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习题与答案 统计实务配套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统计习题与答案 统计实务配套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统计习题与答案 统计实务配套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统计习题与答案 统计实务配套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统计习题与答案 统计实务配套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分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三种。这里的数据属于:A)类型数据 B)顺序型数据 C)数值型数据2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设某地区有12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A)每个企业的产品 B)每一件产品C)所有12家企业 D)每一个企业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生体重 D)工业企业数 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是指:A)可变的不可统一度量的量 B)可变的可以统一度量的量C)不变的量,常数量 D)不变的可以统一度量的量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通常是:A)抽样调查 B)普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为了了解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要抽查足够多的职工来调查,这个方法在统计中称为:)平均指标法 B)抽样法 C)分组法 D)大量观察法二、多项选择题要究研某管理局所属30个企业所有职工的工资水平,则 A)总体是管理局所属的30个企业 B)总体是3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C)总体是3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工资 )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企业 )总体单位是每个职工 9推断统计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如何科学地确定总体 B)如何科学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C)怎样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 D)怎样控制总体对样本的代表性误差 E)由所抽取的样本去推断总体特征10定比尺度的特点是 A)它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B)它没有绝对零点C)它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全部特性 D)它所计量的结果不会出现“0”值E)它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1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口是统计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质量指标 D)“职业”是每个人的品质标志,“职业”是质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教师”是品质标志表现三、判断改错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铁路的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 B、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D、查型调查2为比较男性和女性每年花在三种奢侈品上的平均金额,使用哪一种图为最好:A、直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确定组数和组中值 B、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C、确定组距和组限 D、选择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20 B、510 C、500 D、5405代表性误差是:A、全面性调查所特有的 B、非全面性调查所特有的C、经常性调查所特有的 D、一次性调查所特有的6对某地区五金交电商品的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则调查单位是A、该地区所有经营五交电商品的商店 B、该地区全部五金交电商品C、该地区每一个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D、该地区每一种五金交电商品7指出下面调查报告中,哪个调查是错误的、有问题的 A、报告一:某小学有教师5人,他们的年龄分别为25岁、19岁、20岁、50岁、59岁 B、报告二:某工厂本月生产各种皮鞋200双,其总产值为100万元,利润额为4000元 C、报告三:某地区本月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130万元,利税总额为12万元,亏损额为3万元 D、报告四:某商店本月商品销售总额为100万元,职工人均创利1.2万元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哪几个属于变量分布数列:A、1998年福建省自学考试经济类考生按专业分布B、我国电站按能力分布 C、某城市商店按商品流转额大小分布D、某工厂工人按生产定额完成程度分组 E、某地区工厂按利税率水平分组次数分布能A、表明社会现象发展速度 B、表明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大小C、反映总体的构成情况 D、反映总体的分布特征E、据以计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属于调查资料准确性检查对象的误差有A、计量误差 B、计录误差 C、计算误差 D、抄录误差 E、抽样误差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变量 D、工业企业总产值是变量E、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0时, 下述哪种情况应计算在人口数之内 A、1990年6月30日23时出身的婴儿 B、1990年6月29日8时出身, 20时死亡的婴儿 C、1990年6月29日21时出身, 7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 D、1990年6月29日23时死亡的人E、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6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A、发现事物的特点 B、划分经济类型 C、分析总体内部结构 D、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E、划分各组界限 7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分组还是异距分组,决定于 A、现象的特点 B、变量值的多少 C、次数的大小 D、统计研究的目的 E、组数的多少三、判断改错题 1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2通过统计分组,使同一组内的各单位性质相同,不同组的单位性质相异。( )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还有可能产生登记性误差,所以它的误差要比全面调查的误差大。( )四、计算题某服装企业为了了解服装市场的购买力,调查了50个居民户,家庭人均年服装消费支出数据(单位:元)如下:367 322 294 273 237 600 327 298 276 246311 355 240 275 296 324 382 229 264 288 235 271 291 319 360 226 262 286 309 352337 222 260 284 304 343 217 259 283 303 50 253 281 301 329 212 257 281 303 332要求:(1)对上述数据进行分组(2)绘制数据分布的茎叶图、直方图和曲线图(3)简要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第三章数值性统计指标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成本比去年降低2%,实际降低3%,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 完成程度为:A、150% B、1% C、98. 