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doc_第1页
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doc_第2页
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doc_第3页
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doc_第4页
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一以甘肃省临挑县为例姓名:刘小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人文地理学导教师:陈怀录2005060113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tourism plann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urrently, the provincial tourism planning has been almost finished,and county-region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was paid more attention. Although we have practiced much in the field of county-region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it still lack systematical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In fact, because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and complexity of county-region,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ounty-regi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others, and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planning methods do not suit it well However,systematical analysis is a good means for complicated things. So this paper tried to use this new kind of thought to make the tourism planning of county-region and put forward a viewpoint that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should be guided by systematical methodology. By those analyses,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tourism system of county-region wa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including tourist market sub-system, tourism destination sub-system, transit sub-system and support sub-system. The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method and the technology system of tourism planning with the system concept. That is: system analysis-system design-system implement and feedback. Moreover, the paper established a mode of county-region tourism planning, i.e. 2141”planniiig mode. They are two analyses,one target system, four items planning and one implement measure.Based on the theory discussed by this paper, we took Lintao county in Gansu as example, and applied the theory and the mod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ounty region.Keywords :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ounty-region; Systematical Methodology; tourism system; Lintao countyY 73171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 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日期“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现代旅游业始于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加快了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世界上 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迟景才,1998)。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各种旅游规划的需求也持续增加。无论是新兴旅游地, 还是成熟旅游地都认识到,一个合理的旅游规划不仅能够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0我国旅游 业起步于1978年,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现在己被纳入为各地大力发展的支柱产 业、龙头产业、先导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世界旅游組织预测,到 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D旅游业的高逮发展迫切霈要 建设一批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这对现有的旅游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迅逮发展,各地都加快了旅游幵发步伐,各种规模、 尺度的旅游规划层出不穷“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己有34个省、市、自治区提出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当前,我国省级旅游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市县级旅游规 划工作全面展幵】6各县域纷纷提迅了建设旅游大县、旅游强县的目标-需求拉动 供给,县域旅游规划已经成整个旅游规划工作的重点和主体2】。“旅游开发,规 划先行”,县域旅游要想在未来获得较大的发展,一个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消费的S点 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部统钎,.2004)。不 断变化的需求要求歲游发展规划具有一定键态性和弹性。但由于县域旅游规划是 项新课题,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且许多县多为第一次编制旅游 规划,经验不足,要么唯资源是从,要么盲目追逐市场,对旅游的综合性和复杂 性认识不足,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一种系统宏观的思推。