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_第1页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_第2页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_第3页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_第4页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所谓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1 。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 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 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1.1 置石的人文作用我国人民对山石有着特殊的爱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的说法,给石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 置石虽是一种静物, 却具有一种动势, 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 生气勃勃, 能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 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 寓意人生哲理, 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1.2 置石的使用作用1.2.1 作为艺术造景,供人们观赏游憩。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到自然中去,由于条件限制 或不想“苦其筋骨,劳其体肤”, 故在城市绿地中叠山置石,通过艺术加工,营造山林景色, 供人们观赏、游憩。1.2.2 作为园林环境局部的主景乃至景观主题序列和构建地形骨架。例如苏州留园东花园的“冠云峰”以及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都是自然式园林中局部环境的主景,具有压精品资料倒群芳之势。周围的配景置石起陪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 主配相得益彰。1.2.3 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例如置石分隔水面空间,既不一览无余, 又可丰富水面景观; 置石还可障隔视线, 组织空间, 增加景深和层次。1.2.4 石材的纹理、轮廓、造型、色彩、意韵在环境中可起到点睛作用。1.2.5 园林绿地中为防止地表泾流冲刷地面,常用置石作“谷方”和“挡水石” ,既可减缓水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形成生动有趣的景观。1.2.6 运用山石小品点缀园林空间,常见的有:(1)作铭牌石 (也叫指路石 );( 2)作驳岸、挡土墙、石矶、踏步、护坡、花台,既造景,又具实用功能;( 3 )利用山石能发声的特点, 可作为石鼓、石琴、石钟等;( 4)作为室外自然式的器设。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凳、石栏、或掏空形成种植容器、蓄水器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可结合造景,使园林空间充满自然气息; ( 5 )利用山石营建动物生活环境,如动物园用山石建造猴山,两栖动物生活环境;(6 )作为名木古树的保护措施或树池。1.2.7 置石与园林建筑相结合,陪衬建筑物, 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建筑物的呆板、僵硬, 使其趋于自然、曲折,常见以下几种作用:( 1 )山石踏跺和蹲配; ( 2)抱角和镶隅; ( 3 ) 粉壁置石;( 4)花架、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 5)漏窗、门洞透景石;( 6 )云梯。此外,山石还可作为园林建筑的台基、支墩、护栏和镶嵌门窗、装点建筑物入口。3 园林置石常用的方法及其特点3.1 特置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其为峰石的。特置山石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 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特置常在园林中作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或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此外,还可与壁山、花台、草坪、广场、水池、花架、景门、岛屿、驳岸等结合来使用。特置山石布置特点有:( 1)特置选石宜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石最好具有透、瘦、漏、皱、清、丑、顽、拙特点的;(2) )特置山石为突出主景并与环境相谐调,常石前“有框(”前置框景) ,石后有“背景”衬托,使山石最富变化的那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并利用植物或其他方法弥补山石的缺陷,使特置山石在环境中犹如一幅生动的画面;(3) )特置山石作为视线焦点或局部构图中心,应与环境比例合宜。3.2 对置把山石沿某一轴线 或在门庭、路口、桥头、道路和建筑物入口两侧作对应的布置称为对置。对置由于布局比较规整,给人严肃的感觉,常在规则式园林或入口处多用。对置并非对称布置, 作为对置的山石在数量、体量以及形态上无须对等,可挺可卧, 可坐可偃, 可仰可俯,只求在构图上的均衡和在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给人以稳定感,亦有情的感染。3.3 散置散置即所谓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常用奇数三、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元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3”在内。