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应急预案.doc_第1页
项目部应急预案.doc_第2页
项目部应急预案.doc_第3页
项目部应急预案.doc_第4页
项目部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 目 部 应 急救 援 预 案编 制:审 核:审 批:对相关人员进行交底。6.1.1.2施工负责人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求进行监督检查。6.1.1.3项目经理组织技术、工程、质量、安保等相关负责人员对脚手架、支架、模板支撑、基坑支护等进行验收。6.1.1.4按照规定要求逐级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部分项的安全技术交底。6.1.1.5施工作业前进行相关安全教育。6.1.1.6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6.1.1.7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和使用合格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6.1.2.脚手架防止坍塌的措施6.1.2.1钢管、扣件材料应符合YB24263标准,满足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和硫、磷含量的要求。钢管如有严重锈蚀、压扁和有裂纹的,应禁止使用。有出厂合格证明,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标准(GB 158311995)的要求: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疏松或其他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要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毫米;扣件的活动部位应使其转动灵活,且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要小于1毫米。6.1.2.2立杆基础应硬化,并保持平整、夯实、符合方案设计要求。立杆应有底座、垫木,通板垫木宜采用长4米、宽1520厘米、厚5厘米的木板。脚手架作业区应有排水措施。相邻部位的满堂红支架(夹缝)要绑扎牢固成为一体。6.1.2.3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接受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并签字。6.1.2.4重点部位施工要设专职监控人员进行管理。各种架子搭好后,必须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使用时,特别是大风、雷后,要检查架子是否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确保使用安全。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6.1.3、支拆模板防止坍塌的措施6.1.3.1拆除区域应设置警戒线且有人监护。分步拆除,拆除作业区不准站人,不准留有未拆除的悬空钢模板。6.1.3.2模板拆除前应有拆模申请并经批准,模板工程应有验收手续。支拆模板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6.1.3.3模板拆除前应有混凝土强度报告,混凝土强度未达规定不准拆模。6.1.4、基坑、沟槽防止坍塌的措施6.1.4.1按规定程序挖土,不准超挖。机械挖土不得损坏任何地下设施、构筑物和预埋立撑。6.1.4.2槽边马道两侧1米距离内无堆土及其它杂务。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应符合要求并有措施并保证马道平整、安全。6.1.4.3坑深超过1.5米,必须支撑。沟槽支撑撑杠要横平竖直。撑杆直径根据沟槽深度而定,铁撑杆不准有焊接。遇有过槽管道设施需要加固。沟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应符合安全要求,并且沟槽上部边缘应设有安全防护设施。特殊支护的做法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支护设施如产生局部变形应立即采取措施调整。6.1.4.4沟槽上方周围应有防护围栏(上杆1.2;中杆70厘米;下杆20厘米;并有挡土板)。基坑围栏要挂密目式安全网,并绑扎牢固。围栏要悬挂安全警示标志。临边及其他防护应符合要求。遇有路口需要搭设便桥的应有防护设施,便桥必需牢固,防护得当并悬挂警示标志设警示灯。沟槽开挖遇有地下设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并进行加固。对沟槽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并有记录。还填要分步进行,并要夯实。6.1.4.5作业人员应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及教育并签字。坑槽内作业必需佩带安全帽并系牢额带。6.1.4.6基坑内作业人员应有足够的作业活动范围,光线不足时应有照明。6.1.4.7基坑支护应按规定对基坑支护变形进行监测。应按规定对毗邻构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6.2、应急预案6.2.1.发生基坑坍塌事故后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组织机械设备进行抢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伤员。并对事故情况并逐级上报。6.2.2.发生支架、脚手架、模板支撑坍塌事故后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组织人员抢险,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伤员。并对事故情况并逐级上报。6.2.3.当事故较大,施工单位不能及时处理时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报警时应说明事故性质)。维护好现场,外人不准进入。6.3应急预案的演练6.3.1项目根据施工实际组织预案演练,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各小组成员参与。6.3.2演练要做好记录,要求参与人员亲笔签名,项目应对预案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修正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6.4应急预案的演练6.4.1项目根据施工实际组织预案演练,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各小组成员参与。