98% D、5%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本身数值大小不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权数数值之和的大小 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的大小3、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 B、同质性 C、变异性 D、社会性4、调查某地区100户家庭,按家庭订购报刊份数分组如下:报刊数 0 1 2 3 4 合计家庭数 6 57 23 11 3 100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的众数为:A、1 B、57 C、4 D、2 5、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6、 2000年某工厂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30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400元。2001年两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则2001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0年: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做结论7、某企业产品第一批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该厂三批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A)1.5% B)1.6% C)4.5% D)1.48%8、某工厂有三个流水连续作业车间,某月份车间制品合格率依次为0.95、0.9、085,由于全厂总合格率是合车间合格率的连乘积,所以平均车间合格率要采用:A) B)C) D)8、某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分别为7.3平方米和18平方米,标准差分别为2.8平方米和6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A、城市大 B、乡村大 C、城市和乡村一样 D、两者不能比较二、多项选择题1、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说明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2、均值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最主要的测度值,这是因为 A、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它反映了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和数据必然性的特点 C、它有许多优良的数学性质D、它比众数和中位数更具有稳定性E、它在计算方法上也是最简单的3、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应该用均值来分析和描述地区间的工资水平B、宜用众数来描述流行的服装颜色 C、考试成绩中位数的含义是有一半考生的成绩超过此数 D、在数据组高度偏态时,应该用中位数而不是用众数来作为平均数 E、一般常用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年平均增长率三、判断改错题1、若甲、乙、丙三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0%、100%和110%,则这三个企业平均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应为100%( )2、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了4%,劳动生产率计划仅完成了一半。( )3、加权算术平均数是以总体单位总量为权数的,而加权调和平均数则是以总体标志总量为权数的。( )4、标志变异指标既反映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共性,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四、辨析题1在美国的近期辩论中,一位政治家声称,由于美国的平均收入在过去的四年中增加了,因此情况正在好转。而它的政敌却说,由于在富人和穷人的平均收入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差异,因此情况正在恶化。这两种说法对吗?请用有关统计指标阐述你的理由。2.下面的两个直方图,分别反映了200种商业类股票和200种高科技类股票的收益率分布。在股票市场上,高收益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投资于哪类股票,往往与投资者的类型有一定关系。(1)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统计测度值来反映投资的风险?(2)如果选择风险小的股票进行投资,应该选择商业类股票还是高科技类股票?(3)如果你进行股票投资,你会选择商业类股票还是高科技类股票? 商业类股票 高科技类股票3某公司下属两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其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产 量(吨)单 位 成 本(元)基 期报告期基 期报告期甲企业乙企业1200180024001600600700600700合 计30004000660640试问: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公司下属各企业单位成本都没有变化,但该公司总平均成本却下降了20元,这是为什么?试用适当的统计学原理说明,无需计算。4某市本月招收各类职业人员男女分组资料如下: 男 性 女 性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技工 教师 医生 350 200 50 70 50 3 50 150 300 20 45 24 试分析是男性录用率高还是女性录用率高,什么原因?五计算题1安固物业公司需要购买一大批灯泡,你接受了采购任务。假如有两个供应商,你希望从中选择一个。为此,你从两个供应商处各随机抽取了一个灯泡样本,进行了“破坏性”实验,得到灯泡寿命数据如下: 灯泡寿命(小时)700-900900-1100 1100-1300 1300-1500总和供应商甲供应商乙 11 4 15 34 24 19 10 3 60 60你将选择哪个供应商?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某地20个国营商店,2005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分组 (%) 商店数目计划商品销售额 (万元)流通费用率 (%)90以下 3 45.9 14.890100 4 68.4 13.2100110 8 34.4 12.0110120 5 94.3 11.0试计算该地区20个商店 (1)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2)总的流通费用率。3、某市三个百货商店2003年上半年零售情况统计资料如下:第一季度实际零售额(万元)第二季度第二季度零售额为上季度的%计 划实 际计划完成百分数%零售额(万元)比重%零售额(万元)比重%第一百货90100110第二百货130150100第三百货230237.595合计450要求:(1)计算空格的指标(2)分析第三百货商店如能完成计划则将多销售若干万元?该市三个百货商店则将超额完成计划多少? 第三百货商店未完成计划对零售额计划完成影响多大?