散置对石材的要求相对比特置低一些,但要组合得好。 常用于园门两侧、 廊间、粉墙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岛上、草坪和花坛边缘或其中、路侧、阶边、建筑角隅、水边、树下、池中、高速公路护坡、 驳岸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 它的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 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一脉既毕、余脉又起、层次丰富、比例合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小中见大。此外,散置布置时要注意石组的平面形式与立面变化。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平面组合时, 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向, 三块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等腰、 等边三角形和直线排列。 立面组合要力求石块组合多样化, 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一形态或并排堆放,要赋予石块自然特性的自由。3.4 群置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称为群置或称聚点、大散点。群置常布置在山顶、山麓、池畔、路边、交叉路口以及大树下、水草旁,还可与特置山石结合造景。群置配石要有主有从, 主次分明, 组景时要求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 石的间距远近不等。群置有墩配、剑配和卧配三种方式,不论采用何种配置方式,均要注意主从分明、层次清晰、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古典园林中假山和置石的五大功能华夏园林网 2011-08-22 浏览量 896假山和置石,在园林特别是中是古典园林中具有十分突出重要的作用。(1) 骨架功能利用假山形成全园的骨架,现存的许多中国古代园林莫不如此。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假山为基础来变化。(2) 空间功能:对园林空间进行分隔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形态。通过假山的穿插、分隔、夹拥、围合、聚汇,在假山区可以创造出路的流动空间、山坳的闭合空间、峡谷的纵深空间、山洞的拱穹空间等等各具特色的窄闯形式 =如拙政团原入口处以黄石假山作为障景, 沿廊绕过假山才能观赏到园中主景远香堂及荷池。 体现了苏州园林“先抑后扬”的独特艺术构思。(3) 造景功能假山景观是自然山地景观在园林中的再现。自然界奇峰异石、悬崖峭壁、层峦叠嶂、 深峡幽谷、泉石洞穴、海岛石礁等等景观形象,都可以遥过假山石景在园林中再现出来。(4) 工程功能用山石做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出石以护坡, 这些山石可以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的流速, 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如北京颐和园的“圆朗斋”、“写秋轩,”北海的“嘲古堂”、”亩鉴室”周围都是自然山石挡土墙的佳品 ;北海琼华岛南山部分的群置山石、颐和园龙王庙土山上的散点山石等都有减少冲刷的效用。园林中还广泛地利用山石做花台养植牡丹、 芍药和其他观赏植物, 并用花台来组织庭院中的游览路线,或与壁山结合,与驳岸结合,在规整的建筑范围中创造出自然、疏密的变化。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1) 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2) 置石的石材纹理及色泽在环境中可起到点晴作用,使建筑空间层次感及深度得以加强。(3) 在园林绿地竖向设计中,置石常作为“谷方” ,既起护坡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又有造景起势之妙。(4) 置石可分隔空间,特别是分隔水面的空间,既不一览无遗,又可丰富水面景观。(5) 置石与园林建筑结合布置时,常见以下几种作用:山石踏跺蹲配;山石抱角和镶隅;粉壁置石; 古建筑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此外,还可作为园林建筑的云梯、台基、支礅和镶嵌门窗。其变化之多,不胜枚举。(6) 在江南园林中经常运用山石来堆砌花台, 它既可以使花台的形体随机应变, 小可占角、大可成山, 成自然之趣。 又可避免某些地区因地下水位较高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为观赏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生态条件。同时又将花卉提高到合适的观赏高度,便于观赏。(7) 很多园林中的纳凉器具就是散石组合而成,这也是我国园林中的传统做法,它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可以与造景密切结合,特别是用于自然式布局的园林绿地,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取得协调。(5) 使用功能可以用假山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陈设。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几、石凳、石栏等,既不怕日晒夜露。又可结合造景。园林是满足人对自然环境需求的生态、文化、景观、文化内涵、游览休息的综合要求,是 园林设计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综合体现16 。现代园林建设要适应当今人民的需求和社会生活需要, 它不应是新的物质技术去模仿旧的形式,迎合旧的审美习惯(如风靡一时的假山风即是如此),而应适应现代社会审美要求,充分发挥新物质新技术条件作用下的新形式和新风格,完成自然与艺术的谐调,传统与创新的谐调。置石作为现代园林建设的物质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