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复审疾控科制度汇编_第1页
二甲复审疾控科制度汇编_第2页
二甲复审疾控科制度汇编_第3页
二甲复审疾控科制度汇编_第4页
二甲复审疾控科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名称: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制科文件编号:制定日期:2013-9修订日期:2016.4.2执行日期:2018-4-2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目的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适用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报告病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和其它重点监测疾病1.1法定传染病:三类39种。1.1.1甲类:鼠疫、霍乱。(2种)1.1.2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1.1.3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1.2.其它重点监测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羌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AFP、中东呼吸综合症、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其他临时指定的重点监测疾病。2.传染病报告时限2.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的患者时,责任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及时报卡,并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2.2发现乙、丙类传染病和重点监测疾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患者时,值班医师应及时报卡,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3. 特殊疫情处置:紧急疫情的报告处理:发现以下紧急疫情时,应2小时内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及时报出疫情报告卡,尽快采取传染病防治措施,控制疫情播散。3.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 、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患者时。3.2发现某种传染病短时间、小范围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爆发、流行时。3.3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时。3.4发生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3.5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时。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必须立即报告院疾控科及院总值班人员,接到报告的人员要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传染病报告的方法及流程: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全院执行职务的医疗、预防保健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4.1程序:各科室诊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时,应及时向疾控科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疾控科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进行审核、网络直报并做好传染病登记。4.2方法:本院传染病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进行上传报告。也可以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填写纸质报告卡的,要及时送达疾控科。5.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规范:5.1各科诊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当确诊或疑似法定传染病时,必须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如果上级防疫部门对某些传染病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按规定填写。5.2填写传染病卡时要求真实、项目完整、准确,字迹工整易认,14岁以下儿童应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除农民、家务及待业外的职业均应填写“工作单位”。若选“其他”在后边的括号内填写具体的职业或工种,幼托儿童,学生,应填写学校班级。5.3一例患者发生两种以上的传染病时需填写两张卡片,依次类推。6.日常工作日志:各科室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病房出入院登记、检验中心阳性结果登记本、放射科、核磁科诊断结果登记本,并按要求、逐项规范填写,登记本应保存3年以备检查。7.培训与检查:7.1疾控科每年应组织各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规范及其他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并进行培训,增强法律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并收集资料存档,杜绝本院的传染病漏报和迟报。7.2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定期督导检查各科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情况。7.3疾控科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档案,按时做好各种报表,并每年做出总结。8.需转诊和归口管理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规定执行。9.奖惩:执行医院制定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调动和增强广大医务人员对疫情报告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文件名称: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制定日期:2013-9修订日期:2018-4执行日期: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目的 加强传染病登记管理,保障登记质量。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结核病管理防治办法及市卫计委、市区疾控部门下发的文件和工作要求。2.登记日志:2.1门诊日志:门诊各科接诊医生依接诊顺序在统一的电子日志上登记并填全详实患者信息,登记数量与工作量相符,避免缺项与漏登,传染病病例应在对应的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各类传染病登记本要妥善保存以备检查。2.2住院部发现传染病时,除按规定上报疫情外,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在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标识“病已报”字样。2.3检验中心登记要用专用登记册,包括患者姓名、标本、检验结果、送检医师、检验医师、检验日期。3.法定传染病和重点监测疾病报告:接诊医师发现肺结核病人和疑似结核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一式三联转诊单;发现性病,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性病报告卡,发现法定传染病和重点监测疾病时,必须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立即送到疾控科,疾控科网报人员按规定时间进行网络直报。附件 附件一:法定传染病上报流程图附件一传染病上报流程图专家会诊、启动应急预案网络直报院领导、传染病救治领导小组、应急办行政总值班审核合格疑似重大 传染病疫情疾控科疫情管理员 检查、审核首诊医师或科室疫情管理员不合格返回重新填写检验科、放射科 说明:1.检验科、放射科凡发现有传染病检测阳性结果的报告单,应及时通知责任(接诊)医师或科主任,同时报给疾控科网报人员。2.责任医师发现传染病时,在门诊或住院电子病历中,点击“传染病上报”,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得漏项),检查无误后及时提交。亦可以填写纸质报告卡,上班时间及时送至疾控科;非正常上班时间先电话报疾控科网报值班人员,等上班时再将报告卡送报疾控科。3.医师提交或报送传染病报告卡,要在法定报告时间的1/2内完成,疾病科网络直报人员在法定时限内对报告卡进行审核,并完成网络直报。院内发现法定传染病,甲类超过2小时,乙类、丙类、其它重点监测传染病超过24小时上报为迟报,超过一周上报为漏报。4.若遇重大传染病(如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或有暴发传染病疫情时,首诊医师除及时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外,还要立即电话报院总值班、疾控科值班人员等,以便统一迅速安排传染病防控工作。5.总值班电话:62890608 62890611 疾控科电话:62890960科长手机件名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制定日期:2013-9修订日期:执行日期: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目的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做到及时报告。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向疾控科疫情网报管理人员报告,必要时做订正,发生死亡者做死亡报告。2.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均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3.设置专职的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接到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要进行核实诊断,及时进行网络直报,认真做好记录。认真开展疫情主动监测工作,对临床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至少每月开展一次疫情检查,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及时进行补报。4.各科室主任,为本科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责任人。各科室设置兼职疫情管理员一名,负责督促检查本科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报告工作。未设置的,由科主任兼任。5.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肺炭疽的病人、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于2小时内应以最快速度向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经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对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于24小时内尽快填写并报送传染病报告卡。6.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并由其迅速报市疾控中心。7.全院职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8.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疫情分析简报,对重大疫情进行预测、预报,结果报告主管院长。文件名称: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YL098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2013-6-24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目的 加强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门诊部在门诊入口处设置预检分诊台,专人负责,并配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体温计、消毒液、防护衣、口罩、帽子等),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预检分诊台医护人员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操作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市卫生局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医师,应对发热等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追诉和体格检查,排除传染病的,转到普通门诊就诊;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要根据病种及病情,按传染病管理规定,给予居家隔离治疗,留观,住院,或转诊处理。