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与设备重点知识.doc_第1页
建筑物理与设备重点知识.doc_第2页
建筑物理与设备重点知识.doc_第3页
建筑物理与设备重点知识.doc_第4页
建筑物理与设备重点知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物理与设备声学1. 介质的密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真空中为0; 2. 人耳可听到的声的振动范围是20-20000HZ 3. 人耳刚能听见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 4. 倍频程的中心频率有11个:125、250、500、1000、2000、4000hz 5. 单一频率的声音称为纯音 6. 低频是指500hz以下的频率 中频为500-1000hz的频率 高频为1000hz以上的频率 7. 响度级的单位是方 8. 声源方向性最敏感的频率是较高的频率 9. 声源因其尺寸与波长之比可分为点、线和面声源 点声源指发出振动的物体尺寸与声波波长相比小于1/4 10. 国家规定的听力保护的最大值是允许噪声级为90分贝(a)11. 室内声源发声达到稳态时,500hz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声压级衰减60分贝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12. 两个噪声源听起来一样响,说明两者的分贝(a)值相等13. 当声源的尺度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它属于无方向性质的声源14. 隔墙的隔声与重量的关系是对数关系15. 声波遇到比波长小得很多的障板时,会产生绕射16. 声压级的单位是分贝Lp=20 lg p/po17. 第一个声音的声压是第二个声音声压的2倍时,那么第一个声音的声压级比第二个声音的声压级多6分贝18. 两个声压级相等的声音叠加时,总声压级比一个声压级增加3分贝 Lp=Lp1+10lgN19. 两声压级之差超过10分贝时,附加值可忽略不计,总声压级等于最大声压级 20. 要使人耳的主观听闻的响度增加一倍,声压级要增加10分贝 21. 在点声源的情况下,接受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大约降低6分贝(点6线3交通4) 在线声源的情况下,接受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大约降低3分贝 在交通声源的影响下,接受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大约降低4分贝22. 混响时间单位是s 23. 吸声量的单位是m2;A=S=室内总表面积*室内平均吸声系数24. 房间的三个尺度不相等或不成整数倍,能减少房间的共振,音质好25. 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收中高频,在材料上包0.05厚的塑料膜不致影响吸声特性当穿孔板的穿孔率20%时,穿孔板作为多孔吸声材料的罩面层起保护作用,它不再具有穿孔板的吸声特征,也不影响多孔材料的吸声特征 多孔吸声材料的罩面常用金属网,窗纱,纺织品,厚度0.05mm的塑料薄膜,穿孔率20%的穿孔板 26. 穿孔板吸声结构所吸收的频率是在中频段,在穿孔吸声结构内填充多孔吸声材料,使空腔内的阻尼加大,从而使共振频率向低频段方向移动27. 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中,填多孔吸声材料,会使共振频率向中高频段移动 28. 地毯主要吸收中频 ,薄膜吸声结构主要吸收中频29. 薄板吸声结构主要吸收的是低频 30. 薄膜共振吸声结构的最大吸声系数为0.3-0.4 31. 多孔材料背后有空气层时,与空气层被相同的吸声材料填满的效果近似,从而节约材料 一般整个空腔以80-100为好 32. 消声室(无回声室)内使用的吸声尖劈,其吸声系数为0.99吸声尖劈造价高、占据空间大,只在消声室内使用 33. 在噪声比较大的工业厂房作吸声减噪处理,采用空间吸声体效果较好34. 朝向自由声场的洞口,其吸声系数为1.0 35. 当墙体质量增加一倍时,隔声量增加6分贝,R=20lgM0+20lgf-47.236. 当频率增加一倍时,隔声量增加6分贝 37. 为了提高双层墙的隔声能力,空气间层的厚度应为8cm 38. 为了增加隔声效果,声闸的顶棚和墙面应作强吸声处理 39. 墙体的计权隔声量数值越大,标准越高 40.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数值越小,标准越高 41. 楼板表面铺地毯,能降低高频的撞击声42. 累计分布声级用声级(统计百分数声级)出现的累积概率表示随时间起伏的随机噪声的大小 L10是起伏噪声的峰值,L50是噪声的平均值,L90是背景值43. 噪声评价数N等于1000hz倍频带声压级 44. 从噪声评价曲线(NR线)看,噪声评价数越低,标准越高45. 隔声屏障可以将波长短的高频声反射回去,使屏障后面形成声影区,在声影区内感到噪声明显下降,对波长较长的低频声,由于容易绕射过去,因此隔声效果较差 46. 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收中、高频,一般厚度为5cm 47. 多孔吸声材料背后有空气层能吸收低频,一般10-20cm 48. 多孔吸声材料的空隙率为70-80%;厚度增加,中低频吸收增加49. 薄膜吸收200-1000hz,中频50. 薄板吸收80-300hz,低频 51. 直管式阻性消声器消声量与消声系数、消声器的有效长度、气流通道的有效断面周长呈正比,而与气流通道的断面面积成反比; 52. 阻尼消声器主要吸收高频,抗性消声器是选择性吸收。要隔绝高频声,应选择片式阻性消声器 53. 金属弹簧减振器允许较大荷载及静态压缩量15mm,缺点是阻尼小,适用于转速1500转/分; 橡胶减振器能隔高频振动,能承受压、剪或压剪结合的作用力,适用于转速1500转/分的机器 静态压缩量15mm54. 人耳的听觉暂留为50ms,既直达和反射声的声程差大于50ms,人耳会形成回声,声速为340m/s55. 要使观众席上某点没有回声,此点的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声程差不能大于17m 56. 