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_17 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4_17 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4_17 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4_17 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4_17 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开始 历经楚辞 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 到了魏晋时期 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 建安文学时期 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 创作五言抒情诗 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 同时出现七言诗 使这个时期的诗歌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走近作者 曹操 155 220 字孟德 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代表作有 蒿里行 短歌行 等 陶渊明 365 427 字元亮 一名潜 字渊明 晋浔阳柴桑人 东晋诗人 现存的有诗120多首 散文6篇 辞赋3篇 代表作有 归园田居 饮酒 等 背景呈现 古诗十九首 东汉桓帝 灵帝时 宦官外戚勾结擅权 官僚集团垄断仕路 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风气下 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 或为寻求出路 只得奔走交游 因而也就有了 游子 的乡愁和 思妇 的闺怨 古诗十九首 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 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 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 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大战前夕 宴请众文武 饮至半夜 忽见乌鹊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 短歌行 归园田居 陶渊明曾几次出仕 然而 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 权力斗争激烈 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 又不肯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 于是辞官回乡 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终身不仕 归园田居 这组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第二年 即公元406年 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 知识链接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是近体诗形成前 除楚辞外各种诗歌体裁的总称 也称古诗 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 不拘对仗 平仄 押韵较宽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有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 文选 究竟产生于何时 由何人所作 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2 通假字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掇 通 辍 停止 形容词 原来的 从前的 名词 原来的样子 形容词 老的 动词 断绝 动词 横渡 形容词 陡峭 形容词 绝妙 动词 迎合 动词 女子出嫁 动词 依照 动词 分享 共用 副词 恰好 动词 去 往 副词 应当 助词 没有实际意义 介词 在 动词 掌管 动词 通 挡 抵挡 连词 而且 连词 况且 连词 尚且 副词 将要 副词 暂且 用在句首 构成 且夫 没有实在意义 名词用作动词 弹奏 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离 形容词用作名词 繁杂的事务 宽余的地方 5 古今异义 落下 整数以外的尾数 整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 距离 离开某地前往某地 问候 探望 保留 怀有 满足 嫌恶 憎恶 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小声念叨 6 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省略介词 于 省略句 省略介词 于 7 成语积累 脉脉含情 对酒当歌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 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 广纳贤才 8 名句默写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短歌行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短歌行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归田园居 暧暧远人村 归田园居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依依墟里烟 1 迢迢牵牛星 一诗中有许多叠词 这些叠词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从外在情景的描绘和作者感情的抒发两方面回答 我的理解 这首诗中大量使用叠词 全诗50字 却有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六个叠词12字 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 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 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 情中景 显得韵味深长 哀婉动人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抒情性和音韵美 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短歌行 开头八句却有两问 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名师指津 从运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上作答 我的理解 设问开头 破空而来 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运用 朝露 为喻 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 形象突出 引人联想 3 在 短歌行 一诗中 诗人反复叙说的 忧 有哪些 怎样看待这种 忧 名师指津 第一问从人生 人才 功业方面思考 第二问从这种忧表现的追求和精神方面作答 我的理解 曹操作为一代帝王 他在 短歌行 中流露出的这些 忧 正是他积极进取 求贤若渴 希望建功立业的表现 忧人生短暂 忧人才难得 忧功业未成 4 如何理解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名师指津 进取 追求 我的理解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 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 表面上看很像是 古诗十九首 中的消极调子 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并不是让人 及时行乐 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人生就像 朝露 那样易于消逝 应该珍惜时间 及时施展才华 5 怎样理解 归园田居 一诗开头四句的含义和作用 名师指津 前四句写出了什么之间的矛盾 从中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性格 适俗韵 爱丘山 的人做了官 结局会怎样呢 我的理解 起首四句 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可以说是陶渊明对归隐前十三年生活的总结 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 与世不合的性格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 同时又是一个伏笔 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6 诗人用 羁鸟 池鱼 比喻什么 拙 是什么意思 名师指津 自比 从本义和语境义来理解 拙 字 我的理解 这里诗人以 羁鸟 和 池鱼 自比 说明自己跟 羁鸟 和 池鱼 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 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 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 保持了质朴的本性 拙 辞海 解释为 笨拙 与 巧 相对 老子 大巧若拙 诗句中的 拙 即朴拙 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 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 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 并以此自许 7 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 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诗人从哪些角度描写了 园田 之美 名师指津 根据诗句等提示 填写下表 我的理解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陋空阔 恬静优雅 一片宁静祥和 美似仙境的田园 让作者弃官归隐 流连忘返 