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肝功能指标( 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前白蛋白( pa )、胆碱酯酶( che )、凝血酶原时间(pt )。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 ( gpt )、谷草转氨酶ast (got )、腺苷脱氨酶(ada )、胆碱酯酶( che )、乳酸脱氢酶(ldh )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总胆酸( tba )、血氨( nh3 )。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 、dbil 、tba 和 nh3 浓度升高。( 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碱性磷酸酶( alp ); r 谷氨酸转肽酶( ggt )、5核苷酸酶( 5 nt )等,以 akp 及 gt 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胶原或其末端多肽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p )、 型原胶原( pc )、型胶原 c 端原肽( /pc );糖蛋白 层黏蛋白( ln );蛋白聚糖 透明质酸( ha )。( 6)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精品资料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 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 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 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 活性均可升高。alt 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 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 、ast 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血清转氨酶 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 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ast 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 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alt 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 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 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 alt ast ;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 alt 。(二) 血清腺苷脱氨酶 (ad)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是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一种重要的酶,在核酸代谢中有重要意义。1 正常值。正常人的ad 活性为 5.3-20.1 国际单位 / 升,平均值为14.6 国际单位 /升。2 临床意义。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情况。急性肝炎病人ad 与 alt 一样,常早期升高,但幅度不及alt 。alt 恢复正常而ad 持续升高的病人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故测定ad 较 alt 能正确反映急性肝为病人的恢复情况。协助诊断慢性肝病。ad 活性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鉴别黄疸。 ad 在阻塞性黄疸病人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也属轻度;而在肝细胞性黄疸时普遍升高。(三)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一般 ldh 总活性为100-300 单位,平均为185 10.9 单位。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ldh 活性增高。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ldh 活性常显著增高。其临床意义与alt 、ast 一致。肝炎恢复期,ldh 为最早恢复正常的血清酶。如ldh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常提示有某种并发症的存在。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ldh 活性增强,应怀疑并发肝癌。测定血清 ldh 总活性对肝病诊断缺乏特异性,而ldh 同工酶则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ldh1 在心肌细胞分布最多,ldh5 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因此,对肝病病人测定ldh 同工酶比测定ldh 总活性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而仅ldh5 升高,提示部分病人ldh5 测定比其他肝功能试验敏感,且随着病情加重,ldh5 也随之增高。(四) 血清胆碱酯酶 (che)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用比色法测定其正常值为30-80 单位/ 毫升。肝病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此酶合成减少,是反映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che 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若ceh 活性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期,血清che 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che 活力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 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 且多呈持续性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che 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五) 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 ,alp)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含量最多。其正常值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临床意义如下:1 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一般阻塞性黄疸akp 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2 协助诊断肝内浸润性或占位性病变。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病人,akp 常常升高。而在无黄疸病人,如发现akp 异常升高,需高度警惕肝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为无黄疸型胆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不全梗阻。3 协助判断肝病病人预后。在严重肝病病人,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kp 不断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六) -谷氨酰转移酶 ( -gt)正常人血清中 -gt 主要来自于肝脏,正常值0-40 单位/升(重氮试剂法 )、0-50 单位/升(对硝基苯胺法 )。