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程调试_第1页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_第2页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可编辑修改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一、宗旨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二、纲目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三 、 细 则1、调试条件(1) 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2) 设备安装完成;(3) 电气安装完成;(4) 管道安装完成;(5) 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2、调试准备(1)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2) )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3)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置、准备;(4) )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5) )必须的检测设备、 装置(ph 计、试纸、cod 检测仪、ss );(6) )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1) )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 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 即 1/3、1/3 、1/3 充水,每充水1/3 后,暂停 3-8 小时, 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3)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4、单机调试(1)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2)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a、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b、 认真消化、 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机座是否固定牢。c、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d、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e、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 逐步投入运行; 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f、 点动启动后, 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g、 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 的连续运转, 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 50-60 ,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 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3)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5、单元调试(1) )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格栅单元、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好氧单元、二沉单元、气浮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2) )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3) )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 设计去除率的要求, 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 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4)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6、分段调试(1)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2)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可分别参照厌氧、好氧调试运行指导手册进行。7、接种菌种(1) )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 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2) ) 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3) ) 接种量的大小: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 ,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 5%。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4) ) 启动时间: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 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低于 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 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以每天6000m 3 为例,建议第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12t 活性污泥(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 ,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 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 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 20-30d ,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 10-20t 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5) ) 菌种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汉斯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8、驯化培养(1) )驯化条件: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 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 件尽量一致, 当做不到时, 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 果汁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 cod 负荷不高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1: 1(生活污水:果汁废水)或2:1 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d ,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 ,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 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2) )驯化方式: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 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 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 5-10% ;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 酸(vfa) 浓度不大于1000mg/l ,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 6.5-7.5 范围内, 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 进水)需要3-6 个月才能完成。(3) )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9、全线调试(1)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2)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 (经验目测)、cod (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3)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4) )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10、抓住重点检测分析(1) )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 重点都是生化单元。(2) )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a、 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b、 正式通水前, 先进行通气检测, 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 开启风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 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 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 不易检查时, 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c、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 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d、 检查曝气管、曝气头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 1 ,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e、 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曝气管深度 0.5m 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 检查各曝气头曝气管是否均衡曝气。 否则, 应排水进行重新安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f、 继续充水, 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g、 对不同生化方式要严格控制溶解氧( do )量。