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定价机制与案例研究.doc_第1页
液化天然气定价机制与案例研究.doc_第2页
液化天然气定价机制与案例研究.doc_第3页
液化天然气定价机制与案例研究.doc_第4页
液化天然气定价机制与案例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学位论文题目 液化天然气定价机制与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硕士 硕士生 管胜强 指导教师 陈珠明 副教授 摘摘 要要 许多专家预测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一次化石能源 凭借其优良的燃烧特性和富 足的储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能源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 而世界上天然气分布不均 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地 中东和北非等地区与主要的天然气需求地 亚太地区与 经济发达的北美等地区无法通过传统的管道运输方式进行贸易 而近年来发展迅速 的液化天然气 LNG 生产 运输技术大大降低了 LNG 贸易的运作成本 促进了 天然气在全球的贸易和应用 LNG 在全球能源供应偏紧形势下的今天发挥着日益重 要的作用 我国近年来也积极将 LNG 引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因此学习研究 LNG 工业的运作特点和经济特性 在我国大力发展 LNG 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液化天然气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从上游的资源勘探开发到中游的运输 储存 以及下游的综合利用 各环节紧密相连 每一环节都有其自身的价格形成特 点 完善 科学的定价机制对于促进各环节投资者的积极性 平衡各方利益 开发 天然气市场 从而实现国家能源战略极为重要 论文总结了液化天然气工业的现状 产业链的运作特点及上中下游常用的定价 方法 特点 结合天然气作为重要公共产品定价的原因 目标 原则和常用方法 以我国第一个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为案例较详细的 阐述了液化天然气的定价方法及过程 最后根据论文的内容及当前液化天然气定价 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并提出液化天然气定价的一些建议 ii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LNG 定价 iii Research of Liquild Natural Gas Pricing mechanism and Case Analysis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me ShengQiang Guan Supervisor ZhuMing Chen 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nergy in the global market and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in the Liquefied Natural Gas field the trade for LNG in the world scope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in recent year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sis in the LNG industry Pricing is the center to tie the whole LNG industry chain The study Research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Pricing and Enlightenment summarize the Character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Industry From it 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flow business simulation and trade model then generalize the pricing principle target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public product The often used methods in Liquefied Natural Gas industry besides this the research exposit the pricing means of Guangdong LNG project It show some suggestion and conclude the Liquefied natural gas has the character of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dynamic Key Words LNG Pricing iv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I ABSTRACT II 目目 录录 III 绪绪 论论 1 第第 1 章章 液化天然气行业概述液化天然气行业概述 4 1 1 天然气概况 4 1 2 液化天然气概况 10 第第 2 章 公共产品定价基本原理述评章 公共产品定价基本原理述评 18 2 1 公共定价的原因 18 2 2 公共定价的目标 25 2 3 公共产品的定价原则 25 2 4 公共产品的常用定价政策方法 27 第第 3 章 液化天然气定价概述章 液化天然气定价概述 31 3 1 上游液化天然气的定价 32 3 2 液化天然气气化 气态管输价格 37 3 3 液化天然气下游配送价格 40 3 4 液化天然气定价的特性 44 第第 4 章章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定价案例分析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定价案例分析 47 4 1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介绍 47 4 2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定价 49 第第 5 章章 结论与启示结论与启示 75 v 5 1 主要结论 75 5 2 主要启示 75 5 3 研究的贡献 