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概述.doc_第1页
声乐艺术概述.doc_第2页
声乐艺术概述.doc_第3页
声乐艺术概述.doc_第4页
声乐艺术概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声乐艺术概述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是以声音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除无词的声乐作品外,其它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本身都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声乐,就是指用人声唱出的带语言的音乐,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是声乐艺术具体表现形式.在国外声乐专指歌唱,在我国则是歌唱、戏曲演唱和曲艺演唱的统称.声乐演唱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其自身的规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世界上最早使歌唱及其教学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科学的理论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它的一些原则与理论得到了世界一致的公认,成为世界各国声乐学派建立和发展所遵循和借鉴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代虽然也留下一些声乐论著,如:元朝杨朝英所编的唱论、明初宁王朱权所著太和正音谱中的一章词林须知、明代魏良辅所著的曲律、明人王骥德所著方诸馆曲律、清代役大椿所著乐府传声、清代王德晖所著顾误录、清代李渔所著闲情偶寄等。都很有价值,只可惜没有形成系统,声乐艺术由于和语言的紧密关系,所以比演奏艺术更能具体,更深刻地塑造音乐形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孔子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审美比较。第一节 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一、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声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是语言与音乐的高度结合.在我国古代早已就歌唱与语言的关系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乐记.师己中说:“歌之为言也,长言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代五言、七言格律诗中的声调协调就是依靠平仄相对的办法让平仄相随、相错而形成声音的和谐,所以古诗具有吟诵美,现代歌词的创作虽然不再像古诗词那样严格讲究平仄对应关系,但歌词在押韵方面依然是精思熟虑特别讲究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歌词诗意化的语言形象本身有着较强的音韵性,这为作曲家创作歌曲奠定了旋律美的基调.歌词的韵律结构、内容、风格等又制约着旋律的创作,因而歌曲的旋律美主要取决于歌词的意韵及语音语调,这就使得语言与音乐的结合浑然一体,特别是一些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浓郁的民歌几乎可以认为是其民族语言或地方语言的引伸,只是它赋予了民族语言、地方语言音调以艺术的生动性、音乐性而已。因此声乐艺术既是一门语言化的音乐艺术,反过来也是一门音乐化的语言艺术。二、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属性 声乐艺术在对于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主题的理解与表现上,在对于语言韵味与演唱风格的把握与表现上,体现出鲜明的艺术性;而对于发声、用气、共鸣、音准、节奏等歌唱技能技巧所涉及的内容,则又体现出严格的科学性。从当代声乐艺术学科发展的趋势看,它已逐步涉及与相邻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研究,如生理学、解剖学、嗓音医学、物理学、音响学等自然学科,文学、语言学、美学、心理学、史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以及表演学,音乐技术理论等艺术学科,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声乐学科的双重属性,不要仅仅把声乐学习单纯定位在传统的技能技巧训练模式上,应吸收充实更为广泛的文化与科学知识,更好地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三、心理与生理协调作用歌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歌唱心理活动包括:感觉、听觉、知觉、注意、记忆、熟练、习惯、想象、思维、语言、情绪、情感和意志等范畴。歌唱发声器官除鼻腔,口腔等少部分生长在体表外,大部分长在体内,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发声练习与其说是训练器官和肌肉,不如说是训练大脑。歌唱训练只能在人体高级神经系统(心理)支配下,通过调节体外器官的生理功能,确立一种正确而良好的声音感觉(状态),形成一种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后,才能获得稳固的理想歌声.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发音器官构造不同,生活环境与语言习惯各异,因而,对同一事物的心里感受会产生偏差,反映在对歌唱的理解与掌握上就必然有所分歧,就会出现千人千声的现象。然而歌唱艺术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旦被人们掌握便有显著效果,这就是艺术共性。