针对目前县域旅游发展 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予以新的审视。系统论把硏究財象看作一个具有一定层次的系统进行研究,有助于在规划不同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是解决纷繁复杂事售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选择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怍为研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究对象,尝试从系统论角度入手,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思维方法、技术路线、 模式等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条适合县域旅游发展的规划途径,指导县域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2研究内容(1)界定旅游规划、旅游系统和旅游系统规划几个基本概念,比较国内夕 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相关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 1989)按空间尺度将旅游规划分为四个层次:跨区域旅游规划、 国家级旅游规划、区域级旅游规划和地方级旅游规划。霍尔(Hali,1992)认为, 旅游规划可以通过形式来表现(如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营销,也可以 通过不同组织表现出来(不同的政府和产业组织),或表现为不同的空间规模。世 界旅游组织1997则分别从地域范围、规划期、组织结构三方面迸行规划类型 的划分。目前,关于旅游规划类型的划分有以下三种比较权威的观点:(1)因斯基普(Inskeep, 1991)认为按空间层次旅游规划分为:国际旅游 规划、国内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度假区以及其他旅游地的土地利用规划、 旅游设施的场址规划、建筑、景观及工程设计。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岡恩(Gunn,1979)认为旅游规划的类型结构包括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和景点规划(3)我国学者将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ie】。旅游发展规 划按规划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 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a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 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旅游区规划包括旅游区规划设计、旅 游点和旅游设施的建筑设计等。因斯基普将空间作为主要划分标准,有利于旅游规划的控制作用从宏观到微网恩的划分方法以规划技术的分异作为划分逻辑,反映了规划技术的内在规律;我国将旅游规划分为以社会经济规划为主体 和以工程建设为主体的两部分,反映了我国规划技术群体的分立。本文所讨论的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属于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范畴。2旅游规划研究概述2.1国外旅游规划研究概逑2.1.1国外旅游规划回顾最早的旅游规划起源于30年代中期的欧洲,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国是这一 领域的先驱HKi2,最初的旅游规划只是为一些旅游项目或设施做一些初步的市场 评估和场地设计,严格意义上讲,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旅游规划。1959年的夏威夷州I规划是现代旅游规划的先驱,使得旅游规划第一次成为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规划在欧洲得到了 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发展到北美的加拿大,然后进一步向亚洲和非洲国家扩展123,观涵盖与旅游有关的全部空间范J要规划的观念幵始为许多国家如法国朗济道海岸、印愿巴厘、澳洲中部地区的旅游规划等。70年代末,旅游需陈組织所认同和重视。、世界旅游組织、联合发展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并参与了菲律宾、斯里兰卡、尼泊尔、 肯虽亚等国的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进入80年代后,旅游规划推广到了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发这国家的旅游规划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誉及和深化,出现了旅游规烟修 编,如夏威夷州旅游规划(1980)、奴萨坦格拉旅游规划(印尼,1981)等。11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更重视旅游规划,并借助发达国家的人讨 和技术进行旅游规划4】。2.画外旅游规划酌方法国夕卜旅游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己经日渐成熟,形成了多种规划方法,主要有 推进主义法、经济产业法、空闻与资源规划法、社区法以及系统方法。推迸主义 法用开发工业的思维进行旅游开发,强调促销宣传计划;经济产业法强调旅游开 发的经济与效益,注重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非人袼化,这种方法目前在发展中 国家应用的较为普遍。空闻与资源规划法的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墨菲u】主張从 社区利益出发,由社区控制旅游开发过程,确定发展目标并据此作出规划。80 年代以来,旅游规划的综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综合分析的思想系统 理论和方法开始引入到旅游硏究和旅游规划中5】(0,1986。系统规划认为規 划是一个连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一系列规划过程呈直线关系进行然后通过一个回路不断重复。规划师列出广泛的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来确定一些较具体 的任务,然后,借助于系统的模型来决定将釆取的若干行动方向,随后根据这些 任务和可能的财力来评价各个方案最后釆取行动实施最优方案,在此过程中定 期检查修正,并不断重复进行。这种系统规划的思想对旅游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 晌,同时也表明系统分祈的规划思想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有可能成为旅 游规划的发展方向和主流。2.2国内旅游规划研究概述2. 2.1国内旅游规划进展我国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规划始于1978年,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旅游规划:7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风景城市规免 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森林公园规划等,旅游幵发注重挖掘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将 旅游开发等同于旅游资源的幵发。