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doc_第1页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doc_第2页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doc_第3页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doc_第4页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综合学术论坛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何莉王红艳(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9)摘要:书法是笔,墨与纸相结合的艺术,陶瓷是泥,火与釉相结合的艺术.它们都是历史悠久的华夏文化产物.中国书法是以其简练,生动的线条表现了其复杂的情趣和意蕴.文章主要以毛笔书法这门超越国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艺术形式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来阐述的.这二者在艺术形式上既相互独立又融汇贯通,交相辉映.关键词:书法;陶瓷;装饰一,书法与陶瓷书法之所以称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因为它和中国文字有着本质性的紧密联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承担的不仅是思想交流,文化传播,而且是中国独有的文字造型艺术.因此,要说明书法艺术的起源,就必须先弄清楚中国文7的起源.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在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她是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世界各地所用文字的组成因素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语言的声音为因素,造成若干表示声音的符号一字母,再用这些字母拼成文字,称为衍音文字;另一类是像绘画一样,基本上是把客观事物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作为代表那个事物的符号而形成文字,这样的文字称为衍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就属于这一类衍形文字,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发展至今,世界各国更多的是采用衍音文字,而衍形文字十分少见.中国的汉字,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基本上是用软笔书写也就是毛笔.依据毛笔笔锋能聚能散的特点,用它可以写出刚柔,粗细,动静,顿挫等不同形态的线条或点画.正是因为毛笔的特点,使写出的书法能给人以一种生动活泼,刚柔并济的美感.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段时期,当时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力昌盛,文化领域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唐代开始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陶瓷书法.发展的到明清时期,书法装饰将陶瓷工艺与书法文字艺术更完美的结合,形成了陶瓷书法装饰清新秀雅,简单朴素的艺术之美.二,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美蕴(一)书法艺术之线条本身美凡是有”力度”的线条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由于书法的流派,书体各不相同,笔画的繁简等差异,给人的美感也尽不相同.因此,”笔力”就成为判断书法线条美的重要依据之一.“笔力”使得书法线条成为具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线条的流动在墨,行笔速度和执笔力度的相互配合,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正如东汉着名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提出的: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本身美的要素之一.换言之就是指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号J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书法中的藏露结合,给人干变万化,非凡大度,桀骜不驯的审美感受.书法线条仅有力量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节奏感.书法创作过程中,巾于行笔速度快慢,用力大小的不同,会产生浓淡,粗细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都有了奏感,这止是书法线条的精髓.立体感又可以称为”空间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充实,铿锵有力.(:)书法艺术之线条组合美口口形式美需要线条本身的美做基础,但是要使书法的形式美最终完成就必须将成组的线条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如:家喻户晓的颜体是由唐代着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创,颜体可谓是气势雄伟,兼备方圆之势,外圆内方,形体端庄而又不拘于一格,中锋用笔,笔力刚劲浑厚,横轻竖重.因此,书法中的线条就显得尤为重要,是贯穿书法艺术的主要脉络,在书法线条组合中,处处体现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统一构成了书法的形式美.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圆,刚柔,收放,疾涩,轻重,藏露.三,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常见形式陶瓷书法艺术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分支,它表达了一个艺术家的书法修养,其作品在表现艺术家思想内涵的同时,也力求通过这种形式达到强调装饰性的效果.因此,陶瓷书法艺术的构图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书法与陶瓷装饰结合有以下两种形式:(一)通体式装饰:简单的讲就是依据陶瓷的不同的器型,功能,通篇以书法为装饰元素来进行装饰的,且没有其他任何的装饰纹饰.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高达77厘米的官窑青花万寿纹尊,此尊以通体寿字纹为装饰.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O排,共计整整一万字.但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体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给人一种浑然天成,气势磅礴的感觉.(二)结合式装饰:在陶瓷器型上采用书法与其他装饰纹样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器型的变化,使画面效果更加错落有致,疏密结合,增加陶瓷装饰的韵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不同结合使装饰效果丰富,节奏韵律鲜明,生动.如:大清嘉庆年制的青花御题诗三清茶碗,碗口圆而外撇,斜腹,圈足.碗内图案为梅花,佛手,松枝,构图疏朗有致,碗身内外沿口腹底是以卷云花瓣纹样作为装饰,加之青花发色稳定之特点,画面装饰清雅柔美,栩栩如生.碗壁是御题三清诗句,构图为二四字交错书写,字体圆转流畅,柔而不弱,工整有序,通体装饰为诗词绘画融为一体,给人以清秀优雅的气息.四,结语陶瓷和书法都是华夏文明中最为普遍的,极为重要的文化承传的载体,它们以各自的特点及方式不断延承着人类前进的足迹.经过文字的几度变革,使中国书法艺术创造了各种书体的线条艺术;陶瓷艺术的源远流长,以其丰富的造型,栩栩如生的装饰效果,题材的层出不穷,无一不印证了华夏民族文明前进的步伐.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不仅在物质上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颇深,而且在精神上也陶冶了中华民族,对民族个性,民族素养,民族品格的塑造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标准的不断升高,也必然影响着陶瓷书法艺术的审美趣味与鉴赏标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继承书法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要紧随时代要求,将书法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将书法与陶瓷装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代代延续下去,更好的展现书法与陶瓷的独特美,相信书法与陶瓷的完美结合定会让中华文化人放异彩.注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