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选择题(1-5每题3分,6-15每题2分,共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裨益(b) 踌躇(ch) 偌大(nu) 潜移默化(qin)B发轫(rn) 烘焙(pi) 禀赋(bng) 既往不咎(ji)C臧否(p) 契合(qi) 干涸(h) 呼天抢地(qing)D造诣(y) 编纂(zun) 泊位(b) 游目骋怀(ch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诡秘 萍水相逢 相濡以沫 口惠而实不至B佳奖 殒身不恤 高朋满坐 挟天子以令诸侯C抉择 带罪立功 完壁归赵 百战不殆 D迁就 闻名暇迩 凤毛麟角 识事务者为俊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人们_感情的方式越来越方便,但传播内容的雷同也会给传播双方带来厌倦感。美国态度比较强硬地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_大陆与台湾统一。我们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_保护好耕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A传达阻止切实B传递阻止确实C传递阻挠切实D传达阻挠确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C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D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度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昌黎,中唐代表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B庄子,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C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纂,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D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愿陛下矜悯愚诚C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D空自苦亡人之地7“之”字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之二虫又何知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8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而刘夙婴疾病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9下列句中实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往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C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愿大王少假借之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皆为陛下所成就D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老11关于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今君乃亡赵走燕A相同 不同B相同 相同C不同 不同D不同 相同1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上出重霄,下临无地13“其”字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其孰能讥之乎 其皆出于此乎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相同 不同B相同 相同C不同 不同D不同 相同14下列词语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吏到职工作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三秋:第三个季度,秋天C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心:随心D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享国:封建君主在位15“而”字用法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善刀而藏之 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我决起而飞 觉今是而昨非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泉涓涓而溪流 拔剑切而啖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A/B/C/D/二、文言文阅读(共21分)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注】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讲商的恶,只讲存亡的道理。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氏录为得焉 得:恰当、适当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 与:结交C数以杀忠臣之罪 数:列举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徒:仅仅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一举而胜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当时京师因率兵来伐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吾以情得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8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ABCD19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 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3分)(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3分)(3)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三(6分)21古诗文默写(6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2) ,徒以吾两人在也。(3) ,亦崎岖而经丘。(4)山原旷其盈视,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 ,谨拜表以闻。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22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23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五、现代文阅读(20分)红叶归处是秋风查干 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24文章段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哲理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25文章第段描写一群水鹿有什么作用?(6分)26在段文章说:“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灰”和“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27文中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6分)六、作文(60分)2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命的每个重要转折点上,没有人唱歌给你听,但生活总会让你知道,你什么时候合拍什么时候走调,当你做事情顺利时, 你做的事情就是与你的歌合拍的; 当你感到很不顺利的时候, 你做的事情就是跟你那首歌不合拍。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那首歌, 把它唱好。 也许你现在唱得不太好, 不要泄气, 要知道, 最伟大的歌唱家也有唱不好的时候。 只要你不断地唱下去, 你就不会迷路。请以“唱好自己那首歌”为题作文, 文体不限, 写一篇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一、1D(A项,“偌”应为ru,B项“轫”应为rn,C项“焙”应为bi)2A(B项,佳-嘉,坐-座,C项,带-戴,壁-璧,D项,暇-遐,事-时)4C 试题分析:A动宾搭配不当“夺得”“科学高峰”,搭配不当;B主客颠倒,应为“人们对电脑上网”;D成分残缺,“描写”什么?应在“成果”后添加“壮举”之类的词语。5A6-10BCABD11-15ADCBB二、16B(与:名词,依赖的人)17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第一句中是连词,表顺承;第二句中是连词,表递进;C第一句中是介词,趁机;第二句中是介词,通过、经由;D第一句中是介词,根据;第二句中是介词,因。18B19【文意理解】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是“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20(1)我确信潘佑事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3分,“信”“匿”句意各1分。】(2)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3分“毁”“胜”句意各1分。】(3)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他。(“耻”“善”、状语后置各1分)【参考译文】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事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这是人之常情。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事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22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23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24(4分)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非万物之灵,人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一点1分,四点4分,意思对即可)25(6分)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红叶,也有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信用社)中层干部竞聘试题
- 股票资产管理合同4篇
- 科学素质竞赛试题及答案
- 医生宪法竞赛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题库讲解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小学电路竞赛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学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青铜葵花考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教师核心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械制图》试题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 2025年高考陕晋宁青卷地理试题解读及答案讲评(课件)
-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内镜中心课件
- 脑血管造影进修汇报总结
- 2025年(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1000题(附答案)
-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 张穗鸿教学课件
- 皮肤感染的护理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