地区应该包括中国,13本,韩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如果以国家来定位,则只有五个国家,即中国,13本,韩国,朝鲜,蒙古;而俄罗斯基本上是一个欧洲国家.本文研究的东北亚是作为一个区域的含义提出来的,因此应该以地理范畴划定,即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六国合作.由于本文探讨的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问题,因此在本文中暂不考虑内陆国蒙古的立场和实践.(SeeR.J.Deputy.SoftLawandtheInternationalLawoftheEnvironment,inMichig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12(1991),P.420;G.Handl,EnvironmentalSecurityandGlobalChange:theChallengetoInternationalLaw,inYearbookofl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1(199o),P.3.这些公约主要包括: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从1983年l0月起,在缔约国之间它已经被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所取代),1969年油类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及1971年设置赔偿油类污染损害国际基金的国际公约,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和其它物质污染海洋公约及防止倾倒废物和其它物质污染海洋公约的1996年议定书,1990年油类污染防备应急和合作国际公约,1996年海上运输危险和有毒物质损害责任和赔偿国际公约和2001年船用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等.如斯德哥尔摩宣言第1条规定: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里约热内卢宣言第l条指出:人类有权获得自然和谐统一的,健康和富足的生活.这两个宣言都明确了保护环境是一项责任,这项责任不仅属于每一个人,而且属于国际社会承担保障人权责任的每一个国家.?】33?当代法学本人权范围的认识,也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当前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权应属于基本人权,因此,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应属于对一切义务的范围.8(P96)(二)国家间合作是履行海洋环境保护义务的方式国际海洋环保法之所以能在数十年内获得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是关乎各国生存与安全的基本利益,为履行海洋环境保护义务,各国应进行合作.为此海洋法公约第197条要求各国应在为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而拟订和制定符合本公约的国际规则,标准和建议的办法及程序时,应在全球性的基础上或区域性的基础上直接或通过主管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同时考虑到区域的特点.同时,在第202条中规定,各国应直接或通过主管国际组织促进对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和技术援助,以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并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污染.此外,一些有重要的,专门防止不同来源污染的国际公约,也都明确规定缔约国在保护海洋环境问题上有合作义务.斯德哥尔摩宣言是国际环境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原则7明确指出应采取合作行动来制止海洋污染:种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在范围上是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或者因为它们影响着共同的国际领域,将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和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人类环境行动计划第六领域行动计划的国际机构提出了一条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在联合国体系内设立一个专门的国际机构,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包括海洋环境.虽然斯德哥尔摩宣言是一份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政治宣言,但是由于它所确立的多项原则,既是各国共识的结晶,又极具合理性,因此国际社会公认它所确立的这些原则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国际环境保护规则的渊源.可以说,斯德哥尔摩宣言从意识上奠定了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环境的基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则从组织上奠定了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环境的基础.9(P2o)(三)区域性海洋环境合作具有比较优势国家问合作包含三个层面:全球合作,区域合作和双边合作.与全球性或双边性处理某一问题的方式相比,区域性合作的优势极其明显.双边层面的合作由于其具有针对性强,易于达成一致的特点,成为了海洋环境合作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目前,在东北亚区域各国之间存在多个双边环境协定,但是由于环境问题具有跨界性,导致双边协定的适用范围有限以及双边协定之间的协调难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全球层面的海洋环境合作在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已经全面展开,但是由于一些海洋大国,如美国,长期游离于公约之外以及缔约国对公约理解上的分歧,导致在全球层面的合作举步维艰.