要使观众席上某点没有回声,此点的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时差不能大于50ms(1/20s)57. 扇形平面的厅堂侧墙和轴线的夹角不应小于22.5 58. 墙角、顶棚扩散体表面的突出半圆b0.15a 几何扩散体的尺寸应大于入射波波长 59. 为了给观众厅的前、中部提供前次反射声,侧墙的倾角不宜大于8-10 60. 各类建筑物的每座容积宜控制在音乐厅8-10m3/座;电影院6-8m3/座;歌舞剧院4.5-7.5m3/座;戏曲话剧4-6m3/座;多功能厅堂3.5-5m3/座 61. 通常所说的某厅堂的混响时间一般是指500hz的混响时间 62. 圆形厅堂平面对声学效果最不利 63. 增大房间容积,可以延长混响时间;房间内湿度越大,混响时间越长;混响时间越短,则声音清晰度越高 增大室内总表面积,不会使混响时间延长64. 观众厅容量大于1400座的歌剧院、容积大于1000立方米的多用途厅、听众距讲演者大于10米的会议厅宜设置扩音系统65. 在选用和布置电声系统时: 一般应保证室内的平均语言声压级达到70-80分贝 语言用电声系统要求300-8000hz的声音都能被均匀地放大 声压级比环境噪音高出10-15分贝以上 66. 声柱是由几个同样的扬声器纵向排成一列组成,当各扬声器同时发声时 纵向指向性较强、可以得到较均匀的声场、可以得到较高的清晰度 67. 昼夜间噪声标准:特殊安静区别墅50-40、居民区院校55-45、商业区60-50、工业区65-55、交通干线70-55 其标准值应是昼间开窗条件下的标准值,且噪声特性为稳态噪声 68. 甲等剧院的容许噪声标准是35分贝 69. 在噪声控制的措施中,如选用吸声减噪方法可降低8-10分贝 70. 一般剧场中,音质效果较好的部位是二楼后部 71. 观众厅一般每排座位升高不小于100 72. 厅堂设计中,应避免建筑平面两侧墙的间距大于30米 73. 电影院观众厅最长不应超过45米 74. 一般观众厅中,观众的吸声量约占总吸声量的1/22/3 75. 大型音乐厅的最佳混响时间为1.7-2.1s 76. 大中型电影院的混响时间是1.0-1.2s 单声道电影院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7-1.0s ,立体声0.5-0.8s语言播音室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3-0.4s 77. 语言播音室的房间的高:宽:长的最佳比例为1:1.25:1.6或2:3:5;避免采用简单的整数比 78. 在室内布置电声系统时,要使各座位的声压级差6-8分贝 79. 240砖墙的隔声量为53分贝;双层石膏板内填50厚玻璃棉毡,重量只有240砖墙的1/10但隔声量与其相当 80. 住宅建筑中,面临楼梯间或公共走廊的户门,其隔声量不小于25分贝,外窗隔声量不小于30分贝。81. 按照隔声减噪设计一般标准要求,住宅起居室允许噪声为50分贝 卧室噪声45分贝,夜晚减10分贝82. 学校建筑中的一般教室,其室内的允许噪声级应为50分贝 ,语言教室、录音室、阅览室40分贝,健身房、实验室、办公及休息室55分贝83. 医院病房及医护休息一般标准45分贝,手术室一般及较高标准均45分贝,门诊一般及较高标准均50分贝84. 旅馆客房一般标准45分贝,会议室多功能厅一般标准50分贝,办公室一般55分贝,餐厅一般60分贝85. 特级旅馆客房的允许噪声级为35分贝 旅馆会议室等活动隔断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35 86. 普通教室之间的隔墙与楼板的计权隔声量应为40分贝,一般教室与活动室间的隔墙与楼板的计权隔声量应为45分贝,有特殊要求的房间与一般教室间的隔墙与楼板的计权隔声量应为50分贝。87. 住宅分户墙及楼板的一般标准计权隔声量为45分贝。按一般标准,医院病房与病房之间的隔墙与楼板的计权隔声量应为40分贝,手术室与病房间45分贝,病房手术室与噪声房间之间50分贝,旅馆客房与客房间按一般标准应为40分贝,客房与走廊之间35分贝88. 撞击声隔声按一般标准,住宅间、病房间、客房间及教室与教室之间均为75分贝,噪声室与下方教室、教室与下方安静房间、及振动房间与楼下客房之间撞击声隔声标准65分贝(闹与静之间)89. 综合医院锅炉房水泵房应距离病房10米以上 90. 空气间层75,隔声量提高8-10分贝,空气间层填充松散材料,隔声量又能增加3-8分贝 91. 增加一层石膏板隔声量提高3-6分贝,墙板勾缝,隔声量提高12-17分贝 92. 楼板重量增加一倍,撞击声级减少约2.8分贝,楼板厚度增加一倍,撞击声级减少约10.5分贝 光学 1.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780nm,纳米即毫微米=10-9m2. 在明亮的环境中,人眼对波长为555nm的黄绿色光最敏感 3. 在较暗的环境中,人眼对波长为510nm的蓝绿色光最敏感 4. 光通量为光源发出光的总量,单位为光瓦或明流(lm),1光瓦=683流明; 40w白炙灯光通量350lm,40w荧光灯光通量2200lm。5. 光强I为光源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密度,单位是坎德拉cd; 40w白炙灯平均光强为350/4=28cd6. 照度E为被照表面接受的光通量,单位是勒克斯(lx); 夏日阳光下达105 lx,40w白炙灯下桌面200-300 lx.7. 亮度L为光源或被照面的明亮程度,单位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1熙提sb= 1cd/cm2;1尼特nt=1cd/ m2;1sb= 104nt;太阳亮度为2x109nt8. 反光系数+吸收系数+透射系数=1 9. 点光源垂直入射被照面上形成的照度与光源到被照面的距离的二次方成正比 ,E=Icosi/r210. 发光强度是光源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密度,在一个立体角内光源发出多少光通量,它与观测点的距离无关 11. 某发光面在被照面形成的照度和发光面的亮度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2. 英制照度单位fc是公制照度单位lx的10.76倍 13. 显色指数的单位无量纲 14. 点光源:光源尺寸小于光源至计算点距离的1/515. 3mm的有机玻璃的透光系数约为0.9016. 3mm的普通玻璃的透光系数约为0.82 3mm的磨砂玻璃的透光系数约为0.60 17. 