厌氧工艺不允许有 do 进入; 水解工艺, 可在 10 12h ,用弱空气搅拌3-5min ;缺氧工艺 do 应控制在小于 0.5mg/l 范围内;氧化工艺则应保证 do 不小于 2-4mg/l 。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11 、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 一般来讲, 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12、试运行( 1)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 试运行开始, 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天。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 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 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13、自验检测( 1)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 一次, 24h 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 、ph 、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14、交验检测(1)由施工方将自检结果向建设方汇报,建设方认同后,由建设方寄出交验书面申请报告,报请当地环保监测主管部门前来检测。( 2)施工方,建设方共同准备条件,配合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3)检测报告完成后,工程技术验收完成。15、竣工验收( 1)由施工方向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向建设方提供竣工资料。( 2)由建设方组织,并正式起草竣工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组织验收。(3)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手册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手册1、目的:本手册用于厌氧生物降解工艺单元的运行管理。2、内容及对象 :手册包括有以下7 个内容:即 :厌氧生物反应概述;厌氧技术优势和不足;反应机理;厌氧反应器类型;厌氧反应器工艺控制条件;启动方式;运行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手册适用于厌氧反应器操作人员、污水站技工、化验人员和管理人员, 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3、厌氧反应概述: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 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 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 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 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 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4、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4.1 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4.2 耗能少 ,运行费低 ,对中等以上(1500mg/l) 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4.3 回收能源 ,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 3,燃值(3.9310-1 j/m 3 ),高于天然气 (3.93 10-1 j/m 3)。以日排10t cod工厂为例 ,按 cod 去除80%, 甲烷为理论值80% 计算,日产沼气2240m 3,相当于 2500m 3 天然气或3.85t 煤,可发电 5400kwh.4.4 设备负荷高、占地少。4.5 剩余污泥少 ,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4.6 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 n:p=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4.7 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4.8 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4.9 系统灵活 ,设备简单 ,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厌氧不足 :1、 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2、 对有毒性物质敏感;3、 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 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5、反应机理: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 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5.1 水解阶段 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5.2 发酵阶段 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 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 vfa)醇类、乳酸、co2 、氢、氨、硫化氢等。5.3 产酸阶段 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5.4 产甲烷阶段 在这一阶段乙酸、 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原理图如下:复杂有机物水解、发酵脂肪酸(c2)硫酸盐还原产乙酸h2+co 2乙酸产甲烷产甲烷ch4+co 2硫酸盐还原硫酸盐还原h2s+co 2a、 水解阶段 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b、 发酵酸化阶段 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c、 产乙酸阶段 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d、 产甲烷阶段 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 二氧化碳形成甲烷。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虚线 所示。6、厌氧反应器类型:6.1 普通厌氧反应池6.2 厌氧接触工艺6.3 升流厌氧污泥库(uasb) 反应器6.4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库(egsr)6.5 厌氧滤料 (af)6.6 厌氧流化库反应器6.7 厌氧折流反应器(abr)6.8 厌氧生物转盘6.9 厌氧混台反应器等.7、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7.1 温度 :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 (嗜温 5-20 嗜 温 20-42 嗜温 42-75 )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 )、中温厌氧( 30-35 )、高温厌氧( 50-55 )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 。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 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7.2 ph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 应控制 4-7 范围内; 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 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 6.5-8.0, 最佳范围为 6.8-7.2,ph 低于 6.3 或高于 7.8, 甲烷化速降低。7.3 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 +100mv ,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 -400mv 。因此 ,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7.4 营养物: 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7.5 有毒有害物: 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7.5.1 无机物 :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7.5.2 有机化合物 :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 、非极性酚化合物、 单宁类化合物、 芬香族氨基酸、 焦糖化合物等五类。7.5.3 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7.6 工艺技术参数 :7.6.1 水力停留时间 :hrt7.6.2 有机负荷7.6.3 污泥负荷8、厌氧反应器启动 :8.1 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 ,接种污泥数量大小 10-15%. 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 ,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 .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 ,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 vss/m 3 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 。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8.2 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起始阶段 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 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 1000mg/l 。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 1000mg/l 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 3 4 小时一次,每次 5-10min ,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 1 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 20 30min 。起始阶段, 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 则应每隔 1 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 3 5min 。