它符合自然辩论法所说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四、思想与情感的直接表述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歌唱是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劳动人民将他们的思想感情源源不断地输入歌曲之中,使之健康地成长起来。“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要求标准之一。声乐艺术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歌者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思想感情经过动情的演唱,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使歌声与听众内在思想感情发生某种交流而产生共鸣后,便会使人受到感动或感化。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乐府传声中论述:“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谊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净丑恶,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观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唱者不得其情,则斜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所谓“一声唱道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朱权太合正音谱)指的就是听了一种极富情感的歌声后,在内心引起共鸣而产生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因此,很多声乐家认为,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歌者心灵的再现.歌唱者用心灵去进行艺术创造,欣赏者才能领会其创意,以己之心感人之心,才能达到歌者与听者之间心心相通,共同完成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全过程。如果歌唱不动情,那就将失却维系歌者与听者之间的纽带,即使具有高超的发声技巧也毫无艺术价值。中国传统乐论历来的标准是:“音律美则音响感人,有意境则神色俱佳.重音律不重意境者,乐工之技;唱家之本领也。”第二节 声乐作品的体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作品的体裁范围不断拓宽.目前,一般认为,声乐作品的体裁大致可分为民歌、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素歌、弥撒曲、安魂曲、受难曲、经文歌、赞歌、声乐奏曲、声乐协奏曲、中国戏曲声腔等。第三节 声乐表演的形式声乐表演的形式是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来决定的。一般可分为独唱、重唱、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其综合表演形式的风格又可分为音乐会演唱(或歌舞晚会)与歌剧表演两种。一、独唱 是单独一个人用歌声去塑造艺术形象,完成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的声乐表演形式。常用的伴奏形式有钢琴、手风琴、管弦乐队、民族乐队、小型电声乐队与其他乐器等。独唱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属于高层次表现形式,而演唱歌剧中的能展示主要人物内心活动的叹咏调,则被认为是最高水准的演唱。二、重唱 重唱是两人及两人以上或两组及两组以上的人同唱一首多声部歌曲作品,各人或各组演唱规定的声部,在艺术上讲究相互协作与整体调和的声乐表演形式。按声部的类型或声音的性质不同,重唱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八重唱,或男女声二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混声四重唱、混声八重唱乃至更多声部组成的重唱等。重唱多用于歌剧、神剧和清唱中。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第一幕中的男女声二重唱曲饮酒歌,不仅成功地刻画了剧中男女主人公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时以群众合唱伴唱的场面为背景,成功地渲染了歌剧中的热烈气氛。另外,威尔第的另一部歌剧弄臣第四幕中的四重唱曲慧美女神的女儿啊与唐尼采蒂的歌剧拉美摩尔的路契亚第二幕中的著名六重唱曲在那一瞬间,有什么力量能制止我?等,均在同一首歌曲中,以不同的歌词、不同的旋律唱出了不同角色的不同心境,而在音乐风格上又保持了协调一致。三、对唱 对唱是两人或两组人,分别演唱同一首歌中相同或不相同的旋律乐段的声乐表演形式。这种声乐演唱形式在我国民歌、情歌、山歌、戏曲、曲艺等题材的表演中采用得较多。譬如,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唱“张老三我问你”与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对唱曲夫妻双双把家还等,都是很具特色的对唱作品。四、齐唱多人同唱某一首曲调的声乐表演形式叫齐唱。其演唱特点是歌声雄壮有力、整齐划一。军歌、厂歌、团歌、校歌及一些富有时代感的群众歌曲,往往采用这种演唱形式。五、轮唱 以相等的节拍间隔,分两组或两组以上歌者,先后有序地演唱同一首歌曲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轮唱。这种不同声部形成此起彼伏的音响效果的作曲技法,称为卡农。在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合唱曲与巴赫的创意曲中,都成功地运用了卡农手法。我国作曲家冼星海的著名作品黄河大合唱中,也出色地运用了这种作曲技法。六、合唱 合唱是一种具有高低各声部的集体歌唱形式。如果按旋律声部划分,可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按声音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等,在各种艺术合唱中,又数无伴奏合唱最为精美,它起源于16世纪欧洲的教堂音乐,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歌唱形式通过人们不断的运用而发展,在内容上早已超出了宗教音乐的范畴,被用来表现更为广泛的生活与思想感情。