粉刷是均匀扩散反射材料 ,白乳胶漆反射比0.84,灰色水泥浆面反射比0.3218. 我国采光系数标准是在全云天天气下制定的 全云天的天空亮度为1590-1930cd/m2 19. 乳白玻璃是均匀扩散透射材料 20. 我国南方以扩散光为主;北方以直射光为主 21. 同面积的窗口形状的采光量顺序是正方形竖长方形横长方形 22. 识别物体的清晰程度与物体的亮度、物体所形成的视角、物体与背景的亮度对比有关 23. 人们观看工件时视线周围30看起来比较清楚 ,水平面视野180度,垂直面130度,下70,上60.24. 视觉的最低亮度限值为10-5asb,亮度大于16sb时感到刺眼。25. 视度:观看物体的清晰程度。影响视度的主要因素:照度或亮度、物体的大小、物体亮度与背景亮度比、观看时间长短。天然光照明视度高于人工照明。26. 人眼的明适应时间比暗适应时间短(明1-2分钟;暗要30-40分钟) 27. 眩光控制方法:限制光源亮度,增加眩光源背景亮度,减少对比;减少对眼睛的立体角;增大眩光源的仰角,视线偏离光源角度超过60度无眩光影响。28. 40w白炙灯色温2700K; 40w荧光灯色温3000-7500K;普通高压钠灯2000K;日光为5300-5800K.29. 孟塞尔颜色体系,10Y8/12,表示黄色与绿色的中间色,明度为8,彩度为12的颜色。30. 晴天天空亮度为0.2-2.0熙提,全阴天空天顶亮度为地平线处的3倍。31. 光气候区 光气候系数K 0.85 0.9 1 1.1 1.2临界照度值lx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32. 北京的光气候分区为区,光气候系数为1.00,室外临界照度值为5000lx 33. 建筑物侧面采光应取采光系数的最低值Cmin,顶部采光应取采光系数的平均值Cav 34. 重庆为区,光气候系数为1.20,室外临界照度值为4000lx 35. 北京精密加工车间,工作面上天然照度为250lx,其采光系数是C=En/Ew=天然光照度/室外临界照度=250/5000=5% 36.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中采光等级分为5级 侧面采光时,采光系数最低值1-5级分别为53210.5;顶部采光时,采光系数平均值分别为74.531.51.(类光气候区)37. 计算点:单侧窗为距对面内墙1M处,矩形天窗为距跨端1m处。38. 石膏、大白粉、白色乳胶漆和白瓷砖其石膏的反射系数最大 39. 多跨厂房在采用矩形天窗时,为了防止相邻两跨天窗的互相遮挡,一般天窗跨度取建筑跨度的1/2 40. 纺织织布车间采光设计时,宜选用锯齿形天窗,方向一般朝北 41. 在采光系数相同的条件下,平天窗的开窗面积最小 42. 类光气候区主要建筑窗地比:各类建筑走道、楼梯间、卫生间为1/12,采光系数最低值0.5%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为1/7,采光系数最低值1%医院办公室、病房、图书馆目录厅的窗地比为1/7 学校教室办公室、会议的窗地比为1/5,采光系数最低值2%医院诊室、药房、图书馆阅览室、开架书库的窗地比为1/5 办公建筑设计室、绘图室的窗地比为1/3.5, 采光系数最低值3%学校内普通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少为1.5% 43. 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0.8m以下部分不计入有效采光面积。采光口外有一米以上外廊、阳台等遮挡,有效面积按70%计。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积按侧面采光口的2.5倍计算。44. 顶部采光平均采光系数等于天窗窗洞口采光系数X顶部采光总透射比X室内反射光增量系数X高跨比修正系数。其中顶部采光的总透射比与采光材料的透光系数、窗结构的挡光折减系数、窗玻璃污染折减系数及室内构件的挡光折减系数有关 45. 侧面采光系数最低值等于侧窗窗洞口采光系数X侧面采光总透射比X室内反射光增量系数X室外建筑物挡光折减系数X侧面采光的窗宽修正系数。其中侧面采光的总透射比与采光材料的透光系数、窗结构的挡光折减系数、窗玻璃污染折减系数有关 46. 在、类光气候区,考虑晴天方向系数Kf,北京,北向垂直窗Kf=1,东西向1.2,南向1.55,水平1.35.47. 在侧面采光计算中,采光系数与房间尺寸、窗口透光材料、窗口外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等有关。当计算点到窗口的距离大于窗高的5倍时,采光系数值忽略不计。 4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定期擦窗,擦窗次数每半年至少1次 49. 采光计算中,如果双侧窗窗口的尺寸一样,采光计算点在房间中点处 50. 在采光计算中,考虑到方向性的影响,朝南的窗口面积要比朝北的窗口面积小 51. 至级顶部采光的采光均匀度(采光系数最低值与采光系数平均值之比)不宜小于0.7. 因此为了保证采光均匀度的规定,相邻两天窗中线间距不宜大于工作面至天窗下沿高度的2倍 52. 为了避免直接眩光,展览馆观看位置到窗口连线与到展品边缘连线的夹角应大于1453. 为避免一、二次眩光(映像):对面高侧窗的中心线与画面中心线的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大于50度。 54. 为防止外面镶有玻璃的展品呈现参观者的影像,应采取展品照度高于参观者照度 55. 博物馆墙面颜色采用中性,反射比0.356. 固体发光(热辐射):普通和充气白炽灯、卤(碘、溴)钨灯 57. 气体发光(气体放电):低压荧光灯;高压汞灯、钠灯、金属卤化物灯 58. 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它所消耗的功率之比,称光效,单位:lm/w 59. 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灯 高压钠灯功率w15-1000200-20006-40 50-1000 125-350035-1000 寿命h1000 800-20002000-50003500-12000 300-100003000-24000 色温k28002850 3000-65006000 4500-70002000 显色ra95-9995-9950-93 40-50 60-95 20,40,60 60. 