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整合.docx_第1页
课程资源整合.docx_第2页
课程资源整合.docx_第3页
课程资源整合.docx_第4页
课程资源整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编号 10394图书分类号.学 每20111256密 级读違蹄|L大全日制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若干问题研究以数学、地理、思政、美术为例Study on Problems about TeachingHigh-school-history with InterdisciplinaryPenetrationTaking Mathematics, Geography, IdeologicalPolitics and Art as Examplesn厂於:v:德許粞丨? v.:、培养方式:全曰制(双证)学位类别:教育硕士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研究方向:中学历灾教育指导教师:祁晶翻申请学位级别:硕士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月 日论文评阅人: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6月1日答辩委员会主席: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3年月 日2013年 月中文摘耍中文摘要当今社会需要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而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包罗万象的综合性,且高中历史与数学等多门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运用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是拓展高中生思维,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需要。这一教学方式和过程无疑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素质教育的要求及高中生的知识结构,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运用数学等四门学科知识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浅显理解,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了大量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论证分析,试图以此来说明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主体内容为:论述了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详论了数学、地理、思想政治、美术知识在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中的针对性运用:阐明了对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若干认识。本文主要成果在于提出了 “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这一新概念,并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案例的具体运用,得出了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既非常必要又十分可行的结论。关键词:办中历史教予,综合,跨学科泫透AbstractAbstractTodays society demands people with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high quality, while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subject of history is its comprehensive coveringand containing of everything.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 among the subject of history in highschools and other subjects such as mathematics. It is a necessity to combine mathematicsand other subjects with the knowledge of history when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n that way,students can expand their thinking way and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moreable to use their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Such a teaching mode and process willundoubtedly benefit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tudents.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of history in high school, the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about how to use lour subjects including mathematics to implement interdisciplinaryteaching of history and enhance its teaching effect in high schools. Combining the theorywith practice and using 】ots of typical teaching cases, the author proposes his own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blem and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history in highschool through the way of interdisciplinary penetration.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feasibility of teaching history in high school with interdisciplinary penetration. Then, itgives more details on the pertinence using of mathematics, geography, politics and art inthe teach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penetration. Lastly, the paper clarifies someunderstanding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story-teaching with interdisciplinarypenetration.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forward the newconceptionHistory-teaching with interdisciplinary penetration in high school H.Through lots of typical cases using this teaching way, the paper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teaching high school-history with interdisciplinary penetration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feasible.Key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teaching,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Hnary penetrationill中文文摘中文文摘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促进高中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竖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究了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归纳借鉴国内外关于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理论研究,阐明了“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内涵,并通过大量代表性的典型案列来探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途径和意义。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究,论证了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实施这一教学方式对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体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创新点。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并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提取其中对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来说明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实际效果,以此来进一步的论证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对策。以此为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这就是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所在。第一章:对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进行了理论探究。首先定义了 “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含义;接着,从哲学、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及学科发展四方面论述了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并进一步通过数学、地理、思政、美术四门学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相关运用予以论证;最后,通过与高中历史联系相对紧密的数学、地理、思政和美术四门学科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来例证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可行性。