6.4.2演练要做好记录,要求参与人员亲笔签名,项目应对预案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修正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7、起重吊装工程:7.1、起重吊装的安全措施:7.1.1、起重吊装工人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7.1.2、起重机的司机和指挥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所使用的起重信号,起重信号一经规定,严禁随意擅自改变。7.1.3、指挥人员必须站在起重司机和起重工都能看到的地方,并严格按规定起重信号指挥作业。7.1.4、高处吊装作业应由经过体验合格的人员担任,禁止酒后或严重心脏病患者进行起重吊装作业。7.1.5、严禁任何在已吊起的构件下停留或穿行,已起吊的构件不准长时间悬挂在空中。7.1.6、对所起吊的构件,应事前了解其准确自重,严禁盲目的冒险起吊。7.1.7、起吊时,起重物必须在重臂的正下方,不准斜拉、斜吊,严禁超载。7.1.8、不直接参加吊装人员和与吊装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吊装作业现场。7.1.9、在高压线或裸线附近吊装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后,方准进行吊装作业。7.1.10、遇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雾、大雨等恶劣气候条件时,应停止、杜绝吊装作业。7.1.11、在雨期或冬季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7.1.12、工人在安装、校正构件时,应站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并佩戴安全带。7.2、应急预案7.2.1、现场技术负责人,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7.2.2、根据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起重吊装作业。7.2.3、现场专职安全员,要对吊装过程进行观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遇有危险应立即停止作业。7.2.4、起重机司机操作人员对起重机的信号、停靠装置、紧急制动装置要经常检查。7.2.5、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工具,如应急药箱、应急灯、担架等。7.2.6、一旦发生起重吊装事故,现场负责人要及时进行抢救并上报有关部门。7.3应急预案的演练7.3.1项目根据施工实际组织预案演练,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各小组成员参与。7.3.2演练要做好记录,要求参与人员亲笔签名,项目应对预案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修起重吊装事故的应急预案。8火灾事故8.1、安全措施:8.1.1、施工现场必须有防火设施。8.1.2、作业人员进场前要进行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教育。8.1.3、电气焊作业区域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8.1.4、电气焊作业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8.1.5、食堂、试验室使用各种设备要有专人负责,并建立齐全各项规章制度。8.1.6、成立义务消防队并进行演练。8.2、火灾急救8.2.1、施工现场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现场负责人应了解起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等基本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并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8.2.2、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引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如切断电源,撤离火场内的人员和周围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贵重物品,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器具。8.2.3、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8.2.4、扑灭火灾可单独采用、也可同时采用几种灭火方法 (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中断法)进行扑救。灭火的基本原理是破坏燃烧三条件 (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中的任一条件。在扑救的同时要注意周围情况,防止中毒、坍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二次事故的发生。8.2.5、在灭火后,应保护火灾现场,以便事后调查起火原因。8.2.6、火灾现场自救注意事项:8.2.6.1救火人应注意自我保护、使用灭火器材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被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8.2.6.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时物。8.2.6.3必须穿越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侵湿的被褥衣物等包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8.2.6.4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8.2.6.5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侵湿的衣物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8.3、应急预案8.3.1、发生火灾事故后首先组织人员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并接通水源并用干粉灭火器及铁锹、铁叉等灭火工具进行灭火搬离毗邻火场的易燃品。若伤员身上着火衣服难以脱下,可让伤员躺在地下滚动或用水灭火。切勿奔跑时拍打,以助长火势,防止手部烧伤。用清洁布覆盖烧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不要随便把水泡挤破。