著名的无伴奏合唱曲有索可洛夫根据舒曼的原曲改编的梦幻曲、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终幕合唱曲、我国作曲家赵元任根据徐志摩的诗谱曲的海韵和蔡余文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第二章 声乐演唱的生理学原理第一节 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与功能 歌唱发声时直接参与运动的器官称为发声器官,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呼吸器官、声源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和听觉器官五大部分。学习声乐的人,都应该对歌唱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根据发声器官的运动规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 歌唱发声的生理过程是:通过气管和支气管吸入肺部的气息,在横隔膜和腰肌、腹肌的支持下呼出,冲击喉头中的声带,使它振动发出声音。这种较细的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以及头腔和胸腔的共鸣作用得到扩大,再加上咬字、吐字器官对声音和语言的加工处理,形成优美动听的歌唱声音。一、呼吸器官系列呼吸器官也可称为动力器官,它涵盖的器官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鼻腔、口腔、喉头、气管和支气管。(见图1、2、3)当空气吸进人体后经过这一系列器官直达细小的支气管,医学上称为上呼吸道。图1图2图3 1、鼻腔是上呼吸道中十分重要的呼吸器官。在鼻道里有通往上颌窦、筛窦等的自然开口,是引流的通道。中、下鼻道在鼻腔的呼吸生理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鼻腔对冷空气的加温与对干燥空气的加湿作用以及除尘灭菌作用就是这里的粘膜血液与粘膜表层的皮纤毛和粘液及其免疫系统发挥功能的结果。显然,鼻腔堵塞也是因这些像海面层似的粘膜血管充血的缘故。 有些初学者努力张大嘴巴用口腔吸气,虽然口腔的吸气流量比鼻腔的吸气流量大得多,但却是不卫生的呼吸方式。主要是因为口腔缺乏鼻粘膜那样的保护作用,可能会招致下呼吸道的各种感染,其次因增大了心脏的负担,引起心肌的损害。因此,在歌唱中要学会用鼻腔和口腔协作吸气的方法是极其主要的训练环节。2、喉头(见图)在平稳的呼吸状态下是很安静的,而声带的活动却异常灵敏。声带收缩闭合时,对下呼吸道起保护作用。图43、气管:气管上接喉腔,下边分左、右两条支气管通往肺部(图2、3)。它是气息的通道。第二部分:肺脏。它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总部,血液在此进行着气体交换,吸进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肺由左、右一对肺叶组成,左肺叶分上、下两片,右肺叶分上、中、下三片。肺叶由无数小肺泡组成,呈海绵状。由肺泡构成的呼吸道称为下呼吸道(见图)。吸进的气息将全部贮存在肺里。图5第三部分:胸廓、胸腹肌肉与横膈膜(见图) 肺下面是在呼吸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横膈膜,它是隔开胸腔和腹腔的一片约两、三公分厚的肌肉薄膜,它中心厚,边缘薄,四周边缘与胸、腹腔交界相连接,形状像草帽,中间略高。它随着呼、吸肌肉群的紧张和松弛,两肺的扩张和收缩而升降。呼吸时胸腔的扩大与缩小是由于肋骨的张弛和横膈膜的上下活动而造成的。“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肌肉收缩,肋骨张开,胸腔扩大,肺叶有充分扩展的余地,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内。“呼起”时肌肉放松,肋骨松弛下来,横膈膜向上回升,胸腔缩小,空气即被压出。二、声源气管系列 人体发声振动器官由喉头、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状软骨(或称披裂软骨),声带等系列器官组成。1、喉头:它被称为声源器官。喉头位于颈前正中部,是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披裂软骨和肌肉、韧带、粘膜等组成。2、声带:喉头中间是两条由前向后,左右并列的薄薄的肌肉薄膜形成的韧带,这就是声带。两片声带之间有呈三角形的空隙叫声门,不发声时声门是打开的,发声时声带既拉紧又靠拢,声门闭合,当气息冲击时,声带就振动发出声音(见图)。图6 唱低音时,声带拉长、靠拢、但不贴紧,声带较松弛,张力不大。对呼出的气息的挡气作用也不大,有漏气现象,声带是整个地振动,振幅较大,随着音高的上升,声带缩短并靠紧,其挡气作用也明显地加大,声带变为部分振动和边缘振动,振幅小。当唱道最高音区时,只有靠近甲状软骨的三分之一部分振动。在声带上方靠近喉口的管壁处,有一对左右生长的室,称为假声带,或称室带,它与真声带平行,外观呈淡红色,不容易振动,在发声时主要起挡气作用。喉室在假声带和真声带之间,它在发声时对声音的高度和音色都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对元音的形成和高音的共鸣音响也影响很大。 歌唱时高中低音变化频繁,喉部肌肉需灵活地协调控制才能使声音正常稳定地进行。三、共鸣器官系列 声带发出的声音本身是很微弱的,只有在各共鸣腔中得到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与美化。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口腔、咽腔、鼻腔、鼻咽腔与头骨中的各大小窦穴等。 人们把胸腔、头腔和喉、咽、口腔分为三大共鸣区(口、咽、喉又具有呼吸功能) 胸腔、鼻腔、头腔(包括额窦、蝶窦、上中下鼻窦、筛窦等)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形状,被称为不可调节的共鸣腔。歌唱者可根据发声的需要,使这些腔体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充分地运用。头腔共鸣的声音显得年轻而致远,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使声音结实而丰满。 