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7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77 附附 录录 80 致谢致谢 81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82 1 绪绪 论论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论文研究的方法以 及研究的技术路线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根据中国 十一五 规划纲要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提出的 实行油气并 举策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中国 十一五 期间天然气的规划需求占能源需 求的比例将比 2005 年翻一番 达到 6 8 根据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开发 成长现状 要实现这个目标 需要制定 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排除影响天然气 市场开发存在的障碍 这当中包括天然气的定价机制 税收政策 天然气工业的技 术规则及 HSE 健康 安全 环保 标准 天然气工业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较长期 的稳定的天然气政策及相关的影响整个国家能源经济的一系列政策 由于我国天然 气资源较为缺乏且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 必须通过对能源需求较大的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引入液化天然气 LNG 以提高天然气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由于 LNG 供应和需求的不断增长 世界 LNG 工业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LNG 的交易价格 数量和合同条款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放宽 我国正在进行和即将进行的 LNG 项目必 须面临的是一个国际的市场环境 为减少 LNG 项目运作的风险 液化天然气整体 产业链的开发 运作须保持高度一致性 因此所制定的各项液化天然气工业政策 法规及其影响决定的定价机制不仅要鼓励液化天然气的消费 同时应该适应国际化 天然气贸易规则 使液化天然气的定价机制一方面有利于确保 LNG 气源的充足 提高价格 供应量等合同条款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有利于参与 LNG 工业的中下游 企业开拓市场 鼓励投资者参与到 LNG 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去 以形成推广 天然气利用的市场力量 目前的国内液化天然气定价尚没有成熟的应用经验 国内现存的天然气定价体 系中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包括定价结构不清晰 政府价格管制不够科学 缺乏有效 2 的市场运作外部环境等 总体来讲 制约了天然气上游的生产 贸易的积极开展和 下游天然气市场的开发 不利于促进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引进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其定价一直 受到国内各天然气经营企业的关注 近两年能源价格飞涨 以长期合同供应的广东 省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低于当前国内国际天然气价格 其低成本隐含了巨大的市场 价价值 在给予液化天然气经营企业合理利润和体现液化天然气市场价值之间如何 平衡的问题使得价格监管审批部门在液化天然气使用后近一年时间里仍难以出台令 社会各方满意的价格方案 深圳 广州 佛山 东莞四地的天然气分销定价迟迟没 有出台 企业 市民对于低价天然气的期望与试行天然气价格之间的明显落差使得 社会舆论纷纷 究竟液化天然气应该按照一种什么样的机制定价才能有助于促进天 然气的利用及行业有效的经营是天然气价格监管部门必须面对和急于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 总结 研究液化天然气的定价机制就成了行业参与各方研究的重要课题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 分析液化天然气各环节的产业特点 定价原理和 定价机制 以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 项目为案例分析液化天然气定价的具体思 路及过程 为与国际天然气贸易 运作逐步接轨的国内天然气项目定价及天然气价 格监管部门提供一些理论及实践的参考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借鉴文中所论述的液化天然气定价过程及思路为国 内天然气项目的定价以启示 以增加液化天然气定价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对促进各 已经引进或正准备引进液化天然气的地区经营企业液化天然气的科学定价及市场开 发一些帮助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也就是在理论回顾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案例研究 1 理论分析方法 对天然气行业的定价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3 2 案例分析方法 特别以典型的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 为案例对其定 价机制作了深入研究 论文结构论文结构 本论文研究分为 6 个部分 各部分的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 介绍本文所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 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天然气行业概述 综合论述了液化天然气的基本特性 液化天然气 工业的生产运作流程 商业运行模式和国内外液化天然气利用情况 第三部分是公共产品定价基本原理评述 概述了液化天然气所属的公共产品定 价的原因 目标 原则和常用方法 第四部分是液化天然气定价概述 概括了液化天然气工业的定价机制 第五部分是天然气项目定价案例分析 对我国首个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 广 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定价机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启示 