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doc_第1页
中学生消费.doc_第2页
中学生消费.doc_第3页
中学生消费.doc_第4页
中学生消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消费一 引言 如今的商品经济浪潮中,消费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一种“必需品”,而且已渐渐成为大家生活中值得考究的一门学问。从资金入手到变成自己心爱的消费品,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欲望”,“征服”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虽然并非每一件消费品都在此后的长久使用中令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但无论在某种消费心理驱使下做出的选择都付出了自己口袋里的代价。如果是一个自食其力的成年人,那么他完全可以为了自己一些不正确的消费方式买单,但作为一个中学生,一个纯消费者的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就更应“货比三家”,做到理性消费。可是,为什么某些身着校服的学生使用的消费品是许多成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又是为什么这种难以置信的现象会成为校园里的常见现象?这就涉及到中学生的消费问题。中学是人生方向形成的重要阶段,受许多新潮事务,各界名人的影响较深,90后一代们开始学会了成人化的消费方式,当然其中不乏勤俭节约的优秀的一面。我们同时可以看到背着书包的中学生等候公车出门,然后买回比学校超市更便宜的生活必需品,精打细算地过生活。这些也使得“90”后中学生们的消费变得难以捉摸。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消费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为我们进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最近我们小组对周围各所中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5份,男生175份,女生200份。经过认真统计核查后加以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这儿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每月的零用钱的数目。) 从图表中可得知,中学生每月的零用钱30%是300500以下,20%是100以下,20%是100300,10%是2000以上,10002000的人几乎没有。根据图表,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非常勤俭,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挥霍如土,这一点得注意。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中学生的消费内容:饮食20%,娱乐20%,服饰30%,文具10%,书刊10%,通信10%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结果表明,70%的中学生觉得零用钱不够用,20%的中学生觉得零用钱还够用,只有10%的中学生觉得零用钱充足。这不得不让人难以理解,怎么会有相差这么远的呢?中学生的零用钱往哪儿飞了?我觉得中学生高消费意识的严重性,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觉得钱不够用。这又提醒我们,中学生乱用钱,出风头的习性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我们必须加以纠正。我们必须要改正中学生的这种错误的思想。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二中学生消费现象1.人情消费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请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 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 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 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 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 校园“人情风”该刹了!2.AA制消费通过对我校同学的调查,我们发现:83.5%的学生与同学一起出去都是AA制消费为主,个人请客和轮流请客都占较小部分。三学生消费心理特点1、求新性 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在营业性网吧里,KTV中总能看到身挎书包、胸佩“某某中学”校徽的学生族的身影。如今,很多学生对“DDR”(跳舞机)“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这种消费心理的支配。2、兴趣性 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有的学生是DIY(组装电脑迷)或“小网虫”,钱包里的不少储备自然花在采购相应的软、硬件或书籍上在调查中,约占19%的中学主要将钱花之于此,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3、从众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在调查中,约占19%的中学主要将钱花之于此,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4、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甚至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中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四.分析中学生消费的原因任何心理状况的产生,都有其具体的原因,而外界环境在影响人们的各种因素中又往往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学生的消费心理是什么原因呢?若要分门别类的话,有外界环境因素和学生的自身心理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客观原因改革开放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了这样的前提,随之而来的便是家境的不断宽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0%的家长都尽其所能地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这无疑是某些中学生养成奢侈习贯的重要原因。我们这一辈的家长大多是从“三年自然灾害”、“文革”苦出来的,自己在青年时期失去了不少机会,甚至没有过过好日子。于是,“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这一天经地义的想法使得他们在给孩子多少钱的问题上从不吝啬,从主观上为中学生消费“开路”,因此学生们便有了进行消费行为的资本和机会。而且有不少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讨论社会经济形势,如:股票走势或新的消费观点,中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很容易“吸收”,且可能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经济观念。现在有些学生谈及“期指”、“涨跌”、“庄家行为”也能头头是道。2、主观原因任何心理的产生总是离不开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往往是根本原因。首先,从心智发育的时间上看,中学生处于未完全成熟的懵懂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框架只是基本形成或形成不完全,对社会上各种事物、观点的是非判别能力不强,较难把握自己。其次,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或者说中学生并未参与社会化生产,不能切身体会消费的环节及作用,对消费的社会含义并不是很清楚,有的只是单纯地将消费与花钱划上等号,不能了解,且从一定程度上也无法了解消费的真谛。第三,因为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过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失重”状态。在成年人看来就是一种“不合理”。 第四,盲目从众、攀比成风和浪费严重。攀比是个人为了与某人比高低争面子,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花钱够物。例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买了一件名牌衣服,自己就想买一套比他的牌子还要“亮”的衣服。既然是学生,就应该保持朴素、纯洁的本色,穿衣服打扮应量力而行,着装应大方,不应该刻意追求名牌。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也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五.对于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的几点意见中学生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正常的消费心理,以适应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的需要。不要成为一个有钱但不会花钱的人。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就是正确消费观的组成部分,学会消费,就应当努力做到消费的适度与合理有机结合。 要能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不要让他们把自己当成一个读书工具,对“柴米油盐”之类的事情毫不关心,导致很多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和父母为“我”操劳是天经地义的想法,也导致他们劳动观念的淡薄。其次,也不能忽视孩子吃喝玩上的随心所欲,消费没有节制。再者,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多数好逸恶劳的坏习气,都是孩子们耳濡目染形成的。所以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一些经济纠纷,人情世故,市场经济上的事情,更不要与孩子达成获得何种名次就可得到何种物质奖励的协议,父母提供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要有个度。其次,有关部门大力展开监督审查工作,尽量把不适合学生的东西赶出市场甚至取缔掉,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丰富有益的社区活动,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有事情可以做,不至于闲着无聊而去触碰网络游戏,跳舞机之类的娱乐用具。家长更要做好监护职责,不允许发生进入三室一厅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全社会公民都不要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就任其妄为,商家也应收敛一下自己的不正当商业行径。 第三,中学生要加强思想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不断修正人生价值观。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才能让自己的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