地方旅游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的制定,旅游 产品的决策、幵发措施的拟定等都是以区域旅游资源为中心来推演决定的,这一 阶段可以看作是旅游规划的资源导向型阶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一步发展,各地都意识到了发展旅游的重大意义方(如深圳)凭借客源区位的优势,人工创造旅游吸引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旅游规划界经过对原有规划理念和模式的反思提出了 “在市场机制下的旅游发展 规划,最先的出发点,应该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其潜在的需求比现实的需求更重 要(刘德谦,1993)。”其基本思路是针对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和加 工,然后设计、制作、組合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也即“市场一资源一市场”的循环发展的规划思路。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旅游规划的市场导向型阶段4(3)以旅游产品为核心的旅游规划: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纷纷将旅游作 为支柱(龙头)产业,各类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等层出不穷,旅游规划出现了 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趋势。1998年,范业正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以 产品为中心的旅游规划思想和方法” 16。认为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旅 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从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品规划是旅游业发 展规划的关键和核心。当前旅游规划的核心倾向于地方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将地方产品培育为 市场品牌,要求规划能准确反映全球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营销导向型”旅游规 划初露端愧。上述国内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反映了我国旅游规划核心思想的演变。我国旅 游规划的核心思想在经历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营销导向的演变后, 系统规划、旅游地形象建设等思想日益被吸纳为旅游规划的新核心要素。当前旅 游规划工作呈现出资源、环境、市场、形象等综合导向的趋势,系统旅游规划中 的系统性思想日益增强,表现出规划发展阶段的提升。2. 2.2国内旅游规划的实践及理论研究2. 2. 2. 1国内旅游规划编制实践一些旅游资源并不突出的地广口口(2)以客源市场为核心的旅游规划: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规划的发展,“发展旅游,规划先行”己经成为 共识。20世纪80年代我国幵始了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1982年郭来喜对旅游规 划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郭来喜,1982)。陈传康主持了广东汕头市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王玫,1986)和粤北丹霞山区域旅游开发规划(陈传康,髙豫功,1990), 郭康主持了老岭旅游区规划。刘庆余主持了八达岭一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 规划(1990)。90年代旅游规划明显增多,1992年12月通过鉴定的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 大纲是较早由国内学者主持完成的省级旅游发展规划。徐君亮、陈俊鸿(1994) 编制完成了广东省罗定市风景旅游区规划D 1998年四川省发展总体规划(世界 旅游组织等,1998)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自行出资编制的省级旅游规划。1999年北京大学旅游幵发与规划研究中心承担编制了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 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周,2000)。2001年北京大学的杨幵忠主持完成了江苏省旅游发 展总体规划。近几年,县域旅游开发逐渐受到重视,一些经济条件好、区位条件 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己经完成了本区的旅游发展规划。2001俞孔坚主持了云南省建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吴必虎主持了贵州省镇远县旅游深度发展总体 规划暨重点景区详细规划。王仰麟主持了浙江省浦江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 前我国幵始了大规模的县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2. 2, 2. 2国内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旅游规划的实践推动了国内有关旅游规划理论方面的探讨。范家駒、孙大明(1995)认为,旅游规划是介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历史名城规划、风景园林 规划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规划、计划之间的边缘性规划。张广瑞认为(1993)旅游 规划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因此规划的内容应该允许有所变化 和修正。吴人韦(2000)认为,旅游规划具有六个方面的作用,即吸取人类文 明的经验教训,确定旅游发展的合理目标,催化旅游系统要素的相互整合,规避 旅游系统的发展风险,修正旅游发展的目标偏离,维持旅游系统的稳定运行。此 外,学者还对各种尺度的区域旅游规划进行了研究:(1)省域旅游规划层面:翟辅东对省域旅游规划的原则、存在问题、解决 办法进行了研究18】。侯学钢运用区域经济学、旅游学和交通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 综合研究方法以江西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江西省旅游规划的总体目标并进行 了江西省旅游交通分行业规划和网络综合规划19。(2)城市旅游规划层面:陈传康提出了城市规划提纲2。】,李蕾蕾构建了城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市旅游幵发与规划的应用理论模式。苏平对国外城市旅游规划进行了评述6崔凤 军对城市旅游规划的性质特征、规划原则以及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0保继刚对苏 州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调控进行了研究。2) 县域旅游规划层面:关于县域旅游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县域旅游规 划理论探讨,规划实证研究以及规划问题探讨等三方面。刘玉等研究了小城镇旅 游规划的区域效应P1】,石朝平探讨了完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途径22。黄郁成23 探讨了县域旅游规划的特点,肖星对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应当把握的几个要点做了 阐述241。