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提倡课程的多元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强调:“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地域资源。近年来,以农村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为载体,结合新教材主题内容,对主题方案进行合理编制和重组,开展了系列有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对民风民俗的再认识民风民俗是指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园地处上海最西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民风民俗资源,如劳动民俗、节日习俗、传统娱乐、传说故事等。区域内还拥有渊源的民俗文化遗产,如风筝、扎染、荷花灯舞、黄草编织、竹刻等。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民风民俗逐渐被淡化甚至流失,幼儿对家乡的民风民俗也了解甚少。为进一步传承民风民俗,要从幼儿抓起,搭建丰富的体验平台,让家乡的民风民俗代代相传。起初,对民风民俗的认识是表面的:认为其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只是一般的运用,把民风民俗作为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支撑材料,没有发掘其内涵价值。如今,通过实践研究,对民风民俗有了新的认识:它是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有精华,有糟粕,应取其精华作为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使用中不能仅作为支撑材料,而应挖掘其教育内涵对幼儿进行各种有效教育;它是一种家乡文化,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幼儿园的课程特色。基于以上认识,我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民风民俗的内容,把劳动民俗、节日习俗、部分民间工艺作为实施的主要内容,开展了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新实践幼儿园新教材中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形式呈现的,把选用的民风民俗内容有效地丰富主题内容成为我园新的实践点。(一)对现有主题的重组我园组织教师仔细阅读新教材,并认真加以分析,找出教材中包含民风民俗的主题站点。如大班主题站点“多彩的民间活动”、“欢腾的国庆节”、“了不起的中国人”、中班的主题站点“穿针引线”、“收庄稼”等,把这些站点定为大班、中班、小班幼儿三个年龄段必选的内容,并加以充实、丰富。如主题“美丽的春天”将其分成四个站点:春色、春风、春耕、春游,其中春风中就包含一些民风民俗的活动,如清明扫墓、做青龙圆子、做草头饼等,春耕中包含许多农村所特有的田野之事,春游除了外出踏青,还包括许多幼儿特别喜爱的民间游戏。一个经过教师重新创造组合的主题,不仅有效丰富现有主题的内容,而且充分体现了游戏、运动、学习、生活四大版块的均衡性。(二)对节日站点的拓展当前新教材主题站点中包含了一些传统节日的内容,但大都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缺少情感的体验。我园以节日习俗为切入点,对众多传统节日进行筛选,并结合新教材的主题站点内容进行选择、充实,从中梳理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包括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让孩子在接受传统节日教育的同时,体验浓浓的民俗气息,感受亲情相融的快乐。(附主题案例)大班主题案例:清明踏青1、内容与要求1)通过参与祭扫活动,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名称及其风俗,激发幼儿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2)清明时节是植树的好季节,了解树与人的关系,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好习惯。2、活动与指导1)清明节的习俗幼儿收集有关清明节由来的传说、习俗等方面的资料;把幼儿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交流、讨论,观看清明幻灯;欣赏文学作品:古诗清明、传说故事寒食;品尝寒食(如:凉拌野菜,青团等)。2)清明踏青走进田野:带领幼儿去挖野菜、马兰头、荠菜、麦草等;亲子制作清明节美食:拌马兰头、荠菜馄饨、制作青团;赴嘉定烈士陵园扫墓。3)清明植树植树节的由来:了解3月12日是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根据树的不同特征,学习排序的基本方法。3、教学活动实例(略)(三)对特色主题的编制为了有效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充分挖掘民风民俗的教育价值,我园已不满足在新教材已有的主题站点下进行拓展、延伸。结合周边地区丰富的民风民俗资源,尝试编制本土化的特色主题,参照新教材中主题方案的编制方法,制定了“风筝缘”、“百变稻草”、“开心布艺”、“逛庙会”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主题方案,让孩子在丰富的民俗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附主题案例)大班主题案例:风筝缘1、内容与要求1)让孩子初步了解风筝这一民俗文化,乐意简单的绘制。2)积极参与放飞活动,愉悦孩子的身心,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2、活动与指导1)风筝展风筝展览厅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风筝,音像资料布置展厅;欣赏风筝,初步了解风筝种类,感受风筝的艺术美。2)绘制风筝画风筝,掌握对称画的基本方法;现场观摩扎制风筝的过程,了解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扎、糊、绘、放,感受制作过程的辛劳与智慧;亲子共同收集材料、绘制风筝。