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无极混元桩_第1页
太极无极混元桩_第2页
太极无极混元桩_第3页
太极无极混元桩_第4页
太极无极混元桩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极桩是基础,包括太极桩在内的很多桩法,都要以无极桩站立为基础。无极桩也称自然桩, 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 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 ” 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养生运动。无级桩能使使习练者可有效地调节自律神经,增强大脑皮质的健全,使运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得到改善,同时还 使人反应灵敏,是训练高功能神经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还能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 增强腿部力量。-可编辑修改 -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太极桩”具有现代“仿生学”的鲜明思想特征。“太极桩功”模仿了外静内动的“树”,它强调“以意运气 ,以气运身及内外协调”。“太极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健作用。“太极桩”是一种有氧静止的耐力运动,有利于新陈代谢及气血通畅,对膝关节有明显保健作用。太极入门必练混元桩练习方法站桩的种类很多,习太极拳的人,常练浑元桩较好。混元桩,一作“浑圆桩”,又有“抱云桩”、“云门桩”、“养气桩”等异名。其裆步成二字马步,或作八字马步。具体方法如下:两足并行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两腿屈膝下蹲,初学或体弱者,可采用稍微屈膝的“高桩”;久练者应采用大、小腿之间弯成135度角左右的“半桩”。重心放在两腿之间,足心含虚,全足踏实。上体自然正直,头顶起、裆落下,精神提起,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立身安舒,其身法基本要领与太极拳架全然相合。在屈膝下蹲的同时,两手由两侧回环于胸前。使两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半。两手十指和掌心也遥相对 应,两手指尖之间,相距一横拳左右。两掌心朝里而略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虚。两肘须略低于腕部,并用意里裹。全身务须有下沉的气势。这种两臂环抱的站桩姿势,在技击意义上含有“守中”的意思。即:以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一线为中心线,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两足之间的中心,这样,身法与裆步自然正中安舒,稳定性好,其所以置两臂、两手于圆周线上,乃是含有防御和待机反击、抢攻之攻守意识。因此,腋窝要虚,而两胁空隙相对地要实。两腋虚,臂部弹性充足,伸缩余地较大;两胁实,则边门不易受侵。但腋虚胁实是结合两臂、两肘来说的。两臂既要用意外撑,又要用意里裹,这是有意识在锻炼两臂的掤撑之劲,兼含待机掤发击敌,以及守中防护心窝、胃脘、胁腋等部的职责。这与太极拳“掤劲不丢”之义恰合。在此姿势的基础上,若一旦化静为动,那只须以肘为轴,举手向上即可护及头面,落手向下又可防守裆膝。如此站定后,两眼向前平视,不怒不闭,息心静气,无思无虑。先轻轻摇晃一下身躯,觅得最适中的重心垂直点。然后大口吐出浊气,以鼻深纳清气三五度。继而气敛神凝,舌抵上颚,以鼻缓缓呼吸。一般可采用腹式呼吸法,久练者也可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气贴脊背,呼气时沉于丹田。“气沉丹田”一词,通常泛指腹式呼吸法,而这里也借指腹部鼓荡的自我感觉。但切忌做得过份,尤其不宜仿效硬气功表演者那样把大、小腹肌者都收紧贴到脊背上去,须知太极拳主张取法自然,而不应强硬造作。