第四章时间数列分析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某企业第一,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原材料平均库存额分别为10万元, 15万元, 20万元, 则全年的平均库存额为A)15万元 B)1625万元 C)1125万元 D)1385万元2、某地区1995年工业增加值850亿元,如果按每年平均增长6%的速度发展,2005年该地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A) 90100亿元 B) 152222亿元 C) 522222亿元 D) 9010亿元3、 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1999年为3%, 2000年为5%, 则19992000年该地区粮食产量共增长了:A)2% B)8% C)815% D)15%4、如果现象的绝对增长量各年相同,则逐年的增长速度: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不能做论5、某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5万吨, 期末库存量为3万吨, 则A)两指标皆为时期指标 B)两指标皆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 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 后者为时期指标6、长期趋势测定的主要方法有:A)直观法 B)移动平均修匀法 C)趋势线配合法 D)以上B、C两项7、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2001年为13%,2002-2003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A) B)C) D)8、如果采用四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9、利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当(Yi)/Y0 n时,现象为( )。A)递增型 B)递减型 C)稳定不变 D)变动类型无法确定10、19962000年我国房地产业经营情况:经营总收入增长了51倍,据此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3852% B)5028% C)5716% D)4357%11、对某地区前5年粮食产量进行直线趋势估计为: 这5年的时间代码分别是:-2,-1,0,1,2,据此预测今年的粮食产量是( )。A)97 B)102.5 C)108 D)113.512、按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计算移动(4或12项)平均数的主要目的是( )。A)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B)除循环变动的影响;C)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D)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二、多项选择题1、定基增长速度等于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定基发展速度减1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累积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E)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积再减12、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加一;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加一后的连乘积;E)环比发展速度乘积等于总速度。3、所谓季节变动指因季节改变带有规律性的变动,所以:A)若干年中各个季度有规律性的变动是季节变动 B)一年中各个月份有规律性的变动是季节变动 C)一月内各天有规律性的变动不是季节变动D)一天内各个时间有规律性的变动不是季节变动 E)上述C、D两种说法是不对的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平均增长量可以用定基增长速度乘以最初水平的1/n倍求得B)平均增长量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求得C)已知一个时间数列的项数、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发展速度,可以求出实际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D)时间数列的最末时期对最初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以及累计增长量,可以求出实际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E) 基发展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的n倍求得,也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求得5、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累计法主要区别在于:)水平法侧重考察现象的整个发展过程,而累计法则侧重考察现象发展的最末期的发展水平)累计法只适用于时期序列)水平法既适用于时期序列,也适用于时点序列)水平法计算的结果大于累计法的计算结果)如果考察投资额完成情况,宜采用累计法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流转次数 B)产成品库存额C)固定资产原值 D)股票价格 E)出生人口数7、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有( )。A)水平法和累计法 B)移动平均法C)趋势模型法 D)时距扩大法 E)统计指数法三、判断改错题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2、最小平方法的计算原理是实际值与趋势值的离差平方之和为零以及实际值与趋势值的离差之和为最小。( )3、假设某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那么其间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不变。()四、计算题1、某商业企业资料如下:指标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商品销售额200240196180160160150流通费用额20211918171716月初库存额1201009080706866试计算一季度、二季度月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和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甲、乙两省2000年到2005年GDP资料如下表年份GDP(千万元)甲省乙省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319032903400362038004000482049405040514052425346 试计算: (1)甲、乙两省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2)2005年后按此速度,两省同时增长,甲省要在哪年才能赶上乙省? (3)如果甲省要在2010年赶上乙省,则2005年后每年应增长百分之几?第五章统计指数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用综合指数计算总指数的主要问题是A、选择同度量因素 B、同度量因素时期的确定 C、同度量因素选择及其时期的确定 D、个体指数和权数的选择2、销售量指数的指数化因素是:(甲)单位商品价格,(乙)商品销售量;成本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丙)产品产量,(丁)单位产品成本。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3、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 )指数。A.综合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可变构成4、下面几个加权算术平均数量指标指数中,( )等于综合形式的拉氏数量指标指数。A. B. C. D. 6、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依此计算该地区物价指数为( )。A9 B8.1 C109 D108.1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物价指数 B、成本指数 C、消费者价格指数 D、股价指数 E、增加值指数2某工业企业总成本1999年比1998年增加了14%,其原因是平均成本和产量两个因素的变化。这两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为:A、平均成本下降5% B、平均成本增加4%C、产量增加20% D、产量增加10%E、产量增加5%3、指数的作用是( )。A、综合地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和程度B、可通过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C、综合地反映现象发展的规模、水平D、用于研究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E、综合地反映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一般水平。