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氮族元素1、在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是质量比是7:12,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分析:在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物质的量比为:=,所以此氧化物的分子式为N2O3,化合价为3价,答案为B。2、在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的NO、NO2、N2O3、N2O5和N2O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比( )A 1:2:3:5:1 B 1:2:3:4:1C 60:30:20:10:5 D 30:15:20:12:60分析:因为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以每个分子换算成一个氧原子,则分子式就变成:NO、N1/2O、N2/3O、N2/5O、N2O,得出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2:2/3:2/5:2,化简得:30:15:20:12:60,答案为D。3、下列各组关系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NPS B 稳定性 NH3H2OBi(OH)3 D 酸性 H3AsO4H2SeO4HBrO4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碱性依次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碱性依次增强。所以综合上述考虑,答案应该是B。4、下列物质中可以升华的是 ( )A NaI B I2 C NH4Cl D NaHCO3分析:升华就是物质的加热的过程中,固体物质不经过液体直接变成气体发过程。NaI受热较难分解;I2受热会由固体直接变成,有升华现象;NH4Cl受热会分解,生成NH3、HCl气体,是化学变化,不是升华;NaHCO3受热也要分解成Na2CO3、H2O、CO2,也不是升华,答案为B。5、有如下几种锑的化合物:(1)SbH3、(2)SbCl3、(3)K2H2Sb2O7、(4)(NH4)3SbO4、(5)Sb2(SO4)3,锑显示金属性的是( ),显示非金属性的是 ( )A (1)(2)(3) B (1)(2)(5)C (2)(5) D (1)(3)(4)分析:金属一般在化合物中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锑如果在化合物中以阳离子存在,即显示了金属性,如果以酸根的形式存在,即显示非金属性,所以答案是C。6、鉴别N2和CO2气体时,下列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 ( )A 分别通过Na2O2后,鉴别产物 B 插入燃烧的木条C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 分别通入O2分析: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所以插入燃烧的木条,都熄灭,不能鉴别,在常温下,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和氧气燃烧,也不能鉴别,所以答案为B、D。7、某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4.0 B 41.6 C 30.0 D 28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所以此气体的分子量为:M=0.96629=28,答案为D。8、除去N2中含有的少量的H2、CO2、水蒸气,应选用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 通过浓硫酸 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浓盐酸A B C D 分析:有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加热的氧化铜除去H2的效果不是最佳,但除去CO2,要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会带出一部分的水蒸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应该在第一个,除去CO2,再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最后再通过加热的氧化铜,答案应该是B。9、N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经电火花充分作用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发现气体的体积无变化,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O2的体积比是 ( )A 1:1 B 小于1:1 C 任意比 D 大于1:1分析:N2和O2在电火花的作用下,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2O22NO,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变化,所以无任以任意比,体积都不会有变化,答案为C。10、在标准状况下,N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4,则100ml水中所能溶解的N2的质量为 ( )A 0.04克 B 0.003克 C 0.4克 D 0.02克分析:气体的溶解度是以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的。现在N2的溶解度为0.024,即1升水中最多溶解N2 0.024升,则100ml水应该可溶解0.0024升,质量为:=0.003克,答案为B。11、对比下列两个方程式:2F22H2O4HFO2 4NH33O22N26H2O,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水和氨在氧化还原放那应中只能作还原剂B 凡是氟和氧参加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C 氮的非金属性比氧弱,氧的非金属性比氟弱D 按N、O、F的顺序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所以得出氧化性强弱为:F2O2N2,而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所以非金属性强弱为:FON,答案为C。12、实现下列变化必须吸收热量的是 ( )A NH3(l)NH3(g) B N22NC NH3(g)NH3(l) D 2NN2分析:物质的三态变化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但从固体边成液体,再从液体变成气体,都要吸收热量,反之,则放热;在化学变化中,断键吸热,成键放热,所以上述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B。13、在反应 8NH33Cl2N26NH4Cl中,30mlCl2能氧化相同条件下的NH3 ( )A 80ml B 40ml C 20ml D 10ml分析:3mol Cl2氧化2mol 的氨气,还有6mol 氨气化合价没有变化,也就是没有被氧化,所以30ml Cl2只能氧化20ml的氨气,答案为C。14、在一根长120cm的玻璃管两端分别盛有氨气和HCl气体。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扩散速率与式量的平方根成反比”的原理可确定,当两种气体同时扩散时,相遇而生成白烟的位置在 ( )A 距HCl 48.7cm处 B 距NH3 71.3cm处C 距HCl 71.3cm处 D 距NH3 60cm处分析:根据上述已知的原理,得出分子量越大,扩散的速度越慢,所以应该是距HCl近,距NH3远,答案为A、B。