2、启动第二阶段 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 2-5kgcod/m 3d 时, 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 40d 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 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 从容积负荷50% 上升到100% ,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 ,当vfa 超 过 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 超过 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8.3 启动的要点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 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2 、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 ,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 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 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 或2-3d ,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 应保持在3mmol/l以下。5、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 3 d 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 ,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存在问题原因解决方法1 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1 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1、污泥生长过慢2 进液酸化度过高;2 减少酸化度;3 种泥不足。3 增加种泥。1 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1 反应器污泥量不够;2 减少污泥负荷;2、反应器过负荷2 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3 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隔。1 温度不够;1 提高温度;2 产酸菌生长过快;2 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3、污泥活性不够3 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3 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4 无机物 ca 2+ 引起沉淀。4 减少进泥中ca2+ 含量。9、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1 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环;4、污泥流失2 产酸菌使污泥分层;2 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3 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度;3 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1 负荷过大;1 稳定负荷;5、污泥扩散颗粒污泥2 过度机械搅拌;2 改水力搅拌;破裂3 有毒物质存在。3 废水清除毒素。4 预酸化突然增加4 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活性污泥系统管理手册活性污泥系统管理手册一、原理: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力军,其原理是生物降解。二、活性污泥的形、色、嗅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正常活性污泥呈黄褐色。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三、培菌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2、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3、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四、培菌方法: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1) )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 51。(2) )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 ,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 m 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 ,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 5mg/l ,常按 5 10mg/l 控制。调试一般认为, 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 较为适宜。(3) )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 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 10 45oc, 适宜温度为15 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4) )酸碱度:一般 ph 为 6 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 10.5 ,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2、培菌法:(1) )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 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 加快培养进程, 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 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2) )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 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3) )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 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4) )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 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5) )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 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 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6) )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 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 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转为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理论上讲,细菌对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要有足够数量。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数天,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 直至驯化结束。五、运行管理1、巡视: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证运行效果。2、二沉池观察污泥状态:主要观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 程度,有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良好;上清液混浊负荷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 - 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浮- 水温过高、 cn 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3、曝气池观察:曝气池全面积内应为均匀细气泡翻腾,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鲜乳白色泡沫。曝气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 表明液面下有曝气管或气孔堵塞;液面翻腾不均匀, 说明有死角; 污泥负荷高, 水质差, 泡沫多; 泡沫呈白色, 且数量多, 说明水中洗涤剂多; 泡沫呈茶色、 灰色说明泥龄长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应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颜色,水中有染料类物质或发色物污染;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气泡较粘,不易破碎。4、污泥观察: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二沉池后彻底进行“泥(”污泥)“水(”出水)分离。(1) )污泥沉降性sv 30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厂sv 30 常在 15 30之间。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 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 数量少沉降性好。(2) )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 svi ),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 mlvss )、出水悬浮物(ess )等。(3) )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bod 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 bod cod 0.25 表示可生化性好,bod cod 0.1 表示生化性差。进出水bod cod变化不大, bod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 cod 比进水bod cod 下降快, 说明运行正常。