咽腔(包括在喉的上面是喉咽腔,在口腔后面是口咽腔,在软腭后面是鼻咽腔)、喉腔、口腔能借助于肌肉的张缩而改变腔体的形状与大小,被称为可调节的共鸣腔。因此,声乐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调节这些腔体的机能状态,是获取宏大的音量和优秀音质的重要途径。四、咬字吐字器官系列 它是人类形成语言的重要器官。是由唇、齿、牙、舌、喉、齿龈、上颚(也叫口盖,包括靠前不能动的硬腭和靠后部分软的能上下活动的软腭)、下颚、鼻腔、口腔、咽腔组成。(见图)图7 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语言,之所以千变万化,主要靠口腔内的唇、舌、齿牙、喉等不同部分的活动及口的开合、大小、圆扁等变化形成的。在口腔中最重要的活动器官就是舌头。前部分为舌体,后部为舌根。发声歌唱时吐字咬字器官比平时更加敏捷夸张。口腔中与咬字、吐字有关的部位必须分辨清楚,因为不同的字音就是由于不同部位或共鸣腔形状的改变造成的。要使发音准确,就要纠正方言。因为每个人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民族语言或地方语言,他的各个发音部位与方法已经形成了习惯性的条件反射活动,要使他的发音符合规范化要求,就必须按照标准改变他的发音动作,以形成新的发音规律。只有加强发音部位的敏捷协调训练,才能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五、听觉器官系列 人的耳朵,是由耳廓、外耳道(亦称外听道)、鼓膜、听骨链、听神经、内耳等组成。 当发声体受振后,产生的声波首先进入到耳廓,然后经过外耳道并达到富有弹性的薄膜后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骨室里的锤骨、骨、蹬骨组成的听骨链,传入到内耳的淋巴液并引起周期波动,而它又使得浮于淋巴液中的听觉末梢感受器柯替氏器在接受到声波的刺激后,把机械的声波振动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沿着听神经纤维将这种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中枢再对传入的声音信息进行里面的综合和分析,最后由此发出各种进行指令。这就是耳朵接受和感受声音的基本过程。第二节 嗓音的分类与鉴定方法一、声音类型 人声是根据音色、音域、换声点及生理特点来划分并确定声部的.虽然人体发声器官在构造上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人的身体体质与体形上的差异.必然带来喉头大小、声带长短、厚薄、宽窄、共鸣腔体等大小的生理上的差异。又由于性别与个性心理上的差异,带来审美情趣的差异,更由于生活阅历、语言习惯等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声音。目前,根据嗓子的基本生理特征,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归类方法是将嗓音分为六种类型,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其中又可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男高音可分为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也可分为抒情类型和戏剧类型。二、嗓音鉴定的方法 歌唱者归属于哪一声部类型,需要经过严格细致的科学判定,声部鉴定错误会导致声乐学习的失败。目前采用的声音鉴定方法有两种:1、听辨法: 这是从歌唱者的发声状态上来鉴定的一种方法。如从音质、音色、音区、换声点,音量等综合情况进行声部鉴别。无论男女较明显的高、中、低音声部容易区别。但有的声音具有两个声部的特征。如有些男中音中低音区深厚而结实,高声区又具有男高音的音色,对这类声音的鉴别,不宜过早地下结论,经过一段声乐训练,视其情况发展高音或低音,再根据换声区的情况确定其声部。发声器官及其结构不随我们主观愿望所改变。声部鉴定错误往往会导致声乐学习的失败 ,有些初学者唱不了高音,就误认为自己是女中音,有的女声用本嗓(真声)撑大喉咙,加大音量唱中低声区就自我认为是女中音或女低音,这是较普遍的两种常识性错误。2、检测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有很多光电仪器和影象技术运用于检测嗓音,常见的就有喉镜检查、动态喉镜检查、硬管望远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手术显微内镜检查、现场录象、X线拍片检查、光谱图分析、点生理检查等。这些仪器不仅能检测喉头的大小,声带的 长短、厚薄、宽窄、会厌的大小、宽窄、咽喉腔的构成形态等,并以次作为鉴定嗓音的重要依据外,还能及时发现声带器官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为治疗嗓音疾病提供准确依据。虽然用仪器检测的数据较为准确,但也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歌唱艺术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有的人从生理构造上应属于男中音类型,但在男高音演唱上获得成就,也有人检查后确定为男高音,改唱男中音后却发挥出声音的能量,中外声乐界不乏这样的例子。因此采用听辩法和检测法相结合来鉴定,是较科学的。三、嗓音的类型与特征 (一)女高音 女高音歌者声带结构短而薄,其长度一般大约在8-12mm,声音听来明亮纤细,高音区发音很方便,而唱中低音时声音较薄弱。未经训练的女高音歌者通常音域很窄,一般在c1-f2以内。经过训练后,如果发声方法得当,大部分均能扩大到c1-c3两个八度的音域。在女高音范畴内又可细分为抒情性女高音、戏剧性女高音与花腔性女高音三种类型。 1、抒情性女高音抒情性女高音歌者声音明亮、甜美、柔和,适合演唱抒情而优美的声乐作品。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纳托苔巴尔迪、希腊籍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就属于此类型。我国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张权也属于此类型。 2、戏剧性女高音戏剧性女高音歌者的歌声铿锵有力而又浑厚,音色明亮,音质宽厚,适宜演唱歌剧中富于戏剧性的作品。如歌剧托斯卡中女主角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与歌剧蝴蝶夫人中女主角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等。