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_第1页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_第2页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_第3页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_第4页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04 2020 1 自体细胞生物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刘轩 15 04 2020 2 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定义 发展历史 组成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定义 发展历史DC CIK治疗各种肿瘤生物治疗的展望 15 04 2020 3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发展历史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概念于1953年首次提出 1975年NCI提出生物应答调节剂 BRM 概念 由于BRM不能被临床医生接受 或者BRM没有确切表达此疗法特点等原因 BRM逐渐被生物治疗所取代 国内经历了对肿瘤生物治疗从认识到狂热推广 形成LAK TIL浪潮 细胞因子热 树突状细胞疫苗热及治疗风之后 发展到DC CIK细胞治疗 逐渐到理性规范化和深入研究阶段 2014年CSCO对肿瘤免疫治疗重点关注 抗PD 1 PDL 1 伊匹单抗等药物通过对T淋巴细胞的重激活达到抗肿瘤效果 对脑胶质瘤 恶性黑色素瘤等很多肿瘤取得了良好效果 两条腿走路 15 04 2020 4 肿瘤生物治疗三大里程碑 生物应答调节剂的提出与过继细胞治疗方法的应用肿瘤抗原肽疫苗的发现基因治疗方案的确定 15 04 2020 5 细胞免疫治疗定义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指根据非正常细胞免疫学原理 诱发人体自身产生大量具备免疫杀伤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对肿瘤细胞进行精确性 特异性 靶向性 主动式攻击 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 2000年在美国举行的 国际肿瘤生物和免疫治疗年会 的总结报告指出 生物治疗是目前医疗界已知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 21世纪是肿瘤生物治疗世纪 15 04 2020 6 目前肿瘤三大常规治疗的局限性 15 04 2020 7 生物治疗 化疗 放疗 手术 肿瘤综合治疗 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 作为第三代生物治疗技术 CIK DC免疫治疗由于其明确的治疗优势已成为继手术 放疗 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 肿瘤综合治疗 15 04 2020 8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特点 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促进机体造血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利用药物前体转化酶 增强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 降低化疗全身毒副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15 04 2020 9 过继细胞免疫历史 1982年 Rosenberg等提出淋巴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概念 并对LAK细胞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杀伤力不够 需要细胞数量多 3X1010 11 由于扩增能力有限 需要在输注细胞的同时 大剂量应用IL 2 产生了不良反应 顽固性体液储留Rosenberg提出肿瘤侵润淋巴细胞 TIL 其肿瘤杀伤力较LAK有了明显的提高 并且无需大剂量IL 2的联合应用 但细胞获取的问题限制了TIL的应用 1989年一个研究小组 用CD3单抗扩增小鼠脾细胞获得一个细胞群 命名为CD3激活的杀伤细胞 CD3 AK 并且在体外显示出较LAK更高的杀伤力 1991年Stanford大学骨髓移植中心的Schmidt Wolf等以IFN r IL 1 IL 2 CD3 mb共培养PBMC 得到了一个强大抗肿瘤活性的细胞群 命名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其达到近似疗效所需的细胞数较之LAK细胞小1个数量级 而且体内应用时无需联合使用重组IL 2 因此CIK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备受瞩目 15 04 2020 10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是指向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自然杀伤细胞 naturekillercells NK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ymphokine activatedkillercells LAK 肿瘤侵润淋巴细胞 tumorinfiltratingcells TIL 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 anti CD3antibody activatedkillercell CD3 A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cineinducedkillercells CIK 数突状细胞 dentriticcell DC 15 04 2020 11 CIK 是一群异质性细胞群 多数带有T细胞特征 部分带有NK细胞特征 88 的CD56 细胞共表的CD3 效应细胞是CD3 CD56 未经培养的PBMC中 CD3 CD56 的比例是1 5 培养后 它的绝对和相对数量明显增加 细胞数量扩大1000倍 群体中的比例扩大10倍 实验证明 