普通低压钠灯约比普通白炽灯的发光效率高10倍 气体发光光源中低压钠灯的发光效率最高 61. 在教室照明中,采用细管荧光灯具最节能 62. 办公室采用直接型灯具光利用率最高,上半球光通0-10%,下半球100-90%。63. 窄配光0-40度灯具悬挂较高,宽配光50-90度用于室外广场和道路照明,蝠翼型配光用于教室或计算机室照明。均属于直接型灯具。64. 半直接型,上半球10-40%,下半球90-60% 直接间接型(均匀扩散型)上半球40-60%,下半球60-40% 半间接型,上半球60-90%,下半球40-10% 间接型,上半球90-100%,下半球10-0%65. 灯具的配光曲线和空间等照度曲线是按灯具发出的光通量为1000lm时绘制的。66. 一般场所照明不宜采用光效低于55%的灯具。开敞式灯具效率不应低于75%。荧光灯有保护罩透明出光口不低于65%,磨砂棱镜不低于55%,格栅不低于60%。67. 照明方式: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68.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的照度值为指定表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有高、中、低三个值,设计时一般取中值 69.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规定了工作面上的照度标准值,一般情况下水平工作面离地面高度为0.75m 70. 作业面外0.5M范围内的临近周围照度比作业面照度低一个等级。作业面照度小于200lx时,临近照度与之相同。71. 照明功率密度值LPD,是单位面积上照明安装功率,单位W/m2. LPD分现行值和目标值。72. 主要建筑室内照明标准值和LPD值:场所参考平面照度lx医院手术室(LPD-30)、体育馆无彩电转播时篮、排球比赛地面750重要图书馆阅览室、高档办公、设计室、高档营业厅、收款台面、医院化验室、药房、学校美术室、黑板作业面500一般图书馆阅览室、普通办公室、会议室、营业厅、医院诊室治疗室,学校教室、实验室(LPD全部11)作业面300剧院观众厅0.75平面200电影院观众厅,住宅起居室的活动区(LPD7/户)0.75平面100旅馆客房的活动区(LPD-15)0.75平面7573. 有彩电转播体育建筑室内照明标准值:项目分类参考平面及高度照度标准值lx最大摄影距离m2575150田径、柔道、游泳、摔跤等项目1m垂直面5007501000各种球类及体操滑冰等1m垂直面75010001500小球(乒乓、冰球)及拳击、击剑、跳水1m垂直面10001500-74. 办公室的一般照明照度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小于0.7 ,临近周围的照度均匀度不小于0.575. 通道及其他非作业区域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作业区照度值的1/3。76. 有彩电转播体育场馆,主摄像方向垂直照度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 不宜小于0.4,场地水平照度比不宜小于0.5.77. 直接型灯具遮光角:光源亮度1-20knt,- 遮光角10度光源亮度20-50knt,- 遮光角15度光源亮度50-500knt,- 遮光角20度光源亮度大于等于500knt,-遮光角30度78. UGR统一眩光值:阅览室、办公室、设计室、会议室、诊室、手术室、病房、实验室等最大允许值为19(临界值);营业厅、休息厅、餐厅、候车室等最大允许值为22(刚刚不舒适)25为不舒适值79. 有显示器屏幕应限制灯具中垂线65度角的亮度,(仰角可变屏幕55度)。办公室照明中,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垂直照度一般不应大于150lx 80. 暖色温3300k;中色温3300-5300k;冷色温5300k 81. 对于客房、卧室、绘图室等辨色要求高的场所,一般显色指数Ra80 82. 对灯具直接眩光的亮度限制,是指限制与灯具的下垂线成45-85范围内的亮度 83. 应急照明的照度:疏散通道照度值不低于0.5lx,安全照明不低于一般照明的5%,备用照明不低于一般照明的10%。84. 高大的空间场所应选择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如金属卤化物灯、高显色性高压钠灯。一般照明场所不宜采用高压荧光汞灯。85. 利用系数法照明计算与光源光通量、规定的照度标准值、工作面面积、灯具数量、利用系数、维护系数相关。 86. 照明用电占总发电量的10-12%,照明节能的一般原则是在保证照明质量前提下节能 87. 安装压花玻璃时压花面应朝外,安装磨砂玻璃时毛面应朝内 88. 我国天然光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北和北部地区,向南逐渐降低,四川盆地最低 89. 我国光气候分为五区;要取得同样照度,类光气候区开窗面积最小,类光气候区开窗面积最大 90. 适宜照度陈列室采光系数不大于2% 墙面的色调应采用中性,其反射比取0.3左右 91. 低压钠灯的光效率最高 92. 氙灯的功率大、光通大、又放出紫外线故安装高度不宜低于20米 93. 卤钨灯不适用于有振动的场所 94. 住宅卧室中使用的荧光灯的维护系数是0.75 95. 高杆照明指的是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20米的灯杆上进行大面积照明的方式 96. 主要道路上,路灯间距通常为30-40米 97. 转播彩色电视的体育馆光源一般显色指数不应小于65 98. 要求瞬时启动或调光的场所,宜采用白炽灯或卤钨灯 99. 通常人们观看展品的最佳距离应为展品高度的1-1.5倍 100. 眩光角的控制光范围40-85 101. 展览馆的防止一次反射角40;同样满足一次反射,顶窗采光比侧窗采光可降低层高约1/3 102. 办公室其顶棚表面的反射比宜为0.7-0.8 103. 高压钠灯仅适宜于辩色要求不高的库房 104. 篮球场的宜采用金属卤化灯,安装高度应为6.7米;网球场应为7.0米 105. 设计教室照明时要将荧光灯管的长轴垂直于黑板布置,这样引起的直接眩光较小 106. 航空障碍标志灯的水平、垂直距离不宜大于45米 107. 灯具与图书等易燃物的距离应大于0.5米108. 应设应急照明的场所有: 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演播室、面积大于1500平方米的营业厅和展厅 热学 1. 