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卡巴耶,我国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殷秀梅均属于此类型。 3、花腔性女高音 花腔性女高音歌者的声音纤细、灵巧、灵活,音色明朗、清脆而华丽,拥有能演唱各种装饰音与华彩乐段的技巧,尤以演唱高音区时最能展示其声部的特点。有的花腔女高音歌者竟能在超高音HIGH f(f3)上延长,并能娴熟地做出各种力度和音色的变化技巧。澳大利亚籍歌唱家萨瑟兰,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里库奇与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孙家馨均属此类型。(二)女中音女中音歌者的声带比女高音歌者略长、略宽些(长度大约为12-14mm),其声音柔和、浑厚、丰满,适宜演唱风格较为深沉的抒情性作品。未经训练的女中音歌者音域大约在b-e2,经过训练后,如果发声方法得当,其音域一般均可达到a-a2左右。西班牙籍著名歌唱家贝尔贡礼,美国著名女歌唱家玛里琳霍恩,我国歌唱家梁宁、罗天婵均属此类型。(三)女低音女低音歌者的声带构造比女高音和女中音更长、更宽些(长度大约为14-16mm),其声音低沉、浑厚,乍一听有点像男高音,比较擅长演唱风格沉稳的作品。未经训练的女低音歌者音域一般在a-#c2左右,经过训练的女低音歌者音域大都可以扩展到g-g2左右。这类歌者在我国歌坛比较少见,在欧美一些国家居多,如英格兰著名歌唱家凯瑟琳费莉尔和美国黑人歌唱家安德逊属于此类型。(四)男高音男高音歌者的声带构造比较结实而边缘较薄(长度大约在16-18mm),声音高亢、嘹亮。由于他们比女声的声带结构长、宽、厚,喉结也大得多,因此天生就比女声低一个八度音区(为了记谱方便,目前普遍将男声与女声共用一种谱表)。未经训练的男高音歌者的音域一般都比较窄,大约在c1f2,经过训练后的男高音歌者大都能达到c1a2左右的音域,个别嗓音天赋优秀的歌者可达到c1c3(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在男高音范畴内可细分为抒情性男高音与戏剧性男高音两种。 1、抒情性男高音(Lyrie tenor) 此类男高音音色优美、明亮,高音区声音高亢而舒展,适合演唱各种抒情性的作品。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Beniamino Gigli)、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Lose Carreras)和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李光曦均属此类型。2、戏剧性男高音(Dramoltic tenor) 戏剧性男高音歌者声音结实、有力,具有强烈的男性阳刚气概,亦被称为英雄男高音。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Enrico Caruso)、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Placido Domingo)和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施洪鄂、程志的嗓音属于此类型。他们大都适宜延长慷慨激昂、戏剧性色彩强烈的作品。 (五)男中音(Bariton) 男中音歌者的声带结构比男高音略长、略宽、略厚些(大约在1820MM)。他们的歌声厚实、雄壮,特别是中低声区流畅、稳实。未经训练的男中音音域大约在bd2,经过训练后的男中音歌者的音域大都可以扩展到ag2左右,嗓音天赋优秀者甚至可以扩展到ab2左右的音域。在男中音范畴内也可细分为偏高男中音、抒情性男中音与偏低男中音三种类型。1、 偏高男中音(High Bariton)偏高男中音歌者演唱音域、音区接近于男高音,也可称之为次高音。他们的声音浑厚、结实、响亮、有力,适合演唱各种感情强烈的声乐作品。这类男中音与戏剧性男高音嗓音非常相似,有时甚至可以同演歌剧中的某一个角色。所不同者,前者声音更宽厚一些,低声区色彩更浓厚一些而已。2、抒情性男中音(Lyrie Bariton )抒情性男中音歌者声音刚劲、结实、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可塑性很强,适宜演唱具有男性特征的各种抒情性声乐作品。3、 偏低男中音(Bass Bariton)偏低男中音歌者声音色彩浑厚,音质结实,低音区声音近似与男低音,但却不象男低音那样低沉。适宜演唱各种感情深沉或富于激情的声乐作品。在当代中外歌坛中,堪称优秀的男中音歌唱家颇多,如美国(偏高)男中音歌唱家劳伦斯.提贝特(Lawrence Tibbett),德国抒情男中音歌唱家迪特里希.费舍尔迪斯考(Ditrich Fischer Dieskau),西班牙(偏低)男中音歌唱家胡安.庞斯(Luan pons)与我国男中音歌唱家黎信昌、刘秉义、杨洪基等等。(六)男低音(Bass)男低音歌者的声带较长、较宽、较宽(其长度一般大约在2023mm),声音低沉、敦实,是声乐中最低的声音,在混声合唱中一般唱到最低声部。未经训练的均可扩展到gf2第三节、 不同类型嗓音的声区结构与换声点一、声区结构理论 人在说话时很少注意或感觉不到声区的存在,这是因为声音处于习惯性的自然状态下。当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歌唱发声训练时,在逐渐拓宽音域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低、中、高各段声音明显的差别,这是每个歌唱者都存在的现象。这种由发声器官(喉头、声带)、共鸣器官(主要是喉、咽腔)和舌、腭及胸腔在发声时所处位置而形成的低、中、高各阶段声音差别的形态就是声区。它与歌唱的发声状态、用嗓方式与共鸣调节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发声训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各声区的声音无痕迹地衔接起来。形成通畅的,上下统一的音色。 划分声区是美声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声区划分有多种主张和说法。在当代声乐理论中,存在着三种划分声区的方法。一种是将歌唱者的整个音域按高、中、低的相对音高层次划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三个声区;第二种是在声乐训练中根据声音的音质把人声划分为假声区、混合声区、真声区;第三种是根据嗓音安放时的部位与形态将人声划分为头身区、自然声区、胸声区等等。