4、设P为商品价格,q为销售量,指数 p0q/1p0q0 的实际意义是:A、综合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B、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C、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D、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量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E、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5、平均指数( )。A、是一种总指数B、采用“先对比,后平均”的方式编制的C、是两个平均数的比值D、有三种型式:算术平均指数,调和平均指数和几何平均指数E、计算结果大于综合指数三、判断改错题1、某地区零售物价指数为117%,则说明用同样多的人民币购买商品的数量比以前少了17%。 ( ) 2、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四、辨析题1、下表是A、B两省1、2月份移动通信公司GSM用户非漫游本地主叫通话量采取服务“套餐”前后平均每分钟的单价和通话业务量:通话业务量(万分钟)平均单价(元/分钟) 1月 2月 1月 2月 A 29287 32650 0.4 0.35 B 14752 16250 0.38 0.32要求:1)试选择适当的指标计算分析移动通信公司A、B两省GSM用户非漫游本地主叫电话业务的发展情况。2)通过计算结果验正“业务收入减少了,企业的发展减缓了”这一观点的正误性。五、计算题1、某企业共生产三种不同的产品,有关的产量、成本和销售价格资料如表: 产品种类计量单位基期产量计算期产量单位成本销售价格A产品 件2703405065B产品台32358001000C产品吨190150330400 要求:分别以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产量指数,并说明两种产量指数不同的经济意义。2、某市出口的4种商品资料如下:类别及品名计量单位出口价格升(+)跌(-)%出口额(万美元)上年同季本年同季甲吨-238854200乙百张+638974100丙百米-332763280丁吨+52445256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1)计算出口额、出口价格和出口量指数。(2)从绝对量与相对量两方面对出口额变化进行因素分析。第六章抽样推断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运用抽样方法了解连续生产的某种小型机械零件的质量状况,一般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A)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纯随机抽样2、从某生产线上每隔55分钟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A) 等距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简单随机抽样3、是非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A) 1 B) 0.5 C) 0.25 D) 0.0254、抽样调查中A)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B)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性误差C)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D)既无登记性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5、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灵活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随机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6、抽样误差是指:A)计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B)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C)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D)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7、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间的数量关系是:A) 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B)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C)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D)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极限误差。8、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9、对某市居民生活状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 据样本资料计算, 平均每居民实际月生活费用76元, 抽样平均误差3元, 调查队推断市居民实际月生活费用在7082之间, 这一推断的可靠程度为: A、68.27% B、95% C、95.45% D、99.73%10、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11、根据某城市抽样调查225户,计算出户均储蓄额30000元,抽样平均误差800元,试问概率为90%,户均储蓄余额极限误差是多少?A、53.3 B、1.65 C、720 D、1320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抽样误差减少1/3,则样本量必须增加多少倍? A、1/3 B、1.25 C、3 D、9二、多项选择题1、在重复抽样条件下,影响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样本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C)样本单位数 D)总体单位数 E)抽样方法2、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多个样本,所以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C)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D)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的数值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3、抽样推断的概率度、可靠性和精确度的关系为:A)概率度增大,估计的可靠性也增大B)概率度增大,估计的精确度下降C)概率度减小,估计的精确度下降D)概率度减小,估计的可靠性增大E)估计的可靠性增大,估计的精确度也增大4、由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可知,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A)样本均值恰好等于总体均值 B)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C)样本均值的方差等总体方差 D)样本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 E)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5、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 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 D)只能在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 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6、抽样平均误差:A)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误差程度 B)是样本指标误差的平均数 C)是样本指标误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D)是所有可能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E)是误差平均的可能范围三、判断该错题1、组织整群抽样应尽量扩大总体,以达到缩小误差,提高效果的目的。