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总目录先秦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孔子与齐鲁文化荀子与燕赵、三晋、齐鲁文化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墨子与齐鲁文化、邾娄文化与中原文化名家与三晋文化兵家与齐文化 先秦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先秦诸子百家概说先秦地域文化的分类先秦地域文化的特征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 诸子百家的定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诸子百家的由来诸子百家概念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老子、庄子。3、墨家:墨子。4、法家:韩非子、李斯。5、名家:惠施(宋)、公孙龙(赵)。6、兵家:孙武(春秋齐)、孙膑(战国齐)。7、纵横家:苏秦(合纵派)、张仪(连横派)。8、阴阳家:邹衍(战国齐)。三教九流:三教即儒释道,九流则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九家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文化与地域关系饮食性格语言曲艺饮食与地域文化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毛肚火锅、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性格与地域文化 (1)他们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2)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3)他们充满了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1939,中国人北方与南方)丽鹃:妈,你这红烧肉里放八角和花椒了吧?其实我爸说,好吃的红烧肉是不放作料的,就是酱油加糖和黄酒,具体怎么烧我不知道,下次问了我爸告诉你啊!丽鹃:妈,今天没买菜啊婆婆:买了。红烧肉我都放火上炖了,亚平一说不回,我就把火给关了。家里没人,就不用那么忙活了,昨天的剩菜还有,凑合一顿,明天再吃新的。吃啊吃啊!(双面胶)语言与地域文化水浒传23回:武松道:嫂嫂坐地,等武二去烫酒正当。妇人道:叔叔,你自便。那妇人也掇个杌子近火边坐了。金瓶梅41回:(春梅):俺们一个一个,只象烧糊了的卷子一般,平白出去惹人家笑话!大话西游方言版 曾经有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后来才后悔,人世间对我最好的就是你了,你用刀劈死我吧,不用想了,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讲三个字:我爱你!如果一定要在这份爱加上个日期,我希望是一万年!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卧春曲艺与地域文化 二人转(1)京剧(2)秦腔(3)黄梅戏a粗犷质朴b柔婉细腻c气势宏美京剧沙家浜智斗刁德一:【反西皮摇板】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西皮摇板】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刁德一:抽烟!胡传魁:人家不会,你干什么!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阿庆嫂:【西皮流水】他神情不阴又不阳。胡传魁:【西皮摇板】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阿庆嫂:【西皮流水】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刁德一:【西皮摇板】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刁德一:阿庆嫂!【西皮流水】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刁德一: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秦腔周仁回府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一月来把伤心积压在心中。今夜晚月朦胧四野寂静,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咱夫妻结发来相爱相敬,为周仁可怜你受苦终生。初结缡愁衣食凄凉贫境,失皇饷你为我奔走西东。处患难重恩情全我信用,替嫂嫂舍性命重义轻生。虽说是著青史千秋名重,难道说殒青春能不伤情死别一夜未入梦,衔恨泉台鬼吞声。夜寂寂,风冷冷,孤魂在西还在东。蓑草萧萧寒林静,霜花惨惨哀雁鸣。哭娘子哭得我神魂不省,何一日诛严贼再把冤明。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民女名叫冯素贞地域文化所谓地域文化,或称区域文化,是指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探讨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人文学科,其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先秦文化的区域分类 (1)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关东文化、西域文化(2)滨海文化、内陆文化、草原文化中国区域文化(自然环境)长江文化:鬼神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关东文化西域文化先秦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周朝诸侯分封之后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地域文化,如齐鲁、燕赵、三晋、秦、楚、吴越、中原、巴蜀、邾娄等。先秦地域文化分区 齐鲁文化山东大部三晋文化山西、河南北部(陇)秦文化陕西(荆)楚文化湖北、湖南、安徽吴越文化浙江、福建中原文化河南巴蜀文化四川(蜀)、重庆(巴)邾娄文化【东夷文化】鲁南孔子与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精神及其历史地位 孔子与齐鲁文化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特指先秦时期齐、鲁两国共同创造的,有着特定内涵的文化。10月16日十一运开幕式,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山东元素将展现得淋漓尽致。齐鲁文化的精神及其历史地位齐鲁文化的文化精神齐鲁文化的形成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齐鲁文化的文化精神自强不息崇德尚仁经世致用 诚信待人齐鲁文化的形成齐鲁文化的内涵齐鲁文化的联系齐鲁文化的差异齐鲁文化的内涵齐鲁文化是在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区域文化。春秋时期主要标志是孔子思想的产生。战国时期主要标志是儒学的齐鲁化。秦汉时期主要标志是从齐鲁之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新儒学形成。齐鲁文化的联系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齐鲁文化的差异齐国是沿海文化类型,鲁国是大陆文化类型。齐重工商而鲁重农桑齐重尊贤而鲁重亲亲齐尚变革而鲁重守成齐鲁文化的差异原因地理环境:齐国是沿海经济,农业耕种、渔业、制造业、运输业、手工业;鲁国是内陆经济,农桑。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齐鲁文化不仅融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而且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齐鲁文化实际获得了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与齐鲁文化孔子生平孔子名与字孔子封号孔子性格三孔儒家思想论语与孔子孔子思想与齐鲁文化精神走近孔子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圣之时者(孟子)摩登圣人(鲁迅)文化超男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1935) 孔子生平:大成至圣的先师1岁: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19岁:娶妻宋人亓官氏之女。