初练站桩的人,只须纯任其自然地练习,每日一次,每次三五分钟;然后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递增至15到 20 分钟,这样持之以恒地练习,就会自觉下盘日趋稳实,腰腿有功,丹田之气充盈,四肢内劲也相应增加。与此相类似的,而仅仅在手势上稍有变化的桩式很多,都可统称为“浑元桩”。例如:(一)抱月桩:在上述“抱云桩”的基础上,使两手成握拳式,此即为“抱月桩”。(二)抱球桩:在抱云桩的基础上, 两手心转腕外翻, 使手心稍向外并遥相对应, 如双手合抱一足球, 此即为“抱球桩” 。此式两手拇指指尖朝里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此外。辅助桩式常练的有“桩”,或称“川字桩”。实即取太极拳“手挥琵琶式”姿势来练站桩,但每次必须先后练习左、右两分式。学太极谈养生,关注太极养生堂公众号:taichitang首先混元桩是不分太极拳的和非太极拳的,混元桩就是混元桩,从形上说,在任何拳术中的站法基本是一致的,无外乎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正前方,双膝微曲,双手环抱于身体正前方。这就是基本形。好吧但是讲究就来了一:什么是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这里有几个度量可供参考,一是外脚侧和肩关节外延同宽,二是内脚侧与肩关节外延同宽,三是两脚底涌泉穴间隔宽度和两肩井穴间隔宽度相同。取舍不同讲究也不同。二:双手环抱的高度与宽度多少?双手环抱的高度,以齐平三丹田为准, 所以也有三个高度选择, ?不同高度讲究也不同; 双手环抱的宽度也有不同标准,另外五指的分布也有讲究,太麻烦我不细说了三:两腿曲蹲的高度,也有几个标准,你要是想站的时间更久点的话,可以略微弯一点就成,我们称之为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这样比较适合自学者,因为没有明白人给你调胯这么站你不容易受伤。好了接下来,放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中脉贯穿涌泉涌泉扎根送肩井(井泉相连,也就是与两脚与肩同宽,涌泉与肩井在一条直线上,两脚自然就内扣了),三尖相照尾闾 垂(眼睛往地下看,鼻尖,膝,脚尖正好一条线,尾闾自然下垂,就好像抱50 公斤的米面袋子,抱树,抱孩子一样, 体会一下就好)充腰填脊肩圆撑(学习婴儿那个状态,腰是外撑,脊柱整体保持一条直线,两个肩胛骨也要填平,有点 像动物世界里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身形)收鄂顶津百会聆(下鄂微收,百会上顶,舌头顶住上牙床,自然生津液)头 顶天,脚踏垫,四方圆撑,八面威风(手,膝,胯,肩要始终圆撑,四面八方都要向外扩展,就好像一个球一样)学太极谈养生,关注太极养生堂公众号:taichitang还有,这只是我们练到一定程度自己总结的,如果初学者,一定跟着师傅练习,否则,差之毫厘,可能就会将腰,膝, 或者脊柱练伤,切记切记。尤其注意呼吸与脊柱运动,圆撑劲与对拉劲的配合,问老师。混元桩是以武入道的基础!而入道需知阴阳!明阴阳需读道德经,观万物悟阴阳之理!初学者需先跑步强身,没错就是跑步,一次能跑40 分钟以上。之后再练站桩就会容易得多!以现代科学背景的当代,讲明站桩,就要有细化的标准,不然便是玄学!不过道就是玄学,讲不明!我只粗浅的说下!混元即万物初开之前,万物混沌之时,也就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的一是无极,二便是太极,三即是世间万物百态!习武之前所有人皆有不同,便是三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后天之姿! 混元桩大的原则就是松静自然!松便是平衡,静便是进一步平衡,自然是再进一步平衡。三个平衡是递进关系!第一个平衡是动态的平衡,第二个平衡是静态的平衡,第三个平衡又返回动态的平衡,此时是自然而然的动态平衡或许静态平衡!也可以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或对立与统一如道一样说不明白!为啥说不明白,参考道德经第一章!古人做事喜欢先明志,立下志向从此不改!习武修道也是一样,需要先明志!心理必须有这个信念!没有信念前面跑40分钟都未必能完成!有这个信念以后,站坐卧行走皆要注意体会,体会最终极的目标自然之道!驼背,x 型腿, o 型腿, 高低肩。平时要时刻注意修正!道不离须更!意志不坚定是做不到的!然后是站桩的前置功夫,呼吸吐纳,就是喘气!道家认为空气里有炁可以纳入身体,再排出废物,身体里的炁就越来越 精纯。