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1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2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3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4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除草剂分类大全(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 只毒杀某种杂草, 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 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 而不能用于玉米田, 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2、灭生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 如百草枯见绿就杀, 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 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二)、按使用方法分类1、土壤处理剂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 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 可防除未出土杂草, 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 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精品资料2、茎叶处理剂指用于杂草苗后, 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 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 。 “作物苗前” 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 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 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三)、按传导性能分类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 是外伤, 药效表现迅速, 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1、触杀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 传导。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如百草枯, 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 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 甚至传遍全株。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到达根部,而使杂草彻底死亡。有的除草剂既可触杀,又可内吸,但会有一种方式是主要作用方式。比如虎威,可以触杀叶片,也可以被根吸收,但在应用中以触杀叶片为主。与杂草的分类相同,上述分法应联系起来看待,如百草枯是触杀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乙草胺是内吸传导型选择性土壤处理剂。(四)按化学结构分类对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法的了解,有助于详细了解除草剂除草的作用机制,对于除草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处理非常有帮助。1 、苯氧羧酸类(苯氧乙酸类)(羧酸类)羧酸类除草剂主要包括三大类:苯氧羧酸类、喹啉羧酸类和苯甲酸类。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是在2,4-d结构基础上研制的,共有20 个品种,其中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很少,仅有 basf 公司开发的2 个品种:高2 甲 4 氯丙酸和高2,4- 滴丙酸,并且都属于旋光活性异构体,前者于1987年投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选择性问题比较复杂,因使用剂量和植物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喹啉羧酸类除草剂也是由basf 公司率先开发成功,目前只有两个品种:二氯喹啉酸和喹草酸,前者于1984年投产。苯甲酸类除草剂开发较早,共有7 个品种,如麦草畏等。羧酸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属于激素型除草剂,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自1942 年发现2,4-d至今,羧酸类除草剂已有 60 余年的历史, 但这类除草剂仍占有一定地位。如 2,4-d 、麦草畏等, 其中 2,4-d 的销售额达1.2 亿美元,麦草畏的销售额在除草剂中居11 位。主要包括2,4-d ,2- 甲-4- 氯苯氧乙酸和它们的钠盐、胺盐等, 这是生长素类除草剂, 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能杀死双子叶植物,但对单子叶植物影响很小。这类药剂可促进植物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过度分裂和伸长,组织因过度生长呈畸形,从而阻碍物质运输,导致植物死亡。通常用于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多年生阔叶杂草,进行土壤处理时,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一定的防效。但出土后效果不好。此类除草剂可被阔业杂草的根和茎叶迅速吸收。