林爲对县域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规划进行了研究25。李萍对南潭县客源市 场的拓展进行了研究26。3) 旅游地(景区)的旅游规划层面:关于旅游地的旅游规划硏究较多。 保继刚对主题公园的规划布局设计原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张树夫等认为用as进 行景区总体形象设计有重要的作用。2. 3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 3.1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纵观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可以看出旅游规划己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重 视,初步形成了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和规划体系,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现代旅游系统实施规划控制的途径,存在着社会经济规划和物质性规 划之争。至今尚未整合成为对旅游系统的整体性规划或“大旅游”规划。第二,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年轻的规划形态,不少基本概念自前尚未统一,完整 的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完善的旅游规划技术体系、成熟的旅游规划操作与实施监 管体系目前尚未形成。第三,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障碍,例如旅游规划实施管理的 机制问题,学科交叉与融合问题,旅游规划的教育问题,旅游规划的规范化问题2. 3.2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11兰州大学硕士学錢文第一,从部门规划走向合成规划。旅游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现代社会经济边缘組合系统旅游规划需要综合安排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和管 理等诸多因素,促使它们围绕旅游形成相互配合的靈体,以提高旅游系统的综合 效率,合成规划或综合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必然。第二,规划思维从封闭走向开放。现代旅游系统既是当地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与外部投资、客涯、人才物流都有着不可分麵的联系,未来旅游规 划将向幵放型模式发展0第三,规划过程实现系统优化。旅游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发展的本质是 一种系统軟态向另一种系统状态的过渡旅游规划要预见并及时地扩展、修复 和调节旅游系统的親合结构,以维持旅游系统发展所必须的内部稳定性、环境变 化适应性,并朝预期的方向发展。第0,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6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旅游资源的荆用和环境的 依赖。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地内 化于旅游规划之中。建立能接受环境与社会承受力反馈的规划体系,是旅游规划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旅游发展规划是地E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地区旅游业发 展的战略纲要,对本地区及下属旅游地的幵发建设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从上节 旅游规划的发展申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 长,旅游规划正由全国、省域向市县域不断扩展。目前,县域旅游规划已成为我 国旅游规划的重点领域,本章将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特点及存在闻题进行硏究。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特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县域社会经济规划的的一个子规划。县域的区位特征、 经济特征以及旅游发展的特点等因素决定了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特点。L 1层次性从规划范围来看,旅游规划可以划分为国家旅游规划、省市域旅游规划、县 域旅游规划以及旅游地(棄区)规划等。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介于国家旅游规划、 省市域旅游规划与景区规划之间,上承区域旅游规划,下启景区(点)建设规划, 具有明显层次性特征。二是指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内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层次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县域作为我国省市 之下的一级行政单元,其旅游发展规划需要与省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明确 其在高一级旅游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作为景区建设规划的上一级规划,对景区规划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在的层次性。有些县域本身辖有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但这些旅游景区 (点)往往受省市直接管辖,造成县域旅游处于多头控制的复杂局面。1,2复杂性韦县域旅游规划既要与上一级的省市区域规划以及其他区域规划相协调,述要 与县域的多项社会经济规划相协调;既要考虑目前大部分县域经济落后、人口素 质不高等现实条件,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还要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水$ 保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这使得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变得非常复杂。1. 3地域不完整性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域大多是根据自然边界划分的,而旅游资源的分布并不受 行政界线的限制,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行政区划之间天然存在着矛盾D县域是 我国最完整的基本行政单元,也是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地域单元29,上述矛盾在 县域层面表现的尤其明显。由于县域范围相对省、市要小,县域之闻的资源区发 生交叉重叠的机率相对也较大,容易出现同一座山,山南山北分属不同县的局面 目前,大多数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一般都仅对本县域内的旅游资源提出幵发构 想,难以保证相邻县域对同一类旅游资源的不_主题的开发,不仅容易造成邻近 几个县市的资源同质性问题,给地方塑造自身旅游特色带来了较大困难,而且也 加剧了对有限客源市场的争夺分割。