回顾论文并总结了论文对液化天然气定价的启示 行文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理论资料收集 案例相关资料整理 理论文献评论 案例相关情况调研 行业分析 理论总结及案例分析行业分析 理论总结及案例分析 结论与启示结论与启示 分析框架的构建 国内外液化天然气行业环境分析 公共产品及液化天然气的定价原理分析 广东省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定价分析 4 第第 1 章章 液化天然气行业概述液化天然气行业概述 1 11 1 天然气概况天然气概况 1 1 1 天然气的物质特性天然气的物质特性 天然气是一种以甲烷为主的混和物 也包括一定量的乙烷 丙烷和重质碳氢化 合物 少量的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和硫化物 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生成 运移 并以一定压力聚集在地下岩层空隙或裂缝中的混合气体 天然气与石油 煤炭并列 为三大化石燃料 在世界能源的构成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天然气有以下物质特 性 天然气成份不固定 天然气没有固定的组分 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天然气 具有不同的组成 这使得天然气的贸易中一般以热值单位来进行计量结算 天然气的安全性高 天然气无色 无味 无毒且无腐蚀性 其着火温度高 爆 炸界限窄 相对密度较空气轻 相比同类能源的液化石油气 人工煤气等燃气安全 性能好 天然气的环保性好 天然气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利用天然气可 提高环境效益 能源变迁的过程是从多碳 煤炭 石油 经过低碳 天然气 走向 无碳 风能 太阳能等 的 在无碳能源大规模利用之前 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明 显减少环境污染 与煤和石油相比 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人类呼吸系 统健康的氮化物 一氧化碳 可吸入悬浮微粒极少 温室效应较低 如果将天然气 的温室效应系数假定为 1 则石油为 1 85 煤为 2 08 天然气的利用对解决当前日 益严重的城市污染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提高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现 实意义 天然气燃烧效率高 天然气在联合循环发电利用中 热能利用率可达 55 高 于原油和煤 燃煤热效率不高于 38 的热能利用率 5 使用方便 首先 天然气输配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 通过管线连续的将天 然气直接输送至用户的燃气设备 不需用户储存 从而减少用户在燃料储存上的投 资和空间占用 其次 天然气使用时不需要预热和等待 几乎能够适应任何形式的 燃烧设备 能够根据需要提供精确的热量 这为形式多样的工业热处理和加工过程 提供了方便 再次 天然气供应工艺 计量结算方式相对简单 供用户作燃料具有 快捷方便 管理成本低等优越性 1 1 2 天然气的用途天然气的用途 天然气是一种在技术上得到证实的优质 高效 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在世 界各地 天然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燃气 工业 发电燃料 化工原料等方面 天然气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业 包括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及一般的大型工业企业 象造纸业 金 属工业 化工和石油精炼业 石料行业 陶瓷和玻璃业以及食品加工业 这类用户 数量少 但用量大 在天然气化工工业方面 目前全世界已有 10 的天然气用于制 取化工产品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主要有合成氨 甲醇 低碳含氧化合 物等近 20 个品种 经二次或三次加工后的重要化工产品则包括甲醛 醋酸 碳酸 二甲酯等 50 个品种以上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装置投资省 能耗低 占地 少 人员少 环保性好 运营成本低等特点 天然气发电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电厂的废物排放水平大大低于燃煤与 燃油电厂 而且发电效率高 建设成本低 建设速度快 另外 燃气轮机启停速度 快 调峰能力强 耗水量少 但天然气发电的成本相比煤明显偏高 在目前对于煤 电的税收政策和环境政策不能反应燃煤发电所含的环境成本的条件下 天然气发电 的利用推广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城市燃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 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 的需求明显增加 城市燃气用户按其类别可分为三种 工业用户 商业和公福用户 居民用户 汽车燃料 工业用户主要是指汽车 造纸 冶金 采石 陶瓷 玻璃等 行业 用于锅炉或加热的燃料 商业和公福用户主要指酒店 学校 医院等 一般 6 用于厨具 采暖或热水锅炉 溴化锂燃气空调的燃料 居民生活用气主要指家庭用 煮食炉 热水器 采暖及制冷设备 汽车燃料 主要是利用天然气经过压缩而成的 CNG Compressed Natural Gas 经液化而成的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应用于公共交通车辆燃料 天然气汽车的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 排放水平都大大低于汽油 柴油发动机汽车 而且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动机不积碳 不磨损 运营费用低 总体来讲 天然气代替汽车用油 具有价格低 污染少 安 全等优点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统计资料显 示 见图 1 1 天然气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工业和发电上 在 2005 年 其消费量 所占天然气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 35 和 27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 研究院统计资料显示 2005 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 