当其盐或者酯类喷布于杂草后,杂草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施于土壤中,主要被土壤微生物进行降解,在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他们的残效期为1-4 周, 而在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则可达1-2 个月。1) 2 , 4- 滴丁酯在麦田杂草施用适期为小麦穗分化生长锥伸长期到单棱期和小花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两个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的气温低,小麦解毒过程慢,用药量大易出药害,小麦穗分化二棱中、后期用对小麦最不安全。玉米在4 叶期前或7 叶以后施药易出药害。应设50-100 米的隔离区。药剂能穿国角质层和细胞质迅速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当传到生长点时,使其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展开,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传导到茎部,能使细胞异常分裂,根茎膨大,丧失吸收能力,形成层膨大成团状物时,韧皮部坏死,筛管堵塞,有机营养受阻,造成植物死亡,这是对双子叶植物敏感的原因。2) 、2 甲 4 氯钠盐 作用速度比 2 , 4-d 慢,禾本科杂草对其很敏感, 3-4 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 分蘖末期最强, 到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 如施药后 12 小时内小中 -大雨应重施。2、苯甲酸类通常用于禾本科作物田,进行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对年生阔叶杂草。多数品种具有除草活性, 还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施药后能被植物迅速吸收,积累于植物代谢活跃的部 位。具有类生长素的作用和干扰内源生长素的作用,他们影响植物根与芽的生长,造成畸形。苯甲酸类除草剂的盐在土壤中易被淋溶,残效期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从 2-3 周到 1 年以上。麦草畏(百草敌)用于禾本科作物内吸传导, 根茎叶都可吸收, 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小麦4 叶前和拔节后禁止施用,安全临界期为小麦拔节期3 、二苯醚类1960 年罗姆哈斯公司首先发现了除草醚的除草活性,它是在酚类除草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旱田选择性除草剂。后来日本又将除草醚成功地用于水稻田除草,并于1966 年开发出对水稻安全的草枯醚。70年代后出现了生物活性比除草醚高几十倍的若干新品种,形成了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进入80 年代,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含三氟甲基的高效除草剂,如乙羧氟草醚、 氟磺胺草醚、 氟呋草醚、 氟酯肟草醚、 氟草醚酯、 氟萘草酯、 乳氟禾草灵等。 目前, 二苯醚类除草剂已有近20 个品种商品化。近期开发的二苯醚类化合物只有一个氯氟草醚,是由匈牙利budapest化学公司开发的具有单一旋光活性体的高效旱田苗后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大麦田阔叶杂草如西风古、猪殃殃、仓耳等,用量为1030g/hm 2,商品名buvirex ,制剂 240g/l乳油。二苯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x )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杂草叶片枯萎死亡。这类除草剂作用速度快, 且稍有药害, 但通常不影响作物产量,对后茬作物安全。由于二苯醚类除草剂大 多对鱼贝低毒, 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曾在我国及日本大面积应用。近年来部分品种虽然因为环境毒性而在欧美被禁用,但也有经久不衰的品种,如罗姆哈斯公司1975 年开发的乙氧氟草醚(果尔)。部分品种为土壤封闭处理剂,部分为茎叶处理剂。 封闭处理剂主要杀灭一年生杂草幼芽, 应在杂草萌芽前施用,阔叶效果好于禾本科杂草;茎叶处理剂可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但对多年生阔叶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 在土壤中不易移动, 持效期中等。对植物主要起触杀作用。对作物易产生药害,但只是触杀性药害,一般 5-10 天可恢复,不影响产量。1、乙氧氟草醚果尔)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0 天左右,在稻田中的持效期为20-25 天。选择性触杀型芽期除草剂,主要通过胚芽鞘、中胚轴进入植物体内,根很少吸收,有光的条件下发挥除草作用,施入稻田后24 时内沉降土表并很快被土壤吸附,对后茬无残留药害。用于水稻,应在高于20cm ,应为30 天以上秧龄壮秧。应在秧苗陋露水退后施药。保持3-5里面深水层。2、三氟羧草醚(达克尔、杂草净)在土壤的半衰期为30-60 天,用于大豆、花生通过茎叶吸收,促使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该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施药后可能会出现褐色斑点。喷施均匀,最好先试验在推广,大豆4 片叶后,豆叶覆盖杂草,除草效果差,而且药害加重,最高气温低于21 度或土温低于15 度施用,易药害。3、乳氟禾草灵(克阔乐)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用于花生、大豆为选择性茎叶处理剂,1-3 天敏感阔叶杂草有灼伤斑,并逐渐扩大,对后全株死亡,没有足够的光照会影响药效迅速发挥。对花生、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药斑,后期的叶片生长正常。4、甲羧除草醚(茅毒、治草醚)持效期 35-79 天触杀型芽前土壤处理剂,对阔叶的效果要好,水层太深,淹没稻苗心叶易产生药害。5、氟磺胺草醚(虎威)半衰期为6-12 个月,用于花生、大豆、绿豆大豆芽前,苗后早期防除阔叶杂草,药后4 小时下雨不降低药效,大豆吸收后,能迅速降解,持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由于残效期长,在土壤中不会钝化,在正常施用条件下,对后茬影响不大,量大对后茬有药害。