热流密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匀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2. 白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的物体。黑体是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一般建筑材料均可看作灰体。 3. 黑度:灰体的辐射本领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本领的比值。4. 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材料的颜色、材性、材料的光滑和平整程度有关。5. 对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长波辐射,材性(导体非导体)起主导作用。6. 常温下材料对辐射的吸收系数可取其黑度值,太阳辐射时,材料吸收系数不等于黑度值。7. 玻璃属于选择性辐射体,易于透过短波不易透过长波。8. 辐射换热系数取决于表面温度、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表明几何尺寸及相对位置。9. 维护结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传热、表面放热。10. 表面换热由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部分组成。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流换热系数主要与气流状况、结构所处部位、壁面状况和热流方向有关。11. 单位:材料导热系数:W/(mk),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表面换热系数):W/(m2k),内外表面换热阻:(m2k)/W.12. 相对湿度为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空气绝对湿度的百分比。也等于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之比。13. 与室外热环境相关的因素:太阳辐射、室外气温、空气湿度、风、降水。14.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又分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15. 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不相同 16. 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17. 红砖墙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大于水泥墙面、灰色水刷石墙面、白色大理石墙面 18. 室外气温指距地面1.5米处的百叶箱内空气温度。19. 风向频率图示一定时间内各方位刮风次数的统计图。风速分为12级。20. 降雨强度:10mm为小雨;10-25mm为中雨;25-50mm为大雨;50-100mm为暴雨;21. 建筑热工分区气候分区主要指标辅助指标热工设计要求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日均气温5天数日均气温25天数严寒地区-10145天充分满足防寒,一般不考虑防热寒冷地区-10090145天满足冬季保温,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0102530090天40-110天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102529100200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0131825090天部分地区注意冬季保温,一般不考虑夏防22. 决定室内热环境的物理客观因素有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室内风速、室内环境(壁面)平均辐射温度。23. 单一指标室内热环境评价:仅空气温度,不全面。例如冬季采暖设计温度:居住建筑18度,托幼建筑20度。24. 有效温度EP没有考虑热辐射变化的影响。25. PMV指标6个要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速度、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7个等级.(热暖稍暖舒适-稍凉凉冷)26. 一维稳定传热特点;通过平壁内各点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同一材质内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通过热量=温差/热阻27. 当稳定传热条件下,若室内气温高于室外气温时 围护结构内部各材料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从内至外逐渐减小 围护结构各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为一条直线 围护结构内部各材料的的热流量强度处处相等 28. 维护结构传热阻为各层材料热阻之和加上内外表面换热阻。单位:(m2k)/W.29. 墙面、地面及平整顶棚内表面换热阻0.11(m2k)/W.外墙、屋顶,与室外空气接触的表面外表面换热阻0.04(m2k)/W. (冬季),0.05(m2k)/W. (夏季)30. 封闭空气间层热阻与层间表面温度、间层厚度、间层放置位置(水平、垂直或倾斜)、热流方向及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系数有关。31. 对于一般的封闭空气间层,若使热阻取值最大,厚度应确定为50mm最合适(50mm无效果)。