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如何做好防震准备。2. 掌握避震及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技巧。3理解掌握如何做好防洪准备及洪水中的应急措施及救助。【重点难点】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知识链接】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_、最具_的自然灾害之一。1防震准备实施地区地震_实施单元家庭实施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_具体内容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对策;树立防震意识;清楚震时逃生途径;掌握_方法2.避震(1)最可宝贵的自救机会:开始感到晃动到_的十几秒时间。(2)地震发生时,选择最佳的避震方法,往往能减小灾害损失。室内平房或一楼选择“_”现代高层建筑_,防止被坠物砸伤室外室外空旷地方活动到_躲避街上行走迅速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行驶的汽车抓牢扶手,降低重心,_再下车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3.震后自救与互救(1)自救(2)互救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能逃脱尽量逃向_,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关好房门,_谨防被毒蛇、毒虫咬伤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不能逃脱借助_,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3.洪水中的救助(1)特点:主要在洪水_进行,_更为重要。(2)内容详细过程具体方法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_抛_、救生衣;划船、游泳去救人如何抢救_科学_;人工_【学习过程】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避震时间地震发生时,人们从开始感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其中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2避震方法室内避震要点:避震方式选择地震时不要跳楼;城市和农村均可采用“伏而待定”避震法避震空间选择就地躲避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的地方避震时行动方式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注意事项紧急避险时,千万要避开门、窗、阳台、走廊、过道和电梯等死亡线3.防震准备及震后自救与互救【特别提示】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撤离应选择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二、防洪准备与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中的救助【方法突破】地震与洪水救助差异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通常在水灾之前能把人、牲畜、财物转移到安全地带。地震的救助主要是在震后进行的,并且以自救为重点,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互救为重点,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三、其它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龙卷风中的自救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1)发生的时间: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2)发生的地点:山区、半山区的村庄。(3)自救方法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扎营时,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限时训练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基础达标】1读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2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BC D3关于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共同点是()A都具有可预报性B都是在灾后进行救助C都是以自救为重点D都可以准备一个避难袋2012年6月,南方部分省区连续强降雨成灾。一些地区的社区、企业、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组织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习活动,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训练爬高能力预备钢制家具听汛期天气预报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学会游泳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ABC D5在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抛救生圈、救生衣划船去救人游泳去救人做人工呼吸A BC D6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来说,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 B洪水C火灾 D风灾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地震后,青海消防总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 h的藏族妇女。据此完成23题。2藏族妇女在震后被埋130 h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3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先救近,后救远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先救 “生”,后救“人”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 BC D4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作为躲避场所5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6在洪水灾害发生时,下列应急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B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C把家中所有贵重财物搬移到高处D攀爬大树躲避洪水7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紧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8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二、综合题9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当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什么?在教室、楼房内、公共场所应怎样正确避震?10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另一方面是_。(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图所属救助过程具体方法ABC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其中_更为重要。【学习反思】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参考答案】知识链接最不可预知破坏性危险区防震会自救和互救房屋倒塌跑就地躲避开阔空地震后处理外伤体力消耗远生被困人员位置天气预报逃生物资高处保存财产漂浮物发生过程中互救安全地带救生圈溺水人员控水呼吸基础达标1. C 2. D 3. D 4.B5.A6. (1)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正确。发生火灾时近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拓展提升1. A 2.B3.C 4. C 5. D 6. C 7. C 8. B9. 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线路架空施工与环保监测服务合同
- 茶叶专卖店经营权及品牌合作合同范本
- 股东债权债务转让与财务审计承诺协议
- 2025公务员天灾面试题目及答案
- 基础通关:基本政治制度
- 单招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专业表演面试题目及答案
- 呼吸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教师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 住院医生述职报告
- 货币政策报告全文
- 2021上半年盐城市东台市城投集团试题
- 朝花夕拾鲁迅笔下的人物
- 火灾报警控制器CAN联网课件
- DB32-T 4638-2024 智能泵站技术导则
- 《蜻蜓介绍》课件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日本建筑企业管理制度
-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表
- 保温楼面挤塑聚苯板XPS施工方案xps挤塑聚苯板保温施工方案
- 12D10 防雷与接地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