6、乙羧氟草醚持效期只为15 天 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降解而失效,几个小时后杂草就有显著的受药症状,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小。药害后不影响产量。4 、四取代苯类从 70 年代初开始, 人们对 protox抑制剂的开发突破了二苯醚的结构限制,先后发现一系列具有新颖化学结构的活性化合物。从结构式上看,这类除草剂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在1 、2、4、5 位取代的苯环,因此有人将此类除草剂称为四取代苯类除草剂。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的结构比较复杂,基本上都是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含有恶二唑、三唑啉酮、吡唑、酰亚胺结构的品种较多。此类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于19701972年开发的恶草酮、氯炔恶唑酮。90 年代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开发成功另一个恶二唑类高效、广谱除草剂丙炔恶草酮(稻思达),主要用于稻田和甜菜地防除1 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特别是对恶性杂草四叶萍有良好防效,用量 60100g/hm2, 剂型 80%wg 。甲磺草胺、 唑酮草酯和唑啶草酮属于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甲磺草胺主要用于 防除大豆、玉米、甘蔗田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商品名authority ,boral ,capaz 。 fmc 公司开发的唑酮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小麦、玉米田阔叶杂草, 也可以用于水稻田防除扁杆鹿草, 商品名affinity , aurora 。杜邦公司开发的唑啶草酮主要用于橄榄、桔橘、森林及不需要作物和杂草生长的地点防除许多重要杂草,对三嗪类、 芳氧羧酸类、 环己二酮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等产生抗性的杂草有特效,该品种 2002 年在法国和澳大利亚注册用于非耕地和园艺作物。吡草醚和异丙吡草酯是两种吡唑类化合物。吡草醚是麦田除草剂,对猪殃殃、 繁缕等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防效,用量 612g/hm 2。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异丙吡草酯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杂草,亩用有效成分8.311.7克的剂量,能有效地防除鼠尾看麦娘、 猪殃殃、 多花黑麦草、 早熟禾、 田野勿忘草等。 具有酰亚胺结构的品种较多, 如丙炔氟草胺、氟胺草酯、吲哚酮草酯、氟噻乙草酯、氟唑草胺等。丙炔氟草胺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对后茬作物麦类、 高粱、 玉米、向日葵等无不良影响,用量 50100g/hm 2。氟胺草酯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如苍耳、藜、豚草、苋属、苘麻等, 用量 40100g/hm 2。吲哚酮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冬播和春播禾谷类作物田中阔叶杂草,用量3050g/hm 2。氟噻乙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大豆、玉米田阔叶杂草,对恶性杂草有特效,用量2.510g/hm 2。氟唑草胺是杜邦公司最近开发的新品种。另外,环戊恶草酮和噻二唑草胺也属于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环戊恶草酮是一种恶唑二酮类化合物,主要用于防除稗草和一年生杂草,用量200450g/hm2。噻二唑草胺是一种杂环亚胺类化合物,主要用于冬小麦田苗后 防除阔叶杂草,用量2040g/hm2。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与二苯醚类除草剂相同,都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这类除草剂的最大特点是在保持现有高活性、对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不仅对作物安全,而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5、二硝基苯胺类杀草谱广, 不仅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而且还可以防除部分一年生阔 叶杂草。 所以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杀灭杂草的幼芽,因而多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 面前施, 此除草剂典型作用特性是抑制次生根生长,对芽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单子叶的效果好些。 除草机制只要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分化,破坏核分裂, 被认为是一种核毒剂, 使根尖呈鳞片状。 易挥发和易光解是此类除草剂的冲突特征,因此在田间喷药后必须尽快耙 地拌土。除草效果比较稳定,在土壤中挥发的气体也起着重要的杀草作用,因而, 在干旱条件下也能挥发较好的除草效应,这是其他除草计量不具备的特征,对我们北方地区十分有利。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中等或稍长,大多数品种的半衰期为2-3 个月, 正确使用时, 对于轮作中绝大多数后茬作用无残留毒害。水溶度低以及被土壤强烈吸附,故在土壤中既不垂直移动,也不横向移动, 在土壤含水量高的情况下也难以向下移动,因此不会污染地下水源,多次重复施用也不会积累。