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元素介绍.doc_第1页
锰元素介绍.doc_第2页
锰元素介绍.doc_第3页
锰元素介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锰锰是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是25,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符号:Mn元素原子量:54.94物化性质银白色金属,质地坚而脆。密度7.20克/立方厘米。熔点1244,沸点2097。化合价+2、+3、+4、+6和+7。其中以+2(Mn2+的化合物)、+4(二氧化锰,为天然矿物)和+7(高锰酸盐,如KMnO4)、+6(锰酸盐,如K2MnO4)为稳定的氧化态。锰的生理作用锰(Mn)是几种酶系统包括锰特异性的糖基转移酶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的一个成分,并为正常骨结构所必需。其摄入量差别很大,主要取决于是否食入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非精制的谷类食物,绿叶蔬菜和茶。此微量元素的通常摄入量为每天25mg,吸收率为5%10%。成年人每日锰供给量为每千克体重0.1 mg。食物中茶叶、坚果、粗粮、干豆含锰最多,蔬菜和干鲜果中锰的含量略高于肉、乳和水产品,鱼肝、鸡肝含锰量比其肉多。一般荤素混杂的膳食,每日可供给5毫克锰,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当正常人出现体重减轻、性功能低下、头发早白可怀疑锰摄入不足。锰的生理功能可概括如下:1 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2 保护细胞中细粒体的完整。3 保持正常的脑功能。4 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5 可改善肌体的造血功能。锰的危害在生产中,锰是应用很广的几种金属之一,近年来,出现了多起关于锰中毒的报道。职业性锰中毒是由于长期吸入含锰深度较高的锰烟及锰尘而致,慢性锰中毒是职业锰中毒的主要类型。多见于锰铁冶炼、电焊条的制造与电焊作业以及锰矿石的开采、粉碎、染料或干电池的生产等作业的工人。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是长期接触锰的烟尘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较明显时,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并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和中毒性精神病。根据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具有头晕、头痛、容易疲乏、睡眠障碍、健忘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以及肢体疼痛、下肢无力和沉重感等症状。若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观察对象:a)有多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b)尿锰或发锰超过本地区正常值上限。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a)肯定的肌张力增高;b)肌张力增高虽不肯定,但手指有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容易兴奋、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等精神情绪改变。重度中毒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a)明显的锥体外系损害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有静止性震颤,可引发出齿轮样强直;并可出现对指或轮替试验不灵活、不准确,闭目难立征阳性,言语障碍,或步态异常、后退困难等运动障碍。b)中毒性精神病有显著的精神情绪改变,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冲动行为等。早期可用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等治疗,并适当给予对症治疗。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损害或中毒性精神病时,治疗原则与神经精神科相同;对观察对象,六个月至一年复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并根据病情发展趋势,适当处理。凡诊断为锰中毒者,包括已治愈的病人,不得继续从事锰作业。轻度中毒者治愈后可安排其它工作;重度中毒者需长期休息。预防措施针对工业锰中毒,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t 控制车间浓度t 生产环境和设备t 工艺改进或改造t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t 企业加强培训,让职工了解到锰毒的危害t 企业组织定期检查具体来说,矿山开采、爆破、粉碎、筛选等过程用湿式作业,如水风钻进行钻孔、水封爆破、喷雾降尘减少粉尘飞扬;车间采取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减少空缺陷中锰尘浓度;焊剂、焊条、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拌料、过筛等,采取密闭和吸尘装置,避免锰尘飞扬;加强个人防护,戴滤膜口罩,饭前注意清洗,不在车间内吃东西、吸烟,下班后进行沐浴再回家;加强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职工做好职业性健康监护,如半年或一年一次检查,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中毒病人。事故案例在2006 年5 月份的职业性健康查体中发现某机械厂铆焊车间5 名行车女工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锰中毒表现,随后送泰安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治。刘某、王某等5 人均是某机械厂铆焊车间行车女工。年龄及工龄情况:女工1,28岁, 工龄8年;女工2,32 岁,工龄9年;女工3, 36岁,工龄13年;女工4,38 岁,工龄15年;女工5,39岁,工龄15 年。平均年龄34岁,平均工龄12年。5 人入厂前均健康,近23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疲乏、多梦、健忘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感觉日渐加重,伴有多汗、心悸、双下肢沉重感,主诉夜间常发生腓肠肌痉挛现象,查体:体温正常,心率85 92 次/ min,律整,3 人伴有明显的手指和眼睑震颤,腱反射明显亢进,病理反射均为引出,1人肌胀力增高明显,其余肌胀力无明显增高。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 肝功正常, 尿锰测定为008035 mg/ L, 高于国内报告的正常人尿锰的含量0002 0005 mg/ L。心电图检查有2人呈窦性心律不齐,肺部X 光显示有3 人肺纹理增重,送泰安市职业病医院,根据GBZ 3- 2006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女工3、女工4、女工5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锰中毒,女工1、女工2被诊断为锰中毒观察对象,按慢性锰中毒治疗原则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后,发现车间建于70 年代,两部行车,门窗无玻璃密封,车间高约5 m,设有天窗(半数关闭),无局部通风排尘装置,无换风扇,以锰铁焊条为主进行焊接,无固定焊接位置,无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车间共有职工43人,男性36人,铆焊工,年龄2045岁,平均34岁,工龄220 年,平均15 年,无慢性锰中毒者。女性7 人,行车工,年龄25 39岁,平均32岁,工龄8 17年,平均工龄1 年。3人被诊断为慢性轻度锰中毒。根据市疾病控制中心20042006年对该单位铆焊车间作业岗位的检测资料可知, 电焊作业岗位空气中短时间电焊烟尘的浓度为28 35 mg/ m3,行车工操作岗位(驾驶室内)短时间电焊烟尘的浓度为4278 mg/ m3,高于电焊操作岗位。对个人防护与职业卫生培训调查后知,电焊工人均配有防护面罩和防护眼镜, 行车女工无防尘(或防毒)口罩, 所有职工均未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或健康教育,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匮乏。讨论1 生产工艺落后、无有效的防尘、防毒措施是造成行车女工慢性锰中毒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手工焊接,以含高锰的锰铁焊条为主要原料, 致使产生的电焊烟光含有大量的锰化合物, 车间内无有效的通风排尘、毒设施,产生的大量烟尘不能及时排出,车间内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尤其是行车驾驶室内最高达78 mg/ m3,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行车工平均工龄13 年), 吸入了大量的含锰化合物烟尘,导致行车女工发生了慢性轻度锰中毒。2 职业卫生知识匮乏、个人防护差也是引起这次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 调查发现,该厂从未对职工进行任何形式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职工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匮乏, 对电焊烟尘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护意识差,行车驾驶室门窗玻璃损坏未及时更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