15、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3 B 2:3 C 1:1 D 4:3分析:硫酸铵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硫、氮气和水,这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原理,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热3(NH4)2SO4 4NH33SO2N26H2O三份硫酸铵分解,被还原的硫酸根是三份,还原产物也是三份,被氧化的铵根是二份,氧化产物是一份,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答案为A。16、150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为气态物质,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氦气的 ( )A 14倍 B 10倍 C 6倍 D 3倍分析:由于温度是150,所以水是水蒸气,由于完全分解,所以固体碳酸铵的质量等于气体的质量,设固体为1mol,则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NH4)2CO32NH3H2OCO2,1mol碳酸铵的质量为96,则气体的质量也为96,生成4mol气体,所以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M=24,根据分子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所以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6,答案为C。17、如图,在常温常压下,将等体积密闭容器a和b的隔板抽去后,容器内的压强为(Pa) ( )A 约 1.01105Pa B 2.02105Pa11.2L 11.2LC 约105Pa D 约0 Pa NH3(g) HCl(g)分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固体NH4Cl,所以本题反应后气体几乎没有气体,所以压强也约为0,答案为D。18、碘化磷(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判断下列关于碘化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它的性质稳定,高温下不分解 B 它的水溶液显示酸性C 能与强碱作用,放出PH3气体 D 它是离子晶体分析:同主族元素同类物质性质相似,所以它的性质应该与NH4Cl的性质相似,而NH4Cl是离子晶体,不稳定,受热要分解成NH3和HCl气体,由于它是强酸弱碱盐,所以水溶液显酸性,还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所以PH4I的性质错误的应该是A。19、下列实验中采取的措施,不必要或者错误的是 ( )A 做铜丝和氯气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盛有少量的水B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盛有少量的沙子C 用试管收集氨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D 制取氯气时,向烧瓶中加入盐酸的分液漏斗颈伸入液面以下分析:做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铺一层沙子,是为了不使生成的高温固体溅落瓶底,使瓶子破裂,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的氯化铜的粉末状固体,分散在整个空间,形成烟,所以不需要盛有沙子或水,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是块状固体,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如果溅落瓶底,会使瓶子破裂,要铺沙子或水,做制取气体实验时,如果用长颈漏斗,则要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的颈中逸出,但分液漏斗的颈有活塞,所以不需要插入液面以下,答案应该是A、D。产生CO2的量20、将质地相同的大理石磨制成大小相同的四块立方体,分别与足量的 20 1mol/L的盐酸、15 0.25mol/L的盐酸、20 2mol/L的盐酸、15 1mol/L的盐酸反应,得到右图的曲线,其中表示15 1mol/L的盐酸与大理石 1 2 3 4反应的曲线是 ( )时间A B C D 分析: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的盐酸和相同的大理石反应,应该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温度越高,速度也越快,所以15 1mol/L的盐酸与大理石的速度应该比15 0.25mol/L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度快,比20 1mol/L的盐酸与大理石、20 2mol/L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度慢,所以答案是C。21、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度发生了改变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 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分析:速度的改变并不一定改变平衡,只有当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的时候,平衡才会发生改变;而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的时候,改变压强对平衡没有影响,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度,所以平衡不会改变。而平衡的特征就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如果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改变,也就是不再是平衡状态了,即平衡发生了移动,所以答案应该是C。22、在平衡体系CO2C(S)2COQ中,均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B 减小压强,升高温度C 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D 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分析: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而现在正向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想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现在正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所以应该是减小压强,答案是B。23、改变外界条件,下列平衡发生移动时伴随着颜色变化,但其移动与压强无关的是( )A 2NO2(g)N2O4QB Br2(g)H2(g)2HBrQC N23H22NH3QD CO(g)H2O(g)CO2(g)H2(g)Q分析:应该答案是B,因为B反应中,反应前后体积没有变,所以颜色变化应该是其他因素,而压强不能引起平衡的移动。