伤员口渴可给饮水和含盐饮料。8.3.2、使用现场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在火势较大,自己无法扑灭的情况下立即拨打119火险电话报警,并根据现场状况疏散闲杂人员,并对事故情况并逐级上报。8.3.3、维护好现场,外人不准进入8.3.4、分析事故原因,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8.4应急预案的演练8.4.1项目经理部根据实际组织消防演练,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参与。地点设在木工棚。8.4.2消防演练要做好记录,要求参与人员亲笔签名,项目应对消防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修正火灾的应急预案。8.5应急预案的演练8.5.1项目经理部根据实际组织消防演练,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参与。地点设在木工棚。8.5.2消防演练要做好记录,要求参与人员亲笔签名,项目应对消防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修正火灾的应急预案。9食物中毒9.1预防措施:9.1.1、职工食堂要建立健全各项卫生防御制度。9.1.2、炊事人员要定期体检,持健康证上岗并经常搞好个人卫生。9.1.3、食堂要勤打扫,勤刷洗保持干净整洁。9.1.4、专人负责买菜,鸡鸭鱼肉蛋等副食品保证新鲜,不买腐烂变质的物品。调料品一律从副食品专供点购进。9.1.5、加工食品时,生熟分开并尽量减少剩余。9.1.6、食堂加工出来的成品或半成品都要有防蝇罩措施。9.1.7、食堂重地,闲人免进。9.1.8、提高警惕,防止投毒事件发生。9.2、应急预案:9.2.1、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后,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及时将中毒人员送往最近的医院,并逐级上报。9.2.2、保护现场,配合调查处理。9.2.3、食堂进行大扫除,全面消毒。9.3应急预案的演练9.3.1项目经理部根据实际组织消防演练,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参与。9.3.2消防演练要做好记录,要求参与人员亲笔签名,项目应对消防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修正食堂中毒的应急预案。四、应急物资及设备项目部种类名称数量规格状态备注设备工具救援车辆辆良好应急器材灭火器个良好应急器材安全帽顶良好应急器材安全带条良好应急器材雨衣套良好应急器材雨鞋双良好照明器材手电筒个良好通讯器材对讲机台良好医疗器材小药箱箱良好医疗器材担架付良好医疗器材止血带条良好抢险工具铁锹把良好抢险工具撬棍把良好抢险工具麻绳条良好五事件、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图整理有关资料,向企业上级部门报告配合事故处理,抢救受伤人员立即通知政府有关部门:如消防部门、医疗单位按事件、事故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项目经理决定是否停止有关工作,并向上级报告通知项目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件、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六、应急响应1响应分级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及项目实际情况,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根据项目的预警级别分为对应级、级、级级四个等级。响应级别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定,针对不同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预警等级预警标准预案启动方式备注级造成3人(含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危及3人以上人员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项目预案公司预案,公司统一调度各项资源发生事故时,如遇夜间且气候不良,或当地人口分部密集,或气候、地形、道路、通讯条件比较差等原因,预警级别增加一个等级。是否启动一级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级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人员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下重伤,危及3人以下人员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事故。项目预案启动公司预案级无人员重伤死亡,造成3人以上人员轻伤,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项目预案必要时启动公司预案级造成3人以下人员轻伤,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下的事故。项目预案2响应程序2.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初步确定事故级别,启动相应程序。(1)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启动应急救援指令后,通知相关人员到各自岗位,并且随时报告反馈工作信息,接受具体工作任务。(2)组织协调公司与事故单位人员的应急力量,做好各自职责。(3)组织协调应急资源的统一调配。(4)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对事态随时评估,及时上报事态发展情况。项目部所有人员(5)当项目力量不能有效控制时,领导小组扩大应急响应,向上级部门发出请求,并配合上级应急机构指挥。判断响应级别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到位通信联络应急启动物资调配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响应升级 否 请求上级增援响应 是应急结束3应急结束(1)当现场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事故中遇险人员得救。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并通知各岗位人员。(2)应急结束后,应对事故中伤亡人数,做好统计,并对人员安排妥善。对现场进行采取保护,向上级部门进行事故情况书面汇报。内容包括:事故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