1、二甲戊乐灵(除草通、施天补、除芽通、二甲戊灵)持效期30-45 天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蔬菜、大蒜、果园、移栽油菜主要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而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在模仿过程中对幼芽、茎、根有作用。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某些阔叶杂草。该药吸附性强,挥发性小, 并且不容易光解,因此施药后混土与否对防除杂草效果影响不大。对单子叶的效果好,为增加土壤对药剂的吸附,减少对作物的药害,在土壤处理时,应先浇水后施药,蔬菜播种后要覆土2-3cm ,以免种子接触药液。2、地乐胺(丁乐灵、双丁乐灵、止芽素、硝苯胺灵)持效期 50-72 天选择性芽前土壤 处理剂, 对双子叶杂草的地上部分抑制作用的典型症状为抑制茎伸长,子叶呈革质状, 茎或下胚轴膨大变脆,单子叶杂草的地上部分产生倒伏、扭曲、生长停滞,幼苗逐渐变成紫色。地乐胺用药后一般要混土,混土深度3-5cm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效,茎叶处理防除菟丝子时, 喷雾力求细微均匀,使菟丝子缠绕的茎尖接受到药液,在瓜田, 先播种后喷药覆膜药害重,在西瓜缓苗期间每亩用药200ml 以上时易产生药害。氟乐灵(氟特力、茄科宁、特福力)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7-126 天。 选 择 性 触 杀型除草剂, 在植物体内输导能力差。杂草在种子发芽生长穿出土层的过程中吸收,禾本科杂草通过幼芽吸收,阔叶通过下胚轴吸收,子叶和幼根也能吸收,出苗后的茎叶也能吸收,该药易挥发, 施药后应立即混土, 在土壤中易被胶体吸附, 不易被雨水淋溶。 对多年生杂草基本无效,作物播前或播后苗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后及时混土 3-5cm 深,不易过深,以免对作物的幼苗有伤害,此药易挥发和光解,从施药到混土一般不能超过8 小时,用量应根据不同条件而定,残效期长,在北方地温干旱地区可达 10-12 个月,对后茬的高粱、谷子有一定的影响。6 、均三氮苯类所有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植物的根吸收,个别能被茎叶吸收。对植物主要抑制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防除一年生杂草,阔叶好于禾本科的。生物化学选择性是重要特 征,位差选择性对深根作物是很重要的。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结果不同, 性质差异较大。1)、西玛津(丁玛津)残效期长,持效期在可达一年因持效期长, 影响下茬敏感作物出苗生长。2) 、扑草净(扑灭净)被土壤黏粒吸附,在0 5cm 处形成药层,持效期45 70 天。对豆科杂草效果差,该药安全性差,用药要准确, 用于水田, 一定要在秧苗返青后才能施药。3) 、氰草津(百得斯)药效 2 3 个月,半衰期14 16 天。用于玉米、高粱氰 草 津较少渗透到土层10cm 以下, 对多年生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效果差,玉米 4 叶期后施用易产生药害,积水玉米田,药害更严重。4) 、西草净药效长达35 45 天通过杂草根部吸收,也可从茎叶透入体内,此药安全性较差,小苗和弱苗易产生药害,不易在旱田施用,30 度一下5) 、莠灭净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对一些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杀伤力。6) 、扑草津(扑灭津)持效期 60 80 天 主要是土壤处理剂,有一定的触杀作用。7) 、异丙净(杀草净)持效期 30 天左右,在麦田可以持效一个生育期当 土 壤 有 机质含量高于2% 时,须适当增加药量,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5% 时,不宜施用。8) 、氟草净用于玉米一般对刚萌发的杂草杀灭效果好,茎叶处理时易产生药害。7 、三氮苯酮类除草谱广, 可以防除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可以被植物根与茎叶吸收,而以根吸收为主, 然后沿着木质部导管向地上部分传导。是光合作用的强烈抑制剂,他们抑制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并导致植物体水化合物含量下降。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降解和化学分解而消失,部分品种在土壤中比较稳定。1、嗪草酮(噻克津、噻克、甲草嗪、特丁嗪)一般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8 天左右,持效期达 90 天 为选择性除草剂,施药后各敏感杂草萌发出苗不受影响,出苗后叶片褪绿,最终营养枯竭而死亡,对后茬作用不会产生药害。用于大豆、玉米。可在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 在作物苗期施用易产生药害引起减产, 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对防除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此药安全性差, 施药量过高或施药不均匀,施药后遇有较大降雨或大水漫灌,大豆根部吸收药剂而发生药害。2、环嗪酮(威尔柏、林草净)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0 天,用于林地、非耕地是 一 种茎、叶触杀和根系吸收的广谱性除草剂,草本植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药后2 周内死亡。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进入土壤后恩能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施药时要注意树种,如常绿树种、落叶松对其敏感。苯嗪草酮(甲苯嗪、苯甲嗪)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 周,用于甜菜可 被 杂 草 茎叶吸收, 但主要是通过跟部吸收,再通过木质部传送到叶内,抑制光合作用中的希尔反应而 起到杀草作用。 