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总结2范文.doc_第1页
土壤总结2范文.doc_第2页
土壤总结2范文.doc_第3页
土壤总结2范文.doc_第4页
土壤总结2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总结2范文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况等。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土壤层次。 土层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R)等六个主要发生层以来土壤剖面构型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可以分为简单剖面和复杂剖面两大类1.简单剖面1)原始剖面、2)弱分异剖面、3)正常剖面、4)侏儒剖面、5)巨型剖面、6)侵蚀剖面2.复杂剖面1)异源母质剖面、2)埋藏剖面、3)多元发生剖面、4)堆叠剖面、5)翻动剖面、6)人造剖面土壤剖面构造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形成的特点以及土壤的形成演化过程。 土壤形态学特征(一)土壤的颜色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它既反映土壤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有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等。 (二)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 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三)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土壤结构形状有片状结构、棱柱状和柱状结构、角块状和半角块状结构、粒状结构等。 (四)土壤结持性土壤结持性是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 (五)土壤孔隙状况在野外观察土壤孔隙状况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孔隙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孔隙的多少(六)土壤干湿度土壤干湿的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多少。 (七)新生体新生体是指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物。 (八)侵入体侵入体是指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而是由于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侵入体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土壤的形成与土地利用的状况。 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 土壤矿物质主要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土壤矿物质的类型及性质1.原生矿物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土壤原生矿物种类主要有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2.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它是土壤固体物质中最有影响的部分,根据其组成、构造和性质可分为三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1.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综合作用下,不仅改变了原有物理性状,而且也改变了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甚至形成新的矿物,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称为风化过程。 根据风化的性质可把风化过程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矿物分解的阶段性1)碎屑阶段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岩石进入风化第二阶段,化学和生物作用加强3)酸性硅铝阶段4)富铝化阶段矿物风化程度的量度指标1)硅铝比率2)迁移系数3淋溶率4)风化指数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组成物质。 它虽然含量很少,但对土壤形成过程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影响很大,同时它又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的源泉。 土壤有机质的和组成分作为自然土壤的有机质主要高等植物残体。 耕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是人工施用有机肥料,以及人畜排泄物和栽培作物的根槎和根的分泌物。 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叫做矿质化过程。 另一方面是分解后的较简单的产物被土壤微生物重新合成,形成更复杂的有机质,即土壤腐殖质。 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叫做腐殖质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源泉2.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3.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土壤水分和空气土壤水分和空气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土壤空隙若未充满水分,就必然被空气充满,两者互相消长着。 土壤水量的平衡土壤水分的收入和消耗使土壤水含量相应变化的情况,叫做土壤水量的平衡,其表达式为水水收入-水支出土体水分的收入包括大气降水输入量;地表径流输入量;土内侧流流入量;毛管上升水输入量;汽态水输入量;若有灌溉还应包括灌溉水量。 土体水分的支出包括土壤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表径流输出量;土内径流流出量;土壤渗漏量等。 土壤水分类型及其特性水分进入土壤后,受到重力、分子引力、毛管力等作用,存在不同的形态和运动形式,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土壤酸度 1、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的反映。 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2、碱化度指土壤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土壤的一般物理性土壤的一般物理性,这里是指土壤的比重、容重和土壤孔隙性。 土壤的孔隙性决定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指土壤在各种含水状况下,受到外力作用时显示出一系列的动力学的性质,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可塑性等。 土壤胶体的性质土壤胶体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物质,在胶体化学中,一般指分散相物质的粒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的为胶体物质,而土壤胶体微粒直径的上限一般取2000毫微米。 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构造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特性,主要有三种1)土壤矿质胶体2)有机胶体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胶体的构造土壤胶体微粒构造,从内向外可分为几个圈层胶核是胶粒的核心,土壤胶体胶核的成分由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次生铝硅酸盐腐殖质等的分子团所组成的微粒核。 微粒核表面的分子向溶液介质解离而带有电荷,形成一个内离子层;在内离子层外面,由于电性吸引,形成带有相反电荷的外离子层。 这两个电性相反组成的电层,称为双电层。 在双电层中,由于内离子层决定着胶体的电位,故又称决定电位离子层;双电层的外层,由于其电荷符号与内层相反,故又称反离子层,亦称补偿离子层。 补偿离子层的离子,因距离内层远近不同,所受的电性引力的大小也不同。 距离近者受吸引力大,不能自由活动,这一部分的离子层,称为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距离内层较远的部分,受引力较小,活动性较大,并逐渐向溶液介质中过渡,称为活性补偿离子层或离子扩散层。 就整个胶粒而言,外层的正电荷数目和内层负电荷数目是相等的,电性是中和的。 由上述可知,胶体的基本构造为微粒核和双电层。 微粒核与双电层的内层合称为微粒团;微粒团和非活性补偿离子层合称为胶粒。 胶粒与离子扩散层合称为胶体微粒或胶胞。 由于胶粒的电荷性质决定于直接附着在微粒核上的离子,即决定于内层的电荷。 若阴离子被固定在微粒核上,则胶粒就带负电荷。 若阳离子被固定在微粒核上,则胶粒就带正电荷。 土壤胶体的性质1.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2.土壤胶体的带电性3.土壤胶体的分散和凝聚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粒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称为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土壤中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正电荷的胶粒所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阴离子的交换作用,称阴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逆反应并能迅速达到平衡 (2)阳离子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即离子间的相互交换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 (3)阳离子代换力一种阳离子将其他阳离子从胶粒上代换下来的能力,称为阳离子代换力。 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千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也可简称交换量土壤形成有如下主要成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2.灰化过程3.粘化过程4.富铝化过程5.钙化过程6.盐渍化过程7.碱化过程8.潜育化过程9.潴育化过程10.白浆化过程11.腐殖化过程12.泥炭化过程13.土壤的人工熟化过程14.其他过程综上所述,土壤形成是有多种过程的。 一种土壤的形成并非一种过程,而是有一种主要的成土过程,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若干次要的附加过程。 当土壤形成的附加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土壤就朝向着另外的成土方向发展。 土壤类型1冻土2灰化土3弱淋溶4淋溶土5富铝土6钙积土7荒漠土8盐渍土9湿成土10高寒土11变性土12初育土13人工土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土壤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共同制约,大地形(高山、高原)对土壤的水平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多分布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由森林土壤系列组成,如我国东部从北而南依次出现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土(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 内陆型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位于大陆内部,土壤地带谱主要由草原土壤系列和荒漠土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大陆内部由北而南土壤依次为弱淋溶土(灰色森林土)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荒漠土。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的势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 并在中纬地区表现最典型。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在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地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 土壤垂直带谱由基带土壤开始,随山体高度增高,依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带(或较湿润地区)相应的土壤类型。 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山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的变化。 土壤资源的现状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资源的特点1土壤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2土壤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3土壤资源的空间存在形式具有地域分异规律4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发展农业和保持良性生态循环的基础和前提。 世界土壤资源的现状世界土壤资源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耕地面积小,而且分布不均。 尽管还有14.7%的可耕地有待开发,然而其中有些在现有条件下是难以利用的土地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 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 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 5.土壤受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 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利用和保护相结合,防治土壤的侵蚀 二、采用多种措施,改良盐碱土及沙土 三、培肥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防治结合,减少土壤污染 五、扩大耕地面积,限制乱占农业用地 六、综合整治、合理布局土壤背景值不受各种污染源明显影响的土壤中化学物质检出量称为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质量与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污染的相对性定义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