46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结构 中 化工化肥用气所占比例 31 城市燃气 31 工业燃料 25 发电 13 0 20 40 60 80 1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份 比例 发电 交通 工业 商业 居民 图 1 1 世界天然气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EIA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1 1 3 天然气在能源工业中的地位天然气在能源工业中的地位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6 年世界能源展 望中预测 图 1 2 示 在未来的三十年里 天然气将替代煤炭成为增长最快的一 7 次能源 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由 2003 年的 24 上升到 2030 年的 26 38 5 35 3 33 1 23 9 25 6 27 1 24 826 3 7 88 7 8 7 4 8 23 6 5 56 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320152030 年份 比例 核能 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 煤炭 石油 图 1 2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数据来源 IEA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6 1 1 4 天然气的消费数量及增长情况天然气的消费数量及增长情况 作为优质的石油 煤炭替代能源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 天然气的消费量均在稳 步增长 根据 BP 能源统计报告显示 图 1 3 示 在 2001 至 2005 的五年时间里 全球天然气消费增加了 12 9 总数达到 27496 亿立方米 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及分布地区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年份 用量 10亿立方米 亚太地区 非洲地区 中东地区 欧洲及欧亚 大陆 中南美地区 北美地区 图 1 3 世界天然气消费量 数据来源 2006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 8 在中国 目前天然气的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3 在十一五期间天然气 消费量增长了近一倍 达到 470 亿立方米 如图 1 4 所示 随着我国陕京输气管线 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 忠武输气管线工程 广东省进口 LNG 工程的投产 使用天 然气的区域日益扩展 据国家发改委预测 在十一五期间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的所 占的比率将会逐步上升至 6 8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 0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0 196519751985199520002005 年份 10亿立方米 图 1 4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 数据来源 2006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 1 1 5 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及储采比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及储采比 全球范围内 天然气的蕴藏量是十分充足的 根据2006年BP能源统计报告显示 见图1 5 图1 6 相比石油 天然气的储产比 Reserves to Production R P ratios 更大 在发展利用的潜力上更大 从国内资源供给能力 看 2001年天然气的储采比为62 2 更是远高于石油15 4的储采比 2002年世界石 油 天然气储采比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0 6和60 7 从资源存量以及人类对清洁能源的渴求 再加上石油资源量和供应的不确定性 天然气在世界能源供应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多元化 的今天 也是不可或缺的优质能源 在 21 世纪 天然气将以压倒石油和煤炭的优 势 成为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 首席能源 所以许多专家称 21 世纪将是 天然气时代 9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01 03 05 70 60 50 40 30 20 10 图 1 5 世界天然气储采比 R P 图 1 6 世界石油储采比 R P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01 03 05 40 30 20 10 数据来源 2006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 1 1 6 天然气的贸易天然气的贸易 天然气的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管输贸易和液化天然气 LNG 贸易 根据 根据 2006 年 BP 能源统计报告分析 天然气的国际贸易在 2005 年继续保持强势增 长 管输贸易量为 5326 5 亿立方米 LNG 贸易量为 1888 1 亿立方米 相比 2004 年增幅均为 6 4 两者之和占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的 26 2 其中 LNG 贸易增 长最快的地区是欧洲和亚洲 另根据 2006 Accenture EBC European Business 10 Congress Annual General Meeting 的一份报告预测 全球 LNG 贸易在未来十五年 内预计复合增长率达 7 8 增至目前贸易量的三倍 1 21 2 液化天然气概况液化天然气概况 1 2 1 液化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 LNG 物理特性 物理特性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液化天然气 即为液态的天然气 天然气经过 除液 除酸 干燥 分馏和低温冷凝处理 使天然气在超低温 162 C 常压状态 下液化 成为液化天然气 被液化后 液化天然气是气体形态的 1 600 