CD3 CD56 主要来源于PBMC中的T细胞 CD3 CD56 而非NK细胞 CD3 CD56 15 04 2020 12 通过表面CD3受体结合而被激活 导致胞浆毒性颗粒释放而产生溶瘤作用CIK细胞被激活后 分泌细胞因子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或杀伤作用 通过LFA 1 I CAM 1系统与靶细胞结合实行非MHC限制性杀伤通过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对靶细胞实行非MHC限制性杀伤 CIK细胞抗肿瘤机制 直接杀伤 间接杀伤 通过激活Fas FasL系统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15 04 2020 13 15 04 2020 14 CI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电镜照片 CIK细胞粘附到癌细胞细胞膜上 攻击癌细胞 使其细胞膜破裂 最终癌细胞碎解 15 04 2020 15 CIK细胞抗肿瘤的优势 增殖速度快 主要效应细胞CD3 CD56 细胞的增殖可达1000倍 杀瘤活性高 其杀伤活性远高于其它细胞疗法 如 LAK 杀瘤谱广 CIK细胞对消化道肿瘤 肺癌 肾癌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瘤 肝癌 白血病等均表现出强大的杀伤活性 对耐药肿瘤同样可以起到杀伤的作用 杀瘤活性不受某些免疫抑制剂的影响 如环孢素A CSA 和FK506 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的效应细胞Fas FasL凋亡 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很小 15 04 2020 16 CIK细胞回输前后患者外周血效应细胞亚群的变化 摘自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4年4月29卷第4期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施明等 15 04 2020 17 临床有效性的研究 1 2000年YamazakiT等人在柳叶刀杂志报道了CIK预防肝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随机对比临床研究 统计显示 经过CIK治疗的病人肝癌复发的危险降低了41 3年无复发率为48 对照组 33 2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任秀宝等应用DC CI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进行了3年临床研究 术后42例生物治疗 化疗组与同期42例常规化疗对照组对比2年总生存率显著提高94 7 对照组为78 8 7 0 P 0 05 3 上海第二军医大曹雪涛 万涛教授等2008年完成了150例转移性晚期大肠癌应用肿瘤抗原负载DC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CR PR达到46 2 显著高于随机对照化疗组22 5 4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蒋敬庭等进行CIK治疗29例老年人中晚期胃癌患者副反应分析 结果回输患者PR8例 MR9例 SD7例 PD5例 总缓解率58 6 5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司徒杰等报道了9例肾癌患者CIK治疗的情况 应用CIK治疗后 肾癌患者体内的T细胞亚群比例有治疗前的抑制状态恢复到正常比例 患者随访最长4年均无复发及转移 15 04 2020 18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序贯联合射频消融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随机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介入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明 吴沛宏 曾益新等 目的 随机对照研究一组原发性肝癌病例治疗对照组 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 RFA 研究组 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 RFA CIK评价两种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抗病毒作用 方法 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序贯联合RFA治疗后6 8周 经临床评价无明确残留病变后分组研究组 33例首先连续完成4次CIK细胞经静脉 肝动脉回输 每次间隔时间为1 3周 再每4周1次 共行4次CIK细胞经静脉 肝动脉回输随访1年以上并每1 2个月评价肿瘤情况对照组 31例出院每1 2月评价肿瘤情况 随访1年以上 结果 2组病例1年生存期均达到100 随访6个月 1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BV DNA含量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中华医学杂志 2006年7月 第86卷 第26期 15 04 2020 19 103 L 103 106 L 106 L P 0 0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 A 组 治疗 B 组 人数 中华医学杂志 2006年7月 第86卷 第26期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变化 15 04 2020 20 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病人的无病生存期陆道培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用自体CIK或自体DC CIK治疗了111例经化疗或 和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 治疗后完全缓解 CR 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96例CR患者再接受CIK或DC CIK治疗后 5年无病生存率 DFS 为66 明显高于在该医院接受单纯化疗或ASCT治疗的患者 