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pt_第1页
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pt_第2页
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pt_第3页
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pt_第4页
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 2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3 概述 1 5 1概述 1 多氧大环内酯抗生素 5 1概述 5 1概述 5 1概述 2 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 1概述 3 蒽沙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 2红霉素 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2 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3 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 5 2 1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 结构 5 2 1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2 物理性质红霉素碱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结晶形式 它们的结晶水含量和熔点都各不相同 其中有两个晶形的熔点为130 132 另一个为190 192 虽然晶形不同 但生物活性和其他性质都未改变 风干红霉素含水量为7 10 当晶体完全失水后 就变成无定形粉末 但仍不失去活性 5 2 1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3 稳定性红霉素在干燥状态下是稳定的 结晶在室温下可保藏一年 效价并不降低 在pH6 8的水溶液中也很稳定 在4 下放置3个星期 效价并不降低 如在室温下 一个星期后略有损失 但再经七个星期 其效价并不再继续降低 红霉素溶液在60 保持5min并不破坏 但在pH6 8范围以外的水溶液 经24h即失效 5 2 1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4 化学性质红霉素在碱性条件下 内酯环易破裂 加酸后 也不再成环 在酸性条件下 苷键易水解 经1mol L盐酸甲醇溶液的温和水解 其中的一个苷键即破裂 得到一种碱性物红霉糖胺 erythralosamine 和红霉糖 红霉糖胺再经6mol L盐酸水解 就得到去氧氨基己糖 5 2 1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红霉素中的红霉内酯环有一个活泼的酮基 它能和红霉素分子的其他功能基团起反应 用各种不同试剂解离出红霉糖和去氧氨基己糖都必然会改变这个环的结构 因此 得不到游离的红霉内酯 如用硼氢化钠将红霉素的酮基还原 红霉素就失去原有的酮基 转变为二氢红霉素 没有抗菌活性 再水解去掉其中的二糖 就能得到二氢红霉内酯 dihydroerythronolide 5 2 1红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红霉素发酵液中 除了红霉素A外 还含有红霉素B及C 红霉素B在提炼过程中和红霉素一起结晶析出 红霉素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而红霉素B则比较稳定 因此可利用稳定性的差别来精制红霉素B 红霉素B与红霉素一样 受温和的酸性水解产生红霉糖 但受强烈酸性水解 就不像红霉素那样产生丙醛 而是产生巴豆醛 crotonaldehyde 的衍生物 这两个红霉素性质的区别 就在于此 5 2 2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1 红霉内酯的生物合成 5 2 2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2 糖的生物合成 5 2 2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5 2 2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3 红霉素生物合成的最后步骤 5 2 3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1 生产菌种红霉素链霉菌在合成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 是由淡黄色变为微带褐色的红色 色素不渗透到培养基中 气生菌丝为白色 孢子丝呈不紧密的螺旋状 约3 5圈 孢子呈球状 常用砂土管或冷冻管保存 以冷冻管保存的孢子质量好 5 2 3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2 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 1 孢子制备及控制要点孢子培养一般采用淀粉 玉米浆 硫酸铵等琼脂斜面培养基 37 培养7 8天 即生长成熟 孢子培养基中的配比适当与斜面孢子的质量和菌种的发酵单位有重要的关系 琼脂本身的质量对孢子质量和数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而这一点常常为人们所忽视 为了减少因琼脂产地 加工方法不同而引起斜面质量的差异 可用水洗琼脂 除去某些可溶性杂质 以提高和稳定孢子质量 光对斜面孢子生长有抑制作用 应该避光培养 5 2 3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2 