1.4较强的可操作性相对于县级以上区域的旅游规划,县域旅游规划更注重对景区建设的指导性, 也即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县域领导更关注旅游规划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他们 希望旅游规划告诉他们,哪年做哪些事情;旅游区内应该建哪些房子,建在什么 地方;旅游区如何布点,线路如何设计等等(黄郁成,2000)。因此,县域旅游发 展规划不仅要体现出旅游规划的规范性,更要加强旅游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这 里的可操作性不是仅仅指设计建设方案、确定房子的数量和规模,而是从总体规 划的角度谈操作性的问题,是一种可实现性问题,即分析旅游市场运作方案、旅 游区划定位和旅游主题策划、旅游目标实施步骤等,是否具有操作性。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规划目前存在 和面临的问题在县域层面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但鉴于县域经济的复杂性和规划的 特殊性,县域旅游发展规划还存在以下问题。2.1规划目标不明确在旅游业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下,许多县市都幵始着手进行旅游规划的编葡 r:作,但他们对于编制规划的目的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有璧县把旅游规划作为23任务来完成PU,或者把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费的手段,在这 种思想指导下,对族游市场和旅游资源难以傲出科学客观分析,容易产生一系歹丨 不切合实除的旅游幵发构想和项目02.2产品供需错位决定县域旅游如何发展、如何形成特色和优势的最根本因素是市场的认同, 是市场和资源综合评价的结果。资源优势是一个市场It较概念,资源优势不等同 于市场优势。没有市场优势的旅游幵发不仅没有效益而且会成为当地的负担。目 前许多县域领导的旅游开发积极性都很高,但園于自身的水平以及环境条件的制 约,对于旅游幵发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只要是资源就可以幵发。对于游客的需求 是什么,旅游市场霈要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自己的特色是计么,客源市场在那里, 都不甚了解a导致了旅游产品供需上错位,致使地方旅游特色不突出,产品雷同。2. 3注重物质性建设旅游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许多县域领导都对旅游这个经济增长点寄予厚望将旅游定位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主导产业”,对旅游经济效益的追求是 他们编個旅游规划的主要动因口2】。因此在旅游规划就出现了注重旅游目的地和 有形要素的规划,过分强调旅游的经济价值,将旅游发展规划片面的理解为一种 产业经济规划,主要进行物质要素规划建设,忽视了市场、政策、媒介等相关因 素此外,规划中也缺乏对旅游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视,缺乏“综合体”的配套支持, 致使规划可操作性差,影响了规划的实施效果。02.4忽视对游客体验的创造游客出游追求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9 Pine 11和Gilmoi将体验分成了四个部 分: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现实(cape)和审美(estheticism)。 体验是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实践a丨33但目前的县域发展规划大都以 满足游客基础层次的观光旅游需求为主,鲜有渉及发展层次的参与式旅游体验规 划的内容,忽视了旅游体验的创造,规划的旅游产品没有吸引力,既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也无法满足游客的潜在旅游霈艰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5实施it控体系缺失旅游发展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它有赖于各部门的广泛支 持与配合。旅游规划水平高低和应用效果好坏,既取决于前期的规划编制过程, 也取决于后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规划的实施组织是关系到规划成功与否的靈要 环节4】。目前我国县域旅游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的 问题旅游发展规划没有对后续的实施作rti具体的规定,规划反馈机制的缺失导 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县域地方政府无法解决,规划人员没有义务解 决,影晌了规划的实施效果。从上述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当前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原因在于对旅游这个大系统缺乏深刻细致的了解,忽视了旅 游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反馈关系,没有形成有力的规范来约束并引导县域旅游的发展。县域旅游的发展 不会按照某一精确轨迹运动,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连续过程D其变化过程同 时具有随机性、模糊性。投资、生产、收益、再生产、环境污染和改善等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有时间上的差异存在,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生产与资源消耗之间同 样也具有时间差异,因此,有必要应用系统论思想,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对旅游发 展规划进行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系统论1系统论思想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性能、行为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创始人是美籍奥I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他认为系统是处于相互联系中并 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35】。一般认为系统是由若干 相互联系并与其环境发生关系的组成部分(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最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 统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系统,以整体的观念,对系统要素进行组合、分解、协调 以及反馈分析,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P6。系统 论为我们研究纷繁复杂的事物提供了一种手段。本世纪30年代,产生了以美国学者申农(Ceshaunon)的信息系统论为基础的系 统论研究,这种方法将辩证自然观推进到以系统联系和系统演化为中心的新水平 上。系统理论有助于在规划过程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麦克劳 林,1978)。但直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旅游研究才开始引入系统论方法(Ridriddick, Deshriver,Weissinger, 1984)。1.2系统的特征系统方式是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个系统,可以说世界是由不同层次的系统组成的。总的来说,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 征:1.2.