14 15例残留的白血病染色体和 或 基因标志均转阴 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寒 寒战 发热 疲乏 均在24小时内消失 15 04 2020 21 Figure1Survivalratesofpatientsaftercytokine inducedkillercellsimmunotherapypluschemotherapyandchemotherapyalone CIK Cytokineinducedkiller CIK治疗胃癌频率与疗效IncreasingthefrequencyofCIKcellsadoptiveimmunotherapymaydecreaseriskofdeathingastriccancerpatients 156例 Jing TingJiang Xue GuangZhang苏州大学WorldJGastroenterol2010December28 16 48 6155 6162 15 04 2020 22 肿瘤综合基础优化治疗一线选择 CIK DC免疫治疗与三大常规治疗方法的对比优势 15 04 2020 23 CIK DC联合治疗方案 15 04 2020 24 DC CIK细胞 DC和CIK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部分 前者DC 树突状细胞 识别抗原 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 后者CIK 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 通过发挥自身细胞毒性和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 二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体系 两者联合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增殖 帮助机体恢复同肿瘤细胞作斗争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 尽可能减少体内残存肿瘤细胞的数量 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是一种更先进 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5 04 2020 25 DC CIK细胞治疗原理 生物DC CIK细胞治疗 是在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 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DC 再用经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 DC 诱导CIK细胞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的治疗技术 即将树突状细胞 DC 与CIK细胞进行共同培养而成的杀伤性细胞群体 DC CIK 使其抗肿瘤的活性大大提高后 再把这些本来就来源于病人自身并在体外激活了的抗肿瘤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 让这支经过特殊训练的 特种部队 去杀灭肿瘤细胞 15 04 2020 26 DC CIK细胞治疗特点 1 DC CIK细胞增殖能力强 保证充足数量的肿瘤杀伤细胞 且细胞杀伤活性也大大增强 研究证实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可克隆扩增5 104倍 且在体外培养能保持活跃的生长态势达4周之久 正常的CIK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可回输给患者有效细胞数量是1 1010 2 DC CIK具有识别肿瘤的机制 对正常的细胞无毒性作用 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没有毒性 3 抗瘤谱广 对绝大多数肿瘤均有杀伤作用 4 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敏感 肿瘤杀伤活性不受环孢菌素A CsA 他克莫司 FK506 等免疫抑制剂的影响 5 是典型的个体化生物治疗模式 将DC CIK细胞回输后 既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又能使机体免疫能力提高 产生特异的抗肿瘤作用 从而对肿瘤治疗施以双重作用 6 由于DC CIK细胞是活化的自体细胞 应用起来非常安全 15 04 2020 27 DC CIK细胞治疗适应症 由于DC CIK细胞对绝大多数肿瘤均有杀伤作用 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展示了应用前景 如各种肉瘤 黑色素瘤 恶性淋巴瘤 肾癌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及高分化腺癌 肝癌 肺癌 乳腺癌 宫颈癌 卵巢癌 消化道肿瘤 胃癌 结肠癌 食道癌 胰腺癌 喉癌 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除外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 有些肿瘤 如各种肉瘤 黑色素瘤 肾癌等对化疗不敏感 因此DC CIK细胞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15 04 2020 28 DC CIK细胞治疗禁忌症 孕妇或正在哺乳的妇女T细胞淋巴瘤患者不可控制的严重感染患者对IL 2等生物制品过敏的患者艾滋病患者正在进行全身放疗 化疗的患者晚期肿瘤造成的恶病质 外周血象过低者 15 04 2020 29 治疗过程 采集外周血50 80ml或是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 实验室培养 诱导 激活 DC细胞 第7天多点皮内或静脉注射 CIK细胞 第9 10天静脉回输 整个疗程10天左右 15 04 2020 30 回输图示 15 04 2020 31 CIK DC细胞治疗流程 第一步 外周血细胞采集 第二步 CIK DC诱导 第三步 抗原负载 扩增 第四步 CIK DC回输 15 04 2020 32 CIK DC细胞治疗流程 15 04 2020 33 质量控制 外周血培养前进行无菌培养 回输前48小时进行无菌培养 回输细胞活性和免疫活性检测 细胞活性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