24、下列实验现象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冒出大量的气泡B 对密闭体系中的NO2加压缩小体积后,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 在氯化铁和硫氢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铁浓溶液,混合液颜色加深D 对2HIH2I2(g)平衡体系加压后,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分析:汽水瓶盖打开,是减小了压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多余的气体就会冒出来。在NO2的密闭容器中存在着这样的平衡:2NO2N2O4,NO2是红棕色的,N2O4是无色的,加压体积变小,NO2和N2O4的浓度都变大,颜色加深,但由于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所以颜色又会慢慢的变浅。在氯化铁和硫氢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存在再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Fe(SCN)3呈血红色,增加FeCl3浓度,使平衡向正向移动,浓度加深。而只有D,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加压对平衡没有影响,颜色加深是由于体积变小,浓度增大的原因,所以答案应该是D。25、在合成氨N23H22NH3反应中,下列那些方法能使H2的转化率提高 ( )A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氩气,使体系压强增大B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氢气,使体系压强增大C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D 升高温度,使正反应速度增大分析:转化率是指已转化的浓度在总浓度中的比例。在密闭体系中充入氩气,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平衡不移动,H2的转化率没有变化。而充入氢气,虽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但也增加了H2的量,增加的量比平衡移动的量要大,所以H2的转化率反而减小。但如充入氮气,平衡向正向移动,使H2的转化的量增加,而总的量不变,则H2的转化率增大。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的,升高温度不利于氨气的生成,所以H2的转化率减小,答案是C。26、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量的NH3加热到某温度时,2NH3N23H2 达到平衡,测得有25%的NH3分解,此时容器内压强是原来的 ( )A 1.5倍 B 1.375倍 C 1.25倍 D 1.125倍分析:根据方程式:2NH3N23H2, V 2 1 3 2 25% 25%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看出,每分解2体积的氨气,体系的体积增加2体积,现在分解了25%,则体系的体积也增加25%,体积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压强也应该增加25%,即为原来的1.25倍,答案为C。27、容积为50ml的注射器中充满NO2,堵死针头,压强为P1,将针管活塞推到25ml时,压强为P2。则P1与P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P2=2P1 B P2=P1 C P2P1 D P1P20)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的转化率A的质量分数 10atm 1atm 300500T 时间 A BD的质量分数气体的物质的量 300 300 500 500 P PC D分析:A曲线:在相同大气压下,A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已知的反应是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应该平衡向逆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所以不符合;B曲线:A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比较300和500时A的质量分数,发现500时A的质量分数比300时的低,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A的质量分数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应该向吸热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不符合题意。C曲线:在这图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随着压强变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应变化的曲线,增大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符合题意;另一个是随着温度变化,气体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从300到500,温度升高,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不符合题意。D曲线:也有两个变量,其中压强增大,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的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的质量分数降低,也符合题意,所以答案应该是D。31、在NH4Cl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ClHNH4OHC ClNH4OHH D NH4ClHOH分析:NH4Cl是有强酸弱碱形成的盐,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所以ClNH4,水溶液呈酸性,所以HOH;又由于水解是微弱的,所以NH4H,所以答案是A。32、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 )A N2 B NH3 C NO2 D 溴蒸汽分析:能使淀粉变蓝的是I2,所以上面的气体必须使碘化钾氧化成单质的碘,即具有氧化性,而NO2,溴蒸汽都具有氧化性,所以答案是C、D。33、有毒气体NO和CO能缓慢的反应生成无毒气体N2和CO2:2NO2CON22CO2,有关这一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尾气里排出的NO和CO可以自行消毒B 煤气中毒的人吸入NO可以解毒C 人们可以利用这一反应,用NO和CO制取N2D 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这一反应几乎不能发生分析:NO和CO的反应比较缓慢,而在空气中,NO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咬很快,所以在空气中不能发生这一反应。34、在常温下将Al-Cu合金放入浓硝酸中,可得到的气体是 ( )A NO2 B H2、NO2 C NO D H2、NO分析:将Al-Cu放入浓硝酸中,Al钝化,而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所以答案为A。35、加热Cu(NO3)2固体0.02mol至完全分解,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并制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0.2mol/L B 0.4mol/L C 4mol/L D 2mol/L分析:硝酸铜分解,其方程式为:2 Cu(NO3)2 2 CuO4NO2O2 4NO2O22H2O 4HNO3 0.02 0.04 0.01 0.04 0.04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生成HNO3 0.04 mo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C=0.4mol/L,答案为B。