各声区声音的音色又各具特点,高声区的声音一般比较清脆、明亮;中声区的声音一般比较自然、优美;低声区的声音则往往比较深沉、稳重。根据人声各声区声音的音质音色特征,结合以上三种划分声区的方法,我们将各类型声音的声区结构列表如下:声区名称声区范围嗓音类型(头声区)高声区(假声区)(自然声区)中声区(混声区)(胸声区)低声区(真声区)女高音fcffcf女中音ebdead女低音cgccec男高音fcffcf男中音ebdead男低音c-gc-ce-c二、“换声区”与“换声点” 初学者从中声区唱到高声区一般会存在“换声”的问题。大多数人在自然声区演唱比较顺利,一旦进入高声区,发声就变得很吃力,有些会出现中音区与高音区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有些因控制不好而出现“破音”,有些高声区根本唱不上去。因此,解决好“换声区”的问题,才能唱好高声区。所以,歌唱者首先必须从生理上弄清楚自己的嗓音是从哪个音高上开始转换。正确的换声是声乐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男女高、中、低声部的换声点相距一个小三度。女高音的换声区不像男高音那样明显,如果中声区真假声混合解决得当,就能顺利地进入高声区。即使在同一声部中,换声点的高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要仔细聆听和分辩。 由于声区结构不同,从混声区转变到头声区的换声点也就有所区别。高音歌者的换声点较中音歌者的换声点要高 ,各声部从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换声点非常明显,而有的人换声点并不明显,即使同一类型的歌者,起换声点的高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格外细心地去进分辨。第四节 歌唱的发声原理 将吸入的气息从肺部呼出,喉头中的两片真声带闭合并挡气,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又在各共鸣腔中得到共振,通过调节扩大为宏亮而优美的歌唱声音。 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音的强弱则取决于振幅的大小,唱高低强弱不同的音时,歌唱器官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唱高音时,呼气压力较大,声带紧张,缩短、变薄、振动频率大,口腔内开度大,上部共鸣的比例较多;唱低音则相反 ,呼气压力较小,声带较松弛、变长、变厚、振动频率小,下部共鸣的比例较多。唱强音时,呼气的气势强,声带的振幅大;唱弱音时,呼气的气势弱,声带的振幅小。没有学声乐的人常以为声音的高低强弱是由喉部肌肉来调节的,因此常常是卡紧或撑大喉咙唱,天长日久会毁了声音。 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调节而产生的,如上部共鸣使声音明亮,下部共鸣使声音厚实,口腔前部共鸣多声音较硬,咽腔共鸣则较柔和等等。歌唱时由于感情表达的需要,在大脑支配下共鸣腔快速地进行精细的调整,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歌唱这种音乐表演形式所使用的“乐器”是人体器官,由于人体构造的差异,形成人声音色、音质、音量的不同和声部的分类,因而声乐艺术具有不同于其它音乐形式的丰富的表现力。 歌唱这种音乐表演形式所使用的“乐器”是人体器官,人的嗓子发声不仅要善于利用发声器官自身的机械性能,同时还要调动人体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支配这些器官的活动,使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发出合乎人们审美感官认定的理想、美妙的声音。由于人体构造的差异、形成人声音色、音质、音量的不同和声部的分类,因而声乐艺术具有不同于乐器及其它音乐形成的丰富的表现力。第五节 歌唱的呼吸及气息的运用呼吸是歌唱发声的源动力。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1、 呼吸是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歌唱唯一可靠的动力基础。2、歌唱时的呼吸运用是建立在这种自然呼吸基础之上的,它比生活中的呼吸更夸张。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是下意识的 ,比较平静,气息得少而浅,呼气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3、歌唱中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要比生活中的呼吸夸张。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是下意识的,比较平静,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需要有仪式地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而歌唱时的呼吸则要求吸得快、吸得深、吸得多,吸气要呼得慢、呼得平稳,要有严格的控制,有弹性、能持久,一次呼气往往长达十几、二十秒钟,歌唱中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肉的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正确的歌唱呼吸不能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单靠胸部的张缩来完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胸、腹、横膈膜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要经过锻炼,才能获得的。一、呼吸的方法 中外歌唱家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歌唱呼吸方法,归纳起来 ,可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与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三种类型1、胸式呼吸法2、腹式呼吸法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1、如何吸气 吸气时首先要从内心感到是放松的,不要人为地过于紧张,造成浑身肌肉紧绷。将咽、喉和整个发声器官都处于积极状态。