可以防除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可以在甜菜播种前喷雾混土处理,也可以在甜菜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以在甜菜萌发时、杂草 1-2 叶期进行茎叶处理。播前及播后芽前土壤处理时,天气干旱效果不好,该药除草效果不稳定,最好与其他除草剂混用8、三酮类三酮类除草剂是继吡唑类除草剂之后由捷利康公司开发的另一类hppd抑制剂,目前已有3 个品种开发成功,它们是磺草酮、甲基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磺草酮是玉米田除草剂,可有效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甲基磺草酮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杂草如苍耳等,对磺酰脲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有效。双环磺草酮是由 sds 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新品种。三酮类除草剂的最大优点是:水溶液的贮存稳定强,不易挥发与光解;与其它除草剂的物理相容性好,利于开发混合制剂;弱酸性除草剂,便于植物吸收。1、主要品种磺草酮玉草施;甲基磺草酮、硝磺草酮;双环磺草酮2、杀草原理抑制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活性,植物分生组织失绿白化,造成植物死亡。9、酰胺类自孟山都公司于1956 年开发成功旱田除草剂二丙烯草胺后,酰胺类除草剂有较大发展, 到目前已有53 个品种商品化。其中氯代乙酰胺占主导地位,涉及的品种较多,而氧乙酰胺及其它结构的品种也不断增多。80年代以来,随着化合物结构日益复杂,含异构体的酰胺类除草剂品种逐步增多,如异丙甲草胺和二甲噻草胺均含有4 种光学异构体。由于不同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因此,开发具有光学活性的酰胺类除草剂是近年 来的研究开发重点。如诺华公司开发的96% 高效异丙甲草胺比72% 异丙甲草胺除草效果增加 1.67 倍(理论上),亩用量仅为60110ml ( 96% 乳油)。巴斯夫公司开发的高效二甲噻 草胺 为 单 一 光 学 异 构 体 , 已 于2000年 商品 化 , 用 量 是 二甲 噻 草 胺 的 一 半, 即400820g/hm2。在酰胺类化合物中引入杂环和氟原子是这类除草剂开发的一大热点。如苯噻草胺、 甲氧噻草胺、 异恶草胺、 吡草胺、 四唑酰草胺、 氟丁酰草胺、 吡氟草胺、 氟吡草胺、氟噻草胺等。 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一般是脂类合成抑制剂或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剂。酰胺类除草剂在近代农田化学除草中占居重要地位,19961997年平均年销售额达16 亿美元, 仅次于有机磷除草剂而居世界第二位,其应用作物种类与使用面积均居除草剂前列。在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是乙草胺、甲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其年销售额分别为2.0 、1.7 、3.6 亿美元。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乙草胺(以芽鞘吸收为主,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可以在小麦播后至立针期作土壤封 闭使用,其除草效果受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除草效果差,当施药后遇雨田间积水时,又易产生药害) 仍将成为我国使用的主要除草剂品种,不可能被其它品种所取代或淘汰。至于高效异丙甲草胺的开发也存在着成本问题,如果再加上安全剂解草酮问题会更加突出。(1) 几乎所有品种都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差, 活性如下: 乙草胺异丙甲草胺 =异丙草胺 丁草胺甲草胺毒草胺(2) 大多数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芽前施药。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幼芽(胚芽鞘) ,而双子叶植物则主要通过幼根(下胚轴) 、其实是幼芽吸收。(3) 多数品种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芽生长,使幼芽严重矮化而最终死亡。敌稗是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4) 土壤处理剂中位差选择起着较大的作用。(5) 用于土壤处理剂中,持效期一般比较短。一般13个月,在植物提内容易降解。1 )乙草胺 (禾耐斯 )持效期 40 70 天主要保持在0 3cm 的土层中,高温、高湿下或药后持续低温、高湿,易产生药害,出苗后叶片皱缩、发黄,但一般情况下10 15 天后可恢复正常生长。播种后24 72 小时施药易产生药害。杂草吸收主要部位是芽,因此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2) 异丙甲草胺 (都尔)持效期 30 35 天,施药后 10 12 周活性自然消失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主要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杂草通过幼芽和幼根吸收,向上传导,抑制幼芽和细根的生长,敏感杂草在发芽后出土前或刚刚出土即中毒死亡。禾本科杂草吸收能力比阔叶强。移栽前35 天施药为宜,直播田播后12 天出苗前用药,该药容易被土壤微生物降解,持效期中等3) 甲草胺(拉索)一般控制杂草的时间为60 天左右能被突然团粒吸附,不易在土壤中淋失,也不易挥发失效,但能被土壤微生物所分解。水稻、高粱、谷子、黄瓜、韭菜、菠菜作物对其很敏感,程度几乎与稗草、马唐相似。混土深度以不超过 5cm 为宜。4) 丙草胺(扫弗特)一个月的除草效果仍在90% 以上,在水田中持效期为 30 50 天水稻 4 叶期以后的植株均可以将此除草剂分解为没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因此单独使用时,只能用于移栽稻田,用于秧田、直播田时对幼苗有损 害。但加安全剂可弥补不足,施药量过大时,药后5 天苗心叶、叶尖到叶缘褪绿卷曲,植物生长受抑。5) 克草胺40天左右黄瓜对其很敏感,安全性比丁草胺差,不宜在水稻秧田、直播田及小苗、弱苗及漏水本田施用。6) 萘丙酰草胺(大惠利、敌草胺)半衰期长达 12 周在芽前或芽后1 叶期施药有效。