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常规_第1页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常规_第2页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常规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常规体弱儿管理工作常规一、 目的通过对体弱儿患病情况的了解,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治疗及特别护理,使其尽早康复, 促进健康成长。二、 管理范围体弱儿指患有下列疾病的儿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 d 却发性佝偻病、中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等。三、 管理方法对所有体弱儿进行登记,实行体弱儿登记制度管理。1、 专案管理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应进行体弱儿管理登记,实行专案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儿童进行登记并分转至儿童心脏外科和儿童康复科进一步治疗。2、 管理措施详见各类体弱儿管理范围内各管理方法。3、 护理措施在保健医生指导下,家长应对体弱儿进行正确护理,详见各类体弱儿管理范围内各管理方法。4、 结案体弱儿治愈后应结案转入健康儿童常规管理。体弱儿单病种管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一、 目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生存能力较差,通过系统的护理及科学喂养可使婴儿获得良好的营养支持,对于发现的问题早期干预,促进婴儿健康。二、 管理对象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三、 诊断标准胎龄未满 37 周,出生体重低于 2500g 的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的足月新生儿。四、 管理方法及内容1、 登记管理对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立即建立登记。2、 专案管理对胎龄未满37 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 的早产儿及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足月新生儿建立专案进行管理,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满月后每月访视一次,直至三个月。3、 护理和喂养指导( 1)每次访视测量体温,低于 36 度要进行保暖( 2)每次访视测量体重观察增长速度,体重不曾应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3)指导皮肤护理( 4)指导喂养,强调母乳喂养,吸吮能力差的可用小勺或滴管喂养,母乳不足的要指导喂养方法。预防给药( 1)生后半个月补充维生素 d ,每天 500 个单位( 2)生后两个月补充铁剂,铁元素 2mg/kg.d 。4、 转诊 生活能力差、 体温持续不升或体重小于 2000g的早产儿, 有条件转新生儿病房。如出现明显皮肤黄疸转诊。5、 结案( 1)满三个月后转入正常保健门诊,每月复查一次( 2)酌情进行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以及定期的智能筛查,并针对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专案管理卡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住址:开始管理时间:检查日期:年龄: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身长( cm)体重( kg)化验检查: hb 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治疗与处理意见:医生签字:喂养(饮食)情况: 患病情况:转归:治愈好转转医院未愈结案日期:g/dl体弱儿单病种管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综合性的防治,有效控制佝偻病的发生发展,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二、管理对象3 岁以下婴幼儿,其中1 岁以下婴幼儿是防治重点。三、 佝偻病的简易诊断标准婴幼儿佝偻病简易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其中以体征为主要诊断指标, 并按指标的主次、多少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一) 主要依据1、 病史、出生及发病季节,有无缺乏日照和口服维生素d 史。2、 明显诱因早产、低出生体重、人工喂养、体弱多病、偏食、生长过快等。3、 症状 夜惊、多汗、烦躁不安。4、 体征 主要体征颅骨软化 (三个月以上婴儿) 、方颅、肋骨串珠、 肋软沟、 鸡胸、漏斗胸、手镯、 x 型腿、 o 型腿。次要体征枕秃、肋外翻、囟门晚闭、出牙迟 缓、肌肉韧带松弛等。(二) 诊断标准1、 佝偻病活动期凡年龄在 2 岁以下儿童,有维生素d 缺乏史及明显症状,并伴有下列任何一条者(1) )具有 2 项主要体征;(2) )具有 1 项主要体征及1 项次要体征;(3) )具有 2 项次要体征,并有明显诱因者; 再以体征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轻度( i 度)表现为轻度骨骼改变。中度( ii 度)表现为明显骨骼改变。重度( iii 度)有严重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碍或表现病理性骨折等。1、 佝偻病恢复期(1) )曾有活动性佝偻病病史,经晒太阳、vitd 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消失、体征减轻、病情稳定者。(2) )初诊时仅有两项主要骨骼改变,无症状、无贫血、运动功能正常者。2、 佝偻病后遗症多见于 3 岁以上儿童,既往有佝偻病史现无症状,仅有明显骨骼改变者。3、 可疑佝偻病有症状、体征和诱因,但不具备上诉条件者。四、 管理方法及内容(一)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 3 岁以下儿童( 1 岁以内婴儿为重点)采取综合预防措施。1、 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经济、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阳光、多 晒太阳,每天晒太阳不得少于2 小时,尽可能暴露皮肤,夏季避免日光直晒, 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 合理喂养提倡生后 6 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6 个月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有维生素 d 、钙、磷及蛋白等营养物质,如蛋黄(100 克含 vitd250iu )肝类、鱼类、鱼子等。确实无母乳者,尽量食用配方奶或维生素ad 强化奶。3、 婴幼儿预防(1) )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 周摄入 vitd400iu/ 日至 2 岁,vitd 补充量应包括食物、日光照射、vitd 强化食品中的vitd 含量。(2) )如婴儿每日摄入500ml 配方奶,可摄取vitd 约 200iu/ 日,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vitd 制剂。(3) )高 危 人 群 补 充早 产 儿 、 低 出 生 体 重 儿 、 双 胎 儿 出 生 后 即 应 补 充vitd800 1000iu/ 日, 3 个月后改为 400iu/ 日。(4) )补充钙剂时应注意儿童每日膳食中摄入的钙量,以确定儿童每日钙元素的适宜摄入量。6 个月以下 300mg;6 个月1 岁 400mg;1 岁 4 岁以下 600mg;4 岁11 岁以下 800mg。(一) 佝偻病的登记管理对在体检中发现的佝偻病中、重度患儿均进行体弱儿登记。1、 可疑佝偻病试用 vitd5 万 iu/ 月, 1 个月后复查。如确实为活动期佝偻病按专案管理执行。若用药后症状、体征消失即可结案。2、 佝偻病恢复期可服用 vitd5 万 iu/ 月, 3 个月后结案。(二) 佝偻病的专案管理凡确诊为佝偻病活动期者应进行体弱儿专案管理,填写专案管理卡片。