出水悬浮物(ess )高, ess 30mg/l 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 应找原因纠正, ess 30mg/l 则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5、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1) )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 ,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 2mg/l为宜。(2) )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c( bod) ?n?p 100 ?5?1(3) )维持系统中污泥的合适数量,控制污泥回流比,依据不同运行方式,回流比在0 100 之间,一般不少于30 50。异常现象症状分析及诊断解决对策曝气池供 o2 不足, do 值低,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曝气池有臭味出水氨氮有时偏高2mg/l曝气池 do 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污泥发黑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出 h2 s,其与 fe 生成 fes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污泥变白进水 ph 过低,曝气池ph 6 丝状型提高进水ph菌大量生成沉淀 池有 大快 黑沉 淀 池 局 部 积 泥 厌 氧 , 产 生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六、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色污泥上浮ch 4 .co 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二沉池泥面升高,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初 期 出 水 特 别 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sv 90svi20mg/l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 ;间歇进水二沉池泥面过高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 值 过高增加排液二沉 池表 面积 累一层解絮污泥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 cod 、bod 上升, our 低于8mgo 2 /gvss.h ,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 ph 异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异常现象症状分析及诊断解决对策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 二沉 池有 细小 污泥不断外漂8mgo 2 /gvss.h; 进水中氨氮浓度高, c n 比不合适; 池温超过40?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 水 , 使 fm 0.1, 停开一个曝气池。二沉 池上 清液 混浊,出水水质差our 20mgo 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曝气 池表 面出 现浮渣 似厚 粥覆 盖于表面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 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 不足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 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污泥过滤困难污泥解絮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污泥脱水后泥饼松有机物腐败及时处置污泥凝聚剂加量不足增加剂量曝气池中泡沫过多,色白进水洗涤剂过量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曝气 池泡 沫不 易破碎,发粘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降低负荷曝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增加排泥进水 ph 下降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降低负荷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增加负荷出水色度上升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改善污泥性状污泥中毒污泥复壮进水过浓提 高 mlss出 水 bod cod 升 高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 o3h2s)过高增加曝气强度cod 测定受 cl影响排除干扰污水处理站操作规程污水处理站操作规程一、总则1、本规程是用于指导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技术文件和依据,它 包括职责、管理范围、运行原理、操作守则、化验检测、维护管理等相关内容。 由于各企业情况存在差异,每个企业还应按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和岗位职责,做为本规程的细化和补充。2、本规程适用于污水处理站的水处理操作运行员工,也适用于管理、化验、技术和维护检验人员,还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3、污水处理营运人员,应进行相关岗位的培训,应达到懂原理、会操作、能诊断、可排故,同时还可进行简单的维护管理,保证处理效果。4、特别提示:不认真阅读本规程或违规进行操作,将可能造成事故或损失。二、职责1、污水处理站员工应保证站内所有设施的完好,并处于良好的运行工作状态,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得带病工作,不得违章作业。2、严格执行本规程和企业相关规定,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实现安全运行,达到废水处理要求效果。3、做好营运工作记录和水质检测报表,接受企业主管和相关部门的检查。4、对企业污水外排,收费免责,做好污水回收利用,促进企业节水增效。三、管理范围从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起,至污水流经污水处理站的各个单 元,实现达标排放后, 排出污水站或压力外排排入外排管网的全部建构筑物、设备、仪表、控制系统和绿化、安全系统。(其单元名称详见工艺原理介绍)。四、工艺过程和功能原理1、工艺:采用物化(物理和化学)和生化(生物工程)相结合, 以生化工艺为主导的工艺流程,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分离、沉淀、调节、生化等工艺单元,将无机污染物以固体分离,有机污染物转换成 co2 、h2o 和剩余污泥,使污水得到净化。2、工艺流程框图(见附页)3、水位高程图(见附页)4、各单元功能介绍序数名称规格功能号量1人工格栅1利用物理法将大颗粒、悬浮物去除。利用机械旋转筛网将中小颗粒物自动分2机械格栅1离。3提升水池1对污水进行提升,实现污水连续运行。对颗粒粒径0.3 0.5mm的固形物进行4微滤机1分离去除5调节水池1对水质水量进行均化, 预曝气可促进消毒剂挥发和降解,保证生化工艺正常启动。利用厌氧菌的特殊功能使长链有机物断厌氧消化链、降解,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多糖转换6或1成单糖,同时还可bod/cod比值得到厌氧水解改善,使有机物得到充分 (厌氧) 降解或初步(水解)降解。7好氧1利用好氧菌的快速增殖降解功能,对有机物进行充分降解硝化,实现污水净化。利用不同水处理机理使固液两相过滤分8沉淀系统1离,使水达到净化, 污泥回流或剩余污泥外排或干化。利用专门技术将污水中微细颗粒、污染物9气浮系统1进一步深度净化。10清水池1作为处理后水质检测池、反冲水池、溶氧水池或回用水池。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污泥处理111干化以及外运。包含浓缩、进泥、脱水、系统自洁,回流、干化、堆场等设施。电气控制完成各工艺单元的运行,显示报警和手121系统动、半自动(全自动)运行控制功能。5、设备一览表(见附页) 五、安装、调试、启动运行详见调试、启动运行指导手册六、工艺单元操作规程1、操作分工:污水站人员按职能分为管理、技术(一般兼化验)、现场运行三个岗位, 现场岗位又可按人员配置分成控制、运行和污泥处理等不同职责,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合作运行。2、班前工作:a、穿工作服做好上班准备;b、认真进行交接班,并做好交接班记录;c、在控制室对运行各单元情况进行核对,特别查清运行不正常单元;d、首先对存在问题的单元进行一次检查,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e、结合班中巡检要求,对污水站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检查运转设备润滑状况。特别注意水泵、风机润滑油位,严禁少油、无油运转, 避免设备事故。3、操作规程a、每间隔2 小时,应清理一次人工格栅,防止污染物堵塞格栅, 产生污水处理事故。b、机械格栅应按照设定时间运转,开机停机时间按工程实际状况设定。c、污水提升泵为液位控制自动运行方式,高位开泵、低位停泵, 超位水位也可设立两台泵短期同时运行。电控箱应有工况故障显示,设备故障发生应在8-24h 内排除, 防止无备泵连续运行情况发生,以杜绝运行事故。d、微滤机或水力筛网应保持正常工况,每8 小时应进行一次反冲清洗或检查。e、调节池设有多种不同形式,若为平流式结构时,应在池底安装有潜水推流器,按设定方式(一般为间开间停方式)运行,防止污泥沉积,并在污泥斗中设有污泥清排系统,定期将污泥外排;若作为预曝调节池时, 则在池底均布安装有穿孔预曝气装置, 一般按气水比 5:1 或 10:1 进行预曝,其作用是机械搅拌使水质均化,同时充入空气使次氯酸分解,抵消其消毒性。若具备生化条件时,则利用好氧菌功能,对有机物进行初步降解。调节池的另一个功能是依据 ph 检测结果,投加药剂,使 ph 处于 7.0 8.0 的范围内, 调试初按 ph8 加药,后期逐步降低, 以节约投药费用。依据水质的不同要求,还应向水中投加 n、p 营养物, 其投加量的大小按 cod :n:p=100 : 5:1 进行。由工艺设计采用强化曝气的技术措施,应以废水达标为标准,cod : n:p之比可按实际逐步减少,以降低运行成本。调节预曝中的操作要点是风机开、停,其操作方法见好氧工艺。f、厌氧处理单元的操作:厌氧处理按不同条件分为abr折板流厌氧装置和升流式厌氧水 解反应装置。 厌氧操作要点是按所提供的厌氧处理指导手册要求,在完成厌氧启动(菌种培养、驯化)基础上,控制进水水质,水温,并 定期进行污泥回流、搅拌,同时防止厌氧污泥流失。详见厌氧运行 指导手册。g、好氧处理单元操作好氧处理按不同条件分别设计为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和接触氧化工艺。好氧操作的要点是按照好氧运行指导手册进行操作。h、生物活性碳滤池单元作为工程最后把关工艺,要求严格按照加药絮凝、曝气、过滤、反冲四个程序进行,加药量按规程要求配制, 并按照实际加以修正,必须保证絮凝反应效果。曝气气水比控制在 3 6:1,滤速控制在1.52m/h ,反冲强度应保证滤料均匀膨胀, 并保证滤料不流失。滤料可长期使用,年补充量不大于5% 。七、主要或关键设备操作要点1、机械格栅、微滤机及传输设备a、开机前检查栅前物,清理筛网;b、检查排渣、润滑、反冲等关键设施; c、运转应平衡,无异常。2、泵类设备a、水泵开机前检查运转(手盘动)和润滑情况; b、检查相关阀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c、离心类水泵可在带压(关闭出水阀)条件下启动;活塞类定容积泵则应在开路(打开出水阀)的条件下启动,并加洗回流系统。d、严禁空泵运转和超载,正常运转温度应不大于65,防止设备事故。3、加药设备a、加药主要品种及配比:絮凝剂: pac配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