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 追求实效.doc_第1页
回归本真 追求实效.doc_第2页
回归本真 追求实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真语文 彰显个性212300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范银芳语文本真,其实就是“本来面目的语文”、“真实的语文”。“本真”,使我们自然想起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语文本身的境界就是从语言文字审视美,在语言文字中享受美审视美,用语言文字构筑美!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他们用生动的课程范式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虚浮。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上教师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离开课本,远离文本,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二、吵闹。表面上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也没有质疑的机会。因“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相。吵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取而代之的是故作姿态,故作矫情。很少看到那种会心的笑,爽朗的笑,发自内心的笑。三、杂乱。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只能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表现为: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有些问题脱离了时代背景,远离了学生实际。这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有的只是老师才艺的展现。还有如举办记者招待会、电视访谈、实话实说等等形式,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效果不大。四、琐碎。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一句话,随意性很大。由于大量使用课件,课本被闲置一旁,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词,脱离了课文整体。五,偏离。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有位教育家说过,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由于轻视知识,导致轻视讲解、轻视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新课标修改稿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比如说,面对文章整体要找一个切入点,当然要分析;在具体形象的描绘后,或在情感活动的熏陶后,教师以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某部分进行分析、讲解、提炼、归纳,作出小结,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当然要分析;分析要适时,不宜处处分析,尽可能以读或其他个体的言语实践取代。上述现象,使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语文课本真的特点呢?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文教学的本真即是要从语文教材或文字材料本身的语言入手,通过字、词、句、段、篇的品味,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包括书面和口头),培养语文的素养。为此,教师要处理好三个立足点 1、立足文本本真“徘徊之后,痛定思痛,还是觉得语文课就应当是本色的语文课。”(周一贯先生语)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本色教学在于文本阅读。语文课就应该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的书声,看不到对精彩文字的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句段的分析见解。这样的语文不是真实的语文,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语文。语文课堂少不了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思考玩味。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见难点就演示,语言文字成了直观动画,学生的想象也就被局限于课件的形象,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华而不实的。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录像课”。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质疑的机会,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只有学生的思维相撞击而才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时的执着和精到,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诗性的光芒,感受到语文教学因文字而催生的魅力。如我与地坛一文中,“母亲走过多少焦灼的路”句中“焦灼”本是表现人的情态的词语,为何用来形容路呢?在字斟句酌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语文课就不花哨,这样的语文课就很真实。2、立足课堂本真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我们都想在课堂上玩点儿名堂(尤其是面对公开课),而忘记了“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支玉恒老师言)。刻意于人文精神的挖掘,刻意于作者情感的体会,淡化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采访等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插入了CAI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果,语文课上成故事课、常识课、多媒体演示课、综合实践课。 这样的“语文”,像个包罗万象的大口袋,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从而掩盖了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的“本色纯度”,使我们忘记了语文教学回家的路。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是低耗高效地“用语文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那么,语文课也应该这样。语文教师应当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在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所表之情、所达之意”的同时,启发学生了解文本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文本为了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选用了怎样的文体、怎样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细细揣摩文字,这才是语文课的本真,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3、立足师生本真花有几样红。每个班的语文老师学识水平不同,人身经历不同,语文素养也不尽相同。另外,同样年龄,地域不同的学生,见识也不尽不同,知识能力也可能不同。自然,我们在语文教学预设和语文课堂的推进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也不能相同。比如课堂朗读:或教师深情吟诵;或学生悄然默念;或教师引领,学生承接读;或学生分角色,师生分角色读均视教师与学生当时的状态,只要是适合老师自己的,也适合你的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方式。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去看问题,要用语文的耳朵去听声音,要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确,语文课堂就是要张扬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