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在其间层内贴上铝箔后会大量增加,是因为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铝箔宜设在温度较高的一侧。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占比例70% 32. 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的三个传染基本特征:a.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和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简谐波动。b.从外到内,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c.从外到内,温度波动相位逐渐向后推进,即温度波出现最高温度的时间向后推迟。33. 蓄热系数S为材料迎波面上接受的热流振幅与该表面温度波动的振幅比。蓄热系数越大,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反之波动越大。34. 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了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D=RS35. 某层材料的热惰性指标D1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Y可近似按该层材料的蓄热系数取值。及Y=S36. 围护结构总衰减度:室外温度谐波的振幅与由其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谐波的振幅比。37. 建筑热工设计中,习惯于用总延迟时间来评价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38. 应进行保温验算的部位: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39. 确定最小传热阻的步骤。a 确定室内计算温度:一般民用建筑取18度,托幼医疗及福利建筑取20度。b 查表求室内空气与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c 当围护结构外表面不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需查表进行温差修正。d 确定室外计算温度。e 对热稳定性有要求的建筑物使用轻质材料或复合轻质材料时,要进行最小传热阻的附 加修正。(如居住建筑、医疗、托幼、办公楼学校等)40. 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的大小进行调整。类型热惰性指标DTe的取值1重型6等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w2中型4.1-6Te=0.6Tw+0.4Te,min3轻型1.6-4Te=0.3Tw+0.7Te,min4超轻型1.5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Te,min41. 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当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低于4-6时(2型),应对其屋顶和东、西外墙进行夏季隔热验算。传热阻应取保温和隔热中的大者。42. 绝热材料是导热系数0.25W/(mk)的材料。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单位为W/(mk)43. 导热系数由小到大排列岩棉板(80kg/m3)、加气混凝土(500)、水泥砂浆 44. 材料的导热热阻R=d/=材料的厚度/导热系数45. 材料层热阻的法定单位是(m2k)/W46.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47. 有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48. 对导热系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材料的湿度和密度。49. 严寒地区各向窗户的保温性能不应低于级,传热系数3.0 W/(m2k),寒冷地区北向窗户保温性能不应低于级,传热系数5.0 W/(m2k),其他各向不应低于级,传热系数6.4 W/(m2k)50. 窗户保温性能共分为10个等级,1级传热系数K5.5W/(m2k), 10级传热系数K1.5W/(m2k),以0.5递减。51. 阳台门肚板传热系数,严寒地区K1.35W/(m2k),寒冷地区K1.72W/(m2k)。52. 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要求:热工规范考虑:北向20%;东西向25%(单层窗)-30%(双层窗)%;南向35% 节能上考虑:北向25%;东西向30%;南向35% 53. 当两侧空气压差为10pa时,窗户的气密性1-6层不低于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4m3/(mh) ,7-30层不低于级水平, 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2.5m3/(mh) 。54. 地板面层吸热指数分为三档,小于17,17-23,大于23。指数越小越好。55. 对地板的保温处理应沿地板的周边作局部保温比较合理 严寒地区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在外墙内侧0.5-1.0米范围内铺设保温层,热阻值不应小于外墙热阻值。56. 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保证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取60%。 57. 非贯通热桥应尽量设置在室外一侧。58. 热桥宽度小于墙厚时,保温层长度大于等于1.5倍墙厚。热桥宽度大于墙厚时,保温层长度大于等于2倍墙厚。59. 外墙转角低温影响带的长度为墙厚的1.5-2.0倍。