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 有机体。系统中每一个要素都担负着特殊的作用,都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某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系统的变化。1.2. 2层次性0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根据要素在系统中作用大小可以将系统划分为一系歹1的等级,也即要素是该系统的“子系统”,而该要素又由更低一级的子系统构成1.2. 3动态性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系统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L 2. 4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不断从周围环境中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同时又向 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L3系统论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适用性系统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以被抽象为彼此联系、相互包容的多元系 统。系统论有助于认识整体及其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有用的思 想方法。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旅游内部以及旅游与外部系统之间无时无刻不在 进行着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旅 游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如从初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乃至参与式的体验旅 游转变,需求的变化导致了旅游规划的思想、技术路线以及手段等也随之发生变 化。从这个角度看,系统论方法是符合它这一特性的37。系统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表现在确定规划的要素,编制规划的程序,制订与 实施旅游规划的反馈作用等几个方面,旅游规划从制定到实施再到反馈,以及最 后的优化调整都是环环相扣的38。系统论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适用性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业本身是一个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旅游环境等共 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同时受社会经济、国家政策、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内 外多种因素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次,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基础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旅游动机 和兴趣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髙,旅游资源可以不29断更新和再生,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这就要求旅游发展规划要具有动态 的、发展的思维。再次,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旅游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而不断变化,对于以旅游作为对象的旅游发展规划而言也应该是动态的,根据 新的发展目标、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与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而且从旅游业的幵发到启动到初具规模,再到旅游区建设的完成及未来展望,规划者必 须具有动态思维。最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县域旅游业由原始状态经过规划期,最终成为一个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旅游区,将是一个分阶段、有计划的 优化过程a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系统论方法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发展规划的对象旅游是一个复杂的、开放 的巨系统,对其进行规划要解决诸如客源市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交通和 人力资源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之间又交叉覆盖、互相影响,旅游规划中出现的 任何问题都必须通过旅游系统这个整体来解决09。因此,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一 个系统规划a其系统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旅游规划对象的系统性、规划 类型本身的系统性和规划的系统方法(吴必虎,2001)。系统论为我们进行旅游研究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即:旅游是一个系统,遵循系 统性原则;同时也为旅游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即: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旅游,用系统的思维及方法来研究旅游和进行旅游规划。从这个角度看,县域旅游发展 规划的对象应该是旅游系统,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应该是一个旅游系统规划。2,1旅游系统2.1.1旅游系统的界定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客观事物构成, 具有一定目标和特定功能的整体。若一个系统的子系统数量非常庞大而且相 互关联、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关系又很复杂并有层次结构,这样的系统就是复杂巨系统,若该系统与其环境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时的系统就成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41为多个下级子系统。以狹义旅游系统一 需求以及相关支持产业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包括游憩系统、支持系统、行业系统、 管理系统和点、线、面与网络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 用,共同构成复杂的旅游巨系统。(见图1)居民Sf游吸引物 施的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旅游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首先,旅游是由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旅游环境等子系统组成,且每个子系统又分解一旅游业系统为例,该系统就是由供给、游体1 旅群f引动 内场吸活 国市游和 际源旅客自然、文化和社会 经济环境社会图1复杂的旅游巨系统其次,旅游系统为了实现其有效的运行,需要经常与其所在的环境保持物质 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输入输出关系。