第二章:探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途径及作用。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就运用数学方法换算历史纪年进行了阐述,并以公元纪年换算成世纪这一高中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为例予以具体说明。第二节就运用数学统计表格使历史事件定量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数据制成统计表格,以使历史结论更加的客观,具有说服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第三节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说明了如何采用简单数学运算以化解抽象历史难题。第四节通过构建历史数据统计图论证了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结论。第三章: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地理知识的运用途径及意义。第一节依据谭其骧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册等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高中历史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个版本教科书中出现的与今天不同的地名,通过整理和分析,阐述了该如何把握古今地名变化及范围以强化历史空间观念。第二节通过展示中国历史上主要中原汉族王朝陆地疆域面积统计表,区别了 “汉族中原王朝”和“中国”V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两个不同的概念。以此来说明掌握中国疆域内涵对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情怀的重要性。第三节通过展示秦、西汉、东汉、唐、北宋、元、明、清的地理政区地图并观察其演化规律,重点论述了演化过程中中央政府如何调控“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这一核心知识点,以此来探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讲解了这一教学的重难点。第四节重点引用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工业区位选择、工业集聚两理论来解释高中经济史相关重要知识点。第五节运用了高中生熟悉的自然地理相关知识讲解了一些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和现象,以此来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人地观念。第四章: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进行了探索。因为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和政治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高中思想政治相关理论进行跨学科渗透教学,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就怎样运用高中生熟悉的哲学理论探究历史发展规律进行了阐述。第二节通过整合高中历史教材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相关内容,阐明了如何寻找高中历史与思想政治的最佳契合处进行跨学科渗透教学。第三节说明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政知识应注意的两个主要问题:善于利用两门学科不同的特色來突出历史教学主题,科学合理的安排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进度。第五章:着重探究了美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第一节论述了美术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培养高中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因为历史强调还原真实,用事实、史料说话。历史实物和文献是史料的主体。有些芙术作品本身就是珍贵的原始史料。第二节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论述了怎样应用美术知识,培养高中生突破思维定式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节通过比较拉斐尔的杰作西斯廷圣母与中世纪圣母画,说明了运用美术知识可提升高中生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第四节以书画字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说明了运用美术知识进行辅助教学,可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第五节讲述了如何妙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漫画以激活学习氛围。第六章:依据前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出了对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若干认识。首先,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凸显了历史的综合性;其次,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应遵循凸显主题、适度运用,寻找可契合点的原则。最后论述了现阶段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七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究,得出了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既非常必要又十分可行的结论,而且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提升高中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论文在探究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整合、分析了数学、地理、思政、美术与高中历史学科可交叉、渗透的点和面,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具体的应用;并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予以论证。0录目录巾 IAbstractIll中文文摘VS 录vii绪论-1-第一章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理论探究-5-第一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含义-5-第二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5-第三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可行性-7-第二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途径及作用-9-第一节运用数学方法换算历史纪年以强化时间观念-9-第二节运用数学统计表格使历史事件定量化-10-第三节采用简单数学运算以化解抽象历史难题-12-第四节构建历史数据统计图以论证重大历史事件的结论-13 -第三章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地理知识的运用-17-第一节把握古今地名变化及范围以强化历史空间观念,.-17-第二节掌握中国疆域内涵以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情怀1.- 18-第三节理清历代王朝政区图的演化以探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9-第四节工业地域理论对高中经济史相关重要知识点的解释-24 -第五节引用自然地理相关理论以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25-第四章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29-第一节运用哲学理论探究历史发展规律-29-第二节寻找高中历史与思想政治的最佳契合处-30-第三节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政知识应注意的相关问题-31 -第五章美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33-第一节能够培养高中生论从史出及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33 -第二节培养高中生突破思维定式和发现问题的能力-35 -第三节能够提升高中生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6-VII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节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37-第五节妙用漫画以激活学习氛围-37-第六章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若干认识-41-第一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凸显了历史的综合性-41-第二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41-第三节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相关对策-42-结论-45-47-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53 -致谢-55-VIII绪论绪论一、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有何理论根据,是否有这个必要,是否可行?以及如何进行具体的运用。本文将分析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沿革、含义及已有的具体运用,并从跨学科渗透的角度研究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根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且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来说明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实际效果,以此来进一步的论证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对历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及运用主要集中在学术科研方面,而且不同学者的分析视角存在差异。