1 写法归纳 迢迢牵牛星 妙用叠字 迢迢牵牛星 中有六句用叠字 迢迢 形容距离之遥 皎皎 形容星光之明亮皎洁 纤纤 形容手指之纤细 札札 形容织机之声 盈盈 形容水之清浅 脉脉 刻画凝神远眺的神情 皆自然贴切 形象生动 且富于变化 声律上也呈现出一种回环抑扬之美 短歌行 巧用典故曹操的 短歌行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 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 通过引用 比喻 用典等多种手法表现出来 引 子衿 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引 鹿鸣 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以明月比喻贤才 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 以周公吐哺的典故 表示要虚心待贤 使天下贤士归心 诗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 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归园田居 精彩写景 归园田居 借对村居之景的描绘 抒写诗人归田之后的快慰心情 方宅 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 这是近景 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 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 暧暧 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 这是远景与中景 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 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 这样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落 动静相宜 有声有色 极富自然之情趣 引人悠然神往 2 技法指导恰当地引用诗文 典故能增加文章的典雅色彩 收到以简驭繁的功效 使用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 引用诗文 典故要注意精选 所谓精选 是指所引用的诗文 谚语 典故 事例能恰如其分地说明和揭示要表达的内容 符合作者的观点 不能为引用而引用 为用典而用典 引用诗文 典故要通俗易懂 所谓通俗易懂 是指所引用的诗文 谚语 典故 事例要适合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 包含的道理显而易见 不能晦涩 更不能不知所云 引用要防止喧宾夺主 文章中引用诗文 谚语 典故的目的在于表情达意 是起辅助作用的 如果通篇引用 造成主次不分或者喧宾夺主 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3 随堂练笔请根据下面的语境 合理地使用典故 续写下面的文字 表达对 语文 的理解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4 他山之石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 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 是庄子的逍遥云游 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是李白的杯中酒 是曹雪芹的梦中泪 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 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求贤若渴的曹操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短歌行 中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的重要体现 曹操尊重人才 不苟求 不求全责备 这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如水归海 程昱 许褚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 郭嘉 荀彧冲着他的雄才大略 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 满宠 董昭神往他轰轰烈烈的战绩 崇拜他言必行 战必克的实绩 张辽 张磩虽被曹操俘虏而来 却心悦诚服地佩服曹操的仁德 甘愿为其效力 就连过五关 斩六将的关羽 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 曹操也是礼而敬之 任而用之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以用在 志向 人才 等立意的作文中 陶公祠的菊花夏立君江水是菊黄色的 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已经不是菊花季节 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 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 祠在江边 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 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 有 菊江 菊邑 还有个乡叫 黄菊乡 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 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 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 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 都让我陶然如醉 陶渊明 曾在这里种菊 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的清高之气 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 少时就有猛志 少时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 张掖至幽州 而且 也做过官 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 那般骄奢淫逸 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 不愿为五斗米而弯 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 然后走出来 走到风和阳光之中 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 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 腰弓着 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 人们并不知道 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 高丈许 乌石所镌 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 真正的陶渊明不会是这个样子 他后来穷的没饭吃 没酒喝 甚至乞讨过 那样子一准佝偻 哪能有如此威风 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 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 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 仰望陶公塑像 几分崇敬 几缕亲近 似乎有话要说 却是欲说还休 1600年了 他要说的话 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在史书上 他的那个时代 官场腐败 社会奢靡 石崇 王恺 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 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 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至极的世风 然而菊花太小 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 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苏东坡曰 渊明诗初视若散缓 熟视有奇趣 如曰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又曰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 则所寓得奇妙 遂能如此 如大匠运斤 无斧凿痕 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 不仅闻过 而且深深地闻过 我不是苏东坡 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 一个生气老人的味儿 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 他在 水龙吟 中言道 须信此翁未死 到如今凛然正气 吾侪心事 古今常在 陶公或真未死 当在菊花之间 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祠不大 却是修葺得好 在江边一块高地上 祠后有塔 曰 秀峰塔 另有一塔在不远处 叫 天然塔 被称为 江流双塔 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 在江边 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陶公安在 问菊 菊却隐去了笑容 独向寒风 赏评 这篇散文立意高远 以巧妙的笔触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一个有着孤高之气的陶渊明 作者用 菊花 象征着高洁 象征着清高 象征出淤泥而不染 同流而不合污的清气 正是这菊花 托出了一个让人陶醉的具有清傲之气的陶公 本文语言清新自然 文采飞扬 读来沁人心脾 赏析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松 比喻自己隐居守志 终身得所 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 鸟既失群 自然恓惶不安 加之在暮色苍茫中独自飞翔 令人倍感凄凉 因值孤生松 以下陡然折回 敛归息荫 自然有无限乐趣 更何况在举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