当旅游系统维持自身正常的运行时,它与 周围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文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见图2)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环境-T文化环境其他环境2旅游系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后,旅游业系统为了维持其行业系统的正常运行,还霈要相关行业的支持 和与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旅游业系统在运作时始终与其所在的环境进行着物质、 能量及信息的交换。(见图3图3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相互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旅游系统是以旅游需求为动力,通过旅游者的旅游 活动而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动态的、幵放的闭环系统。随 时间的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1,2旅游系统的结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由于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研究旅游系统的结 构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Leiper认为: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 个空间系统(见图3)43】。旅游通道是指游客通过各种媒介(报刊、广告、电视、电台、互连网等)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既包括交通通道也包括信息通道, 旅游信息通道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交通通道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便捷程度则直接影响游客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流动25旅游目的地 (供给)旅游客源地 (需求)旅游通道 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法规等环境图4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据leiper修改)岡恩(Gmrn)提出了旅游功能系统的概念,它由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旅游者交通分组成,其中供给板块又由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服务等部分组成,这些要 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Gmrn, 1988)。旅游需求信息弓I导 市场促销旅游吸引物旅游地相关服务设施与 其他关联产游给 旅供 图5旅游功能系统运行陈安泽、卢云亭等(1991)提出的旅游系统框架由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两部 分组成,其中供给系统又包括旅游地域系统、旅游服务系统、旅游教育系统和旅 游商品系统4个子系统42】。彭华(1997)认为旅游系统由直接系统(旅游者、旅游产品和旅游媒体、介入系 统(通过直接系统介入旅游的社会服务系统)和支持系统(支持旅游发展的行业或部 )三大子系统构成。吴必虎提出旅游系统包括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出行系统和支持系统。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子系统和出行子系统构成一个结构紧密的内部系统,在 其外围还形成一个由政策、制度、环境、人才等因素组成的支持子系统。 P本地市场客源市场一一国内市场L国际市场政策法规支持系统环境保证人力资源 交通设施出行系统一旅行服务信息促销自然遗产景观 文化遗产景观H吸引物 主题公园 基础设施活动组织目的地系统 接待设施购物设施图6旅游系统的结构吴人韦认为旅游系统是以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为核心,以人流的异地流动为 特征,以闲睱消费为手段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现代经济、社会、环境 的边缘组合系统,由旅游者主体、旅游企事业媒体和目的地客体组成,其旅游系 统概念实质上指旅游业系统2. 1. 3县域旅游规划对象系统设施游活动、旅游业发展到了旅游系统。如上所述,旅游活动实际上是通过旅游者的活动丽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旅游系统。我们在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关注的不再是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本身,而是以旅游资源为基雄,旅游需求为导向包括出行、支 持_因素在内的整个旅游系统0县域旅游系统规划的对象就应该是整个旅游系统。 关于旅游系统的结构,我们采用吴必虎提出的旅游系统的结构,即认为旅游系统 是由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子系统、出行子系统和支持子系统构成的。四个子 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2.2县域旅游系统规划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规划无论是规划理念、规划内容还是规划方 法都日趋丰富与多样化。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化,旅游规划对象也由最初的旅规划理念方面,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旅游规划日益受到重视。系统科学思想从“大旅游”角度出发,把 与旅游业有关的各种因子作为一个互相联系、彼此制约的系统整体来考虑,以实 现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上述学者对旅游系统的研究为我们进行旅游系统规划奠定 了基础。2. 2.1旅游系统规划的含义口旅游系统规划是一个以旅游系统为对象,运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原理,进行分析评价,优化复杂旅游巨系统结构,调螯复杂旅游巨系统之运行的过程。具体而即旅游系统规划就是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这对供需 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蜜联系的支持系统和出行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硏究与评价 基础上,对旅游最终产P旅游体验的生产与交换的系统构想。旅游系统规戈 0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2. 2. 2旅游系统规划的特征整体性由于旅游系统是一个多因子、多变量、多层次、多目标、多指标体 系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旅游系统规划必须考虑整个旅游系统的运行,从旅游 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规划对象的整体优化,而不是个别的,单一产业 部门的运作Pq。整体性是旅游系统规划的基本属性之一。关膀性进行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