本文将整合已有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并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提取其中对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以探究创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对策。在理论方面,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理论进行梳理、提炼,进而归纳总结出适合“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科学定义,本文从哲学方面、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及学科层面等角度来说明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为实施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在实际运用方面,本文探讨了数学、地理、思政及美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此为实施这一方式的教学提供具体的实践参考,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进而提升高中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研究现状(一)国外关于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相关理论较多,现就其中一些与本文联系紧密的典型理论进行叙述。如康德认为:“地理乃历史之基础”、“地理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变动的地理”,洛克指出:“地理与历史之关系,一如肉体之精神”。“强调了历史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关于跨学科渗透教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出现过“一般”教育运动,主张打破文科各学科割据,多 新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教育界就跨学科和整合思想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进行了一些实验性改革。可见此时己经主张突破学科单向的封闭教学模式。1968年欧洲教育界爆发了反对传统教育的思潮,反对教育的约束,随后则是完全反对旧式学校科目设置。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 一词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许多中小学都认真地探讨学校课程编制中如何体现“跨学科原则”,即如何打破传统惯梁/3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A.梁/3超.饮冰室合棄?饮冰室文集之|-M.北京:中华书局,1989,108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12-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级学校的教学活动而实施跨学科课程。法国(1977-1979)小学课程合并了所有教学活动。?“跨学科” 一词的广为流传及跨学科课程的实施说明了跨学科渗透教学是大势所趋。西班牙中小学基本教育课程中的“社会及自然科学”是通过将传统科目如历史、地理和公民学等同“以新面貌出现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和人类学”相结合而实现的。?此外,匈牙利和泰国也在中小学阶段实行了类似于“跨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和“合科教学”。由此可见,国外关于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主要侧重于课程设置方0在具体的课程设置过程中,美国的学者认为,要在历史内容中整合地理,应特别关注地理教育联合会颁布的地理教育指南中提出的五个地理核心概念:定位(location):在地表所处的位置;区域(place):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区域内的关系;运动(movement):区域间的关系;地区(region):他们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进一步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地理知识。(二)国内关于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研究现状我国最早关注跨学科历史教育的人物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他认为:“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最当留意也”。?其论述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的紧密关系。同样,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能够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他建议为中学生编写两本“读史图像”和“读史地图”书,用于改变枯燥的历史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多样性。?可见,其论述直接触及到了中学历史教学层面。聂幼犁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文中提到:“新史学不满足于传统史学的方法与手段,大量借鉴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历史学正向综合的“大历史”迈进。台湾学者游家政就更直接论及到了跨学科教学的课程方面,他认为,课程统整也像人体的组织结构,将各种器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具有思考与行动的人。?也就是说,在实施跨学科渗透教学时,不可忽略课程这一主体。在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研究方面,我国跨学科教育著名学者刘仲林在跨学科教育论中论及到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中小学的课程门类较多,但各门课之间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12-313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12-313Patrick, John J. Geography in History :A Necessary Connect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n (ERICdigest), Bloomington IN : ERIC Clearninghouse for Social Studies/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1993梁启超.中国史叙论A.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之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9,4-5王世光.知识体系的追寻一综合文科教科书史地综合问题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6期聂幼楚.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8游家政.课程革新M.台北:师大书院有限公司,2002,173-2-绪论缺乏有机联系,缺乏跨学科因素,知识没有显示其整体性。?上述两位著名学者都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在跨学科渗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王世光认为必须从现存课程体制出发,选择适合课程结构的教科书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史地知识。于友西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提出:“在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类型,其中关联式,就是在原有学科课程的体系下,尽可能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使历史学科的内容能够放在更广阔的基础上。” ?根据现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关联式跨学科渗透教学具有可适用性和推广性。三、选题创新点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所创新。理论方面,主要通过借鉴“跨学科”及“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内涵,提出了 “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这一新概念。实践方面,依据高中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在其熟悉的学科知识基础上,整合、分析了数学、地理、思想政治及美术知识与高中历史学科可交叉和渗透的点、面,以利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正迁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典型的教学案例,探究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这四门学科知、进行跨学科具体运用,从而提升高中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刘仲林.跨学科教育论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38玉世光.知识体系的追寻一综合文科教科书史地综合问题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6期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41-3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第一章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理论探究第一章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理论探究第一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含义为了给“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下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义,首先应对“跨学科”的内涵有透彻的理解,“跨学科” 一词的英语为Interdisciplinary。