禾本科的小麦、百合科的韭菜、伞行科的芹菜、茴香、莴苣对其敏感。7) 敌稗在土壤中很快分解失效, 用于水稻是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不传导,只在接触部位起作用,在水稻体内被分解为无毒物质而安全,只 做茎叶处理剂。水稻在喷施前后10 天内不能用药,不可与2, 4-d 混用,也不可与液体肥料一起用。8) 杀草胺60 天左右施药后保持 57 天浅水层, 不排水, 也不能串灌。该药适合在地膜覆盖田、 有灌溉田间的田块以及夏季作物及那放的旱田应用, 水稻幼芽对其很敏感。只能杀死萌芽前的杂草。9) 丁草胺(马歇特) 残效期 60 左右,对后茬作物没有影响 对萌动及 2 叶期以前杂草有效,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光稳定。秧田在播后 3 天用药,除草效果佳;之前后之后除草效果一般,之前易出药害。水不能淹没秧心。10) 异丙草胺 (普乐宝)持效期 6080 天,对后茬作物安全对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该药适合在地膜覆盖田、 有灌溉田间的田块以及夏季作物及那放的旱田应用,水稻幼芽对其很敏感。只能杀死萌芽前的杂草。11) 双苯酰草胺(草乃敌)一般条件下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施用后需 1 年后才能种小麦等,只能杀死萌芽前的杂草。12) 吡氟草胺土壤中半期为16 20 周,一般供氧条件下为1650 周可以防除麦田多种杂草。13) 苯噻醉酰草胺 (环草胺) 持效期在 1 个月以上,用于水稻 对稗草特效, 水稻移栽 310 天,施药时保水层 3 4 厘米,不要在水稻苗期施用, 特别不能在秧苗期应用。10 、磺酰胺类磺酰胺类除草剂是继磺酰脲类及后来发现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之后,由美国道农业科学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类新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其主要结构形式是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现有6 个品种,均为旱田除草剂,包括唑嘧磺草胺、甲氧磺草胺、氯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其中含氟的有5 个。唑嘧磺草胺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小麦、大麦、豌豆、苜蓿、三叶草等安全,虽其残效期较长,但对后茬作物无不良影响。用量为1560g/hm 2。甲氧磺草胺苗后用于小麦、大麦、黑麦田中大多数重要的阔叶杂草如猪殃殃、繁缕等,用量为510hm 2。苗前和苗后使用可防除玉米田中大多数重要的阔叶杂草如藜、西风古、龙葵、蓼等,用量为2030g/hm 2。氯酯磺草胺主要用于大豆田中苗前和苗后防除阔叶杂草,对苍耳、豚草、三裂叶豚草、向阳花、甘薯属和苘麻有特效,用量为 17.544hm 2,商品名为amplify 、first rate 。双氯磺草胺是一种大豆田除草剂。双氟磺草胺主要用于苗后防除冬小麦田阔叶杂草,使用剂量为310hm 2。五氟磺草胺是近期报道的除草剂,主要用于水稻田除草。磺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类似,是典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其作用特点如下:作用原理。以als 为靶标,是涉及丙酮酸与tpp 的混合型抑制剂,对酶的结合点进行竞争,而对基质或辅因子不产生竞争作用;选择性。 不同种植物对磺酰胺类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如阔草清在玉米植株内迅速代谢,其半衰期仅 2 小时,而在杂草反枝苋体内的半衰期则长达 104 小时;在土壤状况。磺酰胺类系长残留性除草剂, 在土壤中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而消失, 对大多数后茬作物安全;使用。其使用方法灵活,既可播前混土及苗前土壤处理,也可苗后喷雾;混用。磺酰胺类是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差, 故宜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混用。1、主要品种嘧唑磺草胺阔草清、五氟磺草胺稻杰、氯酯磺草胺 firstrate 、磺草唑胺、唑嘧氟草胺、唑嘧磺草酯、唑嘧氟草酯2、杀草原理被植物的根、叶吸收;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从而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3、主要特性长残留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为主;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11 、磺酰脲类自杜邦公司于1979 年开发成功氯磺隆之后,磺酰脲类除草剂就得到迅速发展,磺酰基所连苯环, 可改变成各类杂环,三嗪环亦可改变成嘧啶环衍生物,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超高效除草剂,到目前已有30 多个品种问世,其中杜邦公司开发的占一半以上。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最大特点是高活性,使用剂量通常在5-100g/hm 2。该类除草剂具有极低的哺乳毒性和良好的环境特性。但进入90 年代,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其应用过程中已遇到一些难题, 最突出的是残留药害和杂草的抗性问题。近期开发的新品种在保持原有高活性、对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主要特点是不仅对作物安全,而且对后荐作物无影响。如德国艾格福公司开发的酰嘧磺隆是一种麦田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大麦、燕麦等作物中的阔叶杂草, 对猪殃殃有特效,对当茬小麦和下茬水稻、玉米安全。 艾格福公司开发的另一个品种乙氧嘧磺隆具有很广的杀草谱,可有效地防除水稻、 小麦和甜菜等作物中的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迄今未发现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汽巴-嘉基公司开发的环氧嘧磺隆是一种大豆地除草剂,主要用于苗后防除阔叶杂草,对苘麻属、苍耳、苋属、豚草、蒿属、稗草、蕃薯属和蜀黍属等 有效,用量为60-90g/hm 2。