20岁:孔鲤,字伯鱼。是年孔子为委吏,管理仓库。35岁:鲁国内乱,孔子去齐。37岁:由齐返鲁聚徒讲学。53岁:任鲁司寇。55-67岁:离鲁去卫、宋、卫、蔡、齐、楚等国。68岁:归鲁。69岁:孔鲤去世。71岁:颜回病卒。73岁: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患病,不愈而卒。孔子家世孔父嘉(字+名,宋大司马)孔子六世祖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前711)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左传桓公二年)第六代即孔子之父叔梁(字)纥(名) 少年凄惨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i)顶,故因名曰丘云。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青年发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孔子学六艺学琴师襄(鲁)访乐苌弘(周)问礼老子(周)中年教学鲁-齐-鲁(鲁昭公、季孙氏、齐景公、晏婴、阳虎、鲁定公)论语八俏:八俏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鲁国从政(前501,定公九年)中都宰-夹谷会齐(前502)-司寇-礼堕三都(季、叔、孟三桓)周游列国卫-(匡)-陈-(前492)卫(灵公死,卫国内乱)-陈-曹宋(司马桓魋tua)郑陈(吴侵陈)楚(前485)陈、宋、卫(前484)返鲁。匡人解围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山寨版)。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甯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史记孔子世家)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史记孔子世家)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宋人伐树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接舆狂歌(楚)丧家狗(齐)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史记 孔子世家)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论语微子)(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史记 孔子世家) 晚年落寞(前485)亓官氏、(前482)孔鲤、(前481)颜回、(前480)子路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礼记檀弓上)孔子名与字名字 名 字孔子丘 仲尼尼丘山孔鲤鲤 伯鱼鲤鱼(鲁昭公)孔子封号(死时鲁哀公)尼父(隋文帝)先师尼父(唐明皇)文宣王(宋真宗)至圣文宣王(元朝)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性格温而厉、威而不猛(论语述而)真性情: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三孔孔庙孔府(衍圣公府)孔林(至圣林)儒家思想(孔子思想还包括下面所说论语思想)又称儒学,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儒家思想的精髓(核心)仁:爱人义礼智:知信论语与孔子论语书名解读论语流传论语与孔门弟子论语思想论语书名解读论:论纂,语:语言。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论语流传河北定州汉简论语:目前已知最早的论语抄本。1973年河北定州八角廊村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前55年)墓中,620多枚。论语与孔门弟子孔子弟子概说四科十哲其他重要弟子孔子弟子概说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四科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颜渊(完美版孔子)(前521-前481),名回,字子渊,鲁人。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鲁人,名列二十四孝(元代郭居敬辑录)。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冉伯牛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人,字伯牛。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仲弓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鲁人,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并称一门三贤。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xng,赤色的毛)且角,虽欲勿用(祭祀),山川其舍诸?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宰我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鲁人。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治长)子贡(实践版孔子)(前520-?)姓端木,名赐,卫人。言语水平高超,善于理财经商。司马迁: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lin)也。(论语公冶长)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朱熹论语集注: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皆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史记 孔子世家)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冉有(前522-?)名求,字子有,鲁人,以政事称。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仲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季氏(季康子)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季路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人,以政事见称。初仕鲁,后事卫。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曰:夫子何哂(shn)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治长)明李贽四书评:仲尼于子路每下毒手。公山弗扰(季氏家臣)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民之之也?子曰未召我者,而岂走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吴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称卜子夏、卜先生,卫人。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心理小测试:您属于哪一类人才?A.想办法弄坏门或窗的锁,或用铁丝之类的想办法把门打开;B.脱下鞋子扔向二楼;C.返回车站打电话;D.干脆到酒吧去喝一杯,看那里能不能打电话,不行就坐到天亮;E.拼命地敲门和窗。 其他重要弟子公冶长子张曾子有若澹台灭明公冶长(前519-前470),名长,字子长,齐(亦说鲁)人。