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作者简介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 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 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 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 达到成就王业, “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7 篇,计 261 章,约 3 5 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 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二、字词基础知识(1) 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 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义:内城。今义:多指城市)委而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池非不深也 (古义:护城河。今义:指水塘。)(3) 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三、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 ,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 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四、整体把握这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 读后发人深思。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 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 “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 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反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精品资料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 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 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强化练习(一)1. 解释一词多义:道:会天大雨,道 不通()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池: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非不深也()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 解释加点词:环而攻之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夫环而攻之(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委而去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 翻译下面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 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强化训练(二)7 、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3分)a 、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8 、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4 分)9 、翻译下面句子。(3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文: 强化训练(三)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 分)委而去之(委:)(去:)亲戚畔之(畔:)10 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以天下之所顺c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1 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 2 分)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12 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13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 分)答:含义:。(1 分)事例:。(1 分)强化训练(四)1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 分)( 1 )夫环而攻之环:(2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3 )委而去之委:(4 )寡助之至至: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 寡助之至天下顺之19 请将文中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20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 分)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强化训练(五)( 1 )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8 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 分)强化训练(六)8 ( 2 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 )郭:9 ( 4 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 )去:( 2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0 ( 2 分)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11 ( 3 分)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强化练习(一)答案1. 解释一词多义:道:道路仁政道义;固:巩固固执,顽固;池:池塘护城河;国:国防国都2.3 题参考课下注解及参考译文4. (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得道”“天下顺之”;( 3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4)以国家外交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5)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强化训练(二)答案7 、 a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强化训练(三)答案9 委:放弃去:离开畔:通“叛”, 背叛10 d( d 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11 威天下 /不以 /兵革之利12. 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非”, 不是;“池,”护城河。关键词翻译正确给1 分)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关键词“至,”极点;“顺,”归顺,服从。 )13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 分)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1998 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2003 年, 我们万众一心, 战胜“非典。” 2008 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 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1 分)(能举类似一例即可)强化训练(四)答案17 ( 1)包围( 2 )武器( 3 )放弃( 4)极点18 c19 译文: 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20 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强化训练(五)答案15 ( 1)舍弃( 2 )限制(限止) ( 3 )震慑(威慑) ( 4)极点16 d17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18 要施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含硼低合金高速钢轧辊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深度剖析
- 人际关系沟通规程
- 电化学法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洞察及研究
- 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优化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监控摄像头项目申请报告
- 地屈孕酮衍生物与协同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海王星磁场与地质活动关系-洞察及研究
- 水产品国际贸易标准-洞察及研究
- 2026届上海市长宁、金山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阿拉善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航空科普课件
-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5章 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第3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嫩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方案
- 2025存量房买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肿瘤科诊疗体系构建与运营管理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以资抵账管理办法
- 护士长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