便于长距 离运输和大量储存 1 2 2 液化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 LNG 生产运作流程 生产运作流程 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运作流程如图 1 7 所示 下游用户天然气勘探开 发与生产净化 图 1 7 LNG 的生产运作流程图 天然气的液化 LNG 的 运输 LNG 接 收站 输气管线 1 2 2 1 液化天然气工业的上游 勘探 生产与液化 天然气的勘探 生产与液化处于液化天然气产业链的最上游 天然气勘探和开 采就是利用先进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寻找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地下天然气藏 然 后通过气井完井 生产系统建设 采气工艺方案选择 矿长集输 加工 处理等工 序以输送出符合商品质量或液化工厂要求的天然气过程 天然气的液化就是将气态 的天然气降温液化的过程 液化天然气工业上游的生产流程图如 1 8 所示 11 5 4 1 2 3 液化天然气的运输 储 存 气化及气态管输环 节 图 1 8 液化天然气工业上游的生产过程 液化天然气工业上游 天然气工业中游 6789 1 2 2 2 液化天然气工业的中游 液化天然气的运输 储存 气化及天然气的 管输 液化天然气生产完成到交付给下游用户 终端批发商和最终大用户 之间的过 程属于液化天然气工业的中游环节 包括了液化天然气的运输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的建设运营 液化天然气的气化及液化天然气的管输 销售 液化天然气工业中游 的生产流程如图 1 9 所示 储气库分输支线 运输接收气化压气站分输站压气站末站 接收门站 液化天然 气生产厂 下游 气态传输过程 液化天然气工业中游 上游 图 1 9 液化天然气工业中游生产流程图 1 气井 2 采气管线 3 多井集气站 4 集气支线 5 集气干线 6 集气总站 7 天然气处理厂 8 计量设备 9 天然气液化厂 12 1 2 2 3 液化天然气工业的下游 城市配送 天然气配送处于液化天然气产业链的最下游 天然气配送是指将从长输管线接 收的天然气通过城市配气系统输送到最终用户的过程 城市配送系统流程如图 1 10 城市接收 门站 分支阀门 i 城市接收 门站 液化天然气工业下游 城市主配气管 长输高压 管线 长输高压 管线 图 1 10 城市配送系统流程图 居民 用户分支配气管 商业 工业 业 汽车加 气站 1 2 3 液化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 LNG 贸易 贸易 1 2 3 1 液化天然气贸易发展 国际 LNG 贸易始于 1961 年英国与阿尔及利亚签订的首个 15 年期 年供应量 不到 100 万吨的合同 世界 LNG 贸易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 世纪 60 70 年 代是 LNG 商业化初始阶段 70 年代后半期至 90 年代初是 LNG 装置 应用设施的 加速建设 大型化阶段 90 年代至今为低成本的竞争及贸易方式的逐步灵活发展阶 段高速发展阶段 由于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 与主要市场分布不匹配及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 储量的持续增加 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液化天然气产业链所涉及的 液化 存储 运输技术不断成熟 成本不断降低 作为可以满足跨洲 跨洋运输天 然气且供应更加灵活的 LNG 贸易得到逐步快速的发展 在 1995 年到 2005 年期 间 LNG 贸易年均增长 7 4 远高于其它能源行业 1995 年 只有 920 亿 13 立方米的天然气贸易是以 LNG 形式进行的 世界上只有 8 个出口国和 8 个进口 国 到 2005 年 以 LNG 形式进行的天然气贸易达到了 1888 亿立方米 出口国 增加到 13 个 进口国增加到 15 个 见表 1 1 所示 表表 1 1 2005 年液化天然气贸易汇总表 单位 年液化天然气贸易汇总表 单位 10 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货源地货源地 目的地目的地美国 特立 尼达 和多 巴哥 阿 曼 卡塔 尔 阿 拉 伯 联 合 酋 长 国 阿尔 及利 亚 埃 及 利 比 亚 尼日 利亚 澳大 利亚 文 莱 印度 尼西 亚 马来 西亚 进口进口 合计合计 北美北美 美国 12 4 4 0 0 70 08 2 75 2 0 5 0 23 0 2517 87 中南美中南美 多米尼加共和 国 0 25 0 25 波多黎各 0 67 0 67 欧洲欧洲 比利时 0 08 2 90 2 98 法国 0 0 8 7 50 1 0 5 4 20 12 83 希腊 0 46 0 46 意大利 2 50 2 50 葡萄牙 1 58 1 58 西班牙 0 50 1 6 54 56 0 3 15 19 3 5 3 0 8 75 000 08 0 1621 85 土耳其 3 85 1 03 4 88 英国 0 07 0 45 0 52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 印度 0 0 85 80 0 16 6 04 日本1 84 1 2 58 35 6 7 50 08 13 0 5 8 3 5 19 0 0 17 6 576 32 南韩 5 9 38 31 0 0 8 0 3 0 1 16 0 8 07 516 3630 45 台湾 0 1 6 0 40 4 954 109 61 总计出口总计出口1 814 09 227 17 125 66 90 812 014 89 131 428 5188 8 14 41204837455621 数据来源 2006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 1 2 3 2 液化天然气的产业链结构 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早期 由于这一行业固有的高风险 低回报 为了吸引投资 垄断一般被认为是适当的 然而随着天然气市场的成熟 风险的降低和收益的上升 垄断带来的低效率 最终用户的高成本及上游生产商和消费者对于运输环节所拥有 的市场垄断力不满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了压力 政府监管部门不断通过改革天然气 工业的经济运作方式来改善天然气工业的效率和平衡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 在国际 上比较普遍的液化天然气产业链结构如图 1 11 所示 地方配气公司 图 1 11 一般的液化天然气产业链结构 模式 燃气电厂大工业用户中间服务商 LNG 站线公司 长输管道公司长输管道公司 中小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居民用户 LNG 生产商 LNG 站线公司 LNG 生产商 LNG 运输 公司 CIFFOBCIFFOB 1 2 3 3 液化天然气贸易特征 1 以长期合同为主 