其实就是氧气啦!通过深呼吸可以提升血液含氧量!深山老林里,人少树多,炁多,实际就是氧气!医院里有成 瓶的纯炁!吐纳的本质就是深呼吸!前置锻炼也是深呼吸,先练尽量把气吸满,再尽量把气吐净,连续十几口,再绵长 的慢呼慢吸的深呼吸。之后再吸气入小腹,就是尽力的深吸,尽力的收紧小腹呼气!用静立或打坐的姿势,尽量多练习! 直到吸气时感觉小腹鼓涨,呼气时感觉菊花一紧!(古人一般是练习三个月俗称百日筑基,这也确实是根基贯穿始终)此时就可以体呼吸啦,反过来,吸气小腹满了收小腹气上提,胸部吸满,同时小腹收到极紧感觉菊花一紧,小腹和菊花整体的感受就是尾骨一紧! 学会体呼吸就可以开始站桩了! 体呼吸又叫先天呼吸! 站桩就是把身体也进入到先天的状态! 亲!还记得受精卵时候的感觉吗?周身混元如一!那时还没脑细胞不记得了?那就站桩吧!哈哈!会体呼吸就可以站桩了!()动态的桩就是导引术!混元桩的姿势,就是抱丹坐跨,规矩很多,但只是个验证!刻意就不自然了!但基本规矩还是要的!头上顶,脚抓地,腿微曲,头,髋和两脚之间的中心在一条线上。不在一条线上就松不下来!维持基本规矩,使用体呼吸,同时感受身体,在头上顶和松肩坠肘之间感受上下的平衡,手前伸和收下颌之间找前后发力的平衡,脚抓地腿筋拉紧找脚与臀的平衡,尾骨收紧找敛臀与挺腰之间的平衡,头与髋之间的平衡,头与脚之间的平衡等等各种平衡!平衡即放松!这就是第一个平衡!站桩还有一个真正的规矩,一次要站40 分钟,在上面不断平衡中,站到一定时间,突然就会有一个静的感觉!即全都平衡了的感觉!但是这个全都平衡的感觉有很多种,还并非是自然之态!这种静的感觉就是第二个平衡!以我的经验一次站 30 分钟就能进入静的状态哪怕不标准也有静的感觉,或者站5 分钟,休息走动 1 分钟,累加到 40 分钟也可以进入静的状态!能很快进入静的状态,就只关注呼吸就可以啦!随着呼吸,全身劲力收放于小腹下三寸即丹田位置!通过呼吸调整静的平衡!此时精神也要静下来,只守住呼吸(守一)的静才是自然的。此时就是第三个平衡!养生健身到此便足够了!这就完了吗?还没有,混元之后就是太极,即极松和极紧!从丹田发劲,尾骨,透三关,背通督脉,前通任脉,这就是打通小周天,头通到脚,就是打通大周天!周身劲力通透内外圆满便是化劲层次,直到劲力收于丹田一点就叫结丹了! 即先天之境!太极混元桩六大要领学太极谈养生,关注太极养生堂公众号:taichitang太极拳爱好者在学习一套太极拳套路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每个动作能够不加思索地、流畅地打出来,只能说明会打拳了,还谈不上什么功夫。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功夫,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练习太极推手;一个是练习混元桩。太极混元桩是练习太极拳者提高功力的必修课。二者可以同时练习,也可以单独练习。关于太极推手,因为比较复杂,必须面授,这里就不讲了。现在重点讲讲太极混元桩的练法。太极混元桩是气力兼修的一个好功法,既可以打通经络, 使人很快得气,治疗多种疾病,又可以增长力量。练功的要领是:第一,要求虚领顶劲。所谓顶劲,就是头颅的后半部分向上顶,但是脖子又不能向上用力的拔,贵在一个虚字。如何才能做到虚?就是让颈椎微微放松,向上拉伸即可,不可过于用力,一旦用力过度,就会使人头晕目眩,不但不能练功, 反而有害健康!正确的体会是,头颅好像悬挂在空中一样,因此虚领顶劲又称为“头顶悬”;第二,就是尾闾下坠。 尾骨由五块尾椎联合在一起构成,一般人这五块骨头不能动, 但是练功者用意念放松这五块骨头,使之向下拉伸,时间久了就可以松动了。这样于由头部向上拉伸,尾骨向下拉伸,自然中间的腰椎、胸椎都得到拉伸, 从而减轻了椎骨之间的压力,可以缓解和治疗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神经衰弱、失眠、头疼等许多疾病;第三,松胯、屈膝、圆裆。松垮,就是要求臀部下坐,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屈膝,就是膝部弯曲,但是不要太过,配合坐胯让人感觉中正安适即可。圆裆,就是要求大腿根部内侧向外撑开,同时膝部向内收,自然裆部就圆了,感觉就像骑马的时候,双腿夹住马背那样的意思。第四,要求双脚用脚后跟和脚趾抓地,脚心涌泉穴要虚,这个好理解;第五,双臂合抱于胸前。双臂自然弯曲,肘部下垂,手略高于肘,双手手掌相对合抱,如抱住一个西瓜一样。要求肩部放松;第六,含胸。所谓含胸是和挺胸相对的,只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