种子培养及控制要点种子培养是采用淀粉 葡萄糖 黄豆饼粉 硫酸铵和碳酸钙等组成的培养基 直接用红霉菌孢子悬液亦可用摇瓶种子培养液做种子罐接种 各级种子于28 35 进行培养 经一定时间后 种子生长成熟 即可移入发酵罐 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和质量与孢子发芽和种子质量有重要关系 种子质量还与种子培养时消耗功率的大小有明显关系 在不损害菌丝的情况下 增加种子培养的输入功率 能使红霉素的发酵单位直线上升 5 2 3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3 发酵生产及控制要点 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最适碳源是蔗糖 在蔗糖浓度为7 0 时 红霉素产量和菌丝干重为最大 各种碳源的效果大小的顺序为 蔗糖 葡萄糖 淀粉 糊精 5 2 3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在无机盐中 铁盐可以降低红霉素的产量 如培养基含有400 g mL的铁 培养液中的效价就会降到零 5 2 3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发酵条件控制在稀薄培养基中 通气效率较好 能够满足菌的需氧量 所以红霉素的生物合成不受通气的影响 但在丰富培养基中 红霉素的产量则随通气速率的增加而提高 菌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红霉素的生物合成是有影响的 红霉素链霉菌生长的最适pH为6 6 7 0 而红霉素合成的最适pH为6 7 6 9 pH的改变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很大 因此 应调整好培养基中生理酸性和生理碱性物质的用量 以保证发酵过程中pH在适当范围 5 2 3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3 提取和精制红霉素提取的步骤如下 5 3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 2 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3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 1 5 3 1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 5 3 2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 利福霉素SV注射剂能高效地抗革兰阳性菌及结核分枝菌 但口服后排泄快 血药浓度不高 利福平对耐甲氧苯青霉素钠的金葡菌所引起的感染疗效显著 它和万古霉素联合治疗能起协同杀灭葡萄球菌的作用 但单独使用都易引起耐药性 利福定即异丁基哌嗪利福霉素 此药具有抗结核作用强及血药浓度比利福平高两倍的优点 5 3 2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 环戊哌利福霉素即利福喷丁 是一个长效利福霉素 其半衰期为32 8h 和利福平相比 每周用药只1 2次 抗菌活性为利福平2 10倍 LD50比利福平低2 5倍 和氧氟沙星联用治疗麻风病效果极佳 罗哌啶利福霉素不仅抗结核菌强于利福平 ED50比后者小7倍 而且对耐药菌效果好 在肺中浓度比血液中高10 20倍 5 3 3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1 生产菌种在研究利福霉素B的生物合成途经时 发现利福霉素SV是利福霉素B的前体 目前工业生产利福霉素SV的菌株是用高效诱变剂N 甲基 N 亚硝基胍处理菌丝断片得到的阻断突变株RS20 该菌发酵生产利福霉素SV的能力为2000 g mL 5 3 3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2 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 1 发酵生产流程 5 3 3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2 发酵生产及控制要点 培养基斜面培养基 用Bennet培养基或5 麸皮的琼脂斜面 种子培养基 葡萄糖1 5 淀粉1 5 黄豆饼粉1 0 蛋白胨1 0 KNO30 05 CaCO30 2 pH7 0 发酵培养基 葡萄糖10 黄豆饼粉1 0 蛋白胨1 0 鱼粉0 5 KNO30 8 KH2PO40 015 氯化钴1 g mL CaCO30 5 5 3 3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培养条件控制斜面在28 培养6 8天 基质菌丝生长丰满 色泽橘红 经摇瓶试验 效价合格后供生产使用或制成冷冻管冰箱保存 摇瓶在28 摇床生长48 60h 菌丝生长浓厚逐渐变色 pH7 0 7 3 一级种子罐28 培养55 65h pH7 0 7 2 残糖1 5 菌丝含量20 级种子罐28 培养40 55h pH7 1 7 3 残糖2 5 菌丝含量35 40 2000r min离心5min 效价300U L 5 3 3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3 利福霉素SV的提取和精制 1 工艺流程 5 3 3利福霉素SV的生产工艺 2 提取工艺控制要点发酵液预处理要求去除蛋白质等易乳化杂质 可加入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PAMC 或SL 3 板框过滤 滤液加破乳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简称1231 稀HCl调pH2 5 用乙酸丁酯 BA 萃取 萃取液用1 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