另外,全球性的环境合作条约往往出于扩大适用范围的考虑而存在规定笼统,缺乏制裁机制等弊端因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效力.而相关的环境宣言,行动计划等因不具有条约法上的效力而无法对参加国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相较于全球性安排的共性做法以及双边安排的个案解决方式而言,区域性安排可以承载更多的个性内容.由于东北亚区域存在不同的国家类型,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几乎集中了国际社会各种类型的矛盾,因此区域性安排更有利于体现东北亚各国的特殊要求和利益,促使其签署公约并善意履行合作义务.因此在区域层面上进行制度安排并实施合作,也就更能适后来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alProgramme,简称为UN-EP),即据此设立.(SeeJuttaBrunnee.TheStockholmDeclarationandtheStructureandProcessof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inMyronH.Nordquist,eta1.TheStockholmDeclarationandLawoftheMarineEnvironment,MartinusNijhoffPublishers,2003,P.67;AlexandreKiss,TheDestinyofthePrinciplesoftheStockholmDeclaration,inMyronH.Nordquist,eta1.TheStockholmDeclarationandLawoftheMarineEnvironment,MartinusNijhoffPublishers,2003,P.55;JonasEbbesson,ProtectionoftheMarineEnvironmentoftheBalticSeaAreatheImpactoftheStockhlmDeclaration,inMyronH.Nordquist,eta1.TheStockholmDeclarationandLawoftheMarineEnvi-删,MartinusNijhofrPublishers,2003,P.155.如,中日于1994年签署环境保护合作协定,中韩于1993年签署中韩环境合作协定,中俄于1997年签署了环境合作保护协定,中朝于1998年签署了中朝环境合作协定等.?134?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一地中海模式之证成应本区域的要求,更能弥补全球性安排下的疏漏以及双边安排下的局限.世界上许多地区从区域合作的建立和发展中得益,鉴于此,比较可行的路径就是建立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机制.(四)东北亚区域性海洋环境合作已经取得显着成效区域环境合作具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功能性合作,即区域内国家间存在环境领域的对话与协商,但这种合作往往是自愿的;其二为制度性合作,即区域内的国家通过缔结条约的方式来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则是为了履行法律上的义务.东北亚区域内的功能性环境合作非常活跃,目前东北亚区域环境对话与协商机制主要包括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东北亚环境合作会议,亚太地区环境大会等,这些合作机制以交流信息,研讨和对话为主,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然而,东北亚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制度性的环境合作机制.可喜的是,2010年5月29日在韩国举行的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了(2o20中日韩合作展望,10其第1条机制化与提升三国伙伴关系中明确规定:我们将于2011年在韩国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以促进和加强三国合作.秘书处将支持领导人会议,外长会,其他部长级会议和外交高官磋商等三国磋商机制的运行和管理,协助探讨落实合作项目.第3条第4款规定:我们将合作加强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努力提升公众减少海洋垃圾的意识,重申落实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框架性防止海洋垃圾的区域海洋垃圾行动计划的重要性.这一文件清晰地表明,东北亚区域核心国家中日韩将机制化三国的合作关系,同时将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落实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二,可供选择的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区域法律制度最为先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海洋项目作为一项典型的,通过区域活动来实施的全球项目曾多次受到UNEP理事会的肯定.由于区域内国家往往存在政治利益特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履约能力不同,甚至是意识形态对立等问题,因此UNEP提供了三种制度性合作模式供区域内国家选择.(一)北海一东北大西洋模式在北海一东北大西洋区域,周边各国均为成熟,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价值都极为相似.11(P68)这一区域的海洋环境合作选择了一种分立模式,即针对具体不同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构建各自独立的法律制度予以解决.相似的国情和发展进程,既使得它们能够在海洋环保的总体认识上达成一致,又使得各方能够在分立的合作模式下,就各个方面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达成一致,并单独缔结相应的协议,从而形成了一种小步快走,多种单独性协议并存的局面.9(P105)区域海洋环保公约的主要目标是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但不管国家采取了何种预防措施,事故都会发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1969年6月6日北海沿岸国家在波恩签署了北海()2010年5月23日刚剐结束的第十二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声明和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重申了合作的必要性及合作的十大优先领域,为进行海洋环境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西北太平洋就是为东北亚国家所包围的海域,它是隶属于UNEP下的区域海洋项目之一.