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红楼梦58回)子张颛孙师(前503-?),陈(一说鲁)人。艺文类聚引庄子佚文:子路勇且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参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子贡问师(子张)与商(子夏)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论语先进)曾子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鲁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有若(山寨版孔子)(前518-?)姓有名若,字子有,亦称有子,鲁人。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澹(tn)台灭明(前522-?),字子羽,鲁人,是孔子关门弟子。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论语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哲学论语的伦理道德思想仁: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爱人、孝悌、守信。 孔子弟子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坐怀不乱版本一:元时胡炳纯正蒙求卷上: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版本二(坐槐不乱)孝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守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硁硁(kng):浅薄固执的样子。论语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学思行一体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奇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则屡中。(论语先进)辟:偏激;喭:卤莽。启发诱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思行一体:学思并重,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一道十人九错的小学数学题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21元。当时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可王老板没有零钱,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请问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元钱A、97;B、118;C、176;D、194;E、19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博学 审问学慎思 明辨思笃行 习、行论语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宋程颐中庸章句)子贡问师(子张)与商(子夏)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孔子思想与齐鲁文化精神仁者爱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a人道主义大公无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礼运)a群体主义自强不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a进取精神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道家老子庄子儒道异同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楚文化楚文化的文化精神楚文化楚文化指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湖北形成,而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安徽西部等地发展起来区域文化。其主要构成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楚文化的文化精神奇谲浪漫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内涵中原文化的文化精神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指的是以今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游文化区域,它还包括山东西部和河北、山西南部。中原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开封、洛阳、安阳、郑州(逐鹿中原、问鼎中原)汉字文化:仓颉造字、甲骨文、说文解字武术文化:天下功夫出少林、陈氏太极拳 中原文化的文化精神团结和平自强不息道家道家道家思想的核心道教道家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公认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庄子、列子等人。西汉初年,文景之治以道家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后道家成为非主流思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道家思想的核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25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清净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37章)道教道家思想后来被东汉张鲁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道教。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道教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全真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道徒为出家道士,蓄发留须,头顶挽髻,不娶妻室,不食荤腥,一般多居宫观之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正一道派道徒一般为在家道士,可有家室,不忌荤,可不蓄发,主要从事斋醮仪式活动,也叫作道场。老子老子其人其事老子的版本老子思想老子其人其事(约前571-前470)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周朝守藏室之史。美妙的仙话:老子的耳朵福建清源山老君岩老子石刻雕像非常卡通,两个耳朵特别大。甲骨文(圣)金文戰國文字李耳为什么不叫李子叫老子?(1)史记正义引神仙传: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2)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圣人出生的传说归藏启筮: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上博二子羔:禹之母(有莘氏)-之女也,观于伊而得之,娠三年而划于背而生,生而能言,是禹也。契之母,有娀氏之女(简狄)也,游于央台之上,有燕衔卵而措诸其前,取而吞之,娠三年而画于膺,生乃呼曰:钦!是契也。老子的版本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老子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内有老子抄本甲、乙二种。郭店楚简老子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大批战国楚简,其中老子写本甲、乙、丙71枚,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传抄本。