它是在discipline (学科、训练)的形容词disciplinary基础上加前缀inter (在-中,跨介)构成的。中华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对Interdisciplinary一词的解释为:“涉及两种以上训练的;涉及两门以上学科的。” ?说明了 “跨学科”这一含义涉及的学科面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本文还借鉴了 “跨学科研究”的含义,那么何为“跨学科研究”呢?就其根本而言,是指跨越学科之间传统界域的科学研究。由于跨学科研究必然要涉及两门以上的学科,而不同学科跨越学科之间的传统界域后,则不可避免要发生相互交叉,因此,有的学者又将其称为交叉学科研究。归纳借鉴上述理论,所谓的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是指区别于高中历史学科实施单一领域的封闭教学模式,代之以高中历史学科这一特定领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第二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从哲学方面看,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其相关的事物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且这一联系在事物整个发展过程之中都存在。因此,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学科都不可能以封闭、孤立的状态存在,特别是历史学科定与其它相关学科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正是因为存在这种联系,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去思考、分析历史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化日益深入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知识的交叉融合也日益紧密。当今社会强调协同创新,很显然,把握信息、知识间的交叉融合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和途径;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需要,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致广大才能尽精微。高中阶段正是实施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阶段,历史本身的广博性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了高中历史实施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而这一教学方式无疑会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科层面来看,其发展过程验证了 “综合分科综合”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现今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方兴未艾,这一现象有力地说明了学科发刘仲林.跨学科教育论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276赵建群.4代史学与跨学科研究J.江海学刊,1998年06期-5-I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展由严格的分科走向综合是大势所趋,而且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任务决定了历史教育的广泛性,全社会的成员都是历史教育的对象;这也决定了历史教育实施的多途径性和历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综合性、复杂性。0故在高中实施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且历史学科本身的高包含性、一体性更决定了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客观必要性。下面以与高中历史联系相对紧密的数学、地理、思政和美术四门学科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例来更具体的论证这一必要性。高中历史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其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相关数学理论和方法,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客观、有效的历史知识。历史上有些定性的事件及知识往往使人难以较快的理解和接受,而通过量化的途径来说明定性的问题,就会更加的直观、形象且更有论证力,而数学本身就可以使很多知识量化。如2012年福建省历史高考第38题材料三: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m,m【-j維_ 1I._.-. 这幅曲线图非常直观、准确科学的反映了中国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当其应用了数学才可称作科学。”因此,合理运用相关的数学理论,能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地理空间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时间、空间及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三个必备的因素。中国自古就有“左图右史”的讲法,也说明了学习历史离不开地理的运用。如在高中历史课本中讲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使中日两国矛盾升级到主要矛盾,何谓“华北事变” ?它是“七七”事变前F1本帝国主义为侵吞华北而制造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华北事变使中日两国矛盾升级到主要矛盾的原因何在?为了更好的讲透这个知识点,可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向学生阐明华北这一区域对中国的重要性。行政区划上的华北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等5个省级行政单位。可见此地区是中国的咽喉要地,对中国的存亡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因此,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历史的有用工具。历史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包罗万象,如何通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把握历史的内在规律?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而政治正是可用来全面深入分析历史表象的重要工具,我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要用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赵秀玲.历史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中央梓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样案馆,fi林将社会科学院合编.华北事变M.北京:中华书周,2000,1-6-第一章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理论探究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且高考历史命题往往与政治热点问题相联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很有必要,这不仅能 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还能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因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完全为学生不了解的课题,很难使他们感兴趣。高中历史课标要求培养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美术知识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何谓美术呢?美术(art)亦称造型艺术,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几大类。美术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象。?而一些美术作品本身就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它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现鲜活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美术知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在配合思维的状态中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但视觉高占83%,听觉可占11%。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如能使视觉、听觉等结合起来并用,则可以获得非常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美术这一视觉艺术既有心理学依据又符合教学规律,无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暴第三节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可行性由于历史包含过去一切事件及其发展过程,故其本身就具有极大地包容性和 f可交叉性,且数学、地理、思政及美术知识与高中历史确实存在可交叉渗透的点和面,因此实施高中历史实施跨学科渗透教学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下面以与高中历史联系相对紧密的数学、地理、思政和美术四门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为例来更具体的论证这一可行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需运用的数学知识,其实比较简单,有些还是小学数学知识。