15 对于液化天然气买卖双方都面临着项目运作所需的设施投资大 风险高的问题 特别是液化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初期 贸易方及液化天然气应用地域少 买卖双方都 要求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来降低项目的风险及确保气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早期 的 LNG 贸易合同一般为 15 25 年的长期合同 随着 LNG 上下游设施建设的增多及 贸易灵活性的增加 LNG 购买方通过把中短期合同与长期合同相结合的采购方式降 低 照付不议 固有的气量风险 许多 LNG 购买方基本需求量采用长期 照付不议 合同形式 可中断需求 额外需求或季节调峰等需求则通过中短期合同来满足 根 据 EIA 统计资料 LNG 中短期贸易量由 1992 年的 1 4 增至 2004 年的 11 6 LNG 长期合同量仍占主导地位 2 合同中设立严格的 照付不议 合同条款 照付不议 是大额 LNG 贸易的国际惯例和规则 其核心是买方按照合同规定 的天然气质量和双方约定的数量 不间断地购买卖方的产品 无特殊情况下买方不 得随意终止或变更合同 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只要卖方执行了 照供不 误 买方就要按照合同的不低于 照付不议 的量接收天然气 少接收的气量 要照付气费 留待次年提取 补提气 确保卖方的气源销售 降低卖方的大规模 开采 运输气源的市场风险 从理论上来看 有关天然气销售的 照付不议 合同 是一个平衡双方权利义务以达成 双赢 局面的法律合同 但实践操作中由于购销 双方 信息不对称 等原因 LNG 贸易合同也在不断改善趋于更高的灵活性 期限 长 合同气量中可下浮气量比率非常低 通常只有 5 甚至是 0 的传统的 照付 不议 合同正在向期限缩短 照付不议系数下降的趋势发展 由于 LNG 的贸易合同一般是在天然气气田储量确定的情况下签订的 相比需要 开发分散客户的 LNG 买方 LNG 卖方在所处生产供应环节有较强的弹性 照付不 议 条款使得 LNG 买方面临巨大的气量风险 3 贸易方式逐步由船上交货 Delivered Ex Shipment DES 向离岸价 Free On Board FOB 方式转变 16 DES 贸易方式 即 目的港 船上交货 LNG 卖方在买方接收站码头处 按照 LNG 价格 装船费用 运输费用和运输期间的保险费用 即以离船价 Ex ship 将 LNG 销售给买方 LNG 运输由卖方负责 LNG 的所有权和风险在接收站码头由卖方转 移给买方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几乎所有的 LNG 的贸易方式都为 DES 贸易方式 在该贸易方式下 合同往往确定了运输方和 或 固定了海运费用以及 目的地条 款 在该条款制约下 买方不得自行向第三方转卖过剩的 LNG FOB 贸易方式 即离岸价计费 LNG 卖方在出口终端码头处 按照 LNG 价格和装 船费用 即 FOB 价 离岸价 将 LNG 销售给买方 LNG 运输由买方负责 LNG 的所有 权和风险在装船码头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在这种贸易方式下 卖方须在合同规定的 装运港船上提供货物给买方 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船上交付给买方前的一切费用和 风险 DES 贸易向 FOB 贸易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是将 LNG 运输的控制权由卖方转移给 买方 使买方在调度船队上掌握主动权和灵活性 买方可以通过调度自己的船队或 通过租船的方式将 照付不议 合同过剩的气量自行向第三方转卖 或者与第三方 进行货物互换 降低运输成本 FOB 贸易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 LNG 船造价不断降低 使更多的企业有能力投资运输环节 而船运技术的提高也降低了运输风险 降低了 运输费用 另一方面是由于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LNG 贸易由初期的卖方市场变成 买方市场 FOB 贸易可以提高买方对 LNG 运输灵活性的控制 4 价格确定 LNG 贸易主要集中在相对独立的亚太地区 欧洲 北美三个交易市场 各地区 的定价方式也与当地的能源供应环境影响较大 在美国 竞争燃料是管道天然气 基准价格是确定的长期合同价格和 Henry Hub 美国最大的天然气期货交易港 的短期合同价格 美国 LNG 交易中的天然气 进出口商很大程度上承担着美国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在欧洲 LNG 的价格是参照诸如低硫燃料油等竞争燃料的价格来制定的 现在 LNG 的定价也开始参照天然气的现货和期货价格 17 在亚洲 进口 LNG 的定价主要是效仿日本 日本是一个原油净进口国 每年进 口油量基本稳定 因为日本是将其石油进口到岸价格作为进口 LNG 的定价参照 这 样也就造成了目前东亚地区 LNG 的定价与原油价格密不可分 因此亚洲的 LNG 价格 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5 不可抗力条款 LNG 贸易合同中一般将 LNG 运输船和液化 气化设备的故障视为合同执行的不 可抗力因素 但上游 LNG 储存设备的故障不作为不可抗力原因对待 6 全球化发展趋势 目前 国际 LNG 贸易市场已从当初的单一长期双边合同发展成为一个更加灵活 对市场信号反应更灵敏的体系 LNG 主要是欧洲及北美市场需求的增长 需求和 供应不断增加 新兴 LNG 贸易方式不断涌现 主要包括 LNG 互换交易 现货交易 短期交易及期货交易等 这些因素促使了 LNG 贸易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18 第第 2 章 公共产品定价基本原理述评章 公共产品定价基本原理述评 脱离政府干预 实现市场的价格调节功能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所需的前提是 1 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2 资源的转移是灵活的 3 生产没有外部性 4 人们的收入分配均等 5 消费者的偏好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由于市场的局限性 在世界范围内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定价依旧比较广泛 特别是对基础性商品和服务的定价 基础性商品和服务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 1 公用事业 2 基础行业 3 金融业 4 教育和卫生保健 5 农 业 2 2 1 1 公共定价的原因公共定价的原因 公共定价的原因比较复杂 在现代经济学中 经济学家基本上是从市场失灵的 角度进行解释的 所谓市场失灵 就是如果听任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 可能会 