若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则应做附加保温层。二维墙角时,l=(1.5-2.0),三维墙角时,l=(2.0-3.0),为墙厚。60. 蒸汽渗透强度、渗透阻与传热定义类似。61. 多层平壁材料层内水蒸气分压力的分布与稳定传热是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 相同,即同一材料层内直线分布,多层折线分布。62. 应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的构造:外侧有卷材或密闭防水层的平屋顶,保温层外侧有密实保护层而内侧墙体为加气混凝土和砖等多孔材料的墙体。63. 出现冷凝:内部某处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同温下对应的饱和蒸气压。分别绘制蒸气压分布曲线,相交即出现冷凝。64. 冷凝一般出现在蒸汽渗透系数由大变小的界面且温度较低时。如沿蒸汽渗透方向的绝热材料和其后密实材料的交界处。65. 设置隔汽层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围护结构内部出现冷凝。2.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增量超过增量允许值。(或界面内侧蒸汽渗透阻小于所需要的最小蒸汽渗透阻)66. 隔汽层应设在蒸汽流入一侧,即高温侧。将水蒸气渗透系数大的材料放在靠近室外一侧67. 冷侧(保温层外侧)设置密闭空气层,或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通道。68. 赤纬角是太阳光线与赤道面的夹角,春秋分时=0;冬至日=-2327夏至时=232769. 时角是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当地正南方向的时圈构成的夹角 时角=15(Tm-12), Tm为地方平均太阳时。正午=0;下午0;上午070. 夏至日中午12时,太阳的赤纬角和时角分别为2327和071.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在建筑日照设计中,太阳高度角与赤纬角、时角、地理纬度有关。日出、日没时太阳角高度为0,正午时最大。72.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下午0;上午073. 室外综合温度不仅和室外气温、太阳辐射有关,还与外围护结构的朝向和表面材料的性质有关。74. 隔热标准:屋顶、东、西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外夏季计算温度最高值。75. 隔热侧重次序:屋顶-西墙-东墙-南墙-北墙76. 通风屋顶间层高度以200-240左右为宜。77. 蓄水屋面的水深宜为150-200 78. 外墙隔热时,复合墙体内侧宜采用厚度100的混凝土和砖等重质材料;使用多排孔的空心砌块墙体;使用带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使用单面铝箔空气间层时,应设置在高温一侧。79. 遮阳板应离开墙面一定位置安装,百叶宜装在外侧。水平式遮阳适用于南向附近的窗口 综合式遮阳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 垂直式遮阳主要适用于北向、东北向、西北向窗口 挡板式遮阳主要适用于东、西向窗口 80. 风向投射角为风向投射线与墙面法线的夹角。风向投射角30度,屋后漩涡区为3H,45度时为1.5H,0度时为3.75H.81. 我国已颁布三个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一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82. 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要求采暖、空调能耗与未采取措施前比节约50%,公共建筑要求是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能耗与未采取措施前比节约50%。83. 集中采暖的新建居住建筑,应采用双管系统,可调控室温,并预留户用热表的位置。分室控温并按户计量收费。84. 严寒和寒冷地区,以稳态计算方法计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及采暖耗煤量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85. 耗热量指标与耗煤量指标计算条件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室内为计算温度(住宅16度)。单位分别为W/m2及kg/m2。86.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采暖期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87. 采暖期天数: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的天数。88.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与采暖期总天数的乘积。8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降低,降低后的传热耗热量与原有比值即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90.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指标与空气渗透的耗热量指标以及内部得热(住宅取3.8 W/m2)三者之和。91. 围护结构的单位面积传热耗热量与室内计算温度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温差、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面积、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成正比,与建筑面积成反比。92. 