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知识培训资料全_第1页
煤气安全知识培训资料全_第2页
煤气安全知识培训资料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气安全知识2010 年 9 月;.一、煤气性质1、煤气成份: 常见煤气的成分见表1-1。表 1-1常见煤气的成分成分%(积)coco2h2n2o2cmhnch4其他焦炉煤气6-92-356-602-40.4-0.622-2.624-26高炉煤气23-3016-182-451-560.80-10.2-0.5转炉煤气50-7015-20 1.510-20 2发生炉煤气25302.28.456.40.400.41.8水煤气34.48.2524.00.201.2炭化炉煤气17.05.056.02.00.301.718.02、煤气理化性质表 1-1常见煤气的性质颜色味道毒性易燃易爆比重热值着火点爆炸极限性质(kcal/m3)()焦炉煤气无色臭味有毒易燃易爆0.3642005504.5-35.8%高炉煤气无色无味有毒易燃易爆1.0380070030.8-89.5%转炉煤气无色无味有毒易燃易爆1.04180053018.2-83.2%发生炉煤气无色臭味有毒易燃易爆0.89900-150053015-75%水煤气无色无味有毒易燃易爆0.542400-50005506.2-70.4%3、co: 无色无味,分子量28,比重 0.97,重度 1.25kg/nm3,.着火点约 600,毒性极强。4、空气: 无色无味,成分主要为氮气(约79%)和氧气( 21%)。分子量约 29,比重 1。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7% 时,即可发生呼吸困难,低于10% 时会引起昏迷,甚至死亡。5、氧气: 无色无味,分子量32,重度 1.429kg/nm3在氧气生产过程存在着氧气、氮气、氩气都可能产生中毒、 窒息的危险。1 在常压下,吸入氧气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2 吸入高浓度氮气时会产生窒息、中毒。3 高浓度氩气会使人窒息,当含氩量达75会发生数分钟内死亡。6、氮气: 无色无味,分子量28,重度 1.25kg/nm3;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空气中含量增加时会造成缺氧窒息。7、压力、温度、热值基本概念7.1 压力:绝对压力、相对压力(表压力) 绝对压力 =大气压+表压1mpa106pa10kg/cm21mmh2o10 pa7.2 温度:绝对温度( k )、摄氏温度( ) 开氏度=摄氏度+2737.3 热值:高热值、低热值1kcal=4.1868kj二、煤气中毒1、有害气体1.1 单纯性窒息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氩气、氮气等。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含量的关系氧浓度 %主要症状17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会引起喘息、呼吸困难、心跳加快15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及判断力减弱,肌肉功能被破坏,失去劳动力1012失去理智,时间稍长即有生命危险69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心脏在几分钟内还能跳动,如不进行急救会导致死亡( 56 分钟死亡)。小于 6立即死亡1.1.1 天然气:甲烷含量在作业环境中的浓度达到 10%以上时就会窒息;作业环境中丙烷浓度含量达到 10%以上时, 23 分钟就会造成人体中毒死亡。1.1.2 二氧化碳:吸入人体内的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引起窒息中毒。重度中毒者中枢神经受到抑制会引起窒息死亡。工业卫生允许二氧化碳浓度为 9000mg/m3 。1.2 化学性窒息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一氧化碳对人体危害程度:引自宝山总厂能源部煤气防护 。空气中的浓度时间人体反应%ppm0.01100数小时后有轻微症状0.044001 小时后呼吸障碍,感到呼吸困难0.077001 小时后有头重感觉0.1010000.51 小时后头疼0.1515000.51 小时后危险0.2020002040 分钟危险0.3030001030 分钟危险0.505000510 分钟致死1.001000012 分钟致死1.3 刺激上呼吸道气体:如二氧化硫等。1.4 对中枢神经有损伤的气体:如汽油等。2、一氧化碳中毒机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中含有较高的一氧化碳从煤气的生产到净化、回收、加压、输配、储存和使用及设备检修等,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不同程度的中毒; 既称为煤气中毒; 甚至可导致死亡。 所以煤气中毒即是一氧化碳中毒, 而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无味对呼吸道无刺激性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200-300 倍。而碳氧血红蛋白不易分解,更不易排出体外,分解时却慢3000 倍。故使体内的血红蛋白便失去与氧结合能力。 即携氧能力。 因而造成急性组织的缺氧。 所以出现的煤气中毒分为轻、中、重的中毒症状。