老子思想:东方智慧之灯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以柔克刚的制胜谋略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朴素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2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63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2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60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75章)以柔克刚的制胜谋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上善若水。(8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43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章)庄子庄子生平庄子内容庄子思想庄子评诸子庄子影响老庄之道老庄之别庄子与惠子庄子生平(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另说安徽蒙城),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蒙地漆园吏。庄子的形象:孤独的平民思想家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xi|,麻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gu)。(列御寇)庄子内容庄子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内篇 7篇是庄子所写,外篇15篇是弟子所写;杂篇11篇是庄子学派所写。 庄子思想生死观人生观庄子生死观自然生死观主观生死观现实生死观自然生死观:立足点吾生也有涯。(养生主)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宗师)主观生死观:善死,超越死亡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周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栩()栩然:欣然自得的样子。喻:通作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俄然:突然。蘧(2)蘧然:惊惶的样子。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现实生死观:乐死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頞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至乐)庄子人生观顺其自然逍遥自在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庄子逍遥游)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庄子外物)大鹏: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影响:守望月亮的孤树陶渊明李白柳宗元苏轼辛弃疾陶渊明(365a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隐逸传陶潜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 天爵论)参之庄老以肆其端。(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苏轼(1037a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追谥文忠,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之一)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看一时鱼鸟忘情喜。会我已忘机更忘己。又何曾物我相视。非会濠梁遗意,要是吾非子。但教河伯、休惭海若,大小均为水耳。世间喜愠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已。(哨遍:一壑自专)老庄之道: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57章)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齐物论)老庄之别(1)老子寡情,庄子善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5章)(2)老子多权谋,庄子多灵慧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 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庄子逍遥游) (3)老子积极无为(以无为求有为),庄子消极无为(以无为求无为) 儒道之异(1)儒家入世有为、道家出世无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67章)(2)儒家重仁尚礼,道家道法自然。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大道废,有仁义。(老子18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庄子与惠子惠子相梁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匠石运斤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老庄与楚文化:浪漫主义与楚文化精神的奇谲浪漫老庄与中原文化:道家无为与中原文化精神的团结和平(和谐)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法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历史地位 法家的地域特征 法家代表人物法家与秦、齐与三晋文化 法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历史地位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渊源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法家思想与秦之兴亡法家思想春秋战国时代以法治为核心的学派否定世袭制: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 奖励耕战、毁弃诗书,以法治国法家思想的渊源政治基础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动摇经济基础井田制瓦解,私田制出现。思想基础由学在王宫至学在四夷。孔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法家与成文法运动法家先驱法家派系法家与成文法运动夏商神权法:天命、天罚。 西周宗法制: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春秋成文法:以法治国。春秋成文法法家先驱齐:管仲郑:子产、邓析晋:赵鞅战国法家派系法家的地域特征法家思想与秦之兴亡齐晋法家异同法家代表人物管子商鞅慎到申不害李斯韩非管子管子生平管子内容与作者管子思想管子生平(?-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安徽颍上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管子内容与作者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现存76篇,管仲、管仲弟子及管仲学派、齐法家所著。非一人一时所作,兼有战国、秦、汉管仲学派的思想和理论。管子思想重农思想民本思想法治思想管子的重农思想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管子国蓄)粟者,王事之本也。