空气渗透的单位面积耗热量指标与室内计算温度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温差、空气比热容、空气密度、换气次数(住宅0.5/h)、换气体积成正比,与建筑面积成反比。93. 采暖耗煤量指标大小不仅与建筑耗热量指标有关,还与供热系统的效率有关。与采暖期天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成正比,与标准煤热量值、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及锅炉运行效率成反比。94. 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标准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以下。超过0.3者,其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95. 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标准控制窗墙面积比:北向25%;东西向30%;南向35%96. 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标准,窗户的气密性1-6层不低于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2.5m3/(mh) ,7-30层不低于级水平, 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1.5m3/(mh) 。注意指标与热工规范不同。97. 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标准,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度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和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98. 夏热冬冷地区,以动态计算方法按照采暖度日数所需采暖年耗电量及按空调度日数所需的空调年耗电量。二者之和控制在规定范围内。99. 空调年耗电量为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采暖年耗电量为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100. 夏热冬冷采暖度日数: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度时,将低于18度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101. 夏热冬冷空调度日数: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度时,将高于26度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102. 典型气象年: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资料中选出最接近的一年为典型气象年。月间需平滑处理。103.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采暖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为16-18度;夏季空调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为26-28度。换气次数均为1小时1次。104. 夏热冬冷体型系数:板式不超过0.35,点式不超过0.4。105.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标准,窗户的气密性1-6层不低于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2.5m3/(mh) ,7层以上不低于级水平, 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1.5m3/(mh) 。106. 夏热冬冷地区,屋顶热惰性指标D3.0时,传热系数应K1.0 W/(m2k),当D2.5时,传热系数应K0.8W/(m2k)。107. 夏热冬冷地区,外墙热惰性指标D3.0时,传热系数应K1.5 W/(m2k),当D2.5时,传热系数应K1.0W/(m2k)。108. 夏热冬冷地区,分户墙和楼板的传热系数K2.0 W/(m2k),户门K3.0 W/(m2k) 。109. 屋顶和外墙的K值满足要求,D值不满足时,要验算隔热设计。110. 夏热冬暖地区分南北两区,北区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南区应考虑空调,可不考虑冬季采暖。111. 夏热冬暖地区,以对比评定法按将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指标与假想的参照建筑物能耗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节能。112. 可选择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无量纲)、空调采暖年耗电量二者任一耗能指标对比。113. 平均窗墙面积比:整栋建筑外墙上透明部分总面积与外墙面总面积(含窗)之比。114. 夏热冬暖地区,冬季采暖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温度为16度;夏季空调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温度为26度。换气次数均为1小时1次。115. 夏热冬暖北区应控制体型系数:单元式通廊式不超过0.35,塔式不超过0.4。116. 窗墙面积比:北向北向45%;东西向30%;南向50%。11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118. 天窗面积小于等于屋顶面积的4%,传热系数K4.0 W/(m2k),天窗遮阳系数小于等于0.5。119.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