然后用鼻和口同时吸气,有些用打呵欠或闻花香作比喻。吸得较深,这时小舌(悬雍垂)处感到有一小股凉气进入,软腭自然地拱起来,颧骨(笑肌)也抬起来。鼻腔空间似乎扩大了。总之,吸气要柔和、平稳、轻巧、无声,不可用强制的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里。气要吸得比所呼出的略多些,但不可以吸得过分满,初学者往往为了怕气不够用而拼命往里吸,吸得太满而产生硬邦邦的感觉,失去弹性,或造成生理上、心理上不必要的紧张而影响声音。其实,少量气息的活动量比多量气息的活动量大好几倍,活动量大就富有弹力,就不至于僵硬和迟钝。对是否吸得过满,可进行自我检查,吸气后若能再吸进去一点,就是吸得不过分,若再吸不进去了,就是过分满,僵了。切记:气不在吸得多,而在用得巧。吸气时注意事项:l 吸气是禁忌单用鼻子或者用口吸气动作太大,速度缓慢。吸气过程长,易发出杂音,而且软腭回因此而塌下,形成晦涩的鼻音。l 吸气时不要耸肩,胸部不能有明显的起伏动作, 应不出声地吸,使假声带稍微盖住真声带,避免真声带在吸气后发生干燥现象,同时,避免吸气出声太响影响声音的完美。l 吸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气息通道的通畅,要由上而下垂直地吸,吸到肺的下端去 。2、如何呼气 歌唱时的呼气与日常呼气不同。为了充分利用多种共鸣腔体的混合共鸣,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和唱够音乐所需的节拍和时值,必须做到自如的控制气息和经济得使用气息。 歌唱中的呼气必须是有节制的、均匀的和持久的,可是在吸气后,呼气肌肉群的力量绝对大于吸气肌肉群,一张嘴气流就自然得向上向外流,因此在完成吸气动作后的瞬间要立即将气控制好,“憋”住一刹那,但这个“憋”绝不是脸红脖子粗、令人窒息的“憋”,而是身体各部位轻松的饿、自如的保持吸气状态,闭合声门,稳住气息,然后打开声门,转为呼气状态,将气徐徐呼出。简单说就是:吸气控制、准备呼气。日常生活中打喷嚏和咳嗽未出声前的一刹那,或手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子里灌时小心翼翼,别住气的感觉,就是歌唱发声中所需要的准备呼气的感觉。第六节 歌唱的共鸣 共鸣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声带受到气息的冲击,振动后产生的声音是很微弱的。在声带原始基音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个共鸣腔引起共振,产生大量的泛音共鸣之后,才能发出通畅、圆润、宏亮的声音。正如唢呐的哨子(振源体)必须插进管子(共鸣腔)里,才能发出嘹亮、悦耳的声音一样。共鸣腔的介绍: 人体中有许多能产生共鸣的空间,叫共鸣腔。人体各共鸣器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对声音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体各共鸣腔所产生的共鸣效果是各不相同的,具体介绍如下:一、口腔共鸣 声音是从口腔发出的,口腔与咽腔相连,口腔的上部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软腭是硬腭的延续,像一个远远伸向口腔后部的软板,在距后咽壁不远处向下弯,终止在悬雍垂(小舌)。软腭既是口腔后部的顶,同时也是 声波通向鼻咽腔的重要关口。口腔的下部是舌头与下腭。在自然张开的口腔中,软腭有力提起使口腔内部呈“拱顶”状,声波从喉头发出时,在口腔的硬腭与软腭交汇处形成集中点这也是口腔内形成共鸣部位的最佳、最高点。 口腔在歌唱时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口腔经 调节后使发声通道内获得良好的基础共鸣喉咽腔共鸣、口腔前后部共鸣,并 以这两腔的共鸣为基础去发展更为丰富的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 口咽腔是咬字吐字的重要部位,演唱中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全靠口咽腔在极迅速的调节变化中完成。单一的口腔音色较原始直白,缺乏谐和与优美,歌唱中单有口腔共鸣是不够的,必须要协调喉咽腔、胸腔和头腔等共鸣,才能改善与丰富音色。二、喉、咽腔共鸣 咽喉腔(包括口咽腔、喉咽腔、鼻咽腔、喉腔)位于声带气管以上,鼻腔以下,口腔的后部,形状像“管子”。由于咽壁肌肉的张缩和喉结的升降,使这个腔体有粗细和长短的变化。喉头既是发声器官也是共鸣器官,它在颈前垂直向下运动的位置决定喉咽腔共鸣腔的长短,咽喉腔内体积的改变与喉内声带振动的长度成正比例关系时,才能获得科学良好的喉咽部共鸣并由此扩散到其他腔体的共鸣。咽喉腔里的肌肉如果在发声时质地疏松,不能有力收缩,那么声带上放射出的声波就会就近在其周围扩散振动,传播速度就慢 ;如果咽喉里的肌肉收缩有力、管壁比较坚固,那么声波在光洁的腔体内必然会获得良好共鸣,其传播性能较佳,这样喉部在发声歌唱时会感觉舒畅轻松。但是,咽喉腔的肌肉收缩紧张过度,声音是闷暗的,因此,要想使咽喉肌肉能够自然而紧张适度地运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歌唱训练。经常做做在喉部肌肉保持相对放松时的口鼻腔“打喷嚏”练习,可以使喉头相对稳定地向下挡气,肌肉松紧适度地竖起喉咽管口,达到获得良好共鸣的目的。三、鼻腔共鸣鼻腔共鸣的位置在鼻与两眉之间。称之为“面罩”部位(此词来源于英语mask),这个共鸣腔的共鸣对中声区以上的声音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声音位置“靠前”的重要因素,其音响效果明亮、集中,但稍嫌单薄。鼻腔共鸣的位置,可以用闭口哼鸣(此词来源于英语humming)(m)和开口哼鸣(n)来寻找。母音i、u、u的发音位置较靠前。用他们进行联系,也较易找到鼻腔共鸣的位置。用鼻韵母in、en、eng、ang、ong等做打开鼻腔的联系,也是较有效的。四、胸腔共鸣 这是低音区的主要共鸣,它位于声带以下胸部肋骨内,它是由于喉结下降,使声带拉长,喉管变长、变粗,和由于咽喉充分地打开造成联合共鸣腔体的变粗变大而形成的。这个共鸣腔体积较大,其音色粗壮、浑厚、深沉、朴实、宽广。当人们在演唱低音时,只要发声方法正确,用手轻轻地按住胸腔,便会感到有种麻麻的振动感,这便是声波在胸腔产生共鸣的缘故。用“欧”(ou)练习,比较容易找到胸腔共鸣,在心里想象着喉头向下插入胸膛的感觉。也可用颇感遗憾的“叹息”(hai )方法,体会气息均匀地、稳定地、柔和的冲击声带的感觉。 对这种振动感,不同类型的歌唱者体现的过程各有不同。中低音歌手振动感较明显,高音歌手较薄弱;男歌手较强,那歌手较弱,花腔女高音几乎没有。带有胸腔共鸣的歌声主要是一些中低音歌手悉心追求的歌唱共鸣。