区域海洋项目是一项面向行动的项目,它不仅关注环境退化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其原因,并且围绕一个综合途径通过对沿海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全面管理来解决环境问题.区域海洋项目目前由l4个海区构成,按照地理区域分为:地中海,西非和中非,东部非洲,东亚海,南亚海,西北太平洋,波斯湾和阿拉伯湾,红海和亚丁湾,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泛加勒比海,黑海,东北大西洋,波罗的海.已有140多个沿海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该项目.详见/regionalseas/programmes/,2010年6月11日访问.近代第一例撼动国际海事法律制度的油轮泄漏事件,就是1967年发生的托雷?坎永号油轮事故.该事故的发生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法律问题.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直接导致了北海油污合作协定的达成.具体论述参见张相君:区域海洋污染应急合作制度的利益层次化分析,厦门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lll4页.?】35?当代法学油污合作协定.其目标是使受威胁国家具备单独或共同反应能力.相互通报情况和制定干预方案使这些国家可以做出迅速适当而且成本较小的反应,12(P183)但是忽略了对海洋环境的整体保护.但是,在其后的海洋环境合作制度构建中,这种针对海洋环境保护的不同方面而单独予以处理的做法,却一直保留了下来.13(P183)沿着这样一种思路,北海一东北大西洋区域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具体表现为:(1)针对1967年的溢油事故,北海区域各国缔结了专门应对油污的协议一一北海油污合作协议;(2)1971年贸易船StellaMarls号在北海北部的海洋倾倒事件,促成了1972年奥斯陆倾倒公约的通过;(3)1974年6月4日,西欧l2国连同欧洲经济共同体,缔结了旨在防止陆基污染源污染海洋的巴黎公约.在其他海洋区域通过订立综合性公约解决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模式的影响下,1992年9月22日,奥斯陆委员会和巴黎委员会的部长级联合会议通过了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的综合性公约奥斯陆一巴黎公约.但是,这一综合性公约并没有包括船源污染的问题.13(P187)1983年新的应对北海石油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合作协议获得通过,该协议将适用对象扩大到了包括危险和有害物质的各类污染源,又将适用范围扩展至东北大西洋区域,但是却一直独立于该区域的综合性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体系之外.(二)波罗的海模式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波罗的海区域是一个有着强烈东西方因素的合作实例.14(P15)由于海洋环境合作以保障人类生存利益为目标,使得波罗的海区域国家得以突破意识形态的分歧,选择一种对所有海洋环境问题一并立法的综合模式.面对波罗的海海洋环境的恶化,1974年3月22日,波罗的海六个沿海国通过了保护波罗的海海洋环境的赫尔辛基公约,该公约立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整体,旨在减少,防止和消除各种形式的污染,并设立一个实施公约的机构一一波罗的海委员会,之后再通过附件的形式对海洋环境保护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规制.公约在1992年经过修改,强调恢复区域生态系统,并引入了预防原则和污染者负担原则.公约的七个附件一起对缔约国在防治各种污染源方面的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涉及:禁止排放的物质,陆源污染,垃圾焚烧和倾倒,来自船舶的污染,海底勘探活动,事故,缔约国之间和在委员会中通报和合作的义务.在违反公约规定的情况下,缔约国应合作进行调查,但提供的帮助限于检查船舶文件和抽取样品.12(P177)(三)地中海模式地中海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由于涉及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完全分立还是完全综合的模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南北之间这种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鉴于此,该区域最终选择了分立与综合相结合的模式.并且,地中海区域最终还借助于UNEP的力量,将该模式扩大到了其他由UNEP负责的区域海洋项目,并成为了UNEP所管理的区域海洋项目通用的模式.地中海沿岸国于1976年2月16日缔结了保护地中海海洋环境的巴塞罗那公约,鉴于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公约确立了一个分为两个层次的法律制度,也即,公约一附加议定书这种综合一分立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各方通常要先达成一个框架公约,该公约一般包括决策程序,机构设置,信息共享制度,以及一系列沿岸国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国家要成为公约的缔约国就必须签署框架公约.同时,为了使有关国家尽快加入公约,巴塞罗那框架公约规定的条款的鼓励性超过强制性.公约在1995年6月10日修改,引入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等新内容.待框架公约达成后,则通过议定书的形式引入更为严苛的义务规范.