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概念1. 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2. 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二、优先等级原则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一) 消除风险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 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二) 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 (也称为安全盒) 或者立即回收、插套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伤害装置的锐器)。(三) 管理措施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采取标准预防策略,包括组建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针刺伤害预防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四) 行为控制通过改变行为减少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在锐器盒装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程序之前,建立安全处理和处置锐器的设施方法。三、具体措施1.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 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3. 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 u 形针具等。4. 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精品资料5. 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6. 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人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7.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8. 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9. 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1. 传递锐器时扎伤。2. 缝合伤口时扎伤。3. 助手违规配合造成助手刺伤。4. 微创穿刺时不正规操作造成本人刺伤。5. 器械护士安装、拆卸刀片时被划伤。6. 麻醉医师在为注射器覆帽时被刺伤。二、预防措施( 一 ) 较 小 锐 器 的 传 递1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2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 尖端朝向自己, 柄端递予护士。(二) 较大锐器的传递1. 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2. 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三) 缝合伤口时应使用组织镊和钳1. 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2. 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钳夹住缝针或组织,使用拉钩扩大术野。3. 缝合结束后,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别递予护士。(四) 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五) 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六) 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血管钳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 以免刀片划伤。(七) 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1. 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所有患者的血液、 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污染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 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各类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 )、冲眼装置、淋浴系统等,开展免费疫苗接种。3. 提供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在每次操作及脱去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后能立即进行手卫生,在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清洁剂( 皂)和流动水清洗手和其他部位的皮肤或黏膜。4. 具体措施:(1) 改善人机工效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2) 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或者在进行手套破损率比较高的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3)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抗湿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皮肤或衣服时,还应当穿戴具有抗湿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4) 可能发生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 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接触镜( 隐形眼镜 )等。(5) 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面等。(6) 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处理。(7) 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8) 在从事可能导致飞沫、溅出、溢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