3、煤气中毒表现按照症状严重,通常分轻、中、重三级;按照中毒快慢分急性和慢性中毒。(1) 轻度中毒:头晕、眼花、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在 10-20%。(2) 中度中毒:轻度中毒逐渐加重,病人呈耆睡状态,并逐渐进入昏迷或出现虚脱,病人出现面色潮红,呼吸、脉搏加快可有抽搐、狂躁不安、大小便失禁,如抢救及时可能较快苏醒,一般不留后遗症。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在 30-40%。(3) 重度中毒:昏迷程度加深,出现呼吸困难及潮式呼吸,四肢冰 凉、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并常伴有高热、脑水肿,此时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在50%以上。严重病例治疗后尚有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精神失常;智力障碍;瘫痪失语等。4、煤气中毒事故预防(1) )加强煤气安全管理, 对于煤气作业人员, 应进行生产操作及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并确保实施。(2) )从生产设施的密闭式入手,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防止和减少一氧化碳在生产环境中形成危及人的健康与安全的浓度。(3) )加强对生产环境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和警报(煤气生产、 使用单位的操作岗位, 煤气操作室和重点区域应设置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及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牌,报警装置应定期校验),一氧化碳最高浓度不允许超过 30mg/m3(24ppm)。.(4) )设备或管道检修时, 首先要把设备或管道内煤气吹扫干净;新建或大修的煤气设备及管道要进行强度或气密性试验。(5) )在煤气区域工作,须 2 人以上,并要携带便携式co 报警仪。一旦发生煤气泄漏, 则要站在上风侧监视, 严禁任何人进入危险区, 同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处理。(6) )建立煤气中毒事故的抢救和急救体制,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和急救器材, 如 co 监测仪、空气呼吸器等, 平时要经常检查, 确保器具有效。佩戴时, 也须认真检查, 尤其注意不准在煤气危害区摘掉口罩、 鼻卡或面具。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工作时, 一定要戴好防毒面具, 并有足够的监护和抢救措施。5、工作环境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的时间工作区域中 co 浓度不超过 30mg/m3(24ppm)允许工作时间可较长时间工作不超过 50mg/m3(4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 小时不超过 100mg/m3(8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 分钟不超过 200mg/m3(16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 分钟注:每次工作时间间隔至少2 小时以上1ppm=1.25 mg/m36、煤气中毒事故抢救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与一般事故发生后的现场不同,爆炸、坍塌、机械事故等发生后现场不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而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一般.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 所以,进行中毒事故现场抢救时, 救护人员首先应做好个人自身的防护。(1) 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并 指派专人维持秩序。(2) 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卫生所急救。(3) 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4) 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 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抢救。(5) 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 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6) 有条件的企业应设高压氧仓,对煤气中毒者进行抢救和治疗。三、煤气着火1、燃烧的条件 :有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火源。上述三个条件在燃烧过程中缺一不可,统称燃烧三要素。 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发生燃烧。