临床意义如下:1 判断血清中升高的akp 来自于肝脏还是骨骼,患有骨骼疾病时-gt 正常。2 急性肝炎病人的 -gt 恢复较 alt 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病。3 若慢性肝炎病人的 -gt 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4 有阻塞性黄疸时, -gt 常明显增高,尤以恶性梗阻性明显。-gt 有 4 种同工酶,有肝实质病变时-gt1 升高,患原发性肝癌则-gt2 增高。(七)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含量较丰富。正常人lap 活性为 15-50 国际单位 /毫升。临床意义如下:有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实质细胞受损害者,lap 均升高。与akp 意义相同,主要用于判断胆管阻塞和肝内占位性病变,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时akp 升高而 lap 不增高。(八) 血清 5核苷酸酶 (5 n)是一种特殊的磷酸酯水解酶,仅作用于 5磷酸单核苷酸, 正常人血清5n 活性为 2-15 国际单位 /升。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5 n 活性升高,但骨骼疾病病人不升高,故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比alp 高。正常妊娠者的5 n 活性亦升高,对此应加以鉴别。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二)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的检测指标(一) 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所测定的是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一分钟胆红素1.717.0 微摩尔 /升,总胆红素为1.71-17.1 微摩尔 / 升。临床意义如下:1 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恶性贫血和铅中毒等。此类黄疸病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分钟胆红素浓度基本正常,sb/tb(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比值小于20% 。而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所占比例常 40%-60% 以上,故有助于诊断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特征的疾病。2 早期诊断某些肝胆疾病。有时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升高( 7.0 微摩尔 /升),而总胆红素正常,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前期病人或无黄疸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胆道部分阻塞和肝癌病人。有些病人在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一分钟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3 协助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在总胆红素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黄疸病人,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来讲,sb/tb 为 40%-60% ,常提示肝细胞性黄疸;sb/tb 大于 70% ,常提示阻塞性黄疸。(二)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正常值为 1.71-17.1微摩尔 /升。一般认为大于20.5 微摩尔 /升有以下临床意义:1 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血清胆红素测定是了解肝细胞坏死程度的一个灵敏指标。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者常反映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总胆红素定量长期异常,则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如黄疸短期内急骤加重,则表示病情危重, 需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肝细胞损害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但也不全如此。如暴发型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仅轻度升高,极少数亚急性肝炎病例可无黄疸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甚高而肝细胞受累较轻。2 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演变过程。病人临床表现有黄疸时,其血清胆红素均增高,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3 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潜力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因此仍不是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也不能准确反映肝脏损害程度。(三)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正常时为阴性。如为阳性有以下临床意义:1 怀疑有黄疸的病例,本试验可立即得到结果,是快速、简便的肝胆疾病筛选检查。2 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在血清胆红素甚至一分钟胆红素升高前,尿中即可查到胆红素,比尿胆原还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在肝炎恢复期病人,尿胆红素可在黄疸完全消退前即消失,有助于预后的判断。3 如果血清胆红素增高,但是尿中胆红素阴性,提示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因为只有结合胆红素才能经尿排出。临床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及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4 溶血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呈阴性反应;阻塞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病人亦呈阳性反应。(四) 尿液尿胆原测定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尿胆原,定量测定约1-4 毫克/24 小时。尿胆原含量超过正常见于肝实质性损害。如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不能及时利用尿胆原,故尿内尿胆原明显增加;完全梗阻性黄疸病人,由于胆汁向肠道排出减少,尿胆原合成减少,故尿中尿胆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在黄疸消退以后,肝功能仍有障碍者,尿内尿胆原又复增加,并随肝功能好转而起伏。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溶血性黄疸者,尿胆原亦常增加。梗阻性黄疸者尿内尿胆原持续阴性,提示为恶性胆道梗阻。一般认为,尿内尿胆原测定反映肝实质损害,而胆道梗阻病人内尿胆原减少或消失。精品资料三、肝脏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指标(一)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球蛋白 (g)正常值为 tp60-80 克/ 升、a35-50 克/升、 g20-30 克/升。临床意义如下:1 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总蛋白量一般无显著变化。