3)放飞风筝欣赏教师和老年风筝队的放飞表演,讨论与探索:使风筝连线更牢固的方法和风筝飞不起来的原因。亲子放飞体验3、教学活动实例(略)三、把握环节提高研究实效(一)把握培训环节,提高教师认识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为拓展教师对民风民俗的了解,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其真正内涵,我们运用了分层培训模式。首先,园长领衔,通过对民风民俗的整理,创编了园本培训教材民俗文化代代传。此教材中包含了走进民俗文化、民间节日知多少、经典民俗风、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四个部分。其次,业务园长领衔组织教师培训,以园本培训教材为引领,开展每月一次的民俗文化大熏陶。第三,科研组长领衔组织具体的实践研究。通过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领悟和理解。(二)把握计划环节,编制主题方案以民风民俗为载体,我园对新教材中的主题进行了重组、拓展,并融入了特色主题方案。基于此,以课程核心组为引领,以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为手段,共同编制完成各年级组学期主题计划和每月主题计划。学期主题计划包括总目标和各主题目标,每月主题计划包括各主题目标、站点内容、四类活动内容、主题资源、主题环境、实施时间等。在编制主题计划过程中,既要遵循统整原则,凡传统节日主题、全园性主题(如逛庙会)实施时间全园统一;又遵循个性原则,各年级组的特色主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主题计划的编制是课程实施园本化的过程,它不仅使国家课程、本土课程得以有效融合、不断增值,还让幼儿园获得了自主创建真正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同时还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各个主题的目标、内容、要求,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三)把握组织环节,探索实施途径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除了以常规教学为主要手段外,还积极探索较为丰富的实施途径,不断提高主题实施的成效。1、亲子游园。“逛庙会”是本地区较有特色的一项民间习俗。我园为期一周的“逛庙会”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创设若干个小庙会现场,有美食街、工艺制作、戏曲欣赏等内容,家长轮流协助教师带着孩子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游园活动,完成主题内容与要求。打破固定班级界限,孩子们欣喜若狂,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逛庙会”的乐趣。2、教师走班。我园的许多教师在民俗工艺方面有一技之长,如扎染、编织、剪刻等。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每周两次民间工艺特色活动,教师就根据各班的内容安排进行走班式上课。走班式上课不仅有效发挥了教师的特长,还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实施主题特色活动的课程意识。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园积累了“开心布艺”、“百变稻草”等园本特色教材。3、课外实践。根据主题的需求,我园分别和周边的腊梅园、敬老院、烈士陵园、历江果园等签订文明共建协议,使之成为幼儿民俗文化课外实践基地。每学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去基地开展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体验天地,同时也把我园传承民俗文化的教育理念向社区辐射。(四)把握保障环节,整合有效资源资源的利用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的保障。多年的实践中感到,全面挖掘和利用地区资源,会有效促进民风民俗主题活动的开展。1、拉网式取材,用好家长资源。在家长中开展了关于民俗技能的问卷调查。从调查信息中,意外发现诸多祖辈家长在做青团、包粽子、打腰鼓、扎彩灯等民俗技能上有一技之长,这些资源为我园开展传统节日主题奠定了基础。2、挑选式取材,整合社区资源。风筝、舞龙、腰鼓等是地方特有的民俗活动,其表现的独特个性深受幼儿及幼儿家长的青睐。在主题“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我园与周边有名的老年腰鼓队联系,邀请他们来园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借助这一外力,我园的“娃娃腰鼓队”应运而生。只要用心挑选,丰富的社区资源就能为我所用。3、挑战式取材,激活专家资源。在主题“逛庙会”中,有舞龙、舞狮的体验活动,但教师、孩子都缺乏相关的经验。于是我们与上海市体育专家黄保法老师保持了长期的联系与合作,黄老师从舞龙的制作、技巧和意义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与指导,为确保这一特色主题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五)把握评价环节,开展成效评估教育的实践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幼儿的发展,我园尝试开展课程实施成效评估。评价主体为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师和家长,评价形式有主题调研、专项测评、学期测评、双月测评等。每次评价前都有具体方案,评价后有反馈报告,以此作为实践研究的重要依据。(六)把握总结环节,提升实践经验以民风民俗为载体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已有多年,我们欣喜地发现:民风民俗作为一个载体,它使幼儿园主题活动有了抓手和推手,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