2、煤气着火事故预防(1) )保证煤气设施的严密性,发现煤气泄漏及时处理。应经常检查:阀芯、法兰、膨胀器、焊缝口、计量导管、铸铁管接头、排水槽、煤气柜与活塞间、风机轴头、蝶阀轴头等。(2) )煤气设施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对接地线要定期检查测试。(3) )严格执行煤气设施和煤气区域动火作业的管理制度,应事先办理动火证,应有防火措施,并经安全部门检查确认,按规定的要求、时间、 地点动火。(4) )应尽量避免带煤气(指作业时有煤气泄出)作业,如必须进行则应在降低压力的状况下进行,并必须使用铜制工具。(5) )带煤气作业地点附近的裸露高温管道,应做绝热处理。(6) )煤气设施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3煤气着火事故处理煤气设施着火时,处理正确,能迅速灭火;若处理错误,则可能造成 爆炸事故。 灭火时, 应设法降低煤气压力或局部停止使用煤气;往着火的设施内通入大量的蒸汽或氮气;保护周围设施不被烧红或烧坏。(1) )由于设施不严密而轻微泄漏引起的着火,可用湿泥、 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待火熄灭后再按有关规定补好泄漏处。(2) )煤气管道着火, 管道直径在 100mm 以下者可直接切断煤气灭火;管道直径大于100mm者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但煤气压力不得低于49-98pa,以防回火。煤气压力下降后引起的管道着火,可用黄泥、湿麻袋、石棉布等堵灭、 捂灭,也可用蒸汽或灭火器扑灭。 在通风不良的场所, 煤气压力降低以前不要灭火, 否则,灭火后煤气仍大量泄漏, 会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烧红的设施或火花,可能引起爆炸。( 11.3.1 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oopa(10.2mmh20)。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 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3) 煤气设施内沉积物(如萘、焦油、硫化铁等)着火时,可将设 施的人孔、放散管等一切与大气相通的附属孔关闭,使其隔绝空气自燃灭火;同时应通入蒸汽或氮气。 但灭火后不要立即停送蒸汽或氮气,以防设施内沉积物自燃引起爆炸。(4) 煤气设施已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煤气设施急剧收缩造成变形断裂而泄漏出煤气。(5) 煤气阀、水封、压力表、蒸汽或氮气管头等,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11.3.2 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6) )火警解除后恢复通气前, 应仔细检查, 保证管道设施完好并进行置换操作后才允许通气。应该注意的是, 如果扑灭了火焰, 煤气不经过燃烧直接外泄,则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可能会发生中毒事故,处理不当还可能发生煤气爆炸事故。所以处理煤气燃烧事故, 应由事故单位、 消防队和煤气防护站共同组成临时指挥机构, 以便统一指挥; 应设立警戒范围, 灭火人员要作好自我防护准备;对已被烧伤的病人,不可盲目处理创面,应由医务人员处理, 并及时送医院诊治。四、煤气爆炸1、煤气爆炸的条件:煤气爆炸是煤气燃烧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瞬间(几千分之一秒内) 发生的燃烧过程。煤气爆炸通常需要三个必备条件:(1) 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或容器内(2) 有助燃剂(空气或氧气)和煤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3) 要有明火、电火或达到煤气燃点以上的高温。注:大多数有机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其爆炸延滞时间约0.040.2 秒,一些快速气体爆炸气体, 如氢气、乙炔、乙烯等的爆炸延滞时间较短, 一般小于 0.02 秒;通常煤气爆炸的冲击力会以每秒700010000米的速度传播。2、煤气爆炸事故预防煤气发生爆炸除了煤气与空气混合必须达到一定浓度(爆炸极限范围)外,还必须有限的空间或容器以及内激发能源。因此,杜绝这些条件同时出现,即可防止爆炸事故。(1) )对煤气爆炸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进行辨识、判断、分级、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2) )容易泄漏煤气的场所, 应禁止一切火种进入, 并设置自动警报器,对自动报警器还要定期调校。(3) )各类设备及电器照明应为防爆型的。(4) )设置防爆膜与防爆阀,相关的建筑物应有符合规定的泄爆面积。3煤气爆炸事故处理煤气设施一旦发生爆炸, 不仅损坏设施本身, 还有可能伤人, 而且可能发生煤气中毒、 着火事故, 或者产生第二次爆炸。 抢救爆炸事故应首先救人,救护人员进入有残余煤气区域时应戴防护面具, 抢救组织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1) )对已经爆炸的煤气设施, 应立即切断其煤气来源, 迅速把煤气处理干净,防止第二爆炸。 (11.4.1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 )(2) )对出事地点应加强警戒,以防发生煤气中毒事故。(11.4.2 对爆炸地点应加强警戒。)(3) )在爆炸地点 40m 以内禁止火源, 以防发生煤气着火事故。(11.4.3在爆炸地点 40m 以内不应有火源。)(4) )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准送煤气。五、煤气安全作业以及高危作业:(一)停送煤气作业 :是冶金企业煤气设备、 设施的重要日常生产作业活动, 根据国内事故案例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 必须制订严格的安全作业方案和技术要求。1、煤气置换:煤气设备或管道停送煤气,都必须进行气体置换,这是停送煤气安全作业的重要环节。置换方法:直接置换法、惰性气体置换法、蒸汽置换法、烟气置换法、空气置换法等,现在最常用的是惰性气体(安全可靠,一般用氮气) 置换法和直接置换法(危险性较大,一般高炉煤气采用)。吹扫置换合格标准:一般量不超过1%。2、停煤气作业:不但要停止煤气管道输气,而且要清除管道内部积存的煤气, 使其与气源切断并与大气连通,为检修和改造创造正常作业和施工的安全条件。进入管道或设备内部作业必须经取样空气检验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方可作业。3、送煤气作业:是将管道、设备内空气置换为生产使用的煤气。置换合格(氧含量一般不超过1%)后送煤气,在管道末端放散取样并取样做燃烧实验合格。(二)煤气设备动火作业1、煤气设备动火的分类:分为带煤气动火作业和停煤气动火作业; 相比而言前者比后者安全。带煤气动火作业 (管道内氧含量要严格控制在1%以下)也用在负压煤气管道上,一般企业均为正压带煤气动火作业。2、煤气动火作业是一种高危险作业,特别是停煤气动火作业发生了 很多的事故案例, 因此煤气动火作业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必须认真制定和落实安全作业方案,必须执行动火票制度,必须认真落实现场安全检测、 确认、监护制度。 特别要注意在焦炉煤气、 转炉煤气或含有其成分的混合煤气管道必须用蒸汽或氮气进行清扫,同时在动火工程中, 管道内必须带有适量蒸汽或氮气,以防管道内其它易燃物质发生同样危险(三)带煤气作业(1) )原则上夜间不适宜带煤气作业,特殊情况下,若在夜间进行, 应设两处以上投光照明,照明应距离施工地点10 米以上,并保证照明度。(2) )带煤气作业不准在低气压、雾天、雷雨天气进行。(3) )操作时有大量煤气冒出时,应注意警戒煤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 40 米内为禁区,有风力吹向下风侧应视情况延长禁区范围。(4)凡带压力进行的煤气危险作业,因压力过高影响施工,威胁到附 近岗位人身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应通知煤气管理单位和生产单位降低煤气压力。(5) )凡进行带煤气作业, 应降低和维持煤气压力在1000pa至 2000pa范围。(6) )凡在室内进行带煤气作业,对室内操作岗位,加热炉的高温火源、电火花等可能引起煤气火灾等危险源应有防范措施。(7) )带煤气作业不准穿钉子鞋、携带火柴、打火机等引火装置。(8) )高空带煤气作业地点应设斜梯、平台、围栏等安全实施,并符合标准要求。(9) )带煤气作业地点的现场负责人应配备对讲机,随时与总调、煤气生产、 管理单位取得联系, 以便掌握控制煤气压力波动,及时联系压力情况。(10) )凡带煤气作业所用工具为铜制品,如无铜制品应将工具涂抹铅油或甘油(四)带煤气盲板作业(分为抽、堵盲板作业)1、带煤气盲板作业,劳动条件差,泄漏煤气严重,国内冶金企业煤 气中毒、着火和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多发性、重复性,发生频率 高和人员伤亡严重程度大, 因此一般不宜推荐或采用; 如条件允许加装电动可靠切断装置取代盲板。2、带煤气盲板作业应严格制定安全作业方案,严格执行盲板作业票制度。盲板作业时煤气压力保持稳定,并不低于1000pa。高炉煤气盲板作业:压力不高于4500 pa 。焦炉煤气盲板作业:压力不高于3500 pa 。(五)煤气设备设施受限空间以及高处作业根据国内冶金企业已发生的事故案例,煤气设备设施受限空间发生了多次特大人员中毒死亡事故,必须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 如冶金企业高炉煤气洗涤塔内部、煤气管道内部、电除尘器内部、丝网脱水器内部、 洗萘塔内部、 气柜内部、高炉煤气干法布袋内部以及与煤气附属系统有关的地下水系统设施、 高处煤气设施内部作业等均为煤气设备设施受限空间作业活动,其中地下、高处煤气设备设施内部作业活动的危害后果严重,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受限空间作业管理程序,作业前严格制定和落实安全作业方案,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严格作业安全检测、确认、监护以及应急 管理制度。(六)带煤气开口接管作业带煤气开口接管作业是在正常生产运行的煤气管网上接出另一条管道,以满足生产需要。带煤气开口接管施工作业危险性大、精确度要求高的作业,发生事故的频率高, 因此不宜提倡带煤气开口接管作业。确需生产需要应在作业前严格落实现场作业和生产运行情况,严格制订和落实安全作业方案,严格落实好应急措施。(七)煤气设备设施检修作业1、进入煤气设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