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也出现了一些数学统计图、表,且在历史高考题中出现了不少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的试题,以此来考察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其中有些甚至就是单纯的数学换算知识,如2009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关于历史的第13题考察了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的楚汉之争属于公元前几世纪的何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需运用的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基本上都会涉及到。且现在高考实行历史、地理、思政三门学科综合,一些高考文综真题对这三科相关知识进行了相互渗透、整合,毋庸置疑,地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如2009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关于历史的第17题: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赶赴华北战场与友军协同作战,途中需要经过哪些区域?选项涉及张燕.把握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03期吴智阔.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论略J.教学纵横,2005,12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7-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个区域地点,分别是有华北、黄河、陳海线、大别山及长江,要做对这道题,首先要知道八路军主力是在以陕西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其次要清楚5个区域地点的具体位置,故答案显然是东渡黄河。所以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地理空间知识,将无从下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是否可行呢?首先,高中历史课标强调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高中历史和思想政治两门学科的关联性,从政治视角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无疑既合理又可行;其次,高中历史和思想政治这两门学科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契合的点、面较多;再次,一些高考文科综合真题中出现了史政结合的现象,这也充分论证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可行性,如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I )第40题有关“金迁都燕京”,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山东卷)第29题关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等题;最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运用高中生熟悉的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历史教学,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把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而且在高中年龄段,高中生对美术普遍抱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根据笔者在高中实习的经验,在历史课堂中引用美术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广受学生欢迎。况且,高考历史题也注重对相关美术作品运用,所以美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具有可行性,如2008年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历史第57题考察了唐代的步辇图:(上图来源于莱尔书_艺术M”: hi: ID: /hzl3. lei 11. coiri/bi news. asp?newsi19319)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唐代的美术作品中国人物画是否把握,其实这是一幅珍贵的展现西藏和中原汉族王朝友好交流的忠实史料图,同时又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通过此题的考察,也起到了引导高中生去了解中国美术精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审美观及人文素养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iJ.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肓出版社,2003,2-8-第二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途径及作用第二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途径及作用第一节运用数学方法换算历史纪年以强化时间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时间观念极为关键,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时间及其所处时间点的历史背景。而涉及历史时间的纪年换算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现以公元纪年换算成世纪这一高中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为例予以说明。此种换算只要运用初中水平的知识即可。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还没有把握好这一知识点,而这一知识点却是高考考察的范围。如福建省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关于历史的第13题,此题考察了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的楚汉之争属于公元前几世纪的何阶段?其实只要运用数学坐标轴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请看下图:(公冗?讀纪早期)!公元前2Z公元广0 W /5)-299 -199 y -100100 199、250, /-V -irf I mf i ?公兀前丨做纪“-250_/-200 SjVO 299 公元 2013 年 广! 乂 I j 世g晚期广/&/ 公元 in 年-? 公元 I 1年只相差I年 J通过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到: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前三世纪晚期。在此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公元纪年没有零年,且公元前后一世纪都只有99年,其它每个世纪都有100年;在坐标轴上距当今纪年越近,时间越晚,这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02年为公元前3世纪晚期,而公元202年为公元3世纪早期,同理,公元前198年为公元2世纪早期,而公元198年为2世纪晚期。此外,计算公元前距公元后之间的年数应把公元前年数加上公元后年数再减1,因为公元没有0年,如公元前1年距公元1年只有一年的时间,这也在坐标轴上所体现。此外,公元纪年与中华民国纪年、与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都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换算。掌握了有关历史公元纪年的换算,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利用时间这一工具进行历史的学习。在学习民国史的过程中,很多相关史料,如纸币、报刊及邮票等都是民国纪年,如果掌握了这一换算,就能够使现在都已统一使用且习惯了公元纪年的高中生更好的获取历史信息。-9-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节运用数学统计表格使历史事件定量化运用数学统计表格可以把定性历史事件定量化,从而可以使历史结论更加的客观,具有说服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案例一:如高中历史课本中讲自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这只是定性的说法,如果通过条约内容的相关数据进行论证,就更有说服力,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主要条约内容的数据统计:表:1840年一 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相关数据统计发动、讀 割地开放通商其它主要国家时间(年)面积(平赔款数目口岸个数条款内容名称个数主要条约方公里)鸦片 1 1840-1842 南京条 78.40 2100万 5 协定关税战争m第二次天津条外国商船鸦片 2 1856-1860 约、北京 150万 共1400 11 可在长江战争条约、瑷万两白银各口岸往珲条约*中日允许日本甲午 1 1894-1895 马关条 5.77万 2亿两白4(延伸到在中国的战争约银 内地) 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准许各国八国辛丑条本息合计派兵驻扎联军 8 1900-1901 约无 9.8亿两 无 北京到山侵华白银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相关数据来源于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赔不断增多,开缚不断扩展深入,割地数量之巨大,中国丧失的主权不断增多,条约的危害性不断加重,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案例二:高中经济史课本在讲到我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一知识点时,其结论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但教材并没用具有针对性的相芳统计数据予以说明,我们可以用以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10-第二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途径及作用中国近代商办企业所在地分布统计表(1869-1894年)地上广厦宁福天香北油基佛潮南唐慈杭重太点海_州门波州津港京头隆山阳海山溪州庆原数17 4123242211111 1121目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沿只有3海家分布与在内内共有44家企业分布在沿海地区,占企业总数的93.6%。地,占地企业总对数的照6.4%。总总计共47家企业计(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