治疗1、 i 度佝偻病vitd15 20 万 iu/ 月2、 ii 度 iii度佝偻病vitd30 40 万 iu/ 月服药一个月后复查,显著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体征减轻),再服3 个月维持量( vitd5 万 iu/ 月)以巩固疗效,3 个月可酌情结案。1、 对长期消化不良,口服vitd 效果不佳者,可改用肌肉注射,剂量同上。在生化和 x 光片辅助检查下,最多不得超过2 次。若 2 次注射仍无好转,应转儿童内分泌门诊。2、 补充 vitd 的同时,口服钙剂。体弱儿单病种管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管理一、 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危害儿童健康,通过治疗和对该病及时有效的管理,可促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得到尽快纠正,保护儿童健康。二、 管理对象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三、 诊断标准诊断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二项,但必须含有第一项。1、 年龄在 6 岁以下(新生儿 -除外)血红蛋白低于11g/dl 。轻度 9 11g/dl中度 69g/dl重度 小于 6g/dl2、 有明确的缺铁原因(1) )饮食习惯不良如挑食、偏食、吃零食等。(2) )食欲不好,入量不足,食物种类单调。(3) )长期消化道疾病,如呕吐、腹泻等。3、 典型的贫血临床表现苍白、无力、毛发干枯、厌食、烦躁不安。四、 管理方法及内容1、 登记管理对轻度贫血患儿建立登记,要有初诊、复查日期与血红蛋白测查结果记录。2、 专案管理对中度及中度以上贫血的患儿建立专案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应在3 个月内结案。3、 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药物及饮食治疗。一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4、 转诊经药物治疗 3 个月血红蛋白仍不恢复正常者,应转诊。5、 结案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给药46 周方可结案。五、 预防措施1、 合理膳食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绿色蔬菜和水果达到平衡膳食。2、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3、 疾病预防预防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如钩虫感染。4、 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贫血患儿,给予治疗。六、 治疗方法(一) 饮食治疗1、 调整饮食食物内容力求多样化、补充含铁、 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猪肝、动物血、瘦肉等。2、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二) 药物治疗1、 血红蛋白在11g/dl 以下者,可用铁剂治疗。2、 选用铁剂治疗按元素铁 1-2mg/ 日,餐间服用最为恰当。3、 为促进铁的吸收,补铁同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4、 对贫血合并锌缺乏症的儿童,先补铁纠正贫血,之后再补锌纠正锌缺乏症。体弱儿单病种管理-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一、 目的营养不良儿童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及时对患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治疗,以期在最短时间内使儿童生长发育恢复正常。二、 管理对象儿童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的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三、 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营养不良评价目前所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近年来推荐的评价指标,即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的三个指标进行全面评价。1、 评价标准采用的参考标准值是国际标准或称who 标准。以中位数减去2 个标准差( -2sd) 为营养不良的判定标准。2、 营养不良分类(1) )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急性或近期营养不良者;(2) )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慢性长期营养不良者;(3) )消瘦(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4) )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远期均有营养不良。3、 评价方法(1) )测量与记录准确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测量值。(2) )计算儿童年龄准确计算儿童实足年龄(岁, 月)。(3) )与评价标准对照按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与who 标准进行对照。(4) )进行三等级评价根据年龄别体重、 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数值所处的位置,按上、中、下进行评价。评价“下”时,为营养不良。上数值大于或等于均值加2 个标准差的范围;中数值大于或等于均值减2 个标准差至小于均值加2 个标准差之间的范围; 下数值小于均值减2 个标准差的范围。(5) )分析评价结果结合评价结果与体检检查、疾病情况、喂养、生活环境等进行分析,对体格发育状况作出合理、切合实际的评价,并给予恰当指导。四、管理方法1、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档案。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的病因进行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3、定期监测营养不良儿童(1) )低出生体重每月测量体重1 次;(2) )发育迟缓每三个月测量体重、身高1 次;(3) )消瘦与严重营养不良每月测量体重1 次,每三个月测量身高1 次;并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治疗。4、转诊对需要进行临床治疗及半年内连续3 次体重不增或连续2 次身高不增者, 可转诊至医疗或保健机构。5、结案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以纠正为止。五、对营养不良的营养指导原则1、对于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问题的患儿,包括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和绝大多数低体重患儿(1) )应认真查找病因, 例如 是否患有急慢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喂养方法是否得当,食物选择调配是否合理,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2) )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指导,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估与指导。(3) )对单纯性地营养不良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如病情严重,或合并其他疾病时,应给予相应的治疗。2、发育迟缓的患儿目前营养尚可,其身材低矮主要是过去喂养不当,或反复患病 引起的,因此指导重点应该是合理喂养、预防疾病、加强体格锻炼等,使其以后的生长发育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体弱儿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