( )2、抽样调查中的允许误差范围亦称为区间估计。()3、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还有可能产生登记性误差,所以它的误差要比全面调查的误差大。( )4、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5、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缩小抽样误差的范围,则会降低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 )四、辨析题1、某市对商品零售额进行抽样估计,以每个商业企业作为抽样单位。在抽样中,把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商业企业作为抽样框。抽样时,按注册资金多少把商业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然后在各类中分别随机抽取样本,并让样本户分别填报统计报表,报送统计机关。统计机关发现有的企业按时填报,有的企业不按时填报,为了及时汇总就按填报的单位计算平均数加以推算。 试回答:(1)这种抽样是什么抽样?有什么优点。 (2)抽样框存在什么问题? (3)这种估计方法存在什么问题?五、计算题1、某储蓄所按年终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号码顺序每隔10户抽取一户,共抽取500户的资料如下表:定期储蓄存款金额(元)户数(户)1000以下1000200020005000500080008000以上501502008020合 计500要求:1)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该储蓄所定期储蓄存款的区间范围;2)以同样的概率估计定期储蓄存款8000元以上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2、某进出口公司出口一种名茶,规定每包规格重量不低于150克,现在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1%进行检验,结果如下:每包重量(克) 包数148 149149 150150 151151 152 10 20 50 20 合计 100试计算:(1) 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茶叶平均每包的重量,以便确定是否达到重量规格的要求。(2) 以同样的概率估计这批茶叶包装的合格率。3、某居民小区为研究职工上班从家里到单位的距离,抽取了由16人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他们到单位的距离(单位:公里)分别是: 10 3 14 8 6 9 12 11 7 5 10 15 9 16 13 2求:(1)职工上班从家里到单位平均距离在95%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 (2)如果使单位平均距离的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如何?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两线性相关变量的相关图形是一条:A、平行于X轴的直线 B、平行于Y轴的直线 C、 倾斜的直线 D、倾斜45且过原点的直线2、若估计标准误S等于因变量的标准差,则说明回归方程:A、很有意义 B、毫无价值 C、计算有误 D、问题不成立3、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建立回归方程C = a + b。经计算,方程为C = 20 -0.8,该方程的计算:A、a值是明显不对的 B、b值是明显不对的 C、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 D、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4、已知某工厂产品产量和成本费用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千吨时,其成本费用为3万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费用为6000元,则成本费用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A、C = 24 + 6000 B、C = 24000 + 6C、C = 6000 + 2.4 D、C = 0.6+ 2.45、相关与回归分析时,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A、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C、两者均需确定 D、两者都勿需确定6、判定系数的值越大,则回归直线A、拟合程度越低 B、拟合程度越高C、偏离原始数据定越远 D、进行预测越不准确7、相关分析是研究: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机互关系间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8、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A、Y= -40 + 1.6 X r =0.89 B、Y= -5 3.8X r = -0.94C、Y= 36 2.4 X r = 0.96 D、Y= 36 + 3.8 X r= 0.989、如果估计标准误差,则表明 A、全部观察值和回归值都不相等 B、回归值代表性小 C、全部观察值和回归值的离差之积为零 D、全部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二、多项选择题1、判定系数越大,说明: A、观察值的离散程度也越大 B、回归估计愈准确 C、估计标准误的越大D、回归系数也越大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也越大2、在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A 、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均为随机变量 C、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D、对等关系 E、不对等关系 3、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 C、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D、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E、年龄与血压之间的关系4、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A、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相关中的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而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E、相关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可以计算出两个回归系数5、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现象间确定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1C、相关现象必须均属于随机现象 D、现象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E、相关数列的项数必须足够多. 6、相关系数r的大小与回归估计标准误差值的大小表现为: A、变化方向一致 B、各自完全独立变化 C、变化方向相反 D、时而发生一致变化,时而又发生反向变化E、二者都受大小的影响7、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下列统计指标值可能为: A、r=1 B、r=0 C、r=-1 D、=0 E、=1三、判断改错题1、估计标准误差是以回归直线为中心反映各观察值与估计值平均数之间的离差程度的大小。( ): 。2、最小平方法的计算原理是实际值与趋势值的离差平方之和为零以及实际值与趋势值的离差之和为最小。 ( ): 。 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4、相关系数r有正负、有大小,因而它反映的是两现象之间具体的数量变动关系。( ) 。5、相关系数r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值越大,从而直线回归方程的精确性越低。 ( ) 。 6、回归系数的符号与相关系数的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 。四、辨析题某市经济学家利用前些年的货币供应量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