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导学案第四单元.doc_第1页
六语导学案第四单元.doc_第2页
六语导学案第四单元.doc_第3页
六语导学案第四单元.doc_第4页
六语导学案第四单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执教者:仇玉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 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音。2小组合作:轮流读生词,交流识记方法,讨论“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熟能生巧”在文中的意思。朗读课文,及时纠错。3展示课文朗读,互相考问词义。活动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认真朗读课文:围绕课题,用一个词来形容姥姥或她的剪纸。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组内交流。3展示质疑。活动三:三读课文,理清脉络。1浏览全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2组内讨论分段。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画“ ”。刁难(nn nn) 择菜(zhi z) 啃食(kn kng) 联结(je ji)数九隆冬(sh sh)有求必应(yng yng)2选择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说一句话。一、导入新课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姥姥的剪纸。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出示“活动一”,学生学习。(师巡视,了解学生解词方法)2检查活动成果。(1)抽号读生字词、互考词意。(2)抽号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出示“活动二”。(师了解点拨学生的疑难之处。)2小组代表展示。(提醒学生评点、补充)四、三读课文,理清脉络1关于姥姥的剪纸,课文讲了哪些情况?出示“活动三”。2.小组代表展示。(师点拨)教学反思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仇玉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词句,感悟姥姥的神,体会剪纸里蕴含的情。教学重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品味词句,感悟姥姥的神,体会剪纸里蕴含的情。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感悟“神”1. 朗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表现姥姥剪纸“神”的语句,想想:姥姥剪纸“神”在哪里?姥姥剪纸为什么这么“神”?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从诵读开始)活动二:品味“爱”1默读712自然段,想想:幼小时,姥姥用剪纸“拴”着我,从那一幅幅“牛兔图”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组内交流,分角色读好712自然段。3全班展示:读课文,说体会。活动三:铭记“情”1自由读第13自然段:用心读一读描写剪纸画面的语句,我想给它取名 。姥姥是想通过剪纸对我说:“源源,”看到这幅剪纸,我想说:“姥姥,”2组内交流(扮演姥姥和“我”,练说)。3展示质疑。【检测反馈】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首小诗:好想:每当捧出姥姥的剪纸,总会想起 ,想起 。忘不了 ,忘不了 好想,回到从前,坐在姥姥的身边!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一、复习导入姥姥的剪纸艺术堪称“神”,姥姥的剪纸含着浓浓的爱,深深的情。二、感悟“神”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三、总结全文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教学反思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执教者:仇玉洁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重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难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2组内轮读生词,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嫂子 牛棚 衰弱 趁机 挣扎 气势汹汹3展示质疑。活动二:通读课文,走进传说。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给课文分段,根据课文内容用小标题概括段意。牛郎老牛,相依为命 , , 王母严惩,隔河相望2组内交流。 3班级交流。活动三:再读课文,了解人物。1读读课文,用一个四字词语评价故事中的主人公。牛郎: 织 女: 老牛: 王母娘娘: 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听写词语 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3.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三、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四、讲读第一部分。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五、总结本课教学。教学反思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仇玉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难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研读课文,体味情感。1.品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2.组内交流。 3.班级展示。活动二:复述课文,再现故事。1读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列小标题。(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牛郎老牛,相依为命 ( )天河永隔,七夕相见( )王母严惩,抓走织女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老牛指点,见到织女 (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2组内根据上面的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3班级展示。活动三:走出课文,拓展延伸。1回忆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2组内交流。3全班展示质疑。【检测反馈】我们想对织女和牛郎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导入新课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二、小结在这篇课文中,我喜欢王母娘娘。因为从一般人的角度去看(另一个角度去看),王母娘娘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恶魔,也是一堵(块)把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的墙壁。但是我看到的王母娘娘却(可以说)是一个主持人,如果没有她,就没有牛郎织女这个(样)唯美动人的故事。教学反思1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执教者:仇玉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学生字,解词语。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在文中划出生词。理解词语。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展示。活动二:读课文,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完成: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用“”标出。课文重点写的哪部分?2组内交流。3班级交流。 活动三:抓线索,明结构。1.朗读读517自然段,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好”体现在哪四个方面?2小组交流。好在有 的舞蹈场面 好在有 的鼓声好在有 的击鼓后生 好在有 的舞姿3班级交流。