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管子治国)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管子揆度)管子的民本思想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管子形势解)霸土之所治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管子的法治思想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管子任法)商鞅商鞅生平商君书的作者商君书的内容及其思想商鞅生平废井田(百步改成二百四十步),开阡陌(转田间道路);郡县制;迁都咸阳。商鞅:改革者先死之悲剧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史记商君列传)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史记秦本纪) 商君书的作者伪书:郭沫若;作者为商鞅:吕思勉;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非作于一人一时:高亨。韩非子五蠹: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商君书的内容及其思想重农重战: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农战)重刑少赏: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去强)以刑去刑,国治;以刑改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去强)所以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赏刑)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壹言)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 (农战)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政,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农战)慎到(前395-前315),赵人。早年学黄老道术,曾以齐国稷下讲学而负盛名。后离齐至韩,为韩大夫。他与田骈同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主张尚法和重势。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现存残本仅7篇。 尊君、贵势与尚法 申不害申不害(约前385前337),郑国人。曾为韩昭侯相,重术治(领导者驾驭之术)。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两篇,号曰申子。(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 韩国之亡与法家地处中原,被魏、齐国、楚和秦包围,没有发展空间注重吏治,没有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秦国向东扩张面临的第一个障碍(远交近攻)李斯(前280-208)字通古,楚上蔡人。法家思想上最为重要的一环:实践者鲁迅(汉文学纲要):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谏逐客书)而已。重法故商君之法,刑去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史记李斯列传) 老鼠哲学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 韩非子韩非生平韩非子思想韩非子影响韩非子生平(前275-前221),韩人。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韩非子的思想以法为本的法、术、势论:继承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慎到之势。以法为本(饰邪) :法者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安危)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不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问辩)术是实现法治的手段: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定法)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难三)君主立法赏罚,以掌握权势为前提:势者,胜众之资也。(八经) 主之所以尊者,权也。(心度)主失势而臣得国,主更称暮臣。(孤愤)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韩非的人性论继承慎到和商君书的人性好利思想。人无毛羽,不衣则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解老)韩非子的影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术、势于一体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秦文化法家与秦文化法家与齐文化法家与三晋文化秦文化秦文化指以秦国为中心的区域文化,包括秦族文化、秦国文化、秦朝文化,其分布的腹地、范围大致上是今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甘肃一带。秦文化的文化精神:集权性、功利性。法家大致分类法家与秦文化商鞅、李斯集权性功利性法家与齐文化管子民本思想尚利重功重视工商业法家与三晋文化韩非子功利性包容性墨子与齐鲁文化、邾娄文化与中原文化墨子生平墨子墨子思想邾娄文化墨子与齐鲁文化、邾娄文化与中原文化精神墨子生平 (约前480年前389年)名翟,鲁人,今山东滕州。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张衡论图纬虚妄疏: 公输班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 第一个公开批判孔子和儒家 淮南子要略: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十日,子路为享豚,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剥)人衣以酤酒,孔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某,席不端弗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人员劳务合同
- 会计审计师面试题及答案
- 会计入门面试题及答案
- 会计工作面试题及答案
- 地税稽查业务课件教学
- 飞机加油员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最重要的竞赛题目及答案
- 物流及运输方案设计公司员工保密合同
- 房地产中介服务独家代理协议
- 伟大的妈妈650字13篇
- 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2025年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可行性分析报告
- 综合楼玻璃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6篇
- 2025年度集中供暖项目暖气设施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
- 护士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 2025福建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莲山教学课件下载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第7章 创业与创业历程
- 班主任育人故事经验分享陪伴每一名学生慢慢成长模板
- 2025福建漳州闽投华阳发电有限公司招聘52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党建党史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