引出不利于人民生活的结果 公共经济学中市场失灵有好几个方面 主要有自然垄 断 市场不稳定 福利分配不公 有益品提供不足等 公共定价的理论依据主要基 于上述各方面 公共定价的目的是通过价格的制定纠正自发市场机制的上述不足 但纠正市场缺陷与克服市场失灵不是唯一的理由 有的时候政府制定价格的目的是 为了筹集收入或于其他非经济原因 19 2 1 1 自然垄断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公共定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 现代经济学中的自然垄断是根据 成本次可加性 sub additive 来定义 如果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由单个厂 商完成而最有效率 成本最小 就说存在自然垄断 可以用式 2 1 表示 2 1 2121nn XTCXTCXTCXXXTCXTC 由单个企业生产数量为产品时的总成本 XTC 21n XXXXX 由多家企业分别生产数量为 21n XTCXTCXTC X1 X2 Xn时的对应成本 例如对所有产出来说长期平均成本 LRAC 下降的单个产品的生产 如图 2 1 由于 LRAC 是下降的 因此长期边际成本 LRMC 必然处在它的下方 成本 产量 LRAC LRMC 图 2 1 自然垄断成本曲线 2 1 1 1 永久性和暂时性自然垄断 图 2 1 显示了永久自然垄断的情况 永久自然垄断的长期平均成本 LRAC 随产出增加连续地下降 无论市场需求多大 单个企业都能以最小成本来满足需求 20 图 2 2 显示了暂时自然垄断的情况 长期平均成本 LRAC 在产量 Q 之前是下 降的 而 Q 之后固定不变 因此 当需求随时间增长 需求曲线由 DD 移动至 D1D1时 自然垄断就变成了可操作的竞争性市场 Q D 成本 产量 LRAC DD1 D1 2 1 1 2 自然垄断的重要经济含义 1 分散生产的总成本比单独一个企业生产更大 对于一定的产出水平 必 须要求只有一个生产者时总成本是最低的 社会就应该交给一家企业来经营 单一 实体的生产是明智公共政策的一个当然目标 2 即便社会上存在多个企业生产该产品 也会产生某种必然结果 由单 一的企业主宰市场 因为较大的企业其平均成本总是要比小型企业更低 从而在与 较小的竞争对手的销售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3 对于一个已经获得垄断地位的企业 成本 次可加性 也意味着生产者 可以找到一种价格 产出组合 不需要其他强制性的措施 就可以阻止潜在的竞 争者进入垄断者控制的市场 即达到 可维持 的自然垄断结构 2 1 1 3 对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依据 1 政府如不对自然垄断企业具有的垄断权利产生的定价权进行管制 企业 拟定的价格就可能会远高于成本 从而对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 社会福利的损失 如图 2 3 D 为产品的需求曲线 MR MC 与 AC 分别为自然垄 断企业的边际收入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 从资源配置最有效配置的角度来说 图 2 2 暂时性自然垄断成本曲线 21 企业的产量应该由边际成本 MC 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 产出为 OX2 但是垄断企 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会按边际成本 MC 与边际收益曲线 MR 的交点来决定 产 出为 OX1 从而该产品的产量低于有效生产的产量 导致效率的损失 损失的规模 由图 2 3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MR X2X1O D 价格 产量 AC MC 图 2 3 自然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在现实的经济结构中 由于潜在竞争者的存在 垄断企业所制定的垄断价格可 能没有图中所表示的那么高 为了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垄断企业选择的是 可 维持的价格 般价格比边际成本高 比利润最大化的垄断价格低 但是不论如何 只要价格不等于边际成本 社会福利就存在损失 2 公平分配的问题 垄断企业制定较高的价格一般意味着企业赚取了与竞 争性市场相比较高的利润率 超额利润说明有部分利益从买者转移到卖者 在某些 时候被看成一种剥削 政府通过管制可以把价格压低至接近于成本 防止卖者对买 者的过度剥削 2 1 1 4 对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局限性 1 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需要进行管制 管制所付出的代价与管制 所得到的效益进行比较 只有得大于失 才有必要实行管制 否则就不需要 2 政府管制的必要性要根据经济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暂时性的自然垄断行 业竞争态势或行业技术变化引起的经济情况的变化要求政府的管制办法要及时调整 甚至取消管制 22 3 政府针对企业的利润水平的管制会使企业忽视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 从 而不重视成本的降低 导致社会资源通过另一种途径浪费 因此政府管制不能只针 对企业的利润水平 同时需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率 2 1 2 市场稳定市场稳定 对于大多数商品 在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约束下 价格的自发调整会逐渐趋向 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但某些商品 如周期性生产的农产品 缺乏政府的管制 有可 能会使价格和好产出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从而影响生产者的利益和人民的生活 因 此维护价格稳定也是公共定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1 蛛网定理 蛛网理论是 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出现的一种动态均衡分析 它将市场 均衡理论与弹性理论结合起来 再引进时间因素来考察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变动状况 即用供求定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长的商品 在供求不平衡时所发生的价格和产量循 环影响和变动 蛛网理论研究的主要产品 从生产到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 而且生产规 模一旦确定 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 