胸腔共鸣不仅能增强歌声的音响效果,而且能增强情感气氛。即使唱很轻的音,如果加上胸腔共鸣,所获得的情感气氛就完全不同了。胸腔共鸣的另一大重要作用是能调和声音色彩。一般唱到高音时,可能产生尖锐刺耳的声音(尤其是女声),如果增加微量的胸腔共鸣,这种刺耳的声音就会得到改善。所以胸腔共鸣对高音歌唱者同样很重要。 五、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的腔体是固定不变的,它与鼻腔连通,发声时由口、咽、鼻腔的动作和气息的流动引起振动,达到共鸣的效果。练习时可在鼻腔共鸣的基础上,稍加强气息的压力,继续向后向上推送,让声音向更高的位置发展,产生向头顶上方穿出的感觉,这就是头腔共鸣的感觉。具有头腔共鸣的各声高昂嘹亮,色彩明朗辉煌,声音灵巧而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无论何种声部的歌手,都需要获得这种极富魅力的歌唱共鸣,只不过由于个人的嗓音结构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获取头腔共鸣的途径与标准略有差异而已。六、混合型共鸣 由于所有的歌曲,几乎都包含有变化多端的高音、中音和低音。以及丰富多采的音色变化,因此,头腔、鼻腔、口腔、咽喉腔、胸腔等共鸣腔体不可割裂开来使用,而应根据音高合理地调整各共鸣腔,使之合理地、有机地结合使用。如果歌唱时片面地追求某种“单一共鸣”,必将造成发声上的缺陷,破坏了歌声的整体效果。例如,唱低音时,如果片面强调胸腔共鸣,喉头就会受到压迫,胸腔就会僵直,声音就会粗糙难听,甚至唱不下来,唱中音区时,如果片面强调口腔共鸣,声音就会过分靠前而失掉了与整个发声管道的联系,唱高音区时,如果片面强调头腔共鸣,声音就会脱离基础而变得尖锐刺耳。所以,共鸣音响的混合运用是歌唱发声的一个重要原则。 由于声音的高低不同,共鸣腔体的使用和调配的差异,形成三个不同的声区:胸声区( 低声区)、混声区(中声区)、头声区(高声区)。1、低声区:以胸腔共鸣为主,口咽喉腔共鸣次之,鼻腔、头腔共鸣起辅助作用,声带是全部振动。2、中声区:以口咽腔、鼻腔共鸣为主,头腔共鸣次之,胸腔共鸣为辅助作用,声带是部分振动。3、高声区: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口咽腔共鸣次之,胸腔共鸣起辅助作用,声带是边缘振动。当唱到C3以上,就进入了高音共鸣系 统的“顶楼”超头声区,就要更多的头腔共鸣的比例。但是,为了获得既统一又丰富的整体共鸣效果,无论演唱高、中、低声区的哪一个音,均应该是头腔、口腔、喉咽腔、胸腔共鸣所组成的“混声”共鸣,各共鸣腔中的空气柱均应有规律按比例发挥各自的作用。第三章 歌唱的咬字吐字训练 声乐艺术美是以音乐化的语言为造型手段或工具的 。它的整个创造过程与各个环节,无论是歌词的语言创造,还是曲调的语言创造,或者是歌唱的语言创造,都始终是围绕着民族语言的美化与表现来 进行的。因此,学习歌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分析语言,表现语言的能力(虽然各民族的歌唱艺术在发声方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却各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与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第一节 汉语语音知识概述汉语语音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所遵循的规律。语言是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学习声乐之所以要以语音为学习重点,是因为声乐艺术是以语言的声音作为它的直接表现工具的。因此,一切声乐技巧训练都应围绕咬字吐字这个中心来进行。如果忽视了咬字训练,片面追求声音、位置、气息、共鸣等技巧,就会与生活有距离,与群众有距离,就不可能成为好歌手。一、 汉语的音节与因素(汉字的分类)汉字是一字、一义、一音节的表意文字,一个方块字读出来就是一个音节,而每个音节大多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组成词汇和语句的单位是若干单字而不是字母。(接P129 孔 P137“字正腔圆)二、歌唱中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常识1、 声母的性质及发音特点声母是汉字字头的部分,一般是由子音(也叫辅音)性质的音素来充当的。我们可以说声母就是子音,但不能说子音就是声母,因为有些子音还充当韵母和韵尾部分,如n和ng,大部分子音不颤动声带,因此它发出的声音大都比较微弱,只是气流突破发音部位阻碍时发出不同性质的声响,不带乐音,声音不响,这叫清辅音,共有17个:b, p ,f ,d ,t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还有几个子音m ,n ,l ,r.。发音时气流受阻,声带振动,发出乐音,声音较清辅音响,叫浊辅音。掌握好声母的发音,是使字音真切有力的关键。声母的发音可以从发音方法与发音部位两方面来掌握。2、 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是指发音器官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接触的阻碍与突破气流的方法。声母的成阻、持阻、除阻在发音时是短暂完整的,它与歌唱时每个音节出字的气息控制有很大关系。子音在发音时分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成阻。即发音中阻碍作用的开始形成。如发b,上下唇闭拢的动作就叫成阻。要求成阻部位准确。中间阶段持阻。保持位阻碍不变,要求持阻控制有力。最后阶段除阻。解除这阻碍作用,如发b,嘴唇由闭而开,使气流冲出。声母共21个,按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方式不同,有下面五种类型:(1) 塞音:发音部分闭紧阻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使气流放出来。( b、p、d、t、g、k)(2) 擦音:也叫摩擦音,发音器官不禁闭,气流从窄缝里摩擦出来。(f、h、x、sh、r、s)(3) 塞擦音:塞音和擦音两种除阻方式结合起来,发音器官先闭紧,然后稍微松开,让气流摩擦出来。(j、q、zh、ch、z、c)(4) 鼻音:由鼻腔共鸣作用的子音(m、n、ng)口腔形成阻碍挡住出气通道,将鼻腔通道打开,气流从鼻腔出来。(5) 边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