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快恢复二极管要点.ppt_第1页
功率快恢复二极管要点.ppt_第2页
功率快恢复二极管要点.ppt_第3页
功率快恢复二极管要点.ppt_第4页
功率快恢复二极管要点.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功率快恢复二极管制造技术发展简述 北京工业大学 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研究室 亢宝位 2008年7月 前言 用途 续流 整流 市场份额 大于IGBT 世界 25亿美金 中国 70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产现状 占主流的高端产品几乎全部进口 我国研究现状 研发几百至几十ns超快恢复二极管者鲜见 北京工业大学一直致力于超快恢复FRD和IGBT研发 功率快恢复二极管的地位 梗概 一 绪论 快恢复二极管的用途与对它的性能要求二 快恢复二极管结构发展之一 PiN二极管结构发展三 快恢复二极管结构发展之二 PiN 肖特基结合二极管结构发展四 过剩载流子寿命控制技术的发展五 制造功率快恢复二极管的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六 我国快恢复二极管产业技术现状七 结束语 一 绪论 快恢复二极管的用途与对它的性能要求 主要是续流二极管 FWD 电机调速逆变电路 主要应用例二 开关电源降压电路 主要应用例一 电机绕组 电感 D R C L V1 MOS管开关控制器 V2 续流 1 快恢复二极管主要用途 其次是整流二极管 工作模式 开关 2 快恢复二极管的开关波形与参数 开通时正向恢复过程 关断时反向恢复过程 t tfr tr 0 1IFM 0 9IFM IFM VF 1 1VF 0 25IrM VS IrrM trr tb ta 软度S tb ta 快而软恢复 慢而硬恢复 电流 电压 VFM 决定S 决定IrrM 3 对快恢复二极管主要性能要求 1 常规PiN二极管 PiN1950 s 2 低损耗二极管 LLD1976 3 静电屏蔽二极管 SSD1984 4 场中止低损耗二极管 FS LLD2007 5 背注入空穴二极管 CIBH2006 6 场抽出电荷二极管 FCE2005 7 浮带区熔二极管 FZ Diode2008 8 超级结二极管 SJ diode 快恢复二极管结构发展之一 PiN二极管结构发展 各种PiN二极管结构一览 SPEED P FS LLD 1 常规PiN二极管 以后PiN二极管的发展史主要就是提高其折衷性能的历史 特点 耐压高 可以按需要随心设计几十V 6500V 2 低损耗二极管 LLD 3 静电屏蔽二极管 SSD SPEED 4 场中止低损耗二极管 FS LLD 5 背注入空穴二极管CIBH 6 场抽出电荷二极管 FCE 阳极 FCE阴极 P 结构特点 FS LLD结合CIBH 性能特点 反向恢复特软 7 浮带区熔二极管 FZ Diode P N N 电子辐照 背面激光退火 FZ Diode FS LLD 反向恢复浪涌电压 V 阳极电流 A 8 超级结二极管 SJ Diode 四 快恢复二极管结构发展之二 PiN 肖特基结合二极管结构发展 序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SBD 各种PiN 肖特基结合二极管结构一览 1 PiN 肖特基结合二极管 MPS MPS PiN PiN MPS SBD PiN 电流密度 A cm2 反向恢复电流峰值 A MPS PiN 存储电荷 uC cm2 正向压降 V 正向压降 V 正向压降 V 2 沟槽氧化物PiN 肖特基二极管 TOPS 空穴浓度 TOPS MPS 离阳极距离 主要优点 反向恢复电流峰值小 TOPS1 MPS TOPS2 PiN IGBT开通波形比较 匹配不同续流二极管时 IGBT开通峰值电流依次减小 续流管 叠加在上面的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减小的原因 3 软快恢复二极管 SFD N N P 肖特基结 N Al Si电极 Al Si电极 PiN肖特基SFD N N n E N P P P 结构特点 中部重掺杂 反向恢复末期耗尽层扩展慢 性能特点 反向恢复软 反向恢复电流峰值低 浪涌电压小 MPS阳极 4 中部宽缓冲层二极管 MBBL 肖特基结 1 均匀与半均匀分布载流子寿命控制技术 调整辐照剂量寿命可准确调整 正向压降小 高温漏电流较大 有时效 超快回复需辐照量太大 1 电子等高能粒子辐照 从略 2 铂等重金属热扩散 从略 高温漏电流小 电性能长期稳定高可靠 有技术诀窍可得到优异二极管性能 五 过剩载流子寿命控制技术发展 激光退火可得到半均匀的载流子寿命分布 2 轴向局域载流子寿命控制技术 1 优越性 P NDNN N IrrM NO 1 NO 2 2 现有实现局域寿命控制的技术方法 3 现有技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氢离子注入 有N型掺杂效应 缺陷产生效率较低 氦离子注入 需要超高能量注入设备 不易普及 但是国外已经使用较多 例如欧洲SEMILAB 的CAL系列 反向漏电流较大 北工大正研究轻离子注入缺陷提取铂来解决 北工大正研究注入缺陷转化为纳米空腔来解决 六 制造FRD用半导体材料的发展 新材料快恢复二极管的性能优越性 七 二极管制造工艺平台的类别 第一类 深结台面工艺 单晶片 圆片或方片 工艺简单 生产条件要求低 单晶片成本 电参数优化难 结太深 生产效率低 第二类 浅结平面工艺 精细光刻 离子注入 工艺复杂 生产条件要求高 外延片成本高 电参数高度优化 生产效率很高 1 外延片 FRED 本报告所涉及的基本都是 除以下几种 2 区熔单晶片 晶片便宜 FCE CIBH FZ Dio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