不能中途改变 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 下一周期的产量 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 1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2 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 在每一期 市场上总是处于出清状态 每期 的市场价格都由供应量决定 产品储存是不可能的 或者是储存费用高昂等原因 在以 Pt和 Q t分别本期的价格与产量 则这两者的关系用函数式来表示则为 Pt f Qt 2 2 3 本期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以 Qt 1代表下期产量 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23 Qt 1 f Pt 2 3 蛛网理论的三种模型分别如下 1 收敛型蛛网 这种模型中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即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 率的绝对值 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 这时价格和产 量的波动会逐渐减小 最后使市场价格趋于均衡价格 称为 收敛型蛛网 如图 2 4 所示 S O D 价格 产量 图 2 4 收敛型蛛网 2 发散型蛛网 这种模型中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 的绝对值时 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波动对产 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强 使均衡无法恢复 这种蛛网波动 称为发散型蛛网 如图 2 5 24 S O D 价格 产量 图 2 5 发散型蛛网 3 振荡型蛛网 这种模型中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 的绝对值时 价格波动与产量波动始终保持相同的程度 既不趋向均衡点 也不远 离均衡点 这种蛛网波动称为振荡型蛛网 如图 2 6 S O D 价格 产量 图 2 6 振荡型蛛网 蛛网定理表明某些供给曲线的斜率比需求曲线的斜率小的周期性商品在自发的 价格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 政府对具有该类特性的公共产品或服 务实行价格管制是为了防止公共产品或服务价格发生盲目的波动 2 1 3 福利分配福利分配 除了实现资源配置和价格稳定外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还要考虑社会福利的分配 状况 对于社会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来说 其福利与收入水平正相关 与价 格水平负相关 即消费者或者通过增加收入或者通过商品价格的降低提高购买一揽 子商品的数量从而得到福利的增加 25 政府除了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决定作用的收入变量进 行调节外 运用公共定价是对价格变量进行调节是实现福利分配的一种有效工具 政府通过公共定价可以对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低价政策 使低收入者可以用相同数 量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必需品 同事对被认为使奢侈品的公共服务 政府适当提高价 格 使高收入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减少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利用价格杠杆实现了收入的 再分配 比之用税收的办法显得比较隐蔽 但通过公共定价用来调节社会福利会存 在交叉补贴和反补贴的情况 2 1 4 有益 害 品有益 害 品 有益品是指对人们身心健康有利的商品 如果人们对某种有益品的消费和使用 不足 政府会要求人们增加该种商品的消费 如果人们因经济条件有限而较少或甚 至不消费和使用有益品 政府就会用补贴或强制性免费提供的办法引导人们去消费 和使用 与此相对的有害品 对于它们的消费也许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 影响 政府除了强制性对某些商品进行禁止外 也通过高价政策进行控制 但政府 对于鼓励有益品的消费而而采取的无偿提供和公共定价两种方式都会产生效率损失 2 22 2 公共定价的目标公共定价的目标 公共定价的目标直接决定了规范定价规则的基本方面 所谓 规范的定价规则 是指各种不同的定价规则要用社会福利函数正规表述的较高级别的价值标准来作出 评判 较高级别的价值标准就是目标 一般认为 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是政府公 共定价和实行价格管制的规范理论所要求的目标 但实证的定价规则不能用较高的 价值标准来评断 实际的经济现象中是行为人的目标决定了定价的具体方面 由于参与公共定价的政府官员或出于自身政治目标 公共企业的投资者 管理者 或出于自身利益和职业目标的考虑 造成了政府管制者和企业管理层不同于政府目 标的目标 另外由于实际参与管制公共企业的管制者能力和精力投入的限制及与被 管制企业之间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使得其对于管制企业所处行业及企 26 业内部运作情况了解缺乏 管制者在实际的管制中往往不能实现政府所期望的目标 2 32 3 公共产品的定价原则公共产品的定价原则 公共产品的提供目的不同 供应种类繁多 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差异较大 因此 对不同的公共产品应实行不同的定价原则 1 零价格原则 零价格原则适用于那些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典型的公共产品 如国防 外交 司法 公安 行政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等 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是政 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了按国家税法的规定征税以保证其全额费用外 政府提供这 些公共产品时不应再额外收费 只能实行零价格 免费使用 2 损益平衡原则 按照市场经济原则 任何行为主体对某项产品的提供都 要求保本 而且在可能的条件下有适当的盈利 然而 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来讲 追求利润目标是不恰当的 因为定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