需要会诊的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专家会诊。5.对呼吸道、消化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6.其它各科医师应当按要求对接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预检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分诊至肠道门诊或者发热疱疹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6.因我院非传染病定点医院,遇到我院无法有效隔离处置的传染病人时,应及时将传染病患者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市六院),并将病历资料复印转至该院。同时报告市卫生季及疾控中心。 预检分诊流程图来院病人 预检分诊处测体温、初步询问病情发热病人 疑似传染病人非发热、非感染性疾病病人 (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初诊排查普通门诊排除传染病病人医学留观病人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留观室进一步观察治疗非传染病人解除观察感染疾病科隔离治疗或转院其他病房继续治疗回家 20文件名称: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YL099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2013-6-24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目的加强传染病病例诊断、登记和转诊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转诊制度。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分诊至发热疱疹、肠道门诊进行初诊。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治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确认疑似病例,立即转诊至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同时上报区疾控,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对初步排除疑似病例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直至排除。3.各科门诊诊室、检验科、放射科的工作日志和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本,结核病登记本、性病登记本记录传染病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首诊发现传染患者立即向疾控科传染病管理人员报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xx病已报”,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先进行15分钟宣传教育,再填写三联转诊单。请患者持“患者联转诊单”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门诊进一步检查诊断。4.疾控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5.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感染性疾病控制科(发热疱疹、肠道门诊)观察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6.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诊断标准的人。文件名称: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YL100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2013-6-24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目的 加强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保障报告及时。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门诊医生开具传染病检查项目时,在电子日志上填写详实的信息,当检验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传染病相应登记本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应按期进行督导检查。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疾控科。4.各科室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发现传染病迟报、缓报、漏报等现象,按照传染病疫情奖惩制度进行处理。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追究责任。文件名称: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YL101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2013-6-24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目的 加强门诊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保障报告及时。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住院部各科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疾控科,并在“出入院登记本”相应位置用红笔标记“病已报”,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在督导检查时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已报”章。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疾控科。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责任医师,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6.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文件名称:医院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YL102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2013-6-24医院传染病漏报检查及奖惩制度目的加强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电子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各科室住院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3.各科室主任,疫情管理员,每天对本科新收治病人进行排查,属于传染病的,及时督促提醒首诊医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传染病例诊断后超过法定上报时间未报告的即为迟报,超过一周的视为漏报。4.疾控科传染病管理人员根据规范要求及时督促责任医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5.疾控科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督导,发现迟、漏报传染病例,及时通知责任人进行补报。至少每周检查一轮。6.疾控科对检查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检查结果在每月院内简报上通报。7.疾控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 8.对于每月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最多,且没有迟漏报病例的科室,前三名分别奖励3分、2分、1分(医疗质量考核分每分50元,下同)。9.每月检查中,查到的传染病迟漏报病例,每迟报一例,扣责任人0.5分,漏报一例,扣责任人1分。文件名称:肺结核疫情报告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肺结核疫情报告制度目的加强管理肺结核疫情报告,保障肺结核疫情及时上报。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报告的依据依照卫生部卫疾控发1996第5号文件,将肺结核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管理。必须按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对肺结核病病例限时进行报告。2.报告单位与报告人医院内具有执业资格证的各级医师、放射技师及医疗保健医师,均为结核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3.报告对象凡在本院诊断的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为病例报告对象。4.报告时限和方法凡诊断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责任医师应于24小时内尽快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转诊单,向疾控科传染病管理人员报告,传染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5.转诊和归口管理按结核病归口管理要求,责任医师对疑似肺结核病人开具结核转诊单,一份交患者持转诊单到登封市疾控中心进一步诊断、治疗。一份报本院疾控科存档。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YL105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2013-6-24结核病可疑患者检查、登记报告、转诊制度目的加强结核病可疑患者检查、登记报告、转诊管理,保障结核病可疑患者得到及时的就治。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检查制度:1.1门诊医师在门诊中凡发现有下列症状的患者应胸透或拍片,必要时做CT检查。1.1.1咳嗽、咳痰两周以上。1.1.2咳血或痰中带血。1.1.3胸痛伴咳嗽、咳痰。1.1.4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盗汗。1.1.5原因不明的长期疲乏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1.2凡14岁以下儿童疑似结核者,无论是否种过卡介苗,一律到登封市疾控中心做结核菌素实验,强阳性反应者拍胸片。2.登记、报告、转诊制度:门诊、放射科、核磁科、病房等有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时应做到:2.1详细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2.2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转诊单,及时报送至疾控科,网络直报人员接到报告卡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2.3认真填写转诊单,耐心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5分钟,使其了解病情及国家优惠政策,让患者携带转诊单和身份证及时到登封市疾控中心接受规范化的诊断治疗与管理。3.疾控科定期对各有关科室进行检查,凡违犯上述规定者,按“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执行。文件名称:结核病转诊与归口管理制度 发布科室:疾控科文件编号:制定日期:2013-6-24修订日期:执行日期:结核病转诊与归口管理制度目的加强肺结核病人的转诊与归口管理,保障结核病患者及时转诊。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内容1.各科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的要求,做好结核病疫情报告,按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及河南省结核病归口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肺结核病的转诊与防治工作。2.完善疑似或确诊结核病患者的各项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诊断时间、报告医师等。3.提高对肺结核病的警觉性和检查、诊断水平,发现疑似肺结核,肺结核病人,及时进行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