合并有营养不良时,白蛋白与球蛋白发生相反的变化。总蛋白浓度视二者比例不同,可升高或降低。肝硬化病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蛋白降低,提示预后不良。2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白蛋白多为正常,其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肝炎病情程度相平行。肝硬变、慢性肝炎、长期阻塞性黄疸病人白蛋白均可降低。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3 慢性肝炎病人的球蛋白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增高,球蛋白稍降低,球蛋白则高低不定。4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正常人a/g 为 1.5-2.5/1 。肝硬化病人的a/g 比值几乎均降低,尤以有黄疸的肝硬化者更明显。肝外胆道阻塞者,a/g 比值降低与急性肝炎者大致相似。重症肝硬化者,尤其是有腹水者,白蛋白显著降低而球蛋白显著增高者, a/g 比值甚至倒置,是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二) 血清蛋白电泳由于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在电场中可作速度、方向不同的移动。参考值白蛋白0.54-0.73 ,1 球蛋白 0.03-0.05 ,2 球蛋白 0.06-0.10 ,球蛋白 0.05-0.11 ,球蛋白 0.12-0.20 。临床意义如下:1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日约合成11-14.7 克。肝细胞受损害时,白蛋白合成及其在细胞内的运输和释放均可发生障碍,而分解代谢受影响较少,故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减少。急性肝炎病人,白蛋白轻或中度减少,但在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白蛋白可明显降低,其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相关。故对肝炎病人,白蛋白可作为判断肝炎严重程度的依据和作为判断预后恶劣的指标。2 1 球蛋白。 肝细胞严重坏死和肝硬化病人,1 球蛋白减少,故测定 1 球蛋白对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3 2 球蛋白。病毒性肝炎病人初期,2 球蛋白多为正常,以后可逐渐增加;但肝细胞严重受损害时,常减少。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 2 球蛋白多数降低。精品资料4 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受损害者,球蛋白明显降低,如进行性降低提示预后不良。球蛋白升高常提示有胆汁淤积。5 球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多数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者明显升高,故血清球蛋白对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三) 其他一些血清蛋白质检测为了判断肝实质损害程度,可选用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结合球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等作为指标。血清蛋白质降低越明显,说明肝脏损害越重。对急性肝损害病人,可选用白蛋白、 前白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结合珠蛋白、运铁蛋白等作为指标,如恢复正常, 为预后良好的标志;对慢性肝炎病人,可判断是否为活动期,若结合珠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提示有活动性病变存在。(四) 血氨的测定氨主要来自肠道的尿素氮及食物蛋白质分解,肾脏谷氨酰胺和骨骼肌中腺甘酸分解产生。氨的主要清除途径是经过肝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因此,测定血氨的浓度,可用于估计肝病病人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肝脏受损越重,代谢氨的能力越差,血氨浓度越高。急性肝炎病人血氨正常或仅轻度增高;重型肝炎病人以及肝硬化病人,血氨可明显增高,是肝昏迷的原因之一。(五) 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测定肝脏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场所,门静脉内的氨基酸在肝内主要经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使游离氨进一步合成为尿素,其他大部分进入体循环,即成为血浆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bcaa) :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芳香族氨基酸(aaa) :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正常的支、芳比值3-3.5/1 。肝炎病人常有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值下降。故认为测定肝病病人血浆基酸及支、芳比值有助于了解肝细胞的功能和(或)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并可借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四、肝脏脂肪代谢的检测指标(一) 血清胆固醇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为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人血清胆固醇含量为3.38-5.72毫摩尔/ 升,胆固醇酯约2.34-3.38 毫摩尔 / 升。精品资料临床意义如下:1 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常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慢性胆道阻塞者胆固醇升高较急性胆道阻塞者更为明显。2 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胆固醇多数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人也可升高,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可明显升高;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 商务信息咨询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巷道掘进培训课件
- 2025年春运出行预测分析报告
- 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课件
- 屋面拆除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小麦春季管理课件
- 知识产权担保借款协议
- 专业物流公司特种车辆驾驶员合同样本
- 高二物理第一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1~12章】(考试版A3)
- 团校考试试题及答案浙江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8)
- 法国方言政策的沿袭与变革
- 2024年秦皇岛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
- 2025年贵州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高压供电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题及答案
-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考试题(附答案)
- 烟酒店经营许可合同模板
- 第17课-我是浙江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