议定书规定的是针对具体污染形式的技术条款或是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特殊规概括地说,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两项:一是各方须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处理染;二是各方应当合作.?136?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一地中海模式之证成则,国家可以在签署框架公约的同时签署议定书,也可以以后再签署议定书.但议定书为所有缔约国确定了根据其经济能力尽快实现的目标,而且,它还可以作为以后谈判的参考.同时UNEP可以资助发展中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最终参加议定书.巴塞罗那公约共有六个议定书,每个议定书都明确规定了目标,方法手段和缔约国的义务.12(P177182)三,地中海模式应用于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可行性分析由于东北亚区域内各方政治,经济利益的对立过于尖锐,可以说集中了国际社会所有类型的矛盾,所以尚未建立制度层面的海洋环保合作机制.但是保护海洋环境关乎区域内各成员国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各国不可能继续忽视这一问题.鉴于地中海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成为UNEP推广的典范,因此东北亚各国可以采用该模式构建区域海洋环保合作制度.(一)对地中海模式的肯定性评价地中海区域海洋环保制度的成功构建,主要要归功于制度构建模式上的创新.在该模式下,各方在签署框架公约后,至少要批准一项议定书.并且,各方还承诺随着条件变化,将尽快批准其他议定书.这种方式保证了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实现,使得各方至少可以先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出发,并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最终实现海洋环境的全面保护.框架公约的作用,首先在于通过规定缔约方最低限度的义务为各方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法律平台,可以在此基础上,全面协调已有的,各层次上的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协议,并为未来可能制定的协议提供空间.由于地中海沿岸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它需要各方长期,持续的努力.议定书充分照顾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履约能力上的差异,允许各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渐进的方式加入议定书,避免一个综合性环境合作公约给发展中成员国的国内法造成过大的冲击.地中海区域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堪称周延的组织框架:地中海区域计划有自己的秘书处;资金由各方缴纳经费的信托基金支持;有环保网络(MEDPOL);设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包括长期的蓝色计划(BluePlan)和短期的优先计划(PriorityPlan);最后还有地中海区域公约体系所给予的法律保障.这样完整的组织框架,为更好地履行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二)东北亚区域现有机制对地中海模式的借鉴东北亚国家所包围的海域西北太平洋区域是隶属于UNEP下的区域海洋项目之一,因此,其海洋环境保护实践,也遵从了UNEP自地中海区域项目后所确立的一些做法,包括:区域行动计划的通过和区域行动中心的设立.作为开展西北太平洋活动的第一步,UNEP开始同该区域内各国政府的代表和其它联合国系统内的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最终在1994年9月14日,各方在首尔举行了第一次政府间会议,通过了西北太平洋海洋和沿海区域环境保护,管理和开发的行动计划(TheActionPlanfortheProtection,ManagementandDevelopmentoftheMarineandCoastalEnvironmentoftheNorthwestPacific,简称为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或NOWPAP)以及三项相关决议.1995年,该计划开始生效,并得到了中国,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四方的支持.依据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所设定的目标,行动计划目前分为5项优先行动项目(PriorityProjects).这5项行动计划分别是:建立综合这六个议定书包括:1976年关于废物倾倒的议定书,1976年关于紧急情况下进行合作的议定书,1980年关于陆源污染的议定书,1982年关于特别保护区的议定书,1995年关于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的议定书(该议定书取代了1982年关于特别保护区的议定书),1994年关于开发大陆架,海床或底土的议定书以及1996年关于危险废物(包括放射性废物)越境运输的议定书.西北太平洋项目主要包括五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联邦.东北亚国家蒙古由于地处内陆,未包含于其中.在五国中,朝鲜目前是观察员身份,尚未从法律程序上正式批准该区域行动计划.?】37?当代法学数据与信息管理系统,调查国家立法,目标,策略和政策,建立合作的区域和监测计划,研究在海洋污染预备和响应方面区域性合作的有效措施以及开始区域活动中心及其网络的建设.NOWPAP第四次政府问会议于1999年4月7日一9日在北京举行,按照会议通过的建立区域活动中心网络的建议和会议决议二,正式建立四个NOWPAP区域活动中心:(1)数据和信息网络区域活动中心(DataandInformationNetworkRegionalActivityCentre,简称NOWPAPDIN/RAC),中国政府承担了DIN/RAC的工作.(2)污染监测区域活动中心(PollutionMonitoringRegionalAc-tivityCentre,简称NOWPAPPOM/RAC),俄罗斯政府承担了POM/RAC的工作.