其在大豆植株内迅速代谢为无毒物,残效期短,对大豆和后茬作物安全。 杜邦公司开发的四唑嘧磺隆是一种新型稻田苗后除草剂,对稗草、北水毛花、异型莎草、紫水苋菜、欧泽泻、披针叶泽泻、花蔺、眼子菜等杂草有优异的防除效果,用量为20-25g/hm 2,对日本山茶和水稻安全。在磺酰脲类除草剂中引入氟原子,也是近年来的研究开发热点。 如杜邦公司开发的氟啶嘧磺隆是一种芽前、芽后杂草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重要的禾本科杂草和大多数的阔叶杂草,对看麦娘有特效,用量为10g/hm 2。无论该药秋季施用还是春季施用,对后茬作物均无影响。汽巴-嘉基公司开发的氟磺隆是一种玉米地除草 剂,对玉米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对苘麻属、苋属、藜属、繁缕属和蓼属等均有优异防效,主要用于芽后除草,用量为 1030 g/hm 2。拜耳公司开发的氟酮磺隆是一种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苗后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和一些重要的阔叶杂草,对抗性杂草如野燕麦和狗除阔叶类杂草,在杂草3-4 叶期使用效果最好。由于其死草速度较慢,为了扩大杀草谱,提高死草速度,多与唑草酮、二甲四氯、2.4-d 、乙羧氟草醚等复配使用。茎叶处理后可被杂尾草等有很好的防效,用量为30g/hm 2。汽巴 -嘉基公司开发的氟嘧磺隆主要用于37 叶期玉米田防除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用量为1040g/hm 2。杜邦公司开发的氟胺磺隆用于甜菜田苗后防除许多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用量为1025g/hm 2。诺华公司开发的三氟啶磺隆对棉花和甘蔗田中的难除杂草如莎草、大戟、大爪龙、 苍耳以及臂形草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且对作物无药害。巴斯夫开发的三氟甲磺隆也具有很好的除草活性。使用历史悠久的苯磺隆是磺酰脲类内吸传导型芽后选择性除草剂。以茎叶吸收为主,兼有封闭作用, 主要防草茎叶、根吸收,并在体内传导,通过阻碍乙酰乳酸合成酶,使缬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受抑制,阻止细胞分裂,致使杂草死亡。双子叶杂草繁缕、荠菜、麦瓶草、麦家公、离子草、猪殃殃、碎米荠、雀舌草、卷茎蓼等对苯磺隆敏感,泽漆、婆婆纳等中度敏感。用药初期,杂草虽然保持青绿,但生长已受到严重抑制,不再对作物构成为害。施药后 10 14 天观察到杂草受到严重抑制作用,逐渐心叶褪绿坏死,叶片褪绿,一般在冬小麦用药后 30 天杂草逐渐整株枯死,未死植株生长受抑制,作用比较缓慢。对日旋花、鸭跖草、铁苋菜、篇蓄、刺儿菜等防效差,随剂量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苯磺隆在禾谷类作物春、冬小麦、大麦、燕麦体内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有很好的耐药性。在土壤中持效期30 45 天,轮作下茬作物不受影响。苄嘧磺隆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稻田除草剂。能有效防治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能被杂草根、叶吸收并传到其他部位。适用于稻田防除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新颖,它是一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抑制剂,即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als ,阻碍侧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使细胞分裂被抑制, 杂草正常生长受到破坏而死亡。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活性。磺酰脲类化合物具有前所未有的高活性,每公顷用量以克计,从此打破了传统品种的用药量界限,使除草剂的发展步入了超高效时代;毒性。磺酰脲类除草剂作用于植物体内的als , 且再无第二个作用位点,它对人和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选择性。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许多作物有良好的选择性,一般认为, 其选择性是由不同作物和杂草对该类化合物代谢失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而与吸收和传导量的差异及als 敏感性的差异无关;环境行为。磺酰脲类除草剂既可作叶面处理剂也可作土壤处理剂,因其蒸气压低, 进入大气中的量很少,主要被植物吸收和进入土壤。其残留量很小, 除少量淋溶进入地下水之外,大部分可通过化学水 解和微生物分解而降解;残留药害。 磺酰脲类除草剂选择性强,对不同作物的敏感性差异 很大。 大多数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易分解不易积累,但也有一些品种因残效期较长,很容易对下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如甲磺隆、绿磺隆、胺苯磺隆和氯嘧磺隆等。另外新开发的磺酰磺隆和氟啶磺隆也有较长残效的趋向,在ph 值较高时,降解也较慢;抗药性。als 抑制剂作用靶标单一,连续使用易诱发杂草产生抗药性。已经证明, 杂草的抗性主要是als 的变构 (即基因位点发生变化)和植物解毒代谢功能的提高所致。抗药性问题已成为磺酰脲 类除草剂发展的一大障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许多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尤其是阔叶杂草有特效,已广泛用于防除水稻、麦类、大豆、玉米、油菜、草坪和其它非耕地的杂草。1996年这类除草剂的销售额就 达到了 15.05 亿美元,仅次于有机磷类除草剂,其中苄嘧磺隆、烟嘧磺隆、氟嘧磺隆和噻磺隆四个品种的销售额分别为2.6 亿、 1.5 亿、 1.5 亿和 1.3 亿美元。