【检测反馈】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骤雨(zu zhu) 耳畔(pn bn) 战栗(l s) 枣树(zho zo)愈捶愈烈(chu cu) 戛然而止( ji) 一、导入新课1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说说感受。2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齐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学生字,解词语1出示活动一,学生学习。2小组展示,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三、读课文,知内容1课文介绍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情况?是说明式的,还是叙事式的?2出示活动二。3小组展示。四、抓线索,明结构1出示活动三。2小组展示,师点拨概括的方法。教学反思1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仇玉洁 教学目标1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的性格。2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教学重点重点: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的性格。难点: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感受蓄而待发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4自然段,思考: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我看到了什么?从“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这些词中读出了什么?把感受写下来。2小组交流。3展示朗读。活动二: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轻声读读57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式表达舞蹈场面的?2小组交流,朗读。 3班级展示。 活动三:聆听激越粗犷的鼓声美。1 大声读读810自然段,思考:六个“隆隆”的作用是什么?发挥想象仿写: 成了牛皮鼓面了,我听到了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出现这些句子? 一、复习导入我们说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它究竟美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寻美比赛!二、感受蓄而待发的后生美1.出示活动一。2.小组展示。3.小结。三、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舞蹈开始了!出示活动二。2小组展示,朗读。 3小结。 四、聆听激越粗犷的鼓声美1听那鼓声!出示活动三。2小组展示,朗读。教学反思1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执教者:仇玉洁 教学目标继续领略黄土高原后生豪放的性格和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重点、难点:继续领略黄土高原后生豪放的性格和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感受击鼓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在喜欢的句子旁写感受。 2小组交流。 3班级展示。活动二:欣赏变幻的舞姿美。1.轻声读读1417自然段,思考:理解“叹为观止”。为什么后生们的舞姿使人叹为观止?2小组交流。 3班级展示。 活动三:意会鼓止的寂静美。1自由朗读182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极力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1.按课文内容填空。_,是急促的鼓点;_,是飞扬的流苏;_,是蹦跳的脚步;_,是闪射的瞳仁;_,是强健的风姿。2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 ,使人叹为观止。3课后练习3。一、复习导入朗读1-11自然段。(女生读、男生读、齐读)二、感受击鼓的后生美三、欣赏变幻的舞姿美四、意会鼓止的寂静美1.引读: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 出示活动三。2小组代表展示。3.小结。三、总结课文1如果给安塞腰鼓设计一句广告,你准备怎样写?2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作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赞美宽厚辽阔的黄土高原,赞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那“元气淋漓”“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的人民。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抒情的技巧,也像那鼓声一样,震响在我们的心里!教学反思习作4教学设计执教者:仇玉洁教学目标1. 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2. 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教学准备活动单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回忆姥姥的剪纸1.自主回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给我们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姥姥的剪纸作品怎样?(自己找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读读)3.姥姥的剪纸里还有故事呢!你能看懂姥姥的剪纸吗?4.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5.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补充。活动二欣赏剪纸,发挥想象1.自己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剪纸。方法提示:()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要分清主次,先看主要的、重要的内容。.边看图边练习说话,交待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给组员听。.组内交流,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集体交流。活动三学习佳作,畅谈感受1.小组长推荐一篇佳作,组织组员一起学习。2.小组交流佳作中的好词、好句,畅谈学习感受。3.小组长汇报学习成果。【检测反馈】摘录有关描写剪纸的好词好句好词:好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姥姥的剪纸中那位心灵手巧的姥姥吗?一张纸、一把剪刀在她手中变得出神入化,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作品。二、自主学习:活动一回忆姥姥的剪纸活动二欣赏剪纸,发挥想象活动三学习佳作,畅谈感受三、小结:只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的文章肯定会充满生机。教学反思练习4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执教者:仇玉洁 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和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成语。教学重点重点:认识、了解俗语,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难点:诵读和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成语。教学准备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一:进入情境,了解俗语。1自读语文与生活1的内容,思考舅舅的话是什么意思?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活动二:众说纷纭,理解俗语。1轻声读语文与生活2的内容,思考:它们分别讲的是哪一方面的俗语?我还知道的俗语有 。2组内轮读俗语,交流以上问题。3班级展示。活动三:了解戏曲,积累成语。1大声读读十二个成语,结合插图,想想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成语? 2组内合作:交流成语的意思。试背。3班级展示。【检测反馈】1补充成语。粉( )登场 唱念( )打 余音绕( ) 感人( )2写出几个你已经记住了的几个俗语。 一、浏览内容二、进入情境,了解俗语1.出示活动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