(3)海洋环境应急响应区域活动中心(MarineEnvironment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RegionalActivityCentre,简称NOWPAPMER/RAC),韩国政府承担了MER/RAC的工作.(4)特殊监测和海岸环境评价区域活动中心(SpecialMonitoringandCoastalEnvironmentalAssessmentRegionalActivityCentre,简称NOWPAPCER/RAC),日本政府承担了CER/RAC的工作.(三)东北亚区域国家构成与地中海区域国家构成存在相似性地中海区域周边有21个国家,这些国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北部,西部的发达工业国家,另一类是南部,东部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内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欧盟成员国,发展中国家的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也于2002年加人欧盟.各国政治体制的相同,再加上欧盟对地中海区域影响的不断加深,决定了地中海区域各方的政治利益能够逐渐走向趋同.但是在经济利益格局方面,地中海区域各方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履约能力的差异.在海洋环境保护上,地中海区域所确立的公约议定书模式,主要是为了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履约能力上的差异问题.东北亚区域周边虽然只有6个国家,但这些国家类型非常复杂,存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但是通过前文对波罗的海模式的阐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海洋环保合作是关乎人类生存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这使得波罗的海区域国家得以突破意识形态的分歧走向合作,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可能影响,但不能阻挡东北亚区域国家进行合作的步伐.因此,虽然在政治格局上东北亚区域与地中海区域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北亚区域对地中海模式的借鉴.而在经济利益格局上,两个区域具有相似性,即东北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区域内,即存在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存在后起的,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韩国,存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和俄罗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朝鲜.这种国家构成直接的后果是各国履约能力存在极大的差异,那么这种框架公约一议定书的地中海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尽管北海一东北大西洋模式与波罗的海模式在国家构成的类型上并不相同,但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经济发展水平趋近.显而易见,东北亚区域不能满足这两种模式对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平衡的要求.(四)东北亚区域存在类似于地中海区域的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推动力量地中海区域合作的实现,早期借助于法国的主导,其后则是UNEP的大力推动.在地中海区域,法国长久以来都有着强大的外交利益.对海洋环境危机的认识,使法国找到了海洋环保这一契机,扩大了其在地中海区域的影响.法国利用自身经济,技术和资金优势,以合作抗击污染的名义,成功地主导了2O世纪70年代早期的地中海区域环境保护.15(P167168)法国经济上的优势在于,它是本区域其他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技术上,当时的法国具有检测海洋污染的能力,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尚未意识到其海域的受污染程度.在资金方面,法国支付了很大一部分费用,这些资金的作用甚至持续到UNEP开始主导地中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之后的一段时间.16(P193)UNEP自成立之后,即开始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环境会议和环境保护的合作行动,并籍此促成各方达成多边环境协议,行动计划,公约以及议定书.可以说,UNEP推动并促成了各国落实国际法上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而使那些抽象的国际法义务得以应用于社会实际.?138?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一地中海模式之证成作为同属于UNEP管理的一个区域海洋,东北亚国家所包围的海域西北太平洋区域也必然会得到UNEP的推动.目前区内国家日本,目前无论在资金,技术,环保领域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可以起到首要的推动作用.韩国早已表现出了积极投身东北亚区域全方位合作的决心与诚意,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负责任的大国,无论是在地缘条件,发展趋势还是政治影响力方面,都无愧于主导力量这一称呼.地中海模式的特点中有一点是要有地区的主导力量,在地中海区域主导力量是法国.但是这种模式之所以被作为成功范例向其他区域推广,就在于它没有把主导力量限定于区域内的一国,而完全可以是几个国家共同推动区域海洋环保领域的合作.因此,就当前的情势而言,日本与韩国适合于充当区域海洋环保合作的前期推动力量,而处于上升通道中的中国,其推动作用将逐渐显现并愈来愈强.如此,区域内成员加之UNEP的共同推动,使得这两个区域更具有共通性.有鉴于此,东北亚区域对地中海区域在合作模式上的借鉴,完全是可行的.参考文献1YvonneL.Tharpes.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TurningtheTideonMarineP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