目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世界农药市场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其残留药害和抗性问题日益突出,已开始制约这类除草剂的进一步发展。活性高,每公顷以克计。 杀草谱光,不同品种除草谱差别大。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度高,对杂草高效。使用方便,可被杂草的根、茎、叶吸收,也可以土壤处理。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标靶是乙酰乳酸合成酶, 不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 杂草受药后迅速停止生长, 但死亡需要时间长。 易于发身酸性水解。 对哺乳动物安全。在环境中易分解而不积累, 部分品种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可能会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1) 、噻磺隆(阔叶散、宝收) 该药剂在土壤中能迅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30 60 天),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在受药后1 3 周内死亡。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对田旋花无效。在昼夜气温为 20 度/10 度 30 度/20 度条件下对大豆安全。当温度到35/25 度时,大豆的安全性下降。用于麦类、玉米、大豆、花生。2) 、苯磺隆(阔叶净、巨星)残效期 60 天左右,用于麦类抑制芽鞘和根的生长, 敏感杂草在 1 3 周死亡。3) 、绿磺隆(嗪磺隆)残效期 8 个月以上,用于麦类对后茬作物有影响, 在麦类作物很快代谢为无害物质,种子接触到药剂会严重影响出苗,在国内外限定只能用于小麦连作的地块。4)、甲磺隆(合力)残效期长,用于麦类5) 、醚苯磺隆用于麦类麦类, 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对猪殃殃有较好的芽前和芽后除草效果。不能把药液喷施到其他作物上。6) 、苄嘧磺隆(农得时、稻无草)水稻秧田、本田、直播田、小麦水稻秧田和直播田,播种前和播种后20 天内均可以施药,以播后杂草萌发初期施药防效佳。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施药时保持水层3 5cm ,持续 3 4 天,该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影响较小。延长保水时间是提高除草效果的关键。时间长,效果好。5 7 天为宜,不少 3 天。7) 、醚磺隆(甲醚磺隆、莎多伏)使用后 1 2 个月内种植轮作作物,没不良影响。施药时要封闭进、 出水口, 保持田水以保证仿效。该药不宜用于渗漏性的田块,否则会使药剂向下移动,集中稻根区导致药害。8) 、氯嘧磺隆(豆威、豆磺隆、豆草窿)持效期长,用于大豆选择性芽前芽后处理剂,敏感杂草3 5 天失绿, 7 21 天逐渐死亡,大豆能将其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播后芽前每亩用有效成分2 克,苗后处理,会有不同程度的药害,一般情况下不能恢复。后茬不宜种植甜菜、水稻、瓜类、蔬菜、马铃薯、棉花等9) 、嘧磺隆(森草净)持效期长,可保持1-2 年内基本无草。用于林地、非耕地施药后 -3 年内不能种植农作物,对阔叶树苗木有一定的药害。10 、吡嘧磺隆(草克星、水星、韩乐星)持效期 25 35 天,用于水稻田主 要 通 过 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对水稻几乎没有影响。安全性高。最适合在杂草苗后早期,移栽田应保水5 天以上,应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有药害。11 )、烟嘧磺隆(玉农乐、烟磺隆)用于玉米内吸性除草剂, 可被杂草茎、 叶、根吸收,20 25 天内死亡, 在杂草芽后 4 叶期以上施药效果好, 该药有芽前活性, 但比芽后活性低。在玉米的 2 叶期以下, 5 叶期以上较为敏感,易药害(甜玉米和暴烈玉米敏感) ,12 小时内无降雨,有利药效12 )、胺苯磺隆(菜王星、金星) 残效期长,油菜 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13 周坏死症状。逐渐枯死。而油菜能代谢该药剂。对野燕麦、蔺草防效差。直播田及育苗田于播后苗前或播种前 13 天土壤处理,移栽田于油菜移栽 710 天活棵后茎叶处理。甘蓝型油菜安全, 1-2 叶期敏感。后茬有药害。13 )、砜嘧磺隆(宝成、玉嘧磺隆)对于正常轮作的后茬作物无害。,用于玉米内 吸 性除草剂, 可被杂草茎、 叶、根吸收, 喷施要均匀, 药后第二年不能种亚麻、油菜等敏感作物, 施药后 7 天内应避免施用有机磷杀虫剂(甜玉米、暴烈玉米、黏玉米不能用)14 )、啶嘧磺隆(秀百宫)持效期短,对后茬作物安全(用于草坪)内吸性除草剂, 可被杂草茎、叶、根吸收,一般情况下4 5 天新生叶片褪绿20 30 天杂草彻底死亡15 )、甲基二磺隆(直玛)100 天后播种,间、套作时慎用,(用于麦田)小 麦 拔 节 后不宜使用,施药后5 天内不能大水漫灌麦田,否则易产生药害。杂草15 30 天死亡。16 )、甲酰氨磺隆(康施它)用于玉米, 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主要通过茎叶吸收,对作物和杂草敏感性差异大,制剂中加入适量的安全剂,在玉米2 4 叶期用, 量大或施药不均时玉米会暂时出现白花或蹲苗现象,一般 2-3 周可恢复正常, 对产量和质量无影响。17)、环丙嘧磺隆(金秋)用于水稻,稳定,安全性高水稻能分解该药剂, 药效稳定,安全性高。 因其易被土壤吸附,因此在北方漏水田或施药后短期内缺水田仍有良好的效果。对水稻的分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产量无影响。12 、咪唑啉酮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继磺酰脲类除草剂上市3 年后,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成功的一类高效广谱低毒的除草剂。到目前已有 6 个品种商品化,均由氰胺公司开发,包括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咪草酸、咪唑喹啉酸、 甲氧咪草烟和甲基咪草烟。咪唑乙烟酸是一种用于大豆田的超高效、广谱、 内吸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