36、13g锌与硝酸溶液反应,共消耗了31.5g硝酸,硝酸的还原产物是 ( )A NH4NO3或N2O B 只有N2OC 只有NO D 只有N2分析:13g锌0.2mol,失去0.4mol电子,需要0.4mol的硝酸形成Zn(NO3)2,而硝酸共有0.5mol,余0.1mol硝酸,如果0.4mol电子完全给0.1mol硝酸得到,还原后氮显1价,为N2O;如果0.4mol电子被0.05mol的硝酸,还原后氮元素显3价,与另0.05mol的硝酸形成NH4NO3,所以答案为A。37、等摩尔的NaNO3、Cu(NO3)2、AgNO3混合后加热,放出的NO2和O2的体积比是( )A 1:2 B 2:1 C 3:2 D 2:3分析:硝酸盐的分解规律是: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从钾到镁前的金属硝酸盐(不包括镁),受热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从镁到铜(包括铜)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氧气;汞以后的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NO2和氧气。现在假设NaNO3、Cu(NO3)2、AgNO3都为2mol,则:2NaNO3 2NaNO2O2 2Cu(NO3)2 2CuO4NO2O2 2AgNO3 2Ag2NO2O2 所以共生成氧气3mol,生成NO2 6mol,NO2和O2的体积比为2:1。38、0.6mol的Cu2S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生成物为Cu(NO3)2、H2SO4、NO、H2O,则参加反应的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0.6mol、0.3mol B 1.2mol、0.6molC 2mol、0.6mol D 2mol、2.4mol分析:根据得失电子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3Cu2S22HNO3 6Cu(NO3)23H2SO410NO8H2O 每3份Cu2S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硝酸有22份,其中被还原的有10份,未被还原的有12份,所以0.6molCu2S与HNO3反应,被还原的和未被还原的HNO3分别为:2mol、2.4mol,答案为D。39、0.2mol的X2O72离子恰好能使0.6mol的SO4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的还原产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相等,所以可以得出下列关系:2(6x)2(6x) X2O72 (6x ) SO32 (6x) SO421 6x0.2 0.6 解得:X= 3,答案为C。40、下列物质可以做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Cl B (NH4)2HPO4 C CO(NH2)2 D KNO3分析:化肥的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称为复合肥料,所以本题答案为B。4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氨并观察其还原性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碱石灰的作用 ,浓硫酸的作用是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在实验室中先用酒精灯加热新制氧化铬,然后鼓入空气。当氧化铬开始红热时,撤去酒精灯,继续鼓入空气。氧化铬部位的现象是 ,原因是 。C中的现象是 ,C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分析:氨水挥发有水蒸气,所以先应该干燥,所以这里碱石灰的作用是干燥氨气,而氨气在Cr2O3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4NH35O2 4NO6H2O,催化剂Cr2O3继续保持红热,因为反应是放热的。由于生成了水,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水蒸气,生成的NO和过量的氧气继续反应生成NO2,2NOO2 2NO2,所以C处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由于生成了NO2,会污染空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是吸收尾气。42、在集气瓶中收集满NO气体,其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ml,如图所示。试计算在锥形瓶中至少要放多少克Na2O2才能使集气瓶中充满O2?分析:NO与氧气和水反应:4NO3O22H2O 4HNO3,根据方程式得出:4 3 X X=0.01mol,充满集气瓶需0.01mol,所以共需氧气:0.0175mol,氧气来源于Na2O2,根据关系式:2Na2O2 O2 278 1 W 0.0175 W=2.73克。43、在标准状况下将体积比为4:1的NO2、O2混合气体充满某烧瓶,由此烧瓶进行喷泉实验。若水充满烧瓶,烧瓶内溶液浓度为 mol/L。如果烧瓶溶积为dml,将此溶液到入烧杯,并加入 mgKOH固体,溶液呈中性。分析:由于NO2与O2正好以4:1的比例反应生成HNO3,方程式为: 4NO2O22H2O 4HNO3 设烧瓶体积为V,则:4 4 反应后溶液充满烧瓶,所以溶液体积也为V,所以溶液浓度为:C=0.0357mol/L,HNO3的物质的量为:0.0357d103需KOH的质量为:0.0357d10356103=2d mg。44、加热硝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能力测试B卷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检测卷包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和答案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花烟草养护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模拟题(必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审定版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测试备考题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得分题)打印附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复习提分资料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题库B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陕西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 防范毒品安全课件
- 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 手术室VTE的预防和护理
- 易地移